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有9位专家拒绝在三峡同意书上签字,当初担忧应验了吗?

在自然界的威力之下,人类的力量总是会显得弱小且无助。不用太过复杂,只需要控制雨水的变化,就能够造成干旱和洪涝这两种刻在骨子里的伤痛。

弯弓射日的后羿其实只是简单的热的受不了,而世界各国都有关于大洪水灭世的神话。

依照神话的脉络来说,水灾是最令人恐惧的。破坏力惊人的大洪水不仅仅象征着不祥,往往也是先辈们艰难生存的历史印记。

因此,文明国家对于河防与治水都是最为重视的,水坝的建设就更成了重中之重,而在我国三峡大坝修建前却有九位专家因不看好而拒绝签字。

是什么原因使得众多教授专家在专业领域存在疑虑?三十年前专家所忧虑的问题如今还在困扰三峡水坝吗?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世纪工程

人常道:水火无情。在旱涝不定的大自然母亲面前,即便是嚣张的“天命之子”人类也不得不蛰伏祈愿。

长江与黄河无疑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对于这两条浩浩荡荡大河的治理惯常让统治者所忧心。

如果说大禹治水还多多少少有些神话和夸张色彩,那么李冰入蜀造都江堰就让人看到建渠治水的好处。

从秦皇郑国渠到隋炀帝开大运河,近千年间,都是先辈在告知后世子孙,建渠造坝才是治水最好的办法,堵疏结合才能使得河流成为“生命线”。

长江相比黄河更加深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所以季风稍有变动,长江流域就容易出现大旱大涝的灾难。

特别是洪水给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随着新中国的建立,国家局势趋于稳定,治理长江洪灾的事情就被提上了日程。

即便早在国民党执政的时代,有关专家就提出了三峡水坝的建造方案。

如此浩大的工程还是要考虑实际情况与环境变化,所以三峡水坝的建设并没有草率上马,而是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谈论和研究才形成了最终草案。

三峡水坝的修建从一开始就遵从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思想,治水并不仅仅只是为了防洪泄洪,同时还要考虑灾年的防水,以及充分的利用水力资源造福当地人民群众。

一众专家学者针对孙中山先生的考虑,对修建的计划进行了多轮的讨论和修改。

在谈论和假设的过程中,除了支持三峡水坝的建设,还有一些不同的声音。

一些老同志还秉持着革命年代的精神,从困难和存在问题的角度对三峡大坝的修建,提出了一些保守的建议,也就是等到技术成熟的时候再行修建三峡水坝。

有关专家的忧虑有四点:

首先是资金问题,三峡水坝的谈论修建年代正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国家财政相对紧张,军备和工业制造都需要国家财政的支持,而这都关乎国家安全。

而经过科学合理的计算,整个三峡工程总共需要两千亿元的资金,这对于当时国家财政来说是难于负担的。

其次是环境问题,人为修建水坝改变控制河流,意味着对上下游的自然环境的人为变动,必然会引发自然形成的地形和气候。

特别是长江这样横贯东西的母亲河,最大的问题就是,水坝拦水会造成下游泥沙大量淤积的情况。

如果不能妥善处理泥沙的问题,长江中下游很容易出现黄河“地上河”的情形,这样治理的难度和成本就无形中提高了很多。

同时,上游的河流泛滥淹没居民区和田地,也会对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

第三个就是技术瓶颈,上个世纪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一直在跟随苏联的脚步,当苏联专家撤出之后,国内独立建造三峡水坝的困难系数呈几何倍数增长。

建设方案的可行性并不高,如果不成功将会造成人为的灾害。

最后就是安全问题,三峡水坝巨大的蓄水量,就意味着蓄洪防水有一点点的误差和疏漏,都会给上下游地区的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

民生就是最大的政绩,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三峡水坝的建造本来为了造福群众,造成损害就有悖初心了。

因此三峡水坝的修建谈论持续了数十年之久,即便是随着国家科技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许多问题都得以解决。

但是仍然有九位专家不同意在计划书上签字,但是长江的水患已经大到了三峡水坝不得不修建的地步,1994年,三峡水坝就在仍然有反对声音中开建了。

三峡水坝的现状

如今,三峡大坝工程已经有世界上规模最大、蓄水量最大的水利工程之称。

仓促上马项目并没有以三峡工程的工程质量做代价,相反是由于我国科学家在专业技术方面有了突破性的重新,这才使得上级领导拍板决定三峡水坝项目动工。

而众位专家当年的担心并没有成真,在经济方面,据可靠消息,仅仅是截止2008年,三峡水利的发电量已经达到了两千七百亿的规模。

当年的利润收益规模就已经达到了百亿元,除了水坝本身设施的收益,三峡水坝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部分产业。

背靠三峡水坝这个惊世的大工程,周边许多地区顺势就发展起了旅游业,还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三峡水坝的直接收益和辐射效益早已数倍于建造费用。

而应用了先进技术和材料修建的三峡大坝,也并没有出现专家所担心的环境和安全问题。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运营,三峡水坝不仅仅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充分利用水资源来解决农业的问题,上下游的环境问题也通过越来越先进的维修和保护技术得以解决。

结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专家对于三峡的担心是正常的考虑,但是国家的发展也是不可忽视的,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上个世纪   蓄水量   苏联   专家   黄河   水坝   先辈   长江   泥沙   下游   书上   河流   收益   当初   年前   地区   国家   工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