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在我国龙脉上的三个人,一个挖不得,一个不敢挖,一个挖不了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在古代封建王朝中,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死后也会被安葬在龙脉之中,以确保自己的王朝能一直传给后人。

不过我国龙脉上埋葬的三个人,他们的陵墓一个不能挖,一个谁都不敢挖,还有一个挖不开,所以得以完好保存。

那这三座陵墓埋葬的是谁?其中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一、挖不开的乾陵

先来看看挖不开的陵墓——乾陵。

乾陵位于陕西梁山之上,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园规格极其宏大,总面积接近240万平方米。

此外,乾陵仿照长安格局而建造,皇城、宫城、外郭城俱全,另修建了祠堂、下宫等辉煌的建筑群。

除了这些常规建筑外,乾陵还修建了两处奇怪的建筑。一个是无字碑,另一个是没有脑袋的人形石刻。

武则天晚年时期,就知道自己的人生难逃后人的议论,且评价褒贬不一。

所以她专门留下一块总重量98.8吨的无字碑,除了常规的雕刻外,碑上不提任何一字。

对于自己的功与过,武则天并不强加解释,而是留给后人自己去评说。

宋金以后,许多游览无字碑的文人墨客,在无字碑上提下了自己的见解。

无字碑也逐渐出现大量文字,甚至不乏女真等少数民族的文字,为我国历史增添了弥足珍贵的资料。

除了这块无字碑外,乾陵陵园内还排列了61尊无头石刻,穿着打扮各异,但形态恭敬,仿佛在迎接皇帝的到来。

这61尊石像,也被称为“六十一蕃臣像”。

可惜的是,这些石像原本是有头的,也不知是经历了战火,还是千百年来的地震所致,这些石像最终没能得到完美的保存。

虽然石刻并不坚固,但乾陵的墓室却无人能打开,甚至连门都找不到。

据考古学家勘测,乾陵的墓室规格庞大,许多培养物品都由防腐材料制成,再加上当时的唐朝国力强盛,陪葬品自然数目庞大,奇珍异宝数不胜数。

正是因为这样,唐朝末年黄巢率10万人盗取乾陵内的宝贝,却只挖开了一条几十米长的大沟,用尽各种手段都没能找到墓道入口。

五代十国时期,中原战乱频繁,许多唐皇陵被乱军盗取一空,遭到无法修复的破坏,只有乾陵依旧完好无损,最终保存了上千年。

更令人不敢相信的是,民国时期的孙连仲为了盗取乾陵,直接用炸药轰击乾陵,依旧没能找到墓道口,最终只能放弃这一计划。

直到1958年,乾陵的墓道口才被偶然发现。

挖掘后发现与《旧唐书·严善思传》记载的乾陵情况相同。

“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

也就是说乾陵的门都是用大石板进行封闭,就连石板中间的缝隙也都用铁汁浇灌固定。

所以大家认为这正是乾陵挖不开的重要原因之一。

之后周总理也立刻下令对其进行保护,这才让乾陵依旧完好地保存下来,也成为唐朝唯一一个没被挖盗过的皇帝陵。

对后人来说,乾陵的珍贵文字和建筑,为我们了解唐朝时期的风俗、制度提供珍贵资料,也是我们与唐人对话的重要窗口。

也正是因为盗墓贼始终无法找到入口的缘故,乾陵才成为我国龙脉上挖不开的皇帝陵。

相对于乾陵的挖不开,始皇陵则是盗墓贼的噩梦,几千年来无人敢挖。

二、不敢挖的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当秦始皇13岁刚刚登上王位时,始皇陵就投入建设当中,到了秦二世即位后,建设了39年的始皇陵才算完工,最多时有80万民工参与其中。

或许是达到了一统中原的伟业,或许是自认为功过三皇五帝,秦始皇的陵墓处处透露着神秘。

就拿墓道来说,自商朝以来,帝王的墓道都为四条,分布在四个方位,普通人的墓道只有一两条。

可没想到秦始皇的墓道却只有东西两条,与普通人的规格无异。

一位雄才大略又骄傲的君主,一边在陵墓之事上极尽奢华,一边又自动放弃帝王般的规格,谁也无法推测出其中原因。

除了墓道外,烧制陶俑作为陪葬并不稀奇。

但按照真人模样和大小烧制陶俑,秦始皇却是第一人,甚至就连刀剑、衣服上的纹理,都能在陶俑身上得到完美的展现。

或许对秦始皇来说,这些陶俑(兵马俑)就是自己在另一个世界的大军,同样能帮助自己争霸世界。

可令人奇怪的是,在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内,除了真人般的兵马俑外,还埋葬着几十件石甲,而且石甲样式相对复杂、种类各样,极具美感。

但从实用角度来说,这些石甲并不具备保护功能。如果秦始皇真想带着战士们在异世界争霸天下,这些石甲并不能提供助力。

它在陪葬坑内唯一的作用,只有充实秦始皇的武器库。

除这些陪葬品外,始皇陵内还埋葬着奇珍异兽、铜车、青铜制品以及数量众多的珍贵宝物。

如此巨大的财富,让许多盗墓贼铤而走险,企图靠着这些陪葬品大发横财,但结果注定令他们失望了,因为始皇陵不是谁都能打开的。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

“…令匠作机努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

也就是说,在秦始皇的墓室中,四处都有机关连弩,即便躲过了弩的威胁,也难以应对水银带来的致命伤害。

汞极易挥发,墓室内的宝物早就粘上大量水银。只要盗墓贼接触了宝物,就会瞬间被毒死。

据地质学家探测,秦始皇陵墓内的土壤样品,确实汞含量严重超标,可以确定地下埋葬着大量水银,与《史记》中的记载相互印证。

值得一提的是,始皇陵也发生过大规模的盗墓事件,但都没能成功,最后只不过带走了一些不值钱的陪葬品,真正存放珠宝的墓室,一直没人敢挖。

时间一长,关于始皇陵的传说多了起来,也震慑了别有用心之人。

不仅盗墓贼不敢挖始皇陵,考古人员同样不敢继续挖掘。

除去始皇陵有危险不说,埋藏地下的文物一旦接触空气,就会迅速变色氧化,失去原本的光彩,最终形成不可修复的伤害。

挖掘出的文物越多,伤害越大,损失的文物也就越多。

所以对于秦始皇陵来说,除了必要的抢救性发掘外,我国已经不再主动开发,尽可能保存他原有的风采,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文化遗产。

除了挖不开的乾陵和不敢挖的始皇陵外,黄帝的陵墓却是所有中国人公认不能挖的皇陵。

三、不能挖的黄帝陵

中华文明诞生之初,人文初祖黄帝不断扩大版图,统一了多个部落,终于建立了稳定的生活环境。

尤其是之后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加快了人类迈入文明世界的进程。

黄帝去世后,子孙后代在山西桥山建造了一座衣冠冢,以纪念这位祖先的丰功伟绩。

不过从原始社会到魏晋南北朝期间,黄帝的事迹起初仅依靠口头流传,并没有太多的文字记载。

经过了数千年的沉淀,加上各民族之间的交流,黄帝的故事终于被记录在册,他的后人也相继登上历史舞台。

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黄帝共有25个儿子,五帝中的尧、舜、颛顼和帝喾都是黄帝后人。

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所以夏人也大都是黄帝后裔,包括后来的商、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各诸侯,都或多或少具有黄帝血脉。

到了秦朝时,大多数秦人和汉人都属于黄帝后裔,甚至就连一些少数民族都带有黄帝血脉。

匈奴人的祖先是夏人的后代,自然也就是启的后代。启是禹的儿子,禹是黄帝后裔,那么匈奴人也就成为黄帝的后裔。

除去北方的匈奴外,南方的蛮夷可以追溯到帝喾时期的盘瓠。

盘瓠是帝喾的大臣,后来凭借功劳娶了帝喾的女儿,二人孕育的后代就成了蛮夷一族。

帝喾本身具有黄帝血脉,她的后代蛮夷族人自然也就是黄帝后人。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确实有据可查,黄帝华夏始祖的地位也实至名归。

在这个基础之上,历朝历代的少数民族想要建立政权,都会先承认自己是黄帝后人这一事实,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血统纯正,让政权更具信服力。

甚至在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承认黄帝血脉成为最重要的一件事,甚至关系到王朝能否太平。

中原文明更不用说,许多帝王都会在黄帝陵举行祭祀大典,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正统。

再加上一些文人不遗余力地推动黄帝时期的政策,更加强了百姓对黄帝的认同感。

在这种情况下,中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变得更加融洽,最终形成一种中华文明的象征,成为中国人重要的精神标志。

更简单地说,不论身处何方的中国人,都可以将黄帝看成自己的祖先。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挖坟掘墓是最缺德的一件事,挖自己祖先的坟墓更不可原谅。

所以几千年来,不论发生什么战乱,都没人想过挖掘黄帝陵墓。再加上历朝历代黄帝都会对黄帝陵进行修复,这才使得黄帝陵保存完好。

随着交通的便利,许多国人都会前往黄帝陵祭拜旅游,也有一些人前来寻找自己的祖先。

从1993年开始,黄帝陵不断改善基础设施,绿化周围环境,将景区打造成精神与旅游相结合的多功能景点,让更多人前来感受血脉传承的奇妙。

考虑到有些人对黄帝的事迹了解得并不全面,黄帝陵还专门制作了大小各异的展示板,详细列举了相关文物及黄帝相关的事迹。

如今的黄帝陵,不仅是有着“中华第一陵”之称的重要景区,同样是国家重点保护对象。每年的祭祀大典,都会吸引国内外炎黄子孙的目光。

作为所有中国人共同的祖先,黄帝陵自然成为龙脉上不能挖的一座陵墓。

结语:

不能挖的黄帝陵,挖不开的乾陵,不敢挖的始皇陵,无形之中为龙脉增加了许多传奇色彩。

但古人所推崇的龙脉出帝王,以及葬在龙脉能保江山的说法,无疑是一种自欺欺人的理念。

历朝帝王都葬在所谓的龙脉之上,最终也难逃朝代更迭的下场。

不论葬在哪里,只有以民为本、励精图治,才能受到百姓的支持,才能让自己的封建王朝时间更久。

到了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龙脉早就被证实是子虚乌有的传说。这三座皇陵,留给我们更多的是精神文明的象征。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您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黄帝陵   史记   陶俑   墓道   蛮夷   墓室   中原   陵墓   水银   黄帝   后裔   血脉   祖先   帝王   后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