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一个走错道路,外强中干的脆弱大国

2023年可谓是中国外交史上最为“繁忙”的一年,从年初至今,已经有4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高官相继访华。

其中最受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关注的当属2月中旬,时隔22年首次访华的伊朗总统易卜拉欣·莱希

本次来华,伊朗总统带了8名部长“陪同”,颇有要与中国进行全方位合作之势。

我方也极为重视伊朗总统的本次访问,遂给予了他们最高规格的接待,此举在伊朗内部也受到了一致好评。

近一个月后,北京这边又传来了让美国坐立难安的好消息,伊朗、沙特两国在中方的斡旋之下,共同发表了“联合声明”正式和解。

要知道伊朗素来有“中东小霸王”之称,沙特也有“石油王国”的称呼,两国恩恩怨怨上千年,今朝一解在东方。

有网友不解,沙特和伊朗本都属于伊斯兰国家,为何一个现代开放,一个顽固守旧?说到底还是“派系”不同的原因所致。

沙特是伊斯兰逊尼派的代表,伊朗则是什叶派的代表,虽同出一宗却水火不容。

沙特现在的国王萨勒曼是个有先进思想的年轻人,赋予了沙特女性一定的权利和地位。

而伊朗的女性就不一样了,自打霍梅尼上台以来,一言一行都受到“戒律清规”的约束,合法婚姻年龄也被降到了9岁。

美国称伊朗这个国家为“邪恶轴心”,常年对其实施石油禁运、经济、外交制裁。

难以置信的是,伊朗在这种极难的困境下还是活了过来,并且频频跟美国叫板。

那么,伊朗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这样一个外强中干的国家,又能带领伊朗人民走向何处?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巴列维时代是伊朗最后的“现代化”

翻阅历史书籍,寻找伊朗人民最幸福的时刻发现,伊朗近代唯一能称得上“现代化”的时代,竟然是被推翻掉的巴列维王朝...

伊朗如中国那般,都是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相信读过世界历史的人都听说过“波斯”这个国家。

公元前6世纪时,古波斯正处在巅峰时期,从7世纪开始,波斯帝国开始走下坡路,相继遭受了阿拉伯、突厥等人的入侵和同化,最后在18世纪建立了恺伽王朝。

后来大英帝国开始和沙俄竞争海外“殖民地”,伊朗又成了帝国口中的鱼肉,一半归英国,一半归沙俄,直到1925年才拿回主权。

1925年,礼萨·汗建立了巴列维王朝,其一上台就对饱经风霜的伊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使那个时期的伊朗妇女得到解放、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富裕程度排行世界第9。

在经济方面,礼萨建立了一套全新的工业体系,使资本主义经济在伊朗初具模型。

虽然那时的伊朗还是君主制国家,但伊朗国王已经在英国和沙俄殖民时期看到了“工业”发展和改革的必要性,这一举措证明礼萨国王具备一定的经济头脑和发展眼光。

在民生方面,巴列维王朝也做了同中国“土地革命”时期相似的举措,将地主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耕种。

只不过巴列维王朝发展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在重新分配地主的土地时,还给予了他们补偿金,并让其转向工业投资。

其实就是利用土地重新划分的操作,快速培养一些“资本家”,这样农民有田种,有粮食吃,但不能跨阶级生产,地主也只是换了一种方式赚更多的钱。

待伊朗的工业发展进入到一个阶段,工厂越来越多,农民们又慢慢开始向工厂转移,那些土地又渐渐回到了搞跨国贸易生产的资本家手中。

届时资本家越来越富有,工人阶级的数量也开始暴增,伊朗的经济水平直线飙升,但与此同时也蕴藏着极大的阶级矛盾。

在宗教改革上,巴列维王朝实施“白色革命”,要求宗教信仰世俗化、跟上伊朗现代化改革的脚步。

其约束了教会的权力,不准推崇教会的“长老”,更不准打着宗教的旗号,行使特权或是给民众施压,与此同时还关闭了大量具有“宗教性质”的学校。

巴列维国王的这一改革措施,引起了国内和国外保守派的极度反对,特别是后来的伊朗现代化“终结者”霍梅尼,接连发表文章抨击巴列维王朝的举措,并获得了庞大的宗教信徒支持。

这一时期,伊朗社会有多种思想和文化在“纠缠”,有传统的伊斯兰什叶派保守思想、有西方的民主自由,还有中间派的摇摆不定。

巴列维时代的伊朗社会虽然蕴藏着巨大的矛盾和危机,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却始终名列世界前茅。

最值得一提的是,巴列维国王对妇女地位的改革,也具有划时代意义。

礼萨·汗国王认为:“我们的女性从古至今都被圈养在家里,不能发挥任何社会作用,现在我们要建立一个开放和发达的伊朗,应该让我们的女性从家里走出来融入社会,并发挥一定的作用”。

不得不说,礼萨·汗过往的思想确实很前卫,就好像现在的沙特国王萨勒曼那般。

他在阿富汗的支持率很高,就因为她赋予了妇女读书、去电影院、开车的权利。

为了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礼萨·汗在非宗教性质的学校中培养他们正确的男女价值观,并且允许男女同校上课,与此同时还为女生建立专门的学校。

从1936年以后,伊朗社会便迎来了大批的女知识分子,她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但对于读书和就业的选择,伊朗不同阶层的女性有着一定的区别,那些中上层家庭的女性可以选择去名校,毕业之后获得高质量的工作。

而处在底层的女性,有的只读个皮毛就被送去结婚,或者早早地去了工厂做一些纺织工、女仆、缝纫工方面的工作。

再加上伊朗社会先进思想普及不均衡,有很多地区的女性依旧过着被禁锢的生活,因此阶级矛盾越发突出。

在女性从政方面,礼萨·汗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但前提是必须在政府的领导之下,通过合法的途径实现。

后来礼萨·汗的女儿亲自出面,在政府的允许之下,组建了伊朗第一个“妇女社团”、“妇女中心”。

从那个时代开始,伊朗妇女的生活、教育、运动等问题,都成了受关注和保护的对象。

诚然,伊朗的改革具有一定的“阶级限制”,但总的来说,巴列维王朝敢于推动改革,敢于同保守派作斗争,敢于为女性提高地位,已经是千百年来难得的跨越了。

只可惜好景不长,巴列维王朝对伊朗的现代化改革之路只持续了54年,就被伊朗民众亲手推翻了。

此后伊朗就进入了霍梅尼时代,女性不再享有随意读书或者选择专业的权利,不能穿比基尼,婚姻年龄降到9岁,出门必须从头包到脚。

届时伊朗民众在回首过去时,无不悔恨,因为他们此时的生活,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精神自由,都达不到巴列维时代的高度...

霍梅尼上台后的伊朗全貌

巴列维王朝的倒戈,被认为是独裁政府在现代化改革当中,引起阶级矛盾所导致的必然后果。

伊斯兰宗教的忠实信徒,认为伊朗当时的发达、矛盾都是西方势力干预的后果,已经失去了本国的传统信仰。

此时伊斯兰保守派宗教“长老”霍梅尼闪亮登场,其气势浩荡地称呼:“这场推翻巴列维王朝的革命将会充满进步”。

届时,霍梅尼本人也在西方媒体面前称:“不会参政,一定会带领伊朗人民建立一个民主、平等、自由的新国度,让君主制度永远成为过去。”

可结果却是,那些听信了霍梅尼“巧言”的信徒、民众、学者们,无一不成为了他手中的长矛。

他们赶走了巴列维王朝的国王,使他被迫流放海外,最后病死他国。

当伊朗的百姓以为,赶走巴列维国王,重新建立一个政府,霍梅尼这个宗教代表一定不会干预政治,还伊朗一个真正的民主。

谁知,霍梅尼却说:“新建立的临时政府不正规,请允许我为大家建立一个受民众爱戴的政府,这一切都是真主的选择”。

以霍梅尼为首的新政府建立之后,血腥残酷的一幕便接二连三地发生……

霍梅尼先是收编了伊斯兰革命卫兵,对过去政府的支持者,那些不信教、信仰民主自由的团体,实施了“大屠杀”,在政治和流派上彻底消除异己。

而后霍梅尼又将手伸进军队高级官员和没落的王室,没收了他们的全部财产,并实施了“斩首行动”,吓得伊朗富人阶层纷纷携款而逃。

当外界媒体都在议论霍梅尼的“暴政”时,他只一句“箴言”便为自己收获了无数掌声。

“什么民主,那是西方的东西,伊朗不要西方也不要东方,只要伊斯兰...”

霍梅尼的这一句话,让伊斯兰教的信徒开启了盛日狂欢,却让那些在巴列维时代成长起来中青年人堕入了深渊,特别是女性。

霍梅尼将巴列维王朝制定的,关于女性的《保护法》全部废除,让她们放下生产工具、书包,脱下高跟鞋、比基尼、漂亮的长裙,披上黑纱回家去。

在教育上,霍梅尼关闭所有男女混合的学校,对教师层面重新换水,查处并摧毁一切关于西方的电影和书籍,将巴列维时代的教科书全部改换成有伊斯兰宗教思想的书籍。

届时,任何娱乐休闲场所,都不能出现男女混用的现象,结过婚的女性也将禁止外出求学。

更恐怖的是,霍梅尼还将女性的结婚年龄下调至9岁,还美其名曰:“这是对女性的保护,防止被侵犯”。

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霍梅尼从一个给伊朗民众带来“新希望”的领袖,变成了“噩梦”。

紧接着,“伊斯兰共和国”成立,伊朗彻底成了一个“正统”的政教合一的国家。

在霍梅尼执政之初,伊朗的大街小巷充满了极端主义分子,他们打砸商店,肆意摧毁汽车、电器等等,只要是外来的产品一律摧毁。

从这个时期开始,伊朗的经济就开始走上了下坡路,富人阶级逃的逃、死的死,中小产阶级受社会运动的影响,收入持续缩水。

后来巴列维王朝的流亡君主得了癌症,去了美国治疗,霍梅尼号召信徒对美国大使馆发起冲击,逮捕并扣押了美国大使馆66个工作人员。

从此以后,美国和伊朗成了势不两立的敌人,美国冻结伊朗富人的资产,并封锁伊朗的石油出口。

伊朗“宁死不屈”,不顾民生跟美国死磕到底,成了举世闻名的“中东小霸王”。

再后来,两伊战争爆发,霍梅尼的支持率空前上升,直接掌控了伊朗议会、法院。

使伊朗成为了一个表面上拥有“现代化”制度的国家,而事实上却是“神权”高于一切的国家……

1989年霍梅尼去世,哈梅内伊接任,依旧推崇霍梅尼时代的政策,伊朗依旧是“政教合一”的制度。

但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加快,伊朗在经济、民生以及地缘政治上也开始谋求更多的发展空间。

如恢复和沙特的外交关系,团结起中东国家对付以色列,加入上合、金砖组织避开美国的制裁发展经济、允许女性观看球赛等等,这些都是伊朗社会进步的表现。

诚然,“政教合一”的国家很难真正地融入国际社会,但只要这个世界不断地发展,就一定会出现“文化交融”的现象。

相信未来的伊朗社会,也能进入新一轮的现代化发展...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伊朗   沙俄   伊斯兰   沙特   王朝   外强中干   美国   信徒   大国   阶级   国王   脆弱   宗教   妇女   道路   女性   社会   国家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