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人:33年软禁,妻子助其追求自由,命运逆转

一、孙立人的早年生活和家庭情况

孙立人来自安徽庐江。他出生于1900年,当时是00后。20世纪初,中国仍处于清末光绪时期,政权腐朽落后。虽然他的家庭条件还可以,但由于医疗条件有限,他的生母在五岁时就去世了。

虽然孙立人早年失去了母亲,但他长大得很健康,从小就接受了非常先进的教育。七岁时,他上了小学,然后随着父亲的工作变化去了德国。他的家人很友好,父亲也很重视他。他没有成为一个留守儿童。

当时,山东青岛处于德国势力的范围内。为了在中国殖民,在当地开设各种教会学校,孙立人进入了其中一所德国小学。

幸运的是,孙立人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家庭教育传统,并没有被外国人开办的小学所同化,而是吸收了先进的部分。

之后孙父去了北京,因为在当地不能入学,不得不在家停学。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停止自学。

1913年,国立清华学校对外招生。听到北京的消息,孙立人非常高兴。他立即赶回安徽参加考试。结果令人惊讶。失学的孙立人以榜首的成绩参加了考试。你知道,当时申请人数高达数千人,真是千里挑一。

就这样,孙立人在很小的时候就进入了清华大学。1920年,他从清华大学晋升为高等学校。在此期间,孙立人不仅更加注重学习,而且在体育成绩方面也遥遥领先。

当时,外国人嘲笑中国人是被鸦片浸透的东亚病夫。孙立人深感羞耻,因此他在学习后对篮球有着深厚的造诣,带领校园篮球队在国内各种比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1921年,他还被选入国家男篮。当年5月,恰逢上海申办第五届远东运动会。中国队击败了当时强大的日本队,赢得了冠军,洗去了东亚病夫的恶名。

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孙立人被公费录取出国留学。他最初主修土木工程。虽然中国已经有了现代建筑,但大多数工程师都是外国人,而现代工程还没有得到推广。

孙立人原本想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但没想到老中国国力弱,即使建成了建筑,也往往抵挡不住炮火的攻击。

拯救中国,洒下鲜血,没有强大的军事,如何建设一个国家?有了这样的信念,孙立人改变了军事学校,进入了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学习结束后,他参观了欧洲,参考了各种传统的军事力量,于1928年回到祖国,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回国后,孙立人已经离家很久了。事实上,他在家乡有妻子龚夕涛。

孙立人的第一次婚姻原本是旧婚姻的产物,他的原配是龚夕涛。

孙立人的父亲孙熙泽在京期间与龚谚师成为莫逆之交,两家人产生了结为二姓之好的念头。

当时,由于交通不便,同乡之间往往有着深厚的友谊。龚家是当时合肥的一个姓氏家庭,两个家庭是对的,他们同意结婚。

因为孙立人早年失去了母亲,对婚姻也没有太多的顾虑,所以他顺水推舟迎亲,但婚后不久就离开了家乡学习。因为他从来没有一起生活过,所以他对龚没有太多的感情。

孙立人回到中国后,忙于事业,没想到会带着妻子。老式思想的人坚持结婚的思维,妻子比和丈夫一起培养感情更重要。因此,龚夕涛留在家乡照顾老人,与丈夫分居。

因为龚夕涛是那种对丈夫低眉顺眼的老女人,虽然接受了老教育,但基本上还是那种三从四德的女人,远在千里之外,对丈夫没有影响。

如果孙立人没有遇到后来的张晶英,他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把龚西涛带到身边,他们的感情也会逐渐培养。然而,如果历史没有,孙立人会遇到他生命中的女人。

从此,孙立人身边再也没有龚夕涛的立足之地,她后来一直在家乡照顾公婆,再也没有见过丈夫。

二、张晶英和孙立人的相识与婚姻

那张晶英是什么角色?

1930年,张晶英是一位在南京读书的湘妹,年仅17岁,生性泼辣好动,对各种社交和运动都很好。

孙立人在一次舞会上遇到了她,她似乎在人群中闪闪发光。看中后,孙立人邀请她跳几支舞。面对严肃的孙立人,张晶英一点也不怯场,笑得像花一样盛开。

从那时起,孙立人心中就有了这样一个小美女。只要他有时间,他就会来找她。张晶英几乎什么都不擅长跳舞、骑马、爬山和游泳,这完全引起了孙立人的兴趣。他完全迷上了这个年轻女孩,想和她共度一生。

然而,他们之间的关系受到了长辈们的共同压制。孙父亲认为,孙立人的原妻子在家乡尽职尽责,没有任何过错。他为什么要休息回家?更重要的是,这段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多年来分开并不那么容易。

然而,年轻人的感情往往越反对,越热情,孙立人完全不顾家庭反对嫁给张晶英。

之后,他们在南京铸就了爱巢,一起生活。

在这场婚宴上,孙的长辈们没有出席。后来,他们亲自把儿媳龚西涛送到南京,要求孙立人承认原来的待遇。他们还特别命令雇佣的工人仆人见到龚西涛时称他们为妻子。

不幸的是,没有爱的婚姻不能用身份和特权来保证。龚西涛在新家的情况非常尴尬,尤其是张静英的母亲也和他们住在一起。她无法忍受这样的身份,所以她很快就回到了家乡,继续为公婆服务,照顾家庭产业。

1949年后,国民党败退台湾省,孙立人和张晶英一起离开大陆。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膝下还是没有孩子,很遗憾。

孙立人最初认为这是因为他在早期的体育生涯中遭受了严重的创伤,所以他从来没有责怪过张静英,而是照顾了她几十年。

张晶英也担心她没有给孙立人带来孩子。她面瘫后奇迹般的复原后开始信仰佛教,特别是其中的因果报应观念。她不愿意让丈夫绝后,因此尽力推动孙立人纳妾。然而,国民党已经颁布禁止纳妾的指令,所以没有理由再纳妾。

张晶英知道丈夫放弃可能的子嗣是因为爱她,但她更为丈夫着想,因为孙立人作为一位名将,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不应该因为爱情而绝嗣。

为了孩子的未来,张晶英努力地让孙立人纳妾,但孙立人始终不同意。于是,她用了“杀手锏”,突然皈依佛门,成为居士,逼迫孙立人纳妾。面对这个局面,孙立人被迫同意了。

张晶英为孙立人选定的纳妾对象是一个台湾本地人,护士张梅英(或张美英)。张梅英非常崇拜孙立人将军,愿意以妾室的身份进入孙家。

张梅英对张晶英的牺牲非常感激,她努力照顾孙立人和家庭,并且对张晶英非常尊重。他们一起生下了四个子女个个都成为科学家。

三、孙立人纳妾和家庭困境

然而,孙立人和张梅英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他们陷入了政治风波中。蒋介石对孙立人一直心存猜忌,因为在抗战中,孙立人的表现备受赞誉,而蒋介石自己的能力受到质疑。

美国对蒋介石的支持逐渐减弱,加上蒋介石内部关系的破裂,导致他成立调查委员会来审查孙立人。面对委员会的审查,孙立人展示了身上的伤痕,表明自己宁愿被枪毙也不参与兵变。

四、孙立人的坚强品格和家庭的努力

陈诚在蒋介石面前力保孙立人的清白,但蒋介石既不敢杀,也不敢放,于是将其软禁起来。孙立人被软禁在一个偏僻的军人宿舍,失去了一切职位和收入来源,不得不靠自己种植兰花来维持生计。

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为了供孩子上学,张梅英甚至不得不卖掉珠宝。在最困难的时候,张晶英请求蒋介石给予一些特殊支持费用,才勉强度日。

在软禁中,孙立人每天坚持锻炼,培养了家人的坚强意志和良好体魄。他的子女都成为科学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孙立人经历了许多不公待遇,但他坚强的品格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使他们渡过了困难时期。孙立人的后代展示出优秀的才能和品德,这也是他坚守正直和坚强的结果。

总之,孙立人的妻子们对他的爱和牺牲,以及家庭的团结和努力,帮助他面对困境并培养出优秀的子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妻子   东亚   清华大学   德国   南京   早年   蒋介石   中国   家乡   坚强   丈夫   父亲   命运   感情   婚姻   家庭   自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