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迎来了整体科学时代的来临丨九派时评

文/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周劼

最近,诺兰的电影《奥本海默》上映。片中,原子弹爆炸的场景辉煌又神秘,像一个隐喻,揭开了很多关于当年美国研制原子弹的秘密。各国科学家们的兢兢业业、奥本海默个人的浮沉得失、原子弹“死神毁灭者”等价值判断,每个话题说起来都不免既激昂也沉重。

不论滚滚烟尘的画面里包含怎样的政治、军事意义,以及如何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进程,单就科学本身而言,它的的确确是一次伟大的科学技术实践,也的的确确改变了科学的范式。研制原子弹进程中所采用的“战时科研体制”中,诞生了今天的“大科学”概念,从此人类的科学从“独狼式”的天才发现跃入到“蚁群式”的分工协作,科学家个体在宏大叙事面前逐渐消隐,而科学家群体则在伟大的事业面前越来越重要。

【1】

战略科学家奥本海默,科学的“架构师”

这个判断不是今天才有。奥本海默的老师、194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珀西·布里奇曼就很讨厌战后美国的科研氛围,感叹新型物理学“戕害了创造性思维和智力自由”,因为尝到了原子弹、雷达研制等战时科研模式的甜头,年轻一代科学家甘愿从傲娇的个体研究者转身为集体大运作中的一颗螺丝钉,“造就,或者说要求,一种老一代闻所未闻的合作与团队精神。”

正话未必切中肯綮,反话常常谈言微中。布里奇曼的抱怨正好说明,仅仅一代人,科学范式就能反转迁移,“大科学”将大团队的合作视为了常态、稳态、定态。科学家个人品位和个体满足感的挽歌,阻挡不了国家需要的时势洪流。原子弹之后,以国家意志为出发点的大项目、大装置、大设施,从大型,乃至巨型,乃至超级,一路大益求大,多益增多。直至今天,但凡想以科技立国、兴国的国家莫不如此。费米小组成员、195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塞格雷就回忆说,原子弹的研究,从一个大学体育场地下室的小实验反应堆到曼哈顿工程,从一个科学小组到庞大的机构,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反应堆研究,还有化学、冶金、工程、医学以及其他各种研究,在这个大机构里,小小的物理研究小组有泥牛入海之叹。费米得参加越来越多的会议、作报告、对技术问题提出意见、巧妙地指导工程师解决他们从没接触过的全新问题。费米告诉他,以前是在实验室做实验,现在则是“用电话”做研究。

“大科学”造就了战后美国以及近几十年世界科学的面貌,而“用电话”做研究,其实解释了何谓大科学:科学是科学,更是工程,科学家不仅要兴趣盎然地从事科学,更要心心念念地满足需求。“工程”塑造着科学家的标准像。

【2】

现代科学,难有不世出的天才

很多科学史喜欢大书特书科学家个体探索的叙事,比如牛顿避疫乡间的独悟,爱因斯坦专利局办公室里的沉思,再或者卢瑟福花小钱办大事的精明——卡皮查就评价他的这位老师,把发明最简单的工具以研究最深奥的问题视为要事。他每年在仪器设备上的花费从未超过400英镑。他们塑造的科学家“样貌”多是沉浸于自己的小天地,凭着自己的爱好,专注一隅,期待划时代发现的“隐者”。

科学历程好像就是在不世出的天才的发现中爆发式的跃迁史。科学四百年,这样的描述,大多时候不算错,但就原子弹之后的现代科学而言,“元叙事”就被误读成了“反叙事”。今天的科学,已是和社会生活、国家发展、经济建设“广阔天地”紧密结合的“大作为”,科学家也已是兼工程师、会计师、经理人、决策者于一身的“超能”大白,隐世的科学家将逐步成为化石般的孑遗。所以,科学家的“样貌”也需要重新勾勒:大科学使科学家在应用中进化,在需求中适应,在国家意志的推动下前行。在大自然面前,他们再也不是受限于资源而不得不神出鬼没的游击队,而是解决火力恐惧症后攻坚的大兵团。

一方面,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已经步入远远超出个体能力的阶段;另一方面,国力的竞争更直观地表征为科技竞争,大科学便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条路上,科学家焦心的不是未知,而是经费;不是探索,而是完成。一个声音总在他耳边回响:嘀嗒,钱,嘀嗒,钱,嘀嗒,钱——这并不是讽刺,而是欢呼变革的到来:科技不仅比拼的是智力、天赋,更是勇敢、积累。和庞大之预算、宏大之计划、盛大之人员、浩大之工程相比,天才要退居二线,个性也必消隐幕后,科学竞争核心之核心在于投入之比拼,资源之消耗,如果背后还站着国家,更变成了国家间意志的对抗、财力的对冲。

像原子弹带来的争议一样,大科学的争议也从未断绝。但争议归争议,以现在的发展来看,科学只会越来越“大”,大到如《钱神论》里说的“无远不往,无幽不至”,哪怕是所谓的基础研究,也不例外。此刻,科学家要明白,在大科学面前,唯有团结,在伟大的事业面前,伟大的科学家都是“螺丝钉”。找到“组织”很重要。

同样,如同美国不可能独自垄断原子弹,大科学也会带来一种经济学上的“后发优势”,每个国家只要甘心投入,总可以步步为营,节节攀高。没有哪个国家能垄断科技的发展,科技对任何国家比任何时候都更公平。当今世界相反又相成的奇特图景深刻印证了这一点:一方面,国家间的科技鸿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后起国家追赶的态势也越来越明显。

看着前面遥遥领先的身影,大科学让后发的国家不再绝望,有了底气喊一声:彼可取而代也。

九派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jp.jiupainews.com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7

标签:诺贝尔   费米   科学   反应堆   范式   螺丝钉   原子弹   美国   时评   科学家   天才   个体   面前   国家   时代   工程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