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我国一少将带6万人叛逃苏联,毛泽东得知后为何不阻止?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1962年初夏,毛主席正准备放松一下,审批完一系列文件后,一个紧急电报打破了宁静。电报的内容让毛主席不禁皱起了眉头,他深思熟虑后,发出了令人疑惑的话语:“愿意走就走吧,我就不相信那边是天堂?谁好谁坏还说不定呢!”

这究竟是何事引起毛主席的不满呢?我们需要回溯到当时的新疆,以及一位叫做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的人。


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一位新疆出生的开国将领,出生于1923年。20世纪初,新疆的政局复杂多变,直到1933年,才逐渐稳定下来。马尔果夫成长过程中接触到革命思想,然后在教育领域散播这些思想。但很快,他的活动被当地政府发现,他被关进了监狱。1944年,随着国内政权的更迭,他获得了自由,迅速加入了新疆的民族军。


随着解放大西北的进行,马尔果夫带领的民族军也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于是,1954年,他被任命为伊犁军区司令员,并且成为了新中国最年轻的开国少将之一。然而,就在国家将新疆的发展任务交给他的时候,他却在幕后悄然谋划着一场国家的“背叛”。

具体来说,这一切发生在1962年4月22日。数百名新疆居民带着家人聚集在中苏边境的霍尔果斯口岸,他们纷纷表达了要前往苏联的愿望。这引起了边境士兵的警觉,他们紧急上报给了毛主席,引发了毛主席的疑虑和不满。


不久之后,边境士兵按照命令,纷纷放行了这些人前往苏联。苏联派来大量的汽车,将这些人接走。随着时间推移,更多的人开始涌入苏联,这一潮流持续了一个多月,总人数达到了6万多人。中国的边境士兵在这一过程中严守纪律,没有开枪,没有使用武力,甚至没有与民众发生冲突。

这6万多人的集体叛逃,直接导致新疆边境地区的两个县无人居住,40多万亩的农田无人耕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估计高达1000万元,给已经艰难的新疆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


叛逃的幕后黑手正是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面临百废待兴的困境,新疆地区尤为贫困,居民艰难维持生计。苏联作为邻国,经历了二战的创伤,急需劳动力来重建国家。于是,苏联开始秘密渗透,找到了马尔果夫。

马尔果夫对国家的忠诚并不坚定,他怀疑自己在国内的地位为何没有改善,虽然有革命理念,但他对国家认同感不强。当苏联的克格勃找到他,提出让他前往苏联并享受富裕生活的提议时,他犹豫不决。但克格勃并未放弃,他们还找来了另一位民族军出身的少将祖农·太也夫,成功说服了马尔果夫。


克格勃还诱惑马尔果夫,希望他能带更多的人前往苏联,因为他们带来的人越多,奖赏就越丰厚。这一切让马尔果夫终于明白,苏联的目的是让他们参与建设苏联。既然在中国也是建设,为什么不去享受更好的待遇呢?

马尔果夫的心思一旦坦然,他秘密宣传苏联政策,深入牧区和乡下,煽动百姓前往苏联。加上苏联特工克格勃在新疆边境活动,吸引了许多人相信苏联的美好生活。到了1961年,马尔果夫和祖农联手脱离中国,叛逃到了苏联,引起国内轰动。


然而,国家对这两位叛逃者并不在意,再加上他们已经在苏联,不便与其发生

冲突,所以事件逐渐被遗忘。

然而,马尔果夫在苏联的生活并没有如他所愿。他的“好日子”仅仅持续了一年,随着更多的新疆百姓来到苏联,苏联政府剥夺了他之前的优待,他的生活陷入了贫困之中。马尔果夫多次写信请求返回中国,但都未获回应。他最终移民到了土耳其,从此失去了踪迹。


而那些响应马尔果夫呼吁的6万人来到苏联后,却并没有迎接到美好的生活,而是被当作囚犯一样关押起来。他们被迫从事重体力劳动,遭受殴打,生活异常艰难。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发展逐渐取得了显著成就,新疆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大幅提高。1978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生活水平飞速提高。相比之下,苏联正面临经济崩溃和社会动荡,民众不得不排队等待食物。


于是,曾经叛逃的民众开始意识到,苏联已经不再是他们所向往的地方,而中国的发展更加诱人。他们请求返回中国,但中国政府坚决拒绝了他们的要求。边境线上,中国解放军坚守岗位,严防死守,不允许他们偷渡回国。这些人无法逾越重兵把守的边境,即便有人举着“我是中国人”的牌子,也徒劳无功。

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人们的深思。在祖国困难的时候,他们抛弃了祖国,如今祖国繁荣了,他们又试图回来享受成果。然而,中国的繁荣来之不易,是全体人民跟随党的领导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结果,不是别人施舍的。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果,应该倍加珍惜,而不是想要享受他人的成果。


我们庆幸自己生在中国这片和平的土地上,我们应该更加爱护我们的祖国,为祖国的复兴献出自己的力量,而不是逃避责任,试图享受别人的努力成果。历史告诉我们,坚守家园,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贡献,才是每位中国人应尽的责任。这就是“伊塔事件”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苏联   少将   克格勃   新疆   电报   边境   中国   民众   士兵   繁荣   祖国   本文   成果   我国   国家   内容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