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量练上去就安全了吗?

(视觉中国/图)

对于平时不怎么喝酒的人,酒精下肚的感受可谓一言难尽。但“练酒量”的说法在很多地方都很流行,意思是不会喝酒的人要多喝,这样酒量就练上去了,再喝酒也就没有那么难受了。

所谓“练酒量”有用的说法实际上描述的是酒精耐受性的概念,指的是人重复喝酒之后,同样量级的酒精所发挥的作用就变小了。一般来说,喝酒量超过一个人的承受范围后,就可能会损害人的运动协调能力,使人反应变慢,也影响人推理、判断和决策等认知能力,从主观上来说,喝多的人自己也能感觉到自身行为表现受损。如果喝得过多,导致急性酒精中毒,心理和执行能力的双重受损更可能给喝酒者带来其他显著的伤害。正因如此,世界上不少国家都限制醉酒乃至刚喝过酒的人开车。

不过,按照“练酒量”的说法,酒量练上去的人对酒精的耐受程度更高,从理论上看,喝酒后,其认知和行为能力方面受损会更轻。有研究对比过经常喝酒和不经常喝酒的人之后就发现,虽然在酒精的驱使下,大家在实际正常操纵汽车方面都变得更难了,但相比那些不常喝酒的人,平时喝得多的人会自我感觉受酒精影响更小,对自己酒后开车的能力也会更自信。

如果酒精耐受确实可以让人拥有特异能力,从而对相关的损伤不太敏感,那么酒量最大的那群人在喝酒之后是否因此受到的损伤最小呢?这个问题长期以来还没有确切答案。最近,芝加哥大学精神病学和行为神经学系的研究人员通过对照试验尝试了解重度饮酒者的行为耐受性,结果发现那些“酒量”超群的人,他们的身体并不像人们从表面看到的那么厉害。

酒量高也会受伤

为了全面比较不同酒量的人饮酒后身体所受到的损伤情况,最新研究中包含了轻度、重度饮酒者,以及有酒精使用障碍的人。酒精使用障碍是指酗酒成性、控制不住、停不下来的一种不良状况,哪怕当事人已经意识到自己喝酒给家庭、工作和自身健康带来了麻烦,但却很难停下来,最终越喝越多,“酒量”惊人。

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轻度饮酒者,有酒精使用障碍的人和重度饮酒者在喝下通常足以醉酒的量时,感知到的损伤更小,这说明他们对这个量的酒精有更大的行为耐受,精神运动方面的表现不仅受损小,而且能更快恢复如初。

这再次印证了“练酒量”的一些说法,但是研究还发现,即便是有酒精使用障碍的这些酒量极大的人,如果喝了非常多的酒,随后相关损伤也会成倍增加,甚至比那些平时不怎么喝酒的人喝醉之后还要严重。相关研究2023年6月发表在《酒精:临床和实验研究》(Alcohol: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破除了一些人“只要平时多喝就不再容易受伤”的想法。

“这些发现反映了一个事实,耐受也不是完全的。”长期研究饮酒问题的美国国家酒精滥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NIAAA)所长乔治·库布(George F. Koob)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从这项最新研究的结果来看,那些经常喝酒、有酒精使用障碍的人,他们的运动协调能力和记忆能力方面也会在酒后出现重大损伤,只不过造成这个不良结果的饮酒量要比那些轻度饮酒者更高。

对于公共卫生而言,这些发现再次传递出一个重要的信号。虽然经常喝酒的人在喝了常规醉酒量时自我感觉要比一般人良好,但他们确实也产生了显著的损伤,而且喝得更多时不会比不怎么喝酒的人受的损伤更小。这也意味着即便他们喝醉之后自我感觉良好,也不适合进行开车等操作。结合既往研究来看,这种酒醉感觉的减弱和对行为能力损伤感知的不足可能正解释了这个群体为什么事故风险更大。

酗酒的恶性循环

虽然醉酒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在文学意象中更是得到了丰富而美好的阐释,但从科学视角来看,这就是喝酒过量之后的一种身体异常不良状态,表明神经和脏器都受到了损害。过去的研究表明,醉酒会损害人精神认知和行动能力,不仅影响人的推理和决策,而且损害基本的运动协调能力。近年来,随着更多科学证据的积累,一次性大量饮酒所导致的急性酒精中毒的危害得到了更多的揭示。

2023年5月,澳大利亚研究人员通过试验还探究了人急性酒精中毒之后情境展望方面的能力,结果发现喝醉酒之后人进行情境展望的能力会受到明显损害,与此相伴,回顾过去的能力也有下降,而且这二者之间还存在一定关联。相关结果发表在《精神药理学杂志》(Journal of Psychopharmacology),这些发现说明,哪怕是中等程度的酒精中毒也会损害人预想未来和回忆过去的能力,而这两种能力都是日常生活所必需的。

至于酗酒成性的酒精使用障碍,危害则更为严重。可能无法自控地会为了喝酒放弃很多原本重要或有趣的事情,并且喝酒之后还极大增加事故发生风险。从具体身体症状来说,更有可能在酒精作用消失之后长期抑郁、焦虑、睡不着觉、记忆力减退,或者无故出现心跳加速、冒汗等不适症状。而为了找回喝酒时的那种刺激的效果,只得继续喝酒,且喝得更多,陷入恶性循环。

“人们对酒精上瘾无非两个原因。一方面,酒精会短暂地产生一种积极的状态。另一方面,它还能减少情绪和身体上的不适。”乔治·库布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酒精耐受性正是通过这两种方式让人欲罢不能,“即使一个人很享受这些喝酒所带来的影响,大脑也会通过耐受性的过程来抵制这些正常功能所遭受的干扰。耐受性是大脑可塑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这种可塑性的过程中,大脑学着在酒精存在的情况下也能更接近正常的功能。由于耐受性的存在,喝酒所引起的积极的状态和不适感的减少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淡化乃至消失,导致一些人通过去喝更多的酒来获得想要的效果。”

而在两次醉酒之间的这段等待时间里,耐受性还会导致人们痛苦的情绪增加,积极的情绪减少。结果就是由此陷入一种三阶段的恶性循环,先是狂饮醉酒,然后酒劲过了之后感觉不适,接着又开始期待和计划着再来一次酩酊大醉。而一旦陷入酒精使用障碍,耐受性还会导致全面而且可能致命的戒断综合征,治起来并不容易。这些酒量最大的一群人所面对的正是相关公共卫生问题中最紧迫的一个挑战。

避免过量饮酒

不过,为什么一些人会发展到过量饮酒,为什么一些人甚至会有酒精使用障碍,发展到无法自拔,成因还比较复杂。2021年,《美国精神病学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曾报告过一项为期十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揭示了人的主观感受在饮酒行为养成中的作用。结果发现诸如酒精使用障碍这样长期酒量惊人的情况,其实并非无迹可寻。

研究人员在十年的跨度里多次调查了人们的饮酒行为以及酒精使用障碍的症状,最后总结发现,那些一开始就对酒精刺激感到喜欢和渴望的人,十年后更可能有酒精使用障碍。而且在这十年里,酒精使用障碍最严重的那些人,他们从喝酒这件事里感受到的刺激和渴望实际上呈增长的态势。

这说明最初来自酒精的刺激和奖励效应或许可以预测日后哪些人会大量饮酒,并且虽然健康危害很大,但饮酒最多的这些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从酒精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正向感受。这为如何从主观感受介入相关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而喝酒之后不一样的主观感受背后,其实还有遗传的因素。

研究表明,对酒精某些影响的敏感性是可以遗传的。有酒精使用障碍家族史的人通常对酒精产生的愉悦效果不太敏感,这种对酒精奖励效应不敏感的体质可能反而增加了他们患酒精使用障碍的风险。通常来说,耐受性是经常喝醉酒“练出来”的,这使得当事人可以喝得更多,从而找回最初喝酒时所体验的那种渴望的感觉,避免酒劲过了之后的不适感。对酒精效应不敏感的人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可能因此喝了更多的酒。

“虽然我们知道一些风险因素,但目前还不清楚到底为什么有些人会患上酒精使用障碍,而另一些人不会。当然,家族的患病史会增加风险,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遗传,另外,也有部分可能是由于父母酗酒所起到的不良示范作用。如果一个人是为了应对焦虑和抑郁而饮酒,借酒消愁,那么因为耐受性和不适的反弹在这个过程中的提高,这也会增加患酒精使用障碍的风险,逻辑很简单,借酒消愁愁更愁,酒精最后反而会加重焦虑和抑郁,从而增加他们再次饮酒的动力。最终,一个人会发现自己喝酒只是为了消除酒精所带来的痛苦。”现为美国医学院院士的乔治·库布强调,虽然大脑能够对酒精的一些行为影响产生耐受性,但这种耐受性并不能保护大脑或其他器官免受实际损害。因此,通过增加不同器官系统对酒精的暴露,酒精耐受性高可能不是什么好事,反而可能成为脑损伤、酒精相关肝病、胰腺炎和癌症的风险因素。

科学控制饮酒量

同样,对于后天获得的行为耐受性而言,情况也是不同的。例如,从运动技能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可以学着在喝酒的情况下开车,发展出行为耐受性,但一个人不会对酒精造成的反应时间减慢或周边视力丧失产生耐受性,这就使得醉酒驾驶变得非常危险,即使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很好地醉酒驾驶。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研究中纳入的参与者,无论是轻度、重度饮酒者,还是有酒精使用障碍的人,年龄都在21至35岁之间,属于总体健康的年轻人。这些人大量饮酒之后,一样要不同程度地遭受精神运动损伤,可见,不仅“酒量高”的人难以免于酒精伤害,年轻也并不是可以肆意饮酒的凭证。

另一方面,维持容易停止难。长期大量饮酒会造成严重的不适体验,但强行戒酒有时也可能带来致命的危险,因此,对这些人来说,最好在临床医生的监督指导下去减少喝酒或者戒酒。而对于大部分酒量还没有“练上去”的人,如果觉得自己已经喝得太多了或者已经影响了自身健康,那么可以有意识地开始控制自己的饮酒量。

在策略上可以参考控制热量摄入的一些常用方法,比如改变环境或者严格约束自我。一方面,如果不想喝酒,就离酒远一点,不要在房间存放酒,也少去饮酒场合。另一方面,给自己设定可以饮酒的明确日期和时间,从而限制可能发生的饮酒量。如果对自己的自控能力不放心,可以寻求亲朋好友的帮助和监督。

而即便要喝时,也要注意小口喝,不要狂饮,不要空腹喝酒,喝完酒后也要注意喝些水或果汁等。对于任何涉及行为习惯养成的事情而言,坚持都是成功的基础,观念的转变则是坚持的基础。最新研究通过科学证据可以说打破了“酒量高就安全”的观念,既加深了人们对酒精的认识,对于大量饮酒的人而言,其实也提供了一个改变的契机。

南方周末记者 王江涛

责编 朱力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酒量   乔治   酒精中毒   酒后   损伤   不适   酒精   大脑   障碍   身体   风险   能力   感觉   发现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