孙中山唯一的儿子,49年为何没跟随蒋介石去台湾,其后来怎么样了

在阅读此文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谈史录

编辑|谈史录

引言

孙科是孙中山唯一的儿子,自出生以来便被父亲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在国事上有一番作为,后来的孙科确实做出了一定的政绩。

可两人在于蒋介石的关系上一直有着分歧,孙中山后期一直很信任蒋介石,孙科却相当不以为然。

蒋介石败走台湾时还不忘向孙科抛出橄榄枝,谁料他却直接拒绝,这是为了什么?难道仅仅是瞧不起以往父亲的手下?

而孙科没能随蒋介石一同前去台湾,蒋介石也“气急败坏”称他为“朽木不可雕也”,他在拒绝蒋介石的邀请之后又怎么样了?

反蒋主张,带头抗日

在1925年,孙老先生去世的噩耗在国内传开,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而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大儿子,一直陪伴在病床前的孙科也算是在孙中山先生病逝前尽孝了。

孙科作为孙老先生唯一的儿子,可以说继承了父亲的一切,在遗言中点名要求孙科处理他的后事,他也全面负责自己父亲送终。

但是孙老先生的过世无论如何都是动摇国民党的大事,有力地撼动了国民党上下,反观蒋介石却不顾此时混乱的局面,想趁这个节骨眼狠狠打击汪精卫的势力。

而此时的汪精卫和孙科关系交好,蒋介石不仅打击汪精卫,在掌握了国民党的大权之后实行独裁,想要独揽大权的他甚至暗中针对立法院院长胡汉民,并将他软禁起来。

可面对质问时蒋介石却“装傻”,称此事与他无关,但是蒋介石的“狼子野心”那时所有人都一清二楚。

蒋介石的做法实在是太不厚道,一下子就处在了风口上,受到很多人的批判,其中就以孙科最甚。

在孙中山这位“大头”下山后,作为儿子的孙科非但没能成功上位,还得听从蒋介石的调遣,屈居于他人之下,本就让孙科十分不满。

蒋介石的各种“骚操作”让孙科满腔怒火,直接公然和蒋介石作对,更是付之于行动找上被蒋介石打击的汪精卫联手。

汪精卫在接收到孙科的想法之后,立刻同意联手,为了扩大影响力和号召有反蒋心思的人们共同联合起来,还发布了为胡汉民伸冤的文章。

于是二人在1931年共同创立了广州国民政府,孙科也应众人号召接替了胡汉民的职位,反抗蒋介石而创立的政府就此成立。

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该政府刚创立没多久就因为基础不牢,在财政问题上显露了莫大的弊端。

事与愿违,寄予希望的政府垮台了,照常理来说孙科应该主动寻求改变,或者干脆和蒋介石“避着走”,但是事实却大相径庭。

在政府垮台后,孙科居然还若无其事的到蒋介石旗下谋了个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执行委员的官职当着,就好像之前的一切并没有发生一样。

蒋介石也好像因为顾及逝去的孙老先生的面子一样,就这样让孙科在国民党继续呆着,但后来两人又因为理念不合闹了起来。

孙科在国民党任职之后,主张和日本绝交,为的就是阻止日本继续侵略中国的举动,同时这也是向着民众心意的做法。

但是这与蒋介石想要通过沟通解决问题的主张背道而驰,蒋介石和汪精卫因为想法一致而开始了合作。

孙科却因为不支持二人想法,主动辞职离开,合作就是利益的产物,目标不同,自然也就分道扬镳了。

蒋介石与孙科是,与汪精卫就更不用说,两人的合作也并没有多牢固,在动荡的局势下常常出现裂痕。

蒋介石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又找上孙科,主动退一步,邀请孙科“出山”,来来回回,兜兜转转,孙科还是和蒋介石站在了一块。

孙科就此重新担任了南京立法院长,尽管他似乎什么都“搞不大”,但是他的工作能力是不可否认的。

在北伐战争之初,国内虽然已经统一,但是国家转型也会面临着各种困难,当时孙科就是第一个提出:不能只重革命而忽略建设这种想法的,他认为一旦忽略基础建设,革命不会长久。

他就这个观点呼吁群众积极地投入应对统一中的问题,主动建设社会,促进国家的发展,可以说,孙科对中国早期的建设方面的贡献,可谓是劳苦功高。

但这一观点和当时的国民政府的主张相差甚远,本就不得势的他提出的建议也无人聆听,白白浪费的如此有战略意义的建议。

相较于不得志,孙科的未来还要忍受蒋介石的怀疑与排挤,他之前做出的事情让所有人的无法对他放心。

而蒋介石向来不够豁达,又怎么会对孙科完全不计前嫌?且孙科还在1948年蒋介石竞选副总统失败时背刺了他。

这对于睚眦必报的蒋介石来说更是如同触了逆鳞,并且这一次并不像以往的小打小闹,而是真正的“刺刀见红”。

孙科用自己的权利,动员多方势力强迫蒋介石下台,尽管蒋介石很多方面做的确实有问题,但是孙科在蒋介石“收容”他之后,这样背刺老蒋,确实有些不太厚道。

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不了了之,此时的孙科就已经明白,自己这位“太子”已经无法撼动蒋介石的根基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结束,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率先将枪口对准了自己人,不管不顾归家的安危势要发动内战,结果当然显而易见。

相反的是孙科一直试图挽救国民党,想要重新“盘活”这盘棋,但是国民党已经“日薄西山”,经过多次努力之后孙科不得不主动放弃了这个想法,但他表示是主张老蒋下台的。

蒋介石下野也导致孙科失去了众多权利,各种职位也因此失去,孙科此事就面临着不知该何去何从的问题。

但是蒋介石似乎十分“念旧”,估计也是怀念自己的青葱岁月,向孙科抛出了去往台湾的“橄榄枝”。

但是孙科心里明白,蒋介石怎会如此“好心”,睚眦必报的他在引孙科到台湾后,指不定如何给孙科“使绊子”,老蒋也很有可能应用孙科是孙中山之子的身份来巩固自己在台湾的地位。

孙科深知“水深莫测”,便直接拒绝了蒋介石的邀请,从上面情况看孙科对蒋介石的冷淡似乎来意莫名,究竟是为什么让他对蒋介石有这么大的意见?两人在此之前又有着什么渊源?

初识蒋介石,渊源开端

孙科自小就深受父亲的影响,想要为中国革命作出一番贡献,在16岁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后便决心想要干出一番事业来。

当时的孙科是最年轻的成员,但是虽然年纪最小,能力却是十分出众,没过多久就成了文刊主编。

孙科作为文刊主编,其实工作并不简单,但是他“初生牛犊不怕虎”,怀着一腔孤勇对同盟会工作十分上心。

在俄国二月革命爆发之后,在美国工作的孙科回到祖国为中国革命做出贡献,开启政治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孙科在回国之后完全没有因为父亲的身份而感到特殊,只是凭借丰富的学识和阅览精力,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当上了大元帅府秘书。

在孙科初入仕途,就受到了国民党内部的一致好评,还被很多人举荐,想让孙科担任广州市市长。

但是眼光长远的孙中山先生却并不支持这样的提议,毕竟孙科还只是新手,市长这样需要经验的职位现在还不太适合他,孙科深知父亲的意思。

但是他也憋着一口气,想要向父亲证明自己,在经过几年的打拼,他获得了不少任职经验,支持他的人也越来越多,不枉努力,孙科也终于在1921年成为了广州市市长。

孙科由于之前担任过文刊主编,在政府上也担任了很多要务,而就在任职期间,他通过自己的父亲结识到了蒋介石,从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彼时的蒋介石并不出名,年轻气盛的孙科只以为又是一个委身父亲名下,没什么本领的马屁虫,并没有将蒋介石当回事。

但是蒋介石后期通过自己的努力,加入国民党后受到孙老先生的重视,开始逐渐“立挺”起来。

彼时孙科还对父亲对蒋介石的重用感到不以为然,殊不知后来蒋介石和他的渊源才刚刚开始……

“天之骄子”,寄予厚望

孙科出生可以说是起点就比别人高出一截,他是孙中山的长子,在一众姐妹当中,特别是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他的出生便是“天之骄子”的级别。

孙中山自然对他寄予厚望,尽管孙老先生一直为革命事业不停奔波,但是他还是经常关心大儿子的学业,经常写信给儿子让他注重阅读,用书籍丰富自己。

但是孙老先生由于1895年第一次反清计划由于遭到背叛而以失败告终,孙中山先生也因为是主要负责人而被逮捕,家里人为了不受影响,搬到了美国。

孙科也因此在美国读书,他以父亲为标杆、榜样,向父亲的方向不断努力着,聪慧的他还特别用功,在伯克利学校拿到了学士学位。

还凭借自己的才华在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等,优秀的他自然也离不开母亲的教导,孙科的母亲卢慕贞在孙科的教育上没少花心思。

小时候一直教导孙科读一些幼儿读物,譬如《三字经》等,之后也通过伯父的关系为他找了一位老师,来专业辅导孙科的课程。

可以说孙科的母亲卢氏为革命培养了一位优秀的革命家,为中国早期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孙科幼年一直都和父亲分居,主要就是因为孙中山革命事业繁忙,但是孙科一直都很崇拜父亲,时刻都记挂着父亲。

而父亲孙老先生在1910年由于革命事业来到了孙科所在地,孙科终于能够和久别重逢的父亲促膝长谈,这次谈话也为孙科的革命之路作出了铺垫。

此时的孙科并不能料想到,国民党的事业会垮台,更不能料想到他和蒋介石的“爱恨情仇”和晚年的悲惨生活……

落魄结局,归心台湾

孙科拒绝了蒋介石的邀请之后,没多久就举家前往了香港,虽然一开始的生活还说得过去,但是香港有很多前国民党落魄的人,经常的拜访和借钱,让孙科的钱包迅速瘪了下去。

“屋漏偏逢连夜雨”,身上没多少积蓄的孙科身体抱恙,为了养病,他携妻带子前往法国巴黎养病,精神重归于好的孙科又辗转前往了美国。

但是在美国,年事已高的他被查出来多种疾病,积蓄本就不多的他加上疾病缠身,晚期生活过得也十分落魄。

但蒋介石和他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可能是年纪大了,对很多事情已经释怀,在1965年蒋介石再次邀请他去台湾时,孙科放下了以往的种种恩怨,前往台北和蒋介石见面。

二人见面犹如多年老友,昔日的革命伙伴,对孙科的晚年来说也算是一个莫大的安慰了,1973年,孙科病逝,蒋介石为他举办了隆重的婚礼,孙科传奇的一生就此结束。

作为孙中山的大儿子,孙科在国民党上的身影十分活跃,尽管大家对孙科褒贬不一,但是孙科对中国革命和抗日方针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台湾   蒋介石   大儿子   厚望   美国   渊源   落魄   国民党   老先生   主动   想法   儿子   父亲   贡献   事业   政府   孙中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