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周总理得知任辅臣遗孀尚在人世,叮嘱秘书:给她终生高干待遇

1958年的一天,周恩寿一家带着保姆潘娘来到中南海,与哥哥周总理吃饭。席间,周总理亲切询问起潘娘的情况,得知潘娘做事的上一家是张含光家,周总理不禁有些激动:

“是任辅臣烈士的遗孀吗?没想到她还活着。”

1884年,任辅臣出生在辽宁铁岭一户农家。5岁那年,家里十几亩地被洪水淹没,导致当年颗粒无收。父亲任有德无奈之下,卖掉田产,带着一家老小到县城做起了小生意。

没几年的功夫,一家人的生活就好转了不少,任辅臣也有了上学的机会,考上了当地有名的学校。在一些具有正义感和爱国心老师的教育下,任辅臣不但学业大有长进,眼界也开阔了许多。

1899年,沙俄当局开始修筑中东铁路,在县城四处招收雇员。为了缓解家里经济的困难,15岁的任辅臣应招做了一名书记员,从中学会了俄语。在沙俄当局干了两年时间,任辅臣体会到了人间疾苦,更看清了沙俄的残酷统治和清政府的腐败。

1901年,任辅臣考取了沈阳警员教练所,正当他发奋学习,努力成为一名有思想、有学识的青年时,父亲任有德找到了他,和他商量结婚的事情。

原来在10年前,任有德偶然结识了一位张姓泥塑匠人,两人一见如故,几杯酒下肚,稀里糊涂给儿女订下了娃娃亲。酒醒之后,两人虽然感觉都感觉有些冒失,但还是认下了这门亲事。

任辅臣一听事情的来龙去脉,当即表示不同意,毕竟他接触了新思想,认为有必要打破这种旧风俗。后来在朋友的劝说下,任辅臣决定先和姑娘见一见再说。

到了张家之后,张泥浆见任辅臣长得端端正正,心里很是高兴,一口一个“女婿”地叫着。任辅臣刚开始还觉得有些别扭,但见到如花似玉的姑娘张含光后,两人一见钟情。

自此,两人经常约会,互诉衷肠。两家老人也十分欣慰,暗中为二人的婚事做准备。

从警校毕业之后,任辅臣分配到家乡的警察署工作。在双方父母的催促下,两人举行了热闹的婚礼,过上了幸福的小日子。在任辅臣的鼓励下,张含光开始学习文化知识,成了当地少数破除旧习俗、带头上学的女性之一。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腐败的清政府在日俄争夺东北地区中,居然宣布“中立”,让任辅臣开始对社会和时局的思考。

一次,任辅臣为了帮助一户被抢夺的中国农民,和两名俄国兵打了起来,结果被一名名叫瓦夏的俄国军官吼住了。瓦夏见任辅臣颇具正义感,以革命思想启发他,并介绍他加入了布尔什维克。

1909年,沙俄当局逮捕了几名布尔什维克地下党员,任辅臣的活动踪迹也被察觉到。在买通了中国土匪后,沙俄当局趁着任辅臣在外洗澡的机会,决定将其暗杀。

任辅臣在胸部中弹,右手被射穿的情况下,奋力向土匪还击,侥幸逃过一劫。但沙俄当局不甘心,企图在医院继续对其加害,在布尔什维克的帮助下,张含光连夜赶制了一件白大褂,假扮成护士将丈夫背出了医院,逃过了虎口。

1914年一战爆发后,中国作为协约国成员无力出兵,只能派遣劳工参战。任辅臣按照布尔什维克的指示,接受中国政府的指派,率领两千华工来到俄国,开始新的革命事业。

一年后,张含光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任辅臣身边,当起了丈夫的贤内助。

当时华工整日劳动,生活条件极差,而且没有劳保措施,经常发生伤亡事故。任辅臣为改变工人兄弟的现状,一面领导大家改善环境,一面反复与俄国当局交涉,深受大家的信任和爱戴。

而张含光则带人到山上寻找野菜,自己尝过之后,再推荐给大家。同时她还组织人采草药,组织了一支医疗小组,为工人们治疗小的伤病,对重病号则自己花钱,送到大医院救治。

到了俄国后,任辅臣在华工中秘密建立革命组织,给工人们上文化课, 提高了工人们的思想觉悟。1916年,任辅臣秘密组织大罢工,结果被俄国矿主察觉,报警将其逮捕。

张含光找到俄国8名华侨精英,带着两麻袋卢布到处打通关节,加上布尔什维克的积极营救,任辅臣得以重获自由。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任辅臣组织两千华工参加红军,命名为中国团。任辅臣带领这支部队,和敌人大小战斗近百次,令敌人闻风丧胆,受到苏维埃中央的表扬,中国团也被命名为“红鹰团”。

次年冬天,苏联红军在前线屡屡失利,只有“红鹰团”仍坚持在一线与敌人战斗。任辅臣利用战斗间隙,回到后方与家人小聚,并将自己的各种身份证件和荣誉交给了张含光,叮嘱她将来也许会有用处。

第二天,任辅臣与妻儿挥手告别,一家人的这次分离竟然成了最后的诀别。

不久,“红鹰团”取得一场战役的胜利后,在一列军用列车上休息。没想到这一情况遭当地反动分子告发,敌人趁机对“红鹰团”发动偷袭,纵然任辅臣沉着指挥,但终因寡不敌众,伤亡惨重,任辅臣也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张含光得知丈夫牺牲的噩耗痛不欲生,百余名幸存的战士要求拥护任辅臣的大儿子担任团长,重回战场为任辅臣报仇。张含光感谢战士们的感谢后,表示“红鹰团”是受布尔什维克领导,应该由军部决定团长人选。

任辅臣牺牲后,张含光一家被接到了莫斯科,居住在红场附近,并有一个班担任护卫。尽管当时莫斯科物资供应紧张,但张含光一家仍受到了特殊的照顾。

在莫斯科生活了一年后,张含光提出申请,希望能够回国。列宁特意派车将张含光一家接到克里姆林宫,亲自接见了他们,并希望他们能够留在苏联。张含光以回乡照顾老人为由,婉拒了列宁的好意。

在苏联局势稍有稳定后,列宁亲自派人送张含光一家回国。拿着列宁亲自签发的通行证,张含光一家畅通无阻地回到了东北老家。

那一年,37岁的张含光挑起了全家生活的担子。尽管她带回了许多卢布,但由于当时中国不承认卢布,因此张含光带回的钱都成了废纸。为了一家人生存下去,张含光先靠着变卖东西维持,后来靠着给人做针线活勉强维生。

就这样,张含光默默无闻地为任辅臣的父母养老送终,将三个孩子培养成人。如果不是保姆无意中提到她的生活,可能这位苏联女红军已经消失在茫茫人海中,无人所知她的奇特经历。

周总理了解到张含光的情况后,安排秘书前去探望,并要给她终生奉养的高干待遇。但张含光表示对自己的生活已经非常满意,婉拒了周总理的好意。

1974年,张含光病重,统战部的同志探望她时,再次告诉她,组织上仍决定给予她高干待遇,并尽可能将她的病治好。可惜的是几个月之后,张含光在北京病逝,享年91岁。中央为她在八宝山举行了追悼会,并将她的骨灰安放八宝山公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高干   布尔什维克   沙俄   俄国   宝山   莫斯科   苏联   遗孀   华工   列宁   当局   红军   中国   人世   终生   待遇   敌人   家人   秘书   组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