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火八月,在肯尼亚,捂热水袋…

1、十不足一

你知道,有多少国人出过国吗?

疫情前巅峰的2019年,中国出境游1.55亿人次,其中1/3去的港澳台,这也属“出境”,但不属“出国”。

去掉港澳台,“人次”变“人口”,2019年,真正出过国的,很可能不到4000万人。

乐观推算,出过国的总数,不超过3亿。

即,今天还有八成国人,从没出过国,但他们几乎都能上网。

他们对海外信息的了解,主要局限在中国特色互联网(内网)中。

网络上很多不必要的争议,都源自这种信息不对称而对海外的“妖魔化”。

很多信息不对称,是刻意为之,谁敢捅破那层窗户纸,都得挂。

但还有很多信息,可以破解,也应该破解,让更多国人知道。

其中相对安全的一种写法,就是避开有争议的时事热点,仅从旅游视角,写最真实的海外世界。

这是我未来想持续做的一件事。


2、封城思考

后疫情时代的处女出国行,我献给了肯尼亚。

为什么是肯尼亚?

那就得把时钟,倒转到去年4月,上海封城期间。

很多人和我一样,人生中从未出现过不让出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门,甚至还要担心饿肚子的情况。

很多人直到身患绝症,才开始反思人生,决定去做最重要的事。

那两个多月,让我难得有机会,像一个绝症患者那样,在家静静思考,思考人生最重要的事。

甚至无聊到,看起了《百年孤独》和《卡拉马佐夫兄弟》。

最后,我做出三个决定:

1、循序渐进,解散公司。

2、把送儿子留学的时间点,从高中毕业提前到初中毕业。

3、解封后,马上开启环游世界计划。

人生苦短,钱却永远赚不完,不能再等。

可惜,之后一年,因疫情管控和装修房子,一直没机会出国,这才拖到现在。

当时,我在家里白板上写了20多个我最想去的国家,然后让我儿子从中挑选10个,优先五一国庆寒暑假带他去。

它们是:

美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以色列、希腊、埃及、肯尼亚。

后来,又加了南北极。

原计划,今年暑假先去西藏和希腊。

但申根签太热,要加价两三千才能插队,让我很不爽,外加孩子太小,人文历史类景点很难看明白,所以临时改为相对简单易懂的肯尼亚。


3、旅行意义

旅行目的有二。

一是寻求快乐,这很主观。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有人更喜探访古迹,有人爱游玩乐园,没有标准。

从小生活在海边的人,对大海和水乡就没那么感冒,但对大漠草原充满向往。

反之,西北内陆地区的小伙伴,则对无垠大海满是期待。

很多旅行,还和独特的个人履历有关。

比如我妈曾在黄山脚下的歙县插队,这里有她青春年华的火热记忆,虽然歙县旅游资源本身不算丰富,但对她却意义非凡。

二是增长见识,这就有一定客观标准。

同质化目的地,比如漂流、溶洞、青山绿水、丹霞地貌……中国有几十座山都叫“白云山”,大差不差,周边自驾游放松身心可以体验,坐飞机大老远跑去玩,从增长见识角度看,性价比差了点。

个人觉得,从稀缺性角度看,中国最有特色的景点,就这些:

自然山水(7个):珠穆朗玛峰、冈仁波齐、黄山、桂林漓江、长江三峡、张家界、喀纳斯

人文山水(6个):泰山、杭州西湖、五台山、华山、峨眉山、庐山

人文历史(7个):故宫、长城、兵马俑、布达拉宫、曲阜三孔、颐和园、福建土楼

宗教艺术(5个):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少林寺、乐山大佛

古城镇(3个):平遥古城、丽江古城、乌镇

博物馆(5个):国博、河南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陕历博、三星堆博物馆

现代建筑(2个):小陆家嘴现代建筑群、大慈恩寺·大唐不夜城

主题乐园(3个):上海迪士尼、北京环球影城、珠海长隆

这30多个景点,建议大家收藏下,以后有机会,可以优先去。

除最后那三个主题乐园,只是国内唯一/顶流,其他在全球范围内,几乎没有平替。

举个例子,很多人觉得陆家嘴摩天大楼有啥稀奇的,到处都是,外滩那排万国建筑博览群更长见识啊。

但外滩那些折中主义风格为代表的建筑群,主要是复制同时期伦敦的,原版在伦敦,上海是山寨。

只是这山寨水准和规模,放整个远东,都是南波万。

为啥陆家嘴现代建筑群反而更稀缺?

因为密度。

世界最高建筑,无论迪拜塔、东京晴空塔、吉隆坡默迪卡118、麦加皇家钟塔饭店、深圳平安中心、首尔乐天大厦……几乎都是鹤立鸡群一样的突兀存在,很多连众星捧月的裙楼都没。

世界上只有两个CBD,方圆一公里内,有N座400米+超高层建筑交相辉映,一个陆家嘴,一个珠江新城。

但广州塔+东西塔的视觉冲击,远不如东方明珠+三件套+周围30多栋200+裙楼那么震撼。

要论摩天大楼总数,陆家嘴比不过曼哈顿下城,但陆家嘴密度更高,视觉冲击更大。

按这个思路,世界范围内,也有一些没有平替的景观,想要增长这块的见识,没有其他备选方案。

肯尼亚的野生动物大迁徙,就是其中之一。


4、揭秘非洲

文化上分,非洲大体分撒哈拉以北的阿拉伯穆斯林白非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黑非洲。

白非洲属中东和地中海世界,是人类文明发祥地,无论古埃及还是古迦太基,历史上文明发展水平远高于黑非洲。

与先进文明交流越多,自身文明越容易发展壮大。

所以黑非洲中,文明发展水平也是由北到南,逐渐落后。

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北边靠尼罗河连着埃及,隔一道海峡又和阿拉伯人往来密切,也是文明古国。

西非的尼日尔河流域,最靠近跨撒哈拉商道,所以历史上也出现过马里帝国、桑海帝国等组织形态较先进的政体。

再往南,一直到欧洲殖民者打进来时,也还停留在部落时代(类似炎黄蚩尤时期)。

中世纪伊斯兰教传播,也是由北到南,逐渐递减。

郑和下西洋那会儿,索马里、埃塞俄比亚一带已有很多穆斯林。

往南到肯尼亚(郑和去到的最远处),比例就低了很多。

再往南到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就只有像桑给巴尔这样的港口,才有比较多的穆斯林,类似同时期泉州。

达伽马船队绕过好望角后,到莫桑比克一带,就不敢像在西非那样沿海岸线探索,因为越往北,越靠近伊斯兰势力核心区,你来的目的是抢我饭碗+信徒,肯定容易闹矛盾,所以借印度洋夏天西南季风,直接45度斜跨印度洋,直达印度。

古代非洲文明发展缓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和美洲一样,属于南北向展开的大洲。

东西向发展的亚欧大陆(含北非),同纬度气候更接近,更容易互通有无,彼此学习。

但非洲从北回归线以北一直延伸到南回归线以南,跨越整个热带,南北差异太大,再加上北边有大沙漠、东边有大裂谷、中间还有硕大的刚果雨林,直接把非洲的北部、东部、西部和南部在地理上隔绝开。

气候带上看,非洲南北对称。

南北两端是地中海气候,随后是南北纬30度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的热带沙漠气候,接着是广袤的热带草原气候,中间靠近赤道的西海岸,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雨充沛,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东边的埃塞俄比亚高原,还有少量高原山地气候。

地中海气候四季分明,也无台风困扰,非常适合享受生活。

但非洲的地中海气候带太狭长,不像欧洲,缺乏足够多的耕地面积,形不成大气候。

热带沙漠和热带雨林,都不太适合人类生活。

剩下的,只有壮丽的热带稀树草原。


5、低纬高原

人类起源于东非,也就是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肯尼亚一带。

过去我一直以为,这边动植物资源丰富,气候炎热,无需像温带文明那样穿衣盖房,赤膊睡觉也没事,所以最容易产生现代智人。

这次去肯尼亚才发现,东非高原能诞生人类,还因这里没有冬夏,全年普遍处于白天20多度,晚上10多度的状态,白天不会太热,晚上不会太冷。

因为低纬度+高海拔。

纬度低,太阳直射,气温高。

但海拔越高,阳光反射越少,气温越低。

结果就是这些赤道边海拔2000多米的热带高原,和云南等地的温带高原很像。

只不过云南大部分处于温带,没有太阳直射,依然有冬夏之分,所以叫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是最适宜养老的气候。

但肯尼亚位于赤道两侧,紫外线特别强烈,又和海拔更高的西藏有点像,太阳下容易晒伤,没太阳时不冷不热,晚上又有点凉意。

所以肯尼亚的度假村很喜欢晚上生壁炉,那可是8月啊……

在纳库鲁,为了蹭网,我就坐大堂椅子上,穿着短袖长裤很惬意,前台小黑却邀请我去里面壁炉边的沙发上坐坐,他们是有多怕冷~

更夸张的是,在海拔相对较高的阿布戴尔和肯尼亚山度假村,晚上居然还给客人被窝里提前放了热水袋……

去之前,导游再三提醒带好轻薄羽绒服或冲锋衣,但如果你不爬乞力马扎罗或肯尼亚山,又不是特别怕冷体质,几乎用不到羽绒服。

所以不要再刻板印象,以为非洲都热死人。

南北两端地中海气候很舒服,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只要白天注意防晒,也还行。

真正热的不要不要的,是又热又干的热带沙漠气候和又热又湿的热带雨林气候,前者参照中东,后者参照新加坡。


6、神奇卡塔尔

这次在卡塔尔多哈转机,停留13小时,旅行社送了个多哈半日游。

太阳升起后,8月多哈气象温度45度+,地表温度50度+,下午根本没法在街上走,整座城市就是个大蒸笼,隔壁阿联酋沙特也差不多,所以卡塔尔世界杯不得不破天荒放11月。

领队调侃,这次旅程是两个极端——

先去领略世界最富国家对着大马路吹空调啥感觉(卡塔尔人均GDP近9万美元,亚洲第一,世界第七),再去感受世界最穷国家啥状况(马赛人生活环境后文再说)。

多哈机场标志性的泰迪熊,不过放久了好像有点瘪……

机场网红奥利奥体验店,力嫂买了杯奥利奥味冰激凌,巨甜巨难吃…

航站楼C区还有个学新加坡的室内绿植光谷区,晚上灯光打上去很漂亮,白天太阳照下来又像在室外

卢赛尔地区是这次多哈世界杯核心区域

窗花里都是空调,全天候对外打着冷气……

卢赛尔标志性建筑,你以为这是把苏州大裤衩倒过来?No!这是两把阿拉伯弯刀!

卢赛尔体育场,设计灵感来源于椰枣碗和珐琅灯笼,梅西就是在这里捧起大力神杯,超越贝利马拉多纳,成为GOAT

974体育场,卡塔尔世界杯最独特的一座球场,采用模块式拼接,每个模块都带有可移动座椅、看台、卫生间,像乐高积木一样拼起来,用完后又可以按模块拆卸,拼成其他小型场馆。导游说,这个体育场很快就要拆了。

远观多哈CBD

近观多哈CBD,那个白色斗篷一样的就是卡塔尔世界杯吉祥物,背后有个一柱擎天的圆柱形大楼,丑萌丑萌,我说有点像郑州大玉米,当地导游说,你这说法好文雅,我们私下都管它叫那啥,是中国人建的……

下午实在太热,就安排逛多哈的威尼斯人商场,和澳门那个很像,也有坐贡多拉,但更综合,还有溜冰场、儿童乐园、家乐福啥的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据说和苏州博物馆一直在争夺谁才是贝聿铭大师之真·收官之作

卡塔尔国家博物馆,其实没啥东西看,好东西早就被英国人带走了,就造型很独特

最搞笑的是,我问导游卡塔尔国旗啥意思,导游说白色象征伊斯兰的圣洁,(棕)红色代表独立斗争付出的鲜血,9个三角形尖刺寓意9个酋长国的联合。

波斯湾南岸,共有9个阿拉伯人的酋长国:阿布扎比、迪拜、卡塔尔、巴林、沙迦、阿治曼,还有3个人口忽略不计的迷你国。

后来卡塔尔和巴林都独立了,剩下7个组成阿联酋,但卡塔尔国旗却把9个酋长国都包进去了……

这情况和马来西亚非常像。

也是一堆被英国殖民的伊斯兰酋长国,想摆脱英国独立时,就联合起来力量大,但英国人真走了,马来亚那堆和隔壁沙巴、沙捞越组成马来西亚联邦,但因霍尊坚决反对,文莱不肯加入,后来又把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踢出去。

过去迪拜炫富炫得举世皆知,卡塔尔属于低调富豪,但看隔壁小弟玩那么high,现在卡塔尔也开始挥金如土,举办一届世界杯的开销是之前所有世界杯总和,据说还准备继续申办奥运会……


7、半岛电视台

当然,卡塔尔最有名的不是什么王宫、清真寺、奇形怪状的现代建筑和各种足球场,而是半岛电视台。

这次我们也路过了,可惜门口没法停车,也不让入内参观。

按当地导游说法,半岛电视台影响力已和CNN、BBC齐名,是世界三大新闻台之一,收视率在中东常年霸榜,所向披靡。

新闻媒体都以自己报道的内容完全真实、客观中立为招牌,但人都是主观的,采写报道的记者和编审发布的主编都有自己的主观态度,不存在完全客观的内容,只能量化比较——谁比谁相对更客观真实?

半岛电视台受卡塔尔政府资助,虽然号称拥有绝对新闻自由,但多少还是受卡塔尔政府态度影响。

比如卡塔尔官方对哈马斯偏同情,半岛报道哈马斯时,就不可能往负面死里报道,但在西方甚至不少伊斯兰国家看来,哈马斯就是恐怖组织。

2017年卡塔尔外交危机,就是好多伊斯兰国家指责卡塔尔支持恐怖主义,破坏国家安全,集体和卡塔尔断交。

而复交重要条件,就是要关闭半岛电视台,别再“干涉他国内政”(很多报道都和他国官方说法大相径庭,搞得人家出糗)。

但卡塔尔死活不干,半岛电视台就是这个小国增强国际影响力的王牌。

事实上,包括实行新闻自由、建立半岛电视台、给妇女选举权、颁布永久宪法等重大改革,都是现任这位80后埃米尔(去年给梅西颁奖小胡子)的老爹在位时推动的,儿子上台后继续搞。

“埃米尔”是卡塔尔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司令,由阿勒萨尼家族世袭。

老子革命

儿好汉

明明是个世袭君主制国家,君主却主动推动新闻自由,国家还很和谐,这是为啥呢?

关键还是人少石油多,人均中产,满大街富人,日子过得可舒坦。

这种命,绝大多数地球人都学不来呢,哎~

半岛电视台可说是现代卡塔尔最重要的文化品牌,但古代就乏善可陈。

波斯湾南岸过去除了沙漠就是下海捞鱼采珍珠,真没啥厚重文化。

但不是说整个阿拉伯世界都没啥文化,最有看头的在沙特西部靠近红海的汉志,还有新月沃地的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伊拉克一带。


8、人文肯尼亚

和卡塔尔比,肯尼亚更没啥历史文化可看。

现代非洲政区边界是被欧洲殖民者强行画出来的,大量国界线都是一条直线,完全不考虑当地实际。

实际上,整个东非基本是一个文化圈,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索马里、布隆迪、卢旺达等国讲的都是斯瓦西里语或其分支方言。

有两句斯瓦西里语,具有国际知名度。

一句是“Jambo”,“你好”。

另一句更有名,因《狮子王》广为传播——Hakuna Matata(哈库那·玛塔塔)!

Hakuna是“没有”,Matata是“问题,烦恼”。

合起来,就是放轻松,别烦恼,佛系躺平,顺其自然,无忧无虑混日子~

和泰语中的“宅奄奄”有的一拼。

有首歌就叫《Jambo》,里面有唱到Hakuna Matata,挺好听的——

Jambo音乐:Them Mushrooms - Where We Belong

漫威超英黑豹生活在虚构的非洲国家瓦坎达,对照现实,差不多就在肯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一带,尤其肯尼亚。

已故黑豹男演员长得就很“肯尼亚”

我过海关时,发现斯瓦西里语写的kenya,读起来就很像Wakanda。

两者国旗很像——

虚构的瓦坎达国旗

现实中的肯尼亚国旗

欧洲人到来前,当地只有部族意识,没有国家概念。

所以很长时间,非洲人对国家的认同感都不如对部族的认同感。

古代建筑都是泥土夯实的茅房,稍微能看的也都是英国人到来后建的欧式建筑和教堂,但也都是山寨。

至于现代建筑,北上广飞过去的就别开玩笑了,即使首都内罗毕CBD都乏善可陈,只顺路安排了半小时车游CBD意思下。

以下是内罗毕CBD街景若干——


9、野性肯尼亚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肯尼亚有山,挺壮观,但不够稀缺,肯尼亚也有海,挺漂亮,也不够稀缺。

真正稀缺的,是野生动物。

非洲拥有全世界最大的连成片的热带草原,最适合各种野生动物,放飞自我,肆意打滚,其他地方都看不到。

但非洲看野生动物的地方很多,为何首选肯尼亚?

因为有机会看到最壮观的角马、斑马跨越马拉河迁徙的场景!

太阳直射点每年在赤道南北定期搬家,赤道低气压带和降雨带也会随之迁移,这些热带地区就普遍有雨季和旱季之分。

雨季过后,水草丰满,食草动物就愿意逐水草迁徙。

到了旱季,草枯叶黄,食草动物也只能拍拍屁股走人。

可见,野生动物迁徙,并非肯尼亚独有,全年都在赤道两边不断上演。

但角马、斑马群大规模横渡位于肯尼亚和坦桑尼亚边境的马拉河场景,却很独特。

成千上万头大型哺乳动物一起迁徙的场面,很壮观。

它们集体渡河的画面,更壮观。

但最壮观的,是河里还有鳄鱼等着,搞不好就要死在河里的残酷画面。

大自然的弱肉强食,血淋淋展示在你面前!

这是当年赵忠祥老师配音的《动物世界》里,最震撼的画面!

可即使看横渡马拉河,也不只有肯尼亚。

就像壶口瀑布,山西陕西都能看,都5A。

事实上,肯尼亚的马赛马拉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面积,只有隔壁坦桑尼亚境内塞伦盖蒂国家公园的1/10,甚至可以说,马赛马拉本就是塞伦盖蒂的一部分,坦桑尼亚的野生动物旅游资源,甚至强于肯尼亚。

这次我们驱车走到两国边界打卡,只有一块界碑,两边完全没差别。

KE代表肯尼亚,TZ代表坦桑

那为啥肯尼亚看野生动物的名气,比隔壁坦桑尼亚大得多呢?

因为便宜。

中国人看来,肯尼亚很穷,道路烂得一塌糊涂,人均GDP只有2100美元,但隔壁坦桑尼亚更穷,只有1200美元。

马赛马拉这边,至少还有一些像费尔蒙这样的国际级酒店(camp),但面积大得多得多的塞伦盖蒂,一共只有四家酒店。

因旅游基础设施落后,坦桑尼亚看野生动物也可以,而且可能更刺激,但费用也更贵。

至于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这种小国家,经济、基建、甚至社会治安都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的野生动物观光业……

即使相对便宜的肯尼亚,国内出发全包10-12天行程,低配也要25000+,中配35000+,高配45000+,研学团55000+。

一家三口去一次十几万,同样天数都能去三回欧美了,注定属于高端小众线路。

我这次选的是团费近4万的中端团,吃住体验吧,也就soso……

一是旺季酒店贵(比如肯尼亚山费尔蒙度假村一晚就要大几百刀)。

二是疫情后机票贵。

国内目前只有一班广州出发直飞内罗毕的航班,往返价格2W+,其他都要转机。

转机城市主要是迪拜、多哈、伊斯坦布尔或亚的斯亚贝巴(埃塞俄比亚航空)。

三是当地国家公园门票,也死鬼死鬼……

比如马赛马拉门票,进去一次120刀,一般连住三晚,进三次,就是360刀。

马赛马拉国家公园大门

其他没马赛马拉那么有名的国家公园,比如阿布戴尔、纳库鲁、安博赛利,也要大概80刀,比去趟迪士尼还贵……

一圈国家公园玩下来,光门票就要好几千RMB。

另外不同于欧洲跟团游的大巴,肯尼亚就是看野生动物,有很多烂路,甚至要从没路的草丛中碾过,开的几乎都是四驱的丰田陆地巡洋舰。

为保证每位乘客都有一个靠窗座位看动物,一辆车只能坐6-7个乘客,一个20人团,得分3辆车,3个司机,当地交通成本也是一般团2.5-3倍。

这些原因,都导致肯尼亚团费降不下来。

肯尼亚sifari绝大多数都是这种超长超宽的陆地巡洋舰

一堆开着顶棚的车挤在一起看动物,日落超赞

也有便宜的面包车,顶上挖个洞,但舒适度会差很多

还有些国家公园内的度假村自带的敞篷越野车,我们看了心惊肉跳,老外是心真大,就这样把车开到离狮子5、6米的地方拍照……


10、痛并快乐着

这么贵的价格,体验是否值得呢?

我感觉和去南极类似——痛并快乐着。

最大的痛苦,在于天天早上6点多起床,平均每天都要坐6-7小时越野车——赶路在车上,游玩基本还在车上……

路况好也就算了,最可怕的是马赛马拉那三天,不管进,出,还是在里面巡猎,那车晃得呀,这还是避震功能很好的陆地巡洋舰,换成普通SUV,绝对颠死你。

这么破的路,车子爆胎也是常有的事。

我们车队有辆车,开一半一个轮子飞走了,刚开始团友还很好奇,哈,谁家车轮乱飞呢~

结果发现是自己的……

这也说明,陆地巡洋舰是真稳,少个轮子继续开都没感觉……

因为周围草丛里,不知道啥时候会窜出个狮子猎豹,所以保护区里下车很危险,游客绝对禁止下车,司机下车换轮胎时,最好边上也有其他车挡着。

少颠一点也可以,直接从内罗毕、肯尼亚山或安博塞利坐1小时的短途小飞机,然后住景区内的高级酒店,不用每天进出,但价格就往5万+走了。

其次是当地住宿条件实在不咋地,有的一看就是90年代风格。

哪怕我们有两晚住的是费尔蒙酒店,放几十年前是给英国贵族住的,但按今天标准看,食宿水准也就一般,其他酒店更差。

比较有特色的是两晚帐篷酒店——

但最大的遗憾,是整个行程观察到的野生动物状态,和我预期的有差距。

去之前,我在网上做攻略,已降低不少预期。

比如勇渡马拉河场景,能看到概率低于10%。

这个场景可能发生在7-8月任何一天的任何时候,可能一头角马不小心被后面的小伙伴推下了河,其他斑马就跟着向前冲了。

也可能一群斑马正犹豫要不要下河,附近有河马叫唤,意思是“这里有鳄鱼”,斑马可能就被吓跑了,换其他渡河点。

一般旅行团在马赛马拉名义上停留3天,但实际上只有第二天真开到马拉河边上,能停留寻找等待角马斑马的时间,充其量不过4小时。

我们第二天到河边时,一头角马斑马都没看到,只看到鳄鱼、河马和各种鸟。

往回走时,才发现一队刚刚已经过河的斑马。

第三天也一样,只看到了一大队已经过河的角马。

看到勇渡马拉河已是小概率事件,看到斑马渡河时被鳄鱼咬死,更是不到1%的超小概率事件。

除非,动用钞能力,天天沿着河晃悠……

狮子猎豹也一样,想看白天捕猎画面非常难。

猫科动物夜间视力好,更喜欢夜间捕食。

你能看到的狮子猎豹,一般都是懒洋洋趴草丛里或树荫下乘凉。

即使能看到捕食场面,大多也是无疾而终——尚未发动突袭,已被警觉的食草动物发现,逃远远的。

狮子不傻,不会浪费体力打没把握的仗,所以游客能看到的,几乎都是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

最后那张图里躺平的是鬣狗,距离几十米就有那么多斑马韭菜不去割,非洲废宅啊~

我们在国家地理频道、discovery和动物世界里看到的精彩画面,是摄影师蹲点几周甚至更长时间,才捕捉到的珍贵画面。

虽然很难看到最刺激的捕食画面,但能看到那么多野生动物在辽阔草原上自由行动,或熟睡,或打滚,或斗殴,或交配,或奔跑,或充满好奇心打量你,也是任何一家动物园看不到的。

远处就是赤道边终年积雪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

这头河马我们第一眼看去以为是死尸,因为有条斑鬣狗在附近转悠,可能想吃尸体,但看它眼睛怎么还睁着,难道死不瞑目?

再盯着看,发现它耳朵动了下,导游这才确认,河马没死,只是太热,用泥包裹住身体,躺在树荫下装死休息呢……

河马皮肤经不起太阳长时间直射,会晒伤(变红),所以白天喜欢躲水里,晚上出来活动。

成群的野生火烈鸟是纳库鲁的招牌,只有这里能看到

非洲灰冠鹤是隔壁乌干达国鸟,体态优美,被画在了国旗上

非洲特有的疣猪,野猪近亲,特点是嘴巴两边有白色胡须,哈库那玛塔塔之祖~

非牛非马的偶蹄目牛科下的非洲特产——角马

非洲最常见的大型羚羊——转角牛羚

非洲最常见的中小型羚羊——黑斑瞪羚,仔细看,只有左边一头有角的是公的,其他都是老婆孩子,妻妾成群啊~

非洲五霸(big five)中数量最多,但存在感最弱的一个——非洲野水牛。

剩下四霸是非洲狮、非洲象、非洲豹、黑犀牛。

这里的豹指的是花豹(leopard),喜欢躲在丛林里,我们只有在肯尼亚山的动物孤儿院里才勉强看到一只

体型更小,但速度世界第一的是猎豹(cheetah),草原上抓小动物吃的。

两者外观最大差别,是猎豹有两条很深的泪纹,花豹没有。

这叫黑背豺,比狼小,比狐狸稍大点

非洲的鸵鸟,很多都是粉红色的

日落时的草原,特别漂亮,最后这两张的云朵,像不像威尼斯的飞狮和中国地图?

简单总结下,你在肯尼亚能看到这些野生动物——

数不胜数,最后看腻了:非洲水牛、角马、斑马、各种羚羊

不少见:疣猪、大象、长颈鹿、河马、黑白疣猴、黑长尾猴、狒狒、孔雀、火烈鸟、鹈鹕、白鹭、灰鹭、鸬鹚

不多见:鳄鱼、犀牛、斑鬣狗、黑背豺、非洲灰冠鹤、非洲秃鹳、鸵鸟、秃鹫、埃及鹅、鱼鹰

屈指可数:狮子、猎豹、花豹、猫鼬、蹄兔、珠鸡

还有各种漂亮但叫不上名字的鸟,比如——


11、震撼马赛村

肯尼亚之旅最令我难忘的,还不是各种野生动物,而是在马赛马拉拜访马赛族村落。

马赛马拉的意思,就是马拉河边上的马赛人居住区。

马赛族以猎狮闻名。

历史上,这里土著和草原食肉动物长期混居,形成血脉压制。

千百年的基因传承,让狮子看到拿着木棍追赶自己的马赛人,就会下意识觉得危险,跑远远的。

在安博塞利,我们就有幸看到两三个赶牛的小孩,为了保护牛群,拿着木棍驱赶三四头狮子,狮子看到小孩追赶,真就跑路了,正好从我们面前的土路穿过……

在那个主要收入来源可能已转型为旅游表演和救济施舍的马赛人村落,村长告诉我们,他也曾亲手kill lion,但那是long time ago,现在政府不让杀了。

以前,马赛族男性成年的仪式和标志,就是猎杀一头狮子。

我头上戴的这顶帽子,就是用猎杀的非洲狮皮毛缝制的,要是再披上马赛人的红袍,像不像西藏的喇嘛?

如今不但狮子不让杀,其他野生动物也不让杀。

但领队说,这都是明面上的,这里天高皇帝远,人少动物多,真偷猎点野生动物,也说不清。

抓食肉动物,可以说是丫想吃我养的牛,我是自卫反击。

抓食草动物,可以说是丫爸爸发情强奸了我养的母牛,所以这杂种也是我的财产……

这村子一共就大几十口人,分两个大家族。

他是其中一个大家族组长(也是村长)的儿子,老村长年事已高,他就接班了。

领队说,前村长70多了,前几年还娶了个20多的N姨太,又生了个女儿。

还记得上面这张图吗?

当地人和当地动物一样,也是妻妾成群,都不用登记结婚,政府也管不了。

最震撼我的,是居住环境。

为防止野兽袭击,整个村子都用密密麻麻的树枝围城一个圈,只有一个很小的门,里面有20多座黏土盖的土房子,没灯没水,更别说卫生间。

房子也围成一个圈,中间广场上到处是牛粪,苍蝇满天飞。

他们的孩子,就整天在这样的环境中躺平——不上学,不洗漱(脏了就跑到附近的水坑或小溪里洗洗),苍蝇叮脸上也不赶,任凭苍蝇叮着。

在表演了欢迎歌舞、钻木取火、合影拍照等环节后,还安排给小朋友送礼物。

村长说最好先把礼物(我们带了点山楂片)给他,他来分发,否则如果分配不公,孩子们会打起来……

领队说,他来过这好几回,真看到孩子们为了抢礼物大打出手。

结果那一排孩子,全跪在地上,双手接过村长(可能是他爸、他伯,或他哥)递上的山楂片。

我让儿子和小朋友一起合个影,儿子一脸嫌弃。

因为这些同龄孩子实在太脏了,苍蝇叮得他受不了。

最后儿子就蹲在前排,意思下合了张影。

后面小朋友都在眼巴巴望着左边分礼物的村长。

至于屋子里的样子,我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比我之前在大凉山彝族山村里看到的最穷的人家,还夸张。

乌黑乌黑的,连照片都拍不出,都不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屋子里小到连一个成年人进出都有点困难,怕连猪都住得憋屈……

至于大凉山有多穷,我以前专门写过:《那些爬天梯的大凉山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我问领队,都说教育才能改命,为啥不让孩子上学?政府不管吗?

领队说,天高皇帝远,政府管不了。

对这些还处于部落生活状态的牧民来说,孩子是劳动力,养到十来岁就能去赶羊放牛,砍柴做饭了,这个年龄去上学,就损失了重要劳动力。

天呢,和以前我们贫困山区父母不让孩子上学的理由一模一样!

领队还说,和上次疫情前他来时相比,这些年马赛马拉的家畜多了很多,感觉有为了赚钱,过度畜牧,挤压野生动物生存空间的苗头。

讲真,我们在马赛马拉保护区里看到的家畜数量,并不比野生动物少。

为保护家畜,当地人就要驱赶狮豹,搞得现在safari能看到的狮豹越来越少。

这种矛盾,咱老祖宗早解决了,结果是中原地区全变成良田,大型野生动物基本消失,最后连野生华南虎也灭绝了。

肯尼亚牧民想要创收改善生活,就要多放牧,使肯尼亚变成畜牧业大国。

但过度放牧又会挤占野生动物生存空间,长期看,可能会影响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收入,更会影响生态平衡。

你要整天和欧美比,担心中国未富先老,房地产危机啥的,自然会焦虑万分。

但如果和这些非洲国家比,就会觉得中国现在情况好太多了,哈库那玛塔塔。


12、哈库那·玛塔塔

最后狗尾续貂,说几句很多人不爱听,但却是事实的话。

屁大点的卡塔尔在阿拉伯帝国崛起前,从没统一过,后来先后被葡萄牙人和土耳其人殖民统治。

后来英国赶走沦为“西亚病夫”的奥斯曼土耳其,成了卡塔尔实际上的主人,虽然名义上只是卡塔尔“保护国”。

但导游和我说,今天卡塔尔人对前两个殖民主子,只有仇恨,但对最后那个英国主子,却有着更复杂的感情,甚至感恩大于仇恨。

不管你承不承认,人类从5000年前的古埃及就开始的帝王君主“家天下”,走到今天民主共和自由平等成为共识的社会状态,转折点就是英美法大革命。

人性很复杂,殖民者当然奔着财富去,对殖民地人民进行奴役剥削在所难免。

但相比之前崛起的葡西,和之后崛起的俄德日,英美法即使实际上也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特别是英国佬经常出阴招损招当搅屎棍,但至少表面上还是讲着尊重人权的普世价值。

这点我们中国人应该深有体会,同是帝国主义列强,对比日俄对我们的各种赤裸裸的暴行(各种大屠杀)和领土蚕食,英美可以说文明太多了。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肯尼亚。

英国人来了,成了作威作福的人上人,但也把这些黑人从蛮荒的部落时代,一下子带入了现代文明。

你说今天普通肯尼亚人有多恨英国人吗?

也不见得。

毕竟人家历史上从来都是默默无闻nobody,没有拿的出手的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内心的纠结挣扎就会少很多。

但印度、土耳其、伊朗和东亚地区,这些历史悠久的亚洲文明古国,近代被西方殖民入侵时,留下了很深的伤痕,国内反西方的民族主义势力一直很强大。

如今勉强走出来的,只有思想启蒙和制度转型最早的日本。

韩国也还跌跌撞撞的,更别说人均GDP还只有韩国1/3的我们。

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制度的进化之路,和自然界的演化一样,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总是磕磕碰碰,阻力重重,进二退一,前途叵测。

从没有哪个物种或个体生命,天生就应该生存下去。

故步自封可能会坐等灭亡,但失败的改革或革命,也可能导致加速自我毁灭。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但没人知道转向何方。

有时,10年、20年,甚至数百年时间里,历史一直在开倒车,你也无可奈何。

但你一定要相信,人类历史发展的大方向,是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逐渐摆脱自然界的野蛮兽性。

生存竞争会永远持续下去,但竞争方式,会变得越来越文明,而不是越来越粗暴。

当你对前途感到迷茫时,不妨闭上眼睛,想一想非洲草原上的野生动物自由撒泼的样子,马赛族土著天真慵懒的眼神,还有那一望无际的草原和蓝天……


然后深吸一口气,对自己说一句:哈库娜玛塔塔,没什么大不了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肯尼亚   内罗毕   东非   坦桑尼亚   埃塞俄比亚   卡塔尔   马赛   伊斯兰   多哈   流火   非洲   热水袋   赤道   斑马   野生动物   热带   马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