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野老资格有多少?为何总有人反对粟裕?离开陈毅,粟裕不打仗吗

华野有多少资质?为什么总是有人反对粟裕?没有陈毅,粟裕会不打人吗,网上甚至有说法说,离开陈毅粟裕就不打了。离开陈毅之后,粟裕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

“陈不离粟、小米离不开陈”,这对“黄金搭档”在独立战争中配合得天衣无缝。华东野战军创造了许多经典战役,为民族解放立下了丰功伟绩。自华野上台后,陈毅始终充当华野的一把手。后来,陈毅从华业调到中原局工作。当毛主席要求粟裕在华野担任司令员和政委时,粟裕多次拒绝,只担任代理司令员和政委,华业的头把交椅一直是陈毅。



对于更有“老资格”的华业来说,粟裕不会没有陈毅而战。这显然是错误的,并且凸显了某些问题。在独立战争的三年里,粟裕和陈毅分开的时间远多于在一起的时间,而且粟裕在离开陈毅时打的仗和赢得的仗比他和陈毅一起指挥时还要多。比如苏中七战七捷、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济南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等。

比如,豫东战役打响时,中央军委因陈毅在山东惨败而发出“陈毅不参加指挥”的信息。粟裕一手组织了淮海战役从提案到中央启动计划、专项实施和整个战役的实施。在很多战斗中,陈毅只是尽职尽责,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所以离开陈毅的粟裕也打了一场非常漂亮的仗。



华业有多少个“元老学位”?为什么下属经常反对粟裕?

华野的部分部下之所以向粟裕发起挑战,主要是因为华野的势力构成复杂。华野主要由新四军和八路军组成。军队通常按年龄分类。华业的下属中有不少人的资历与粟裕相当,有的甚至资历比粟裕还要高。粟裕为人诚实、直率。陆军将领们整年都在战斗。冲突和纠纷是不可避免的。

华野的主要领导班子来自新四军。山东野战军是由原八路军第115师发展而来。新四军是由江南八省的游击队组成的。实力比较强大,黄克诚还带着八路军主力改编的新四军第三师开赴东北。众所周知,八路军是我军的主体,尤其是115师。所以,山东野战军的猛将们并不想让这个能力不强、性格温和、来自新四军的粟裕自己指挥。


在华野的军史上,不少下属反对粟裕,与他争论,甚至不服从跳楼向中央汇报的命令。粟裕一向低调,一般不爱说话,更不喜欢说教别人。以德服人,是粟裕的做人之道。理解和见证一个人需要时间。华业创立初期,粟裕生气时往往表现得很矜持。每次,他都非常生气,以至于陈毅拿起电话开始斥责他。

与那些“老资格”相比,粟裕的资历没有任何优势。山东野战军大部分指战员都上过井冈山,经历了2.5万里长征,爬过雪山,走进草原,参加过平型关战役。它是我军主力的王牌。而粟裕在新四军的资历也不是特别高。华中军区成立时,张鼎诚担任司令员,粟裕担任副司令员。而“新四军四巨头”之一的张云逸,资质比粟裕高很多。

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原本是两个独立组织、独立指挥的部队。但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各部队之间的联系过于紧密,各部队之间合作的频率和强度超过了全国其他地区。当时华中处于前线,没有华中野战军的纵深支援,而山东野战军则更加危险。如果没有山东野战军的支援,华中地区将面临两面夹击。华中国民党军队的实力远远超过华中野战军。两支部队如果不合并,部队就有被分割、被包围的危险,尤其是前线的华中野战军。



1947年1月,两军合并,华东野战军正式成立。陈毅任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谭振礼任副政委,陈士举任参谋长,唐亮任政治部主任。军队由粟裕掌控,这让很多原山东野战军的将领时常抱怨。比如原山东野战军的陈士举、许世友、宋世轮、王嘉楠,甚至还有新四军的叶飞。

这些人的能力堪比粟裕。虽然毛主席亲自下令“军事战争交给粟裕”,但粟裕在苏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中也以七战七胜展现了自己的能力。也让这些对粟裕持怀疑态度的“老手”对粟裕有了深入的了解。但在战场上的战斗中,没有人永远是对的,也没有人永远是错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虽然他们相信粟裕的能力,但他们都是在战场上征战十几年的冠军,并不都是普通人。当观点不一致时,粟裕的性格显然根本就无法压制“老将的能力”。


“老兵”资历深厚,有重大战功,在军中威信较高。他们响应所有的号召,并且经常坚持自己的信念。很难说这是缺点还是优点。比如说,林彪是毛主席亲自培养的第一高手。他非常崇拜毛主席,经常不服从命令,但有时也坚称自己是对的。比如,在四平决战中,黄克诚反对林彪,没有坚持继续战斗。又如李云龙的原型之一钟伟,曾三度违抗林彪的命令,感动林彪听从他的指示,按他的意图作战。伟大胜利后,林彪不仅惩罚或批评,还称赞:“要像钟伟那样,敢于违令,打胜仗。”

王近山不是个好对手,有时会与刘伯承发生冲突;还在志愿军总部“轰炸”彭德怀,迫使彭德怀向他认错;张仁初连老领导宋世轮都敢炮轰;韩先楚也想违抗命令,连彭德怀的命令都违抗了,但如果不是韩先楚在接下来的海南岛战役中一再坚持自己的观点,后果不堪设想。



陈士渠跳报告打破禁忌

虽然许世友、张爱萍等大嘴军人不悦,但陈毅在骂了他之后还是乖乖听话,但除了毛主席之外,陈世驹能说服他的人寥寥无几。

当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在苏北共同取得胜利时,毛主席下令集中兵力消灭鲁南之敌,但毛主席没有具体说明以何种方式进攻鲁南,这给了粟裕很大的自主权。

粟裕认为,大军进军苏北,为涟水报仇,粉碎了74师的嚣张气焰,并趁机夺回了淮阴。宜进军苏北。作为参谋长的陈士举则表达了相反的意见。他认为,第74师已经占领了两淮地区,桂军第7军和黄伯涛的第25师正在保护两翼,特别是桂军第7军。至少是第74师。另外,两淮地区有很多河流,不适合大部队驻扎。当他们陷入困境时,他们很可能会陷入被动状态。

当陈世举向陈毅宣布自己的观点时,陈毅一时难以做出决定。他很了解粟裕。粟裕在战争中一向采用冒险战术,常常能出其不意,以弱胜强,取得巨大战果。陈士矩见作战计划尚未定下,再拖下去就会耽误战争的可能,于是拉着政治部部长唐亮一起向延安送去报告,详述利害关系。的两个计划。

八路军主力在战斗中历来比较保守,因为主力输不起,而新四军则多是游击队,长期在较弱的环境中作战,敢于冒险。


两军合并后,陈毅最头疼。他主管军政,华业的干部来自不同的“山头”。邓也累了。陈士举参加秋收起义,上井冈山,爬雪山,进草原,率部在平型关战役中担任主力。这样的“嫡系”确实有资格直接向毛主席汇报。但忽视领导而向上级汇报往往是工作场所的禁忌。陈毅知道后,难得发怒,斥责陈士渠,陈士渠也不卑不亢地回应。知道情况的粟裕只能保持沉默。就连陈毅也忍不住了。一向内敛忠诚的粟裕还能说什么。

陈士奇发电后的第三天,毛主席就为他们做出了决定,命令华野集中25个团,消灭鲁南的第26师,然后寻找机会进攻淮北。

粟裕接到电报后,不卑不亢地找到陈世炬,请他接指挥。最终,鲁南战役摧毁了国民党的两个整编师和一个快速纵队。

如此不同的观点,不能说粟裕错了,也不能说陈世炬错了。或许粟裕的建议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或许正如陈世炬所说。



孟良崮之战,将领怨声载道

1947年3月下旬,鲁南战役结束三个月后,国民党将战略重点定在山东,集结了24个整编师,共计45万人压入山东,寻找华野主力决战。华野军只有二十七万士兵,无论是兵力还是武器装备都是最弱的。华野在战斗中移动,尤其是主力东移后。陈诚和蒋介石都认为我军已经“疲倦”,渴望决战。

孟良崮战役是我军最经典的战役之一。张灵甫和粟裕都做出了危险的举动。粟裕分析了敌人的情报后,得知张灵甫将直接前往黄龙,想要摧毁华野的指挥系统。粟裕决定引诱敌人深入,在数以百万计的人中取将军的人头。74师是国民党的王牌。随着部队攻击第74师,损失更大,华野被国民党军包围。许多司令员纵队进行抵抗并拒绝继续战斗。



但粟裕在16日下令所有部门结束这场战斗,并对许多部门做出了改变。其中一项调整是让纵队首长停止休息,提前发起总攻。到时候,华业就危险了。

战斗紧急,随着粟裕的命令越来越重复,侠义勇敢的许世友终于按捺不住,对着电话抱怨道:“你点一下地图,士兵们就沿着腿跑。”

粟裕极力解释了好几次,许世友还是不听。最后,他气得忍不住把麦克风递给了陈毅。最终,当国民党王牌第74师被歼,孟良崮战役取得彻底胜利时,粟裕的精彩指挥再次给将领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济南战役,许世友挫败了粟裕的计划

1948年5月,敌我力量均发生重大变化。华东野战军增至64万,华野野战军增至34万,地方军区增至30万。毛主席决定攻占山东省会济南。华业没有人不同意,但粟裕反对立即发起攻击。由于粟裕有很多非凡的判断力,毛主席对他非常信任,几乎服从他。

粟裕提出了三种选择:

1、包围现场,打架求救。关键是要打仗求援,寻找机会消灭战役中的死敌第5军。

2、主攻济南,撤兵阻击徐州之敌。

3、攻援与攻城同时进行。以部分兵力进攻济南,诱敌增援,然后以主力争取援军。主力全歼敌人后,会师攻克吉纳。

粟裕还解释了这三种选择的优缺点。济南集中风险最小,但粟裕一向慷慨。他选择了第三个选项。如果援助成功的话,济南就不成问题了,他可以南下徐州。最终,毛主席同意了粟裕的计划。

许世友充当配角,率领14万大军进攻济南,而粟裕则亲自率领18万主力南下埋伏。济南对于国民党来说太重要了,蒋介石肯定会从徐州派兵增援。当然,蒋介石被骗了,粟裕也预料到了这一切。


但粟裕忘记了一件事,那就是许世友总是只喜欢当主角,尤其是在硬仗中。许世友性格如火,习惯重拳出击,以勇猛着称,坚韧顽强。在南线敌军进入布菲的口袋之前,许世友率领14万大军,用8天的时间攻克了地势高大、由名将王耀武镇守的济南城,震惊中外。据外电报道,“从现在开始,解放军可以攻击任何它想要攻击的城市。”

南线敌军见这还不错,连忙夹着尾巴逃跑。粟裕曾经遭遇过一次秋风。但不得不佩服许世友的作战勇敢。济南战役是许世友军事生涯的巅峰。战后,毛主席让常年饱受伤病困扰的许世友“好好休息”,担任山东军区的司令员,留守。没有参加淮海战争和渡江战役,是许世友一生的遗憾。

淮海战役后,许世友改变了以前的看法,对粟裕产生了敬畏。后来他因军衔不满去找周总理,总理说粟裕也是将军,许世友不敢再说一句话。



粟裕真的和陈毅形影不离吗?

事实上,将军之间的争吵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争论意味着不同的意见。这很好。我们的军队捍卫民主。每个人都有发言权。最好的方法就是经常争论。说粟裕没有陈毅就打不了,显然是错误的,说他没有陈毅就打不了也是错误的。毛主席明确指示:“粟裕负责军队”。那么其他将领之间难免要发生争吵。军人的首要职责就是服从命令。最终他们还是服从中央政府的决定,更何况粟裕指挥的那些辉煌决策。战绩可见一斑,战绩是实力最好的证明,谁有能力,谁就获胜。将领之间的纠纷在第一野战、第二野战和第四野战军中也很常见,但由于粟裕的能力和个性,第三野战的纠纷更加突出。即使没有陈毅,粟裕也能完全掌控华野的军队。


《陈不离粟,苏布里陈》是一个经典的故事,是两人精诚合作的见证。他们除了在工作上是近乎完美的“黄金搭档”之外,在生活中也互相鼓励、欣赏。陈毅擅长的不一定是粟裕擅长的。陈毅在统筹规划、人员配置、后勤保障、统一行政等方面与粟裕合作良好。胜势强劲,步伐如断竹。



当粟裕与中央政府或下属意见不合时,陈毅总是站出来说:我支持粟裕!如果你不相信我,我向你保证!

这是信任,是赞赏,也是莫大的鼓励!

比如淮海之战,如果没有陈老大的支持,可能就不会发生这场经典的战役,包括孟良崮之战。因此,陈毅从华业调任后,粟裕首次向中央提出了条件。即使陈毅不在华野,他也一定是华野司令员。

陈毅去世后,还有一个没有家人的小儿子。粟裕带着妻子楚青与张茜订下婚约。

这也是粟裕对陈毅的责任(兄弟,你走了,我来照顾你的家人)。

“陈不离粟,小米不能离开陈”是千古佳话。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平型关   淮海战役   苏北   野老   华中   野战军   司令员   政委   济南   山东   资历   将领   国民党   战役   主力   命令   资格   陈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