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点名幕后黑手,中澳破冰,中国禁令重伤日本,意大利不想翻脸

有人想搅浑南海,王毅点名“幕后黑手”。中澳高层对话冰封3年后恢复,中澳能否成功破冰?中国禁令“重伤”日本,日本斥巨资救市。访华商谈“退出一带一路”,但意大利并不想跟中国翻脸

王毅点名“幕后黑手”介入南海局势

近一段时间,中国周边的局势并不安稳。从东北亚的半岛问题,到东南亚的南海争端,在中国周边出现了一系列或针对中国或可能影响到中国的区域局势变化。尤其是南海局势的紧张,直接涉及到了中国领土主权利益,又牵扯到诸多本区域内的国家,若不能得到有效处理,将会造成大范围的恶性影响。

对此,中国并没有退缩,而是在维护自身领土主权完整的同时,积极承担起了区域安全责任,参与到本区域内的安全合作与对话之中,为南海的和平与安定贡献出一份“中国力量”。

根据中国外交部网站9月2日发布的消息,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就应邀在一场印尼主办的全球智库大会上发表了一场视频致辞。

在讲话中,王毅外长主要强调了“发展”与“安全”两大主题。围绕这两大主题,他讨论了广大发展中国家贯彻多边主义理念以及亚太地区发展振兴、睦邻友好等话题。在谈到南海时,他特意强调,绝不能让乌克兰危机在亚洲上演,要通过对话、合作等方式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不能让域外势力破坏南海大局。

在这段讲话中,王外长采取了中国同周边国家对话中少有的直白语调,直接指出域外势力的介入才是南海动荡的根源;以乌克兰作比的方式则让大家都直接明白,这一南海动荡的“幕后黑手”,就是遥控俄乌冲突的美国。

这等于直接向参与域外势力破坏南海安全活动的本区域国家摊牌,并为南海区域局势稳定提供了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只要坚持区域团结,排除外部力量影响,南海就能够恢复和平与稳定。

这一番发言也绝非危言耸听,美国完全有可能挟持南海国家在南海发动一场类似乌克兰危机的代理人战争。在当今南海各国中,就有一个国家与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前的乌克兰非常相似,这就是菲律宾。

我们如果梳理乌克兰危机发展的脉络,可以发现,乌克兰危机分为明显的三个阶段,其一是“橙色革命”时期,美国通过中情局等组织影响乌克兰国内反政府运动,培养亲西方力量;第二阶段则是“广场革命”时期,亲西方势力上台,与目标国家发生领土纠纷;第三阶段则是冲突阶段,俄乌直接开战,俄罗斯被拖入漫长的高消耗代理人战争。

而菲律宾作为美国的前殖民地,本身就有大量的亲美力量存在;在2022年大选之后,世代亲美、曾经随前总统父亲流亡美国的小马科斯上台,同时挑动与中国的领土争端,紧张化区域局势,让菲律宾在代理人战争模式中进入“第二阶段”;如果中国置之不理,日后就极有可能会进入类似乌克兰危机“第三阶段”的状况,在南海开始一场代理人战争。

而如今,中国在自身保持警惕的同时,已经将利害关系直白地告诉本区域内国家。周边国家是否要接受来自域外的干涉,菲律宾自身是否要走乌克兰的老路,以自身人名的生命代价为美国谋取利益,全在其自身选择。

中澳缓和迈出重要一步,高级别对话恢复

聊完南海的风险,我们来关注一件对中国周边区域局势有积极影响的重要事件——中澳关系的破冰,又有了新的进展。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9月2日报道,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黄英贤在9月2日时发表了一则声明宣布,中澳高级别对话将在近期正式恢复。来自澳大利亚工业界、政府、学术界和媒体的代表团将于9月7日抵达中国,同中方进行对话。这是中澳高级别对话自2020年中断后的首次重启,也是中澳两国稳定关系迈出的重要一步。

另据路透社获得的消息,此次中澳高级对话将会覆盖澳大利亚两党的多名重量级政客,其中包括工党级的前贸易部长艾默生以及自由党籍的前外长毕晓普,凸显出两党对中澳关系缓和的政治支持;现任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秘书安思捷也将随团赴华,她曾在中澳高级别对话中断之前,以驻华大使的身份出席了两国的上一次对话,体现出澳大利亚方面希望衔接起这三年的中断时间,重新构筑中澳之间的对话管道。

澳大利亚外交部也非常重视此次对话,在其发表的声明中,认为这一对话为双边关系以及双方的利益攸关方,就贸易和投资、人民与人民之间的联系以及地区和国际安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建设性讨论”提供了机会。

再加上近期中澳两国之间的贸易恢复捷报频传,从今年年初开始,多项澳大利亚对华出口产品得以解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也正在计划对中国进行访问,中澳之间的关系缓和看起来一片顺利,两国恢复到2020年以前的贸易合作关系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但是在顺利的表象之下,我们也应该关注中澳关系缓和之中仍旧存在的风险。如今的澳大利亚工党政府虽然致力于同中国缓和关系,但也并没有放下与西方盟友之间的合作,英美澳“奥库斯”集团仍旧在推动澳大利亚获得核潜艇,以在第二岛链范围内构筑起对华遏制体系。

澳大利亚自身也仍旧在积极参与西方针对中国的军事演习等行动,尤其是在7月份,澳大利亚最大的军舰“堪培拉”号两栖攻击舰在南海活动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与美国、日本、菲律宾等国进行了联合军事演习。

澳大利亚自身的一些行动也为西方提供了炒作“中国威胁论”的话题。其中,9月3日澳大利亚政府就对外声明,将向所罗门群岛增派警力,以加强2023年太平洋运动会的安保工作,并让部署的警力持续驻留到明年六月,以协助保障该国大选安全。这一措施就被路透炒作为应对“中国威胁”,削弱中国对所罗门群岛影响力的措施,并于此前中国与所罗门群岛签订警务合作协议所联系,制造出了极为恶劣的舆论影响,极大阻碍了太平洋区域国家的合作发展。

这些信息都意味着澳大利亚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角色,本届的阿尔巴尼斯政府既有工党的务实性质,又带有自由党的软弱妥协;既想恢复同中国的贸易关系,又保留了很多自由党总理莫里森时期的西方反华共识。

这让我们不只要看到澳大利亚和中国当前的贸易利益,也要看到澳大利亚长期存在的风险因素。中国可以做好当下,去和澳大利亚继续拓展双边合作,但不能容忍与放纵澳大利亚在域外力量干涉南海局势中扮演重要角色。

因此,在中澳贸易关系恢复中,中国不能太急,必须要看到澳大利亚的诚意并评估长期风险之后,再有序地开放与澳大利亚的贸易限制。否则一旦澳大利亚与其西方盟友利用同中国的贸易关系反向遏制中国,可能会导致中方陷入被动的局面。

日本斥巨资,弥补中国进口禁令带来的损失

虽然澳大利亚同中国的关系缓和存在风险,但是在当前的局势下,中澳关系发展已经算是顺利,因为在中国的家门口,还有一个更难处理的“无赖国家”——日本。

在日本8月24日不顾各方关切,执意将核污水排入海洋后,中国为了本国安全,暂停进口了日本水产品,结果导致日本在这一问题上对中国开始了无休止的纠缠。包括首相在内的多名高层都公开要求中国取消禁令,相关问题更是闹上了世贸组织。

而在中国不为所动之下,日本在近日又拿出了新的手段。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外务副大臣武臣俊辅在9月3日时表示,日本政府将在9月4日举办相关部会首长会议,讨论针对水产业者的“紧急协助对策”。他在3日参加NHK的一档节目时就宣称,有关特别受到中国禁令影响的日本海产品行业,日本政府将“竭力做到最大限度的损害管控”,尽快帮助相关从业者在日本境内加工并直接从日本销往各国。

为此,日本政府计划在已有的援助基础上,再追加约2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93亿元)的拨款,帮助水产从业者“渡过难关”

到目前为止,日本政府已经设立了800亿日元基金,其中300亿日元用于所谓的“形象受损对策”500亿日元用于渔业的持续援助。再加上追加拨款,日本将在中国停止进口日本海产品的相关事务中投入上千亿日元的支出。

而2022年时,日本的水产品对华出口总额才871亿日元,这种超额补贴的形式,完全就是在花钱收买人心,掩饰日本核污水排海的错误。

日本政府的这一措施让人感到格外不解,因为该国政府为了处理核污水排海的善后事项所花费的支出,已经足以令其采取更安全的手段处理核污水。

根据此前日本对五种核污水处理方案的预算评估,蒸汽排放法的成本约为349亿日元;管道深排阀的成本约为180亿日元;电解处理法的成本约为1000亿日元;固态化深埋法的处理成本约为2431亿日元,而直接排海的预算为34亿日元。

这其中直排法看起来是成本最低的,日本最终的初衷也应该是以对自身经济代价最低的方式处理核污水,将责任转嫁给全球承担.但是事态发展到今天,其善后成本已经明显超出了节约的资金,如果日本善用这些资金,完全可以使用蒸汽排放法或电解处理法来处理污水,这样不但日本渔业不会遭受影响,周边国家与日本的关系还会出现明显改善,这其中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超出千亿日元的处理费用。

如果考虑到日本未来长期的渔业利益受损,甚至使用成本超过2400亿日元的固态深埋处理法,效益都远远高于直排海洋。日本政府的这一系列迷惑操作无异于舍近求远、买椟还珠,不但危害了全球的生态安全,还为自身带来了长期的利益损失。

更让人感到诧异的是,日本政府到现在还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惜向善后这个“无底洞”中不断追加投入资金,也要维护自己本就已经不存在的面子。这种掩耳盗铃的行为这很难不让人怀疑这些资金中是否存在着猫腻,日本政客是否会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个人经济利益。

不过,有一点我们是可以确定的——不论日本再怎么跳脚,花多少钱去善后掩饰,错误就是错误,永远不可能变成争取,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是日本政府承认错误,停止排海,并回应周边国家关切。否则再多的掩饰,都无法挽回日本酿下的大错。

意大利想退出一带一路,但不想和中国翻脸

节目的最后,我们来关注意大利退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最新进展。在该国副总理塔亚尼公布访华的消息之后,两国有关“一带一路”的商谈就进入了最终阶段,意大利几乎已经确定会在今年退出“一带一路” 倡议。

此前外界一度认为,中国与意大利的关系会受到负面影响,甚至可能进入到全面对抗的状态,但是最新流出的信息却显示,意大利并不想因为这件事和中国翻脸。

据美国彭博新闻9月3日报道,塔贾尼此次访华,是想试图在不影响两国关系的情况下商讨退出“一带一路”倡议。塔亚尼9月2日时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就强调,无论意大利对“一带一路”倡议做出怎样的决定,都不会是“与中国对着干”的信号。

另据塔亚尼出发前往中国前的公开讲话介绍,意大利退出“一带一路”的原因是因为对中国的出口增长缓慢。虽然在2021年,意大利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近20%,但在2022年时增长率仅为5%,落后于通货膨胀的步伐。意大利方面认为这一倡议并没有有效改善中国与意大利之间存在的贸易问题,反而有可能继续扩大双方的贸易逆差。所以计划退出倡议。

但实际上,这种趋势发展有很多因素影响,即便中意之间没有“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系存在,意大利自身对商品的需求也不会下降,以此为借口退出“一带一路”,是完全说不通的。

其实很多人都能意识到,意大利退出“一带一路”倡议,更多是出于政治因素。意大利是第一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西方大国,也是唯一一个参与这一倡议的七国集团国家,在G7抱团反华的背景下,意大利必然会承受来自G7的政治压力。

此番塔亚尼访华强调不想与中国翻脸,同样印证了这一点。意大利并不想放弃与中国的贸易利益,但是要照顾到自身的西方立场,只能改变和中国之间的关系。

只不过意大利的这一决定最终并不会给“一带一路”带来多大影响,在沿线国家中,“一带一路”倡议仍在有效实施之中,为整个欧亚非区域带来持续增长动力,退出“一带一路”倡议,最终受损的只有意大利自己而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意大利   日本   所罗门群岛   中国   乌克兰   菲律宾   南海   澳大利亚   美国   禁令   黑手   日元   重伤   局势   日本政府   幕后   区域   关系   贸易   王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