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妈“摸排”:中国人均存款“出炉”,存款超30万的家庭有多少?

文|须臾

编辑|雅俗共赏


世代传承的文化背景让国人对家庭非常重视,老百姓们都希望为家庭提供稳定和安全的生活。

因此,存钱就被视为一种责任和保障,可以应对突发事件或意外开支。

就像蚂蚁为了保护自己的巢穴而努力储存食物一样,老百姓也希望通过存钱来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未来。

尤其是疫情之后,人们开始更加重视健康和安全,许多人由于经历了封锁和隔离,这让他们开始重新评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即便防控措施解除之后,也会减少外出就餐和购物,这种变化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那就是人们开始节省开支,并将更多的钱存起来。

从央行此前公布的相关数据就能够看出,步入2023年之后,国人存钱的热情明显比之前更高涨了。

具体数据显示,在2023年上半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的居民存款数额,新增了11.91万亿元。

截止到2023年6月份的时候,居民存款总额已经达到131.9万亿元。

新增存款数额相比较去年同一时期,暴涨了15%,这样的概率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就目前数据进行计算的话,我国14亿人口,平摊到每个人头上的话,那么每个人都有9.42万元的存款。

一个三口之家如果每个人都有9.42万元,那么就等于每个家庭的存款就在30万元左右。

30万元的存款虽然看起来并不是什么天文数字,但是实际上能够拥有这么多存款的家庭又有多少呢?

对此,央行也发布了最新“摸排”的数据,根据数据显示的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存款在30万及30万以上的家庭,大约为19.3%。

也就是说,在我国4.95亿户家庭当中,有19.3%左右的家庭,都拥有30万以上的存款。

这样的占比并不多,说明我国大部分家庭都无法达到平均水平,按照这个比例计算的话,只有9552个家庭达到这个水平。

那么又有多少家庭的存款,能够超过50万元呢?

根据具体数据显示,目前我们国家存款超过50万元的比例为0.37%,也就是说,在14亿人当中,只有500多万人拥有50万以上的存款。

500多万人,乍一看不算少,但和14亿相比,就太少太少了,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确实是一个无法忽略的事实。

不过对于这些数据,也有人感到质疑,城市居民拥有两套房子以上的比比皆是,我们国家的房价这么高,尤其是一二线城市。

这些房子也都是资产的一部分,卖出去变现不就等于钱了吗?这样算来的话,手里有房子的人基本都有超过50万的存款。

话是这么说,但账不是这么算的。想要把手上的房子变现,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要等待合适的契机,也要有人愿意出合适的价格。

并且很多人的房子都是贷款买的,即便房子在居住当中,但还有二三十年的贷款没还完,所以拥有房子并不代表能拥有这么多的存款。

从这点来看,贫富差距依旧是存在于社会上的一个难以改变的现状。

而这种现象,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

不仅对个人造成影响,对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也造成很大影响,还对整个社会造成了许多挑战和不稳定因素。

这种现象的存在使得社会分化加剧,导致了社会不公平和不平等的现象。

在加剧了社会不平等的同时,富人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而贫困人口则面临着生活困境和缺乏机会的局面。

这种不平等会导致社会阶层的分化,形成了一个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恶性循环。那么贫富之间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呢?

根据招行所发布的相关资料显示,我们国家80%的财富,掌握在2%的家庭当中。这说明什么呢?

这说明剩余98%的家庭,能够享用的财富只有20%。虽然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三五十万不是什么大数目,但要拥有这么多的存款却很难。

首先,银行的存款利率太低,让很多人不愿意把钱存在银行,大部分资金都用来投资理财。

其次,大多数人的收入区间仍旧停留在3000-6000元之间,这笔收入每个月要负担各种支出,能余下来的确实不多。

并且房贷、车贷等负债,也是难以存下存款的原因。

综上所述,贫富差距的问题确实应当得到社会的重视,当贫困人口无法获得教育、医疗和其他基本服务时,他们的能力和潜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这将限制社会的整体发展,并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的不稳定。

那么目前你的存款达到人均水平了吗?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存款   家庭   央行   数额   开支   中国   国人   老百姓   贫困人口   也就是说   现象   房子   财富   社会   国家   数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