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2023年下半年,中国金融市场出现的几个标志性事件,怎么看?

#财经新势力#


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

(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955篇原创文章


#东方时尚大股东“顶风”违规减持##我乐家居股东涉嫌违规减持#

#贝莱德回应关闭中国主题基金#


这篇文章,不聊楼市,和大家聊聊中国另外一个资产市场股市。


(8月2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发布多项活跃资本市场的政策,包括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阶段性收紧IPO节奏、规范减持行为以及降低融资保证金比例。

四箭齐发,力度空前,但是要说现实效果和市场表现,并没有多少惊喜:

2023年9月以来,除了在8月底公布的国家新一轮政策组合拳刺激之下,有了难得的两天强势表现,然后剩下来的时间里面,大A疲态明显:

图片来源:见图

相信绝大多数股民朋友,感觉都大差不差,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政策组合拳打下去,就这?

恰逢中国男篮在菲律宾收获惨败,一时间类似于“中国足球,中国篮球,中国股市”不分家的揶揄和段子,成为了互联网上情绪宣泄一个出口。

当然,从乐观的角度来看,前途是美好的,过程是痛苦的,而当下,绝对说得上是非常难受的。

一场逐利人性和资本关联之间的艰难博弈,实际上正在中国股市上演,刚刚进入9月第一周,就出现了几个很有标志性的事件,见证和揭示了这样博弈的存在。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对2023年9月份中国股市出现的三个标志性事件的详细梳理复盘,挖掘动向和事件背后的因果逻辑和利益关联,并结合事件走向和所释放出来的信号,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后续几个可能走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一次有态度,有深度,有依有据的深入讨论和分析研判。

这是一篇值得所有想在中国金融市场有所斩获,长期投资的朋友们,用心阅读的内容。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在监管零容忍之下,居然还有上市公司顶风作案,违规减持?


在减持新规发布后一天,便公然违规减持,这家A股公司受到监管双重处罚。

9月6日,东方时尚控股股东收到北京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并收到上交所下发的监管警示决定。

9月6日,北京证监局发布《关于对东方时尚投资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显示,2023年8月28日,东方时尚投资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东方时尚股份340万股,违反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第六条的规定。

根据《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第十四条的相关规定,北京证监局决定对东方时尚投资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

图片来源:网络

同日,上交所也发布处罚决定显示,东方时尚投资作为东方时尚控股股东,在股价破发情形下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东方时尚股份340万股,违反了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第六条、中国证监会有关工作要求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8月修订)》第1.4条、第3.4.1条等有关规定。

上交所同时表示,考虑到东方时尚投资承诺将购回已减持股份,且如涉及收益将归上市公司所有,可酌情予以考虑。鉴于上述违规事实和情节。根据有关规定,上交所决定,对东方时尚投资予以监管警示。

9月6日,北京证监局发布《关于对东方时尚投资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措施的决定》显示,2023年8月28日,东方时尚投资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东方时尚股份340万股,违反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第六条的规定。

根据《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第十四条的相关规定,北京证监局决定对东方时尚投资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

图片来源:网络

同日,上交所也发布处罚决定显示,东方时尚投资作为东方时尚控股股东,在股价破发情形下通过大宗交易减持东方时尚股份340万股,违反了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第六条、中国证监会有关工作要求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3年8月修订)》第1.4条、第3.4.1条等有关规定。

上交所同时表示,考虑到东方时尚投资承诺将购回已减持股份,且如涉及收益将归上市公司所有,可酌情予以考虑。鉴于上述违规事实和情节。根据有关规定,上交所决定,对东方时尚投资予以监管警示。

图片来源:网络

而东方时尚投资也向上市公司发来函件承诺,将通过自筹资金于2023年9月15日前购回此前减持的340万股所减持的股份,若此部分股份购回涉及收益所得将全部归上市公司所有。

图片来源:网络

当然,东方时尚不是孤例,在证监会减持新规出台不久,还有资本市场老手在挑战监管底线,顶风作案!

6日晚间,8连板“妖股”我乐家居公告称股票连续十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100%,根据上交所有关规定,属于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情形。

我乐家居表示公司股票短期涨幅严重高于上证指数,存在市场情绪过热的情形,但公司基本面未发生重大变化,经公司自查,公司目前内部生产经营秩序正常,市场环境或行业政策也没有发生重大调整,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二级市场交易风险。

但是,我乐家居在公告中披露了一个重磅消息,公司股东于范易以及一致行动人在一声不吭地的情况下疯狂减持,在6月30日的时候,还持有7.1124%的股份,合计持有22,440,408股。

图片来源:网络

随后于范易等人通过集中竞价将两千余万股股票全部“清仓”,期间又“象征性”地买入 4200 股。若按照9月6日股价(16.13元)进行粗算,当事人通过此次减持行为套现了约3.23亿元。

图片来源:网络

在8月底证监会“四箭连发”利好是,曾发布最新的减持新规,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

虽然于范易不是控股股东实控人,减持新规对于范易不适用。但是于范易以及一致行动人持股超过5%,按规定必须要先披露减持计划。

对此当晚,上交所紧急下发监管函,直指股东涉嫌违规减持。

上交所指出于范易及其一致行动人刘福娟、烟台埃维管业有限公司、西藏埃维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烟台埃维商贸有限公司作为合计持股5%以上的股东,在持股比例变动达到5%时应当进行报告和公告,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至公告后3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股票。公司相关股东的减持行为已涉嫌违反规定。

上交所要求我乐家居:

一、请你公司立即同相关股东核实股份减持情况,并向我部回函中明确列示相关股东于上述时间区间内的股份交易及持股比例变动明细;同时,立即自查是否存在违反《证券法》《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的情形。

二、请你公司董监高勤勉尽责,督促公司大股东认真学习相关规定,规范自身减持行为,充分保障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合法权益。

图片来源:网络

在于范易赤裸裸的挑战监管底线之下,证监会也坐不住了,在“案发”不到24小时,便出手立案调查。

7日午间,我乐家居午间公告,因涉嫌超比例减持,于范易等相关股东已于9月7日收到证监会的立案调查告知书,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不会受到影响。

图片来源:网络

值得注意的是,于范易是资本市场老手,此前就在A股留有大名。

说白了,也是个惯犯了。第二例已经开始,一定不能成趋势。

这一次的两家“顶风作案”,绝对说的上是资本玩家和市场监管之间的正面交锋了。利益驱动之下,难道真的是无法阻拦和约束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套利的行为吗?

搞半天,违规减持才是中国股市最大空头?

其实大头就在这儿了,无论如何降低费率,增加大家的信心,只要最大的股东人群还是泰山压顶,随时卖票就没有办法安心。

图片来源:网络

而且现在的大股东颇有抢着卖的趋势,你提前卖我就吃亏了,所以我要领先。。。

现在看到第一例没有特别惩罚,就普遍认为这是非常值得的风险,这也就是真正可怕所在,如果争抢着违反村里的规定,是一种预期回报很高的囚徒困境,那么花式减持百般创新的现象就会层出不穷。

老老实实遵守规定的公司,只会眼看着市场情绪被越砸越低,自己还不如早点卖,这不是大事吗?

密切关注东方时尚和我乐家居两个行业的走势。可见,目前真正顶风作浪的都是夕阳行业,他们十分确信自己卖的越晚越惨。出现顶风作案,采用强力手段给予强力惩治,才能管得住啊。

接下来,就要看国家监管,还有什么后招和手段了……

这已经不是市场好不好的问题了,这是挑战监管和权威的实质性行为了。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大A的威力:全球最大资管公司贝莱德关闭中国主题基金


全球最大资管公司贝莱德旗下产品贝莱德全球基金(BGF)在9月5日的股东信中宣布,其将于11月7日关闭子基金中国灵活股票基金(BGFChinaFlexibleEquityFund)。

对此,贝莱德给出的解释是:中国灵活股票基金目前的管理规模较小,经充分考虑投资者和股东的利益后,贝莱德对该基金做出了清盘的决定。

近年来,贝莱德在中国A股市场上的投资表现始终差强人意。高管离职、业绩亏损、投资者吐槽不断。对于此次关闭了一只中国基金,有市场观点认为,贝莱德迫于监管压力决定撤出中国市场,而关闭小型中国基金可以降低监管风险。对于这一说法,贝莱德对媒体表示,关于贝莱德从中国撤资的报道不实,贝莱德对中国市场的承诺保持不变。

实际上这个事情,本质不复杂:贝莱德旗下的一只基金认怂、宣布清盘撤离中国了。

当然官方回复和声明内容,显然只是一种体面的说法,按照私募股票型基金的通例,小盘子的基金更容易“出业绩”,细数国内从“黑马”干到百亿规模的二级私募,除了“公转私”的明星基金经理,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从数亿乃至数千万的小盘基金干起。

因此更为现实的解读应该是,投资者的利益这边已经无力回天了,“较小的管理规模”收取的管理费也无法覆盖基金的运营成本,而且出于各种原因,再募基金难度也更大了,因此不如清盘了事。

细数贝莱德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基本只专注一件事:炒股,但业绩一直不尽如人意。作为国内首家外资100%控股的公募基金公司,贝莱德旗下12只基金无一幸免净值全部下跌,跌幅最高超过30%。

似乎没人能在A股全身而退,哪怕是管理9万亿美元资产的贝莱德。

不过与糟糕的中国基金表现相反,无论是贝莱德公募或是全球基金,似乎都越来越看好中国市场的后续表现,据外媒报道,贝莱德从今年2月份之后陆续增持中国股票,理由是中国经济基本面依然稳固,而市场的跌幅显然已经超出理性范围。

贝莱德基金,在中国有点“水土不服”。因为不光是清盘的这只离岸基金,贝莱德的公募基金表现同样差强人意。

作为中国首家外商独资公募基金,贝莱德基金自2021年6月11日获得业务许可证后,一直备受瞩目。遥想当初,贝莱德开始募资在中国的第一只外资公募基金时,规模便达到了66.81亿元。

然而,公司业绩表现却差点意思。无论是新近成立的基金还是成立已久的产品,都未能实现预期收益。

贝莱德在中国12只基金无一幸免,首期产品跌幅最高超过30%。根据天天基金网数据,2023年5月31日,贝莱德基金旗下管理着12只公募产品,其中包括4只债券型基金和8只混合偏股型基金。这12只基金产品成立以来净值全部下跌,4只基金产品净值跌幅超过25%,其中首只产品贝莱德中国新视野混合A份额和C份额净值跌幅都超过了30%。

如此大规模亏损,投资者自然坐不住了。公募基金的募资渠道主要是券商、银行理财子公司、私人银行等第三方渠道,而对贝莱德有品牌认知的投资者,多以大散户、高净值人群居多,这些投资者一开始冲着贝莱德的品牌买入基金,后来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名气和业绩对不上号,自然会心生不满。

连宽基指数都跑不过,也难怪不少投资者吐槽基金经理和贝莱德基金,“跌30%,真不如散户了……贝莱德是外资知名企业,本以为基金经理能力很强,现在看来也就那样。”

首期产品业绩表现不佳,直接影响之后募资。自此之后,贝莱德基金发行的几只偏股型基金募资规模都在5亿元左右,再也没有超过10亿。比如,贝莱德基金旗下的贝莱德港股通远景视野混合基金在成立初期只募集到了5.73亿元的资金,而贝莱德浦悦丰利一年持有期混合债券型基金在创立之初也仅吸引到了2.7亿元的资金。

贝莱德“外资光环”不再,投资者好像对贝莱德基金失去了信心,这对于贝莱德管理层面临不小压力。今年6月,贝莱德中国区负责人汤晓东宣布离职。汤晓东在金融领域经历丰富,曾先后在摩根大通、荷兰银行、苏皇银行、证监会任职。2019年进入贝莱德,开始负责中国区业务。任职期间,贝莱德成为国内首家展业的外商独资公募,对中国公募行业的意义重大。


贝莱德在中国A股的“水土不服”并非个例,全球最大的公募基金之一Vanguard(先锋领航)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由“指数基金之父”约翰·伯格创立的Vanguard(先锋领航),管理资产规模出超过8万亿美元,今年3月被国内外多家权威媒体报道,或将全面退出在中国的剩余业务。

按照彭博、路透最新援引知情人士的说法,Vanguard 已向当地政府告知其有意关闭上海分支。同时,与此前财新的报道一致,Vanguard 亦计划从与蚂蚁合资的“先锋领航投顾”中退出。随后,先锋回应报道不实。

退不退,主要看利益的问题,没啥好争论的。


中国大A,专治不服,就是海外资本来了,别说赚钱了,就是被割的命。

由此可见,中国股民该有多不容易?抛开立场和情绪,大家都是玩家,是不是?

这些外来和尚是不是真的水土不服,不适应的是A股还是自身的管理结构,又或是A股本身存在问题,各位国内股民朋友们,你们是怎么看的?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几十年的体制老油子,带着任务来股市的胡锡进,心态崩了?


还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比较有意思了。胡锡进被股市捶打教育,出现了难得的失态表现:

据老胡发微博说,他又给股票账户转入5万,做了进场以来最大的加仓,目前本金47万全在股市,已经妥妥的满仓状态了。

老胡是6月底入市的,当时只建了10万元的底仓,转眼两个多月,已经加仓到快50万了,满仓喊了好几次。

谁说炒股很难?这才短短60多天,老胡的股票市值不就翻了5倍了?

然后戏剧性的一幕就出现了:有股民朋友在老胡的微博下留言,说他是:

缅北A股吹哨子的头号诈骗犯。

这个奇妙的比喻,是前段时间市场大跌时创作出来的,但也就是亏惨的股民们,互相转发,苦中作乐。

敢跑到正主面前啐上一口的,这还是头一回。

平心而论,拿缅北跟股市比肯定不合适,因为后者只劫财不伤肾,主打一个破财消灾。

老胡算不算电信诈骗也应存疑,因为他和“性感荷官”之间,还差一个师那么多的金晨。

但老胡显然是很在意这个评价的,转头就骂了回去,说这位网友是:

像你这种蠢货,没人打电话你都会自投罗网。

图片来源:见图

自投缅北罗网的才几个,自投股市的又有多少?老胡啊,你到底是在指哪张罗网啊?

虽然微博本来就是闹哄哄吵架的地方,但老胡是谁?中肯了一辈子了,攒了几十年的修为。

平时能让老胡指名道姓申斥的,不是佩洛西就是布林肯,笑岸田无谋,骂尹锡悦少智,欧洲衮衮诸公,更是老迈昏聩!

如今网友只一句话,就戳了老胡的肺管子,当场破防不说,张嘴就是人身攻击。

辱没了斯文倒也罢了,关键是一手炉火纯青的“中肯”功夫,只过了一招就破了功、泄了气。

老胡也只当了60多天的股民,已经成了这个样子了。

股市果然是面照妖镜,谁来了都得现原形。

八面玲珑的老胡,这一次可能低估了“进股市”这个任务的难度了。

原本以为是名利双收的好事情,没想到进来了就是左右开弓一顿扇,没高兴几天,就体验到了被大A按在地上毒打摩擦教育的滋味。

也不知道老胡当下心里是个什么滋味?

一把年纪,体制风雨几十年没吃过什么大亏的老油子了,要是被股市气出点什么毛病和问题,还真的是挺亏的……

中国大A,专治不服,体制老油子,也免不了俗……这就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了吧?

连胡锡进此等人精都讨不到便宜的地方,普通人去,有啥盼头和机会可言?

胡锡进(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4

本质分析和趋势研判:基于几个标志性事件,接下来的大A,怎么看?


事情并不复杂,各路媒体其实也有相关正式报道和跟进分析,上面最多也算进行了一个整合和关联而已。

关键是,透过这几个标志性事件,能够看到怎样的现实,以及能够预示后续中国股市走向的趋势信号?

现实就是,当下中国的金融市场,问题很多,而且内部的管理,距离成熟,还有很明显的距离和差距存在。

金融市场,流动性极强,而且财富转移效率极高,这样的市场,管理不到位,就很容易变成一个单方面的残酷资金收割场所,更不要指望有什么持续稳定的良性行情表现了。

越是成熟和成功的赌场,消费特征越明显,讲究台面上的绝对公平和透明,并不屑于玩手段套路,不怕客人赢,就怕没人来。

中国大A,显然没有成熟,而是让其中一些资本玩家,为所欲为,收割套利,不亦乐乎……

这样的场子,还想吸引更多的玩家和资金,如果没有实质性改变,那么可能就是痴心妄想。

有多少股民,经历过去几年的行情,产生了“回本就走,再来不来”的想法了?

就大A这种政策组合拳强力刺激之下,撑不过1分钟的软弱无力表现,凭什么让社会资金和更多的玩家,愿意下场?

当然,中国的金融市场,国家的定位是一个融资市场,过去十几年里面,为了实现融资功能,有些东西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但是,时间长了,融资功能被利用,成为了上市公司和大股东向市场吸血收割的工具,还成为了习惯,甚至很多上市公司认为这就是国家提供的割韭菜市场的共识,都已经形成,这样的市场继续下去,除了流动性枯竭以外,并没有第二个可能结果。

股东减持已经成为市场最大的空头,这个问题国家已经发现,并且开始动手,算是一个好的开头。

也是时候重新审视和考虑中国股市对于中国经济宏观管理的定位了吧?

要说中长期改变中国A股的走势和表现,关键的一点,还在于:到底价值投资能不能做?

很现实,接下来A股怎么走,如何发展,还是要看国家到底想要这个市场,实现怎样的经济管理目的?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中国金融市场好起来,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在整个经济复苏比较缓慢的时期,启动股市进行资源的重新配置无疑是最直接最简单最高效的方式。

一通百通、一动千动、一活万活。

股市的崛起,可以对中国经济复苏和持续发展,发挥很多现实的作用和正向意义:

1,股市震荡只能解决市场内的问题

大盘箱体震荡、指数稳定,只能解决市场内的问题。

比如新股上市融资,已上市企业进行再融资,吸收少部分流动性等。

2,股市崛起可以解决市场外实体经济的问题

目前中小企业五千多万家,个体工商户2亿+。而上市的企业才五千多家,上市企业万分之一都不到,由于上市企业融资容易,这就导致了上市了的撑得要死,没上市的饿的要命。

而这几千万家实体企业是整个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解决了绝大部分的就业以及大部分的税收,如果他们不重新恢复活力只谈经济复苏有点勉为其难。

但降费减税、贷款借钱给他们解困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因为贷款不仅要偿还本金还要偿还利息,虽然现在贷款利率有所下调,但如果贷款金额巨大那利息也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和负担,当然这些巨大的本息债务也会迫使很多中小企业止步不前,从而退出市场。

由于很多没有上市的企业也拥有一些上市企业的股权,所以股市崛起让他们把股权在高位套现要比使用任何方法简单、直接、快速、奏效和靠谱。

一般一家上市公司的背后可能涉及到几十家几百家甚至上千家未市实体的股份,这样下来五千多家上市企业可以缓解几百上千万家的未上市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

3,股市崛起可以解决市场外有关部门的问题

一般有些地方国企央企上市会分配一些股权给当地的企事业单位和有关部门,虽然不多但成本很低,一旦股市崛起他们可以高位套现,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财政资金吃紧的问题。

4,股市崛起可以解决市场外楼市的问题

一直以来有房地产绑架经济的言论,而股市崛起就可以打破这种绑架,股市崛起救房地产绝不是一句空话。

很多人以为个人拥有几套房子就是炒房,其实上市公司才是真正的“房爷”,他们一买就是几十套几百套的,并且还拥有大量核心地段的商铺、公寓、写字楼以及土地。

之前A股就出现过很多次用房子救上市企业的真事,有些上市企业业绩连续亏损有退市的风险,这时他们抛掉几套房子就又能起死回生啦。

而如果这种抛盘太多,那势必会影响房地产行业的复苏,所以最简单最好的办法就是股市崛起,让他们高位抛掉部分手中的上市股权来套现,而不是抛不动产来套现!

5,股市崛起可以解决市场外的消费等问题

水利万物,但水滋养万物生长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要能让它流动起来。比如水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流动、凝结再变成云,云再变成雨,雨再滋润万物,循环往复。

现在老百姓不是没钱,而是消费意愿下降,所以储蓄存款才大增。只要股市崛起,不只是储蓄存款,所有货币都流动起来了,那社会面就会变得有钱了,那消费自然就起来了。

另外很多上市企业都有原始的内部职工,股份不多,但拥有的人数众多。股市崛起让他们高位套现也能拉动消费,反正不管他们怎么花这些钱,始终在这个池子转。

房地产是吞金巨兽,它把几百万亿的货币资产直接全部凝固成了钢筋水泥,导致流动性极差、社会面缺钱,而如果不提振消费信心,那一百多万亿的储蓄存款也就相当于是被凝固了钢筋水泥,失去了流动性的货币那就不叫货币了。


股市牛市对实体经济具有诸多积极作用。它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资金支持,促进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增长,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推动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和因素,导致了中国股市,长期以来和中国足球一样,臭名昭著呢?

这是一个好问题,在这个问题没有发生实质性扭转以前,下面这张笑梗图,请收好,也体会一下写这篇文章的善意初心:

图片来源:网络


以上,就是对2023年9月份中国金融市场出现的几个标志性事件的一次详细梳理和复盘,并结合现实,进行的相关本质分析和深入讨论研判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中国   顶风   家居   标志性   证监会   金融市场   下半年   股东   上市公司   投资者   股市   来源   事件   基金   股份   时尚   市场   图片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