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张学良被囚,给一外国老头写信:企盼你尽力协助穷困的中国

有一个英籍澳大利亚人,他在中国的经历富有浓厚的传奇色彩。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不少著名人物都曾请他做顾问。

在著名的“西安事变”中,他更曾三次往返于南京和西安之间,奔走斡旋,最终发挥了其他任何人都无可替代的作用。

端纳

这个人的名字叫端纳。

1875年,端纳出生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州,而他的祖先是苏格兰人。

他的父亲是当地颇有名望的建筑包工商,还曾任当地市长,后来又被选为新南威尔斯州议会的议员。

端纳从小受到良好的、严格的教育,立志不怕吃苦,不怕挫折,不依靠父辈的优越条件,早日自立于社会。

他一参加工作就在当地一家报馆的印刷厂当排字工人,从此和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

悉尼

1901年,26岁的端纳来到悉尼市,担任《每日电讯报》社实习记者。

他勤奋异常,水平提高很快,得到了同事们的尊重和上司的赏识,两年后即升任该报副主笔。

1903年5月,在英国人威尔逊的大力推荐下,年轻的端纳前往香港担任《中国邮报》副主笔(一年后升任主笔),并自此开始了在中国的记者生涯。

1915年初,端纳来到北京,担任《伦敦时报》和《纽约前驱报》的特派记者。

北京

这期间,端纳渐渐认识到了中国清政府的腐朽衰败,在他看来,中国革命不可避免。

也正因如此,他同情革命党人,富于正义感。

1908年,他到设立在香港的革命党总部求见孙中山。

不过恰逢当时,孙中山人还在国外,端纳由胡汉民接见。

胡汉民

革命党人从端纳的文章知道他是一位主持公道的新闻记者,因此对他表现得十分欢迎,热情地接待了他。

这样,端纳在北京与清廷和革命党双方全都保持微妙联系。

而这样的联系使得他的报道内容更加充实和全面,很快,端纳就成为了世界知名的记者。

宋耀如

1911年春天,端纳来到上海,结识了查理宋,也就是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

后来,经宋耀如引荐介绍,端纳又结识了伍廷芳、王宠惠、王正廷以及虞洽卿等人。

这些人都是民国时期,各领域有名的人物。

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黎元洪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伍廷芳为外长。

伍廷芳找了端纳做顾问,端纳为其出谋划策,向其提议:为争取国际同情,立即宣布遵守条约义务,保护外侨生命财产等建议。

这年年底,孙中山返回国内,端纳慕名前去拜访,两人这才终于见上了第一面,这一面,两人一见如故。

中华民国成立后,端纳更应孙中山的要求,主持起草了民国政府第一个对外宜言。

袁世凯窃取大总统的职位后,孙中山就任全国铁路督办,开始四处游历,考察实业。

当时任《论坛报》北京分社社长的端纳又与王宠惠一起,陪同孙中山巡视北方铁路。

这期间,端纳陈述了不少实例和建议,深得孙中山的信任。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端纳兼任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

这时,他和袁世凯接触频繁。一方面,他佩服袁的办事能力,但另一方面,他又十分厌恶其保守的思想。

1920年,端纳发现《远东评论》的发行人逐渐走上亲日的道路,看不惯这一切的他于是毅然辞去了在那里的职务。、

不久后,他接受北洋政府聘请,建立起了情报局并自任局长。

后来,端纳又兼任张作霖的私人顾问。

1928年,端纳应南京国民政府邀请,到工商部经济报导局工作。

这年6月,张作霖被日本帝国主义者炸死。

10月,经张学良再三聘请,端纳成为张学良的顾问兼老师。

然而,使端纳感到十分意外的是,他与张少师初次会晤,刚谈了十几分钟,张学良就需要用吗啡提神。

看着面黄肌瘦、委靡不振的张学良,端纳开始怀疑自己为这样一个“大烟鬼”服务是否值得。

但他很快就非常自信地下决心帮助张学良戒毒。

从此,他坚持每天陪伴张学良散步、骑马、打猎、钓鱼、游泳、打网球和高尔夫球。

在端纳竭尽全力的帮助和引导下,张学良的兴趣得到转移发展,终于成功戒掉了吗啡。

张学良对这位善良有趣的外国老头感激不尽。

而端纳对面前这位坦诚豪爽、胸怀大志的少师更具信心。

如此这般,端纳和张学良很快结成了忘年之交。

1933年,张学良作为蒋介石对日妥协政策的替罪羊,被迫下野出洋,端纳全程随行。

1934年初,张学良同端纳一行在欧洲游历六国之后,终于回到了上海。

这时,蒋介石夫妇为表示欢迎,邀请张学良和端纳到杭州游览。

宴请过后,由宋美龄作翻译,端纳与蒋介石谈了4个小时国内外大势,其独特见地赢得了蒋介石夫妇的赏识。

宋美龄问端纳:“你何不来替我们做事?”

端纳一时间未置可否,没有当即表态。

此后,张学良就任所谓的鄂豫皖“剿总”副总司令,端纳再度随行,一起去到了武汉。

从这时起,端纳不断写信给蒋介石夫妇,提出各方面的建议。

不久,蒋介石和宋美龄去洛阳主持中央军校洛阳分校开学典礼,经过汉口,顺邀张学良和端纳作几天的旅行。

宋美龄见端纳思路敏捷,判断准确,工作细致又效率极高,对他甚为嘉许,再次向蒋介石保荐端纳为蒋家顾问。

她说:清末民初,在华受聘的外国顾问不在少数,但大多数是在其本国具有相当地位和声望的人。而像端纳这样的人,在其国内不过是当过工人的一介平民,只身来到中国,居然能成为岑春煊、孙中山、袁世凯、蔡锷、张作霖等各类名人的顾问和朋友,绝非偶然。

在宋美龄如此信誓旦旦的推荐下,蒋介石最终点头同意。

洛阳军分校典礼后,端纳正式成为了蒋家的私人顾问,很快与蒋氏夫妇建立起非同寻常的亲密关系,宋美龄成了她丈夫和端纳之间的最好翻译。

在南京,几乎所有的大门都对这位澳洲人敞开着,不让他参加的场合是极少的。

1936年12月12日深夜,宋美龄在上海的寓所里惊闻蒋介石在西安被扣押,如雷轰顶。

当晚,宋美龄就打电话找到了正在上海国际饭店的宋子文和端纳,请他俩赶紧到孔祥熙家商议对策。

当天午夜,宋氏兄妹、端纳和孔祥熙同车赶回南京。

此时的南京,经过亲日派何应钦等人一搅和,已乱成了一锅粥。

宋美龄当机立断,反何应钦之道而行之。

经过连夜紧急磋商,她决定火速派人前往西安探明虚实。

她第一个想到的最合适的人选就是端纳。

为减少端纳语言不通的困难,又特派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同行。

端纳非常了解张学良的为人,私以为张学良绝不会加害介石,扣蒋定是他有难言的苦衷。

基于此,年过六旬的端纳义不容群地接受了这个棘手的特殊使命,并对此次西安之行颇具信心。

12月13日,端纳和黄仁霖在宋氏家族强有力的支持下,突破何应钦一派的极力阻挠,登机飞向西安。

离开南京前,他给张学良发了一封电报,告知他即将前往西安。

当天下午,他飞到洛阳,住了一夜,并再次联系了张学良,经获准后,于1日下午在非常恶劣的气候下飞抵西安。

张学良的私人财物总管——美国人吉米·埃尔德前往机场迎接。

当晚,端纳即同张学良进行了长时间的会晤。

经此会晤,端纳直接探询了这位少帅发动西安事变的用意。

接着,在张学良的陪同下,端纳探视了蒋介石。

惊魂未定的蒋介石见到端纳,如同看到了救星,这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并说道:“我就知道你会来的。”

之后,二人沉默良久。

端纳当面递交了宋美龄写给蒋介石的亲笔信。

蒋介石看完此信,懊丧不已,百感交集。

端纳转告他,夫人已决意前来西安与他共患难。

蒋介石陡然变色道:“她不能来,不能来!务请转告余妻切不可来陕!”

深夜,正在南京如坐钎毡的蒋夫人,终于收到了端纳从西安发来的电报。

电报中报告了蒋介石平安无事,住处也很舒适,并告知了张学良极盼孔祥熙能来西安一谈,尤盼蒋夫人一同到西安的事情。

宋美龄后来回忆起来曾说,当夜这一消息,是她事变后发现的“第一次希望之曙光”

15日晨,端纳再见蒋介石。

蒋介石在得知自己无生命危险后,假惺惺地立下一份奇异的“遗嘱”,托请端纳带给宋美龄。

当天午后,端纳经张学良同意,飞返洛阳。

行前,他又与南京孔祥熙通了电报,告知了蒋介石在西安一切甚安,其余被扣诸要员亦均无恙。

当夜,宋美龄再次与端纳通话,告知:张学良希望孔祥熙赴西安晤商,但孔因医生坚嘱,不令飞陕,嘱端纳征询对方意见,可否以宋子文或顾祝同代之。她自己也已决心飞陕。

16日早上,宋美龄第三次与在洛阳的端纳通话,孔祥熙也同时参与谈话。

宋美龄和孔祥熙均请端纳于返陕后向张学良“陈明利害”,盼张学良即行护送蒋介石飞赴太原,恢复其自由;并声称:“倘能照办,一切皆可不究。”

12月16日下午4时,端纳不负使命,从洛阳再度飞陕。

17日晚,我党代表团周恩来一行人应邀乘坐张学良专机,从延安飞抵西安。

20日上午10时,宋子文飞到西安,张学良、杨虎城和端纳同到机场迎接。

宋子文与西安方面磋商后,于21日中车与端纳同机急返南京。

“西安事变”爆发10天后,即22日上午11时30分,宋美龄、宋子文、端纳、戴笠、蒋鼎文一行分乘两架三引擎的福特专机,从南京飞赴西安与张、杨和我党代表团谈判。

宋美龄基于宗教信仰,一心指望能在25日圣诞节那天使蒋介石获释。

12月25日下午4时,张学良最终决定护送蒋介石回南京,宋氏兄妹和端纳同机离陕。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纵观历史,意义深远,更颇具现实意义,对推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到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其中,作为唯一的外国人,端纳更贡献了自己一份独有的重要力量。

后来蒋介石一到南京,立刻翻脸。

从此,张学良从副司令变成了阶下囚。

张学良身陷囹圄后,仍然信任端纳这位忠厚的长者,对他寄予厚望。

1938年10月20日,从湖南转押到贵州的张学良亲笔写信给端纳,信中说:

“我是何种人?我想你了解得很清楚。我企盼你尽力协助穷困的中国。我从没有消沉,请你不要为我过分忧虑。”

“西安事变”后,端纳被授予大绶采玉勋章。

但是当他一手捧着勋章,一手打开张学良在狱中给他写的来信时,心中产生了一种难以形容的滋味。

为了情感、信用和道义,端纳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在数年间屡次苦苦恳求蒋介石,并通过宋氏兄妹和孔祥熙等权贵人物从中斡旋,要求释放张学良,但毫无结果。

后来,端纳与蒋介石在其他问题上又产生了争执,百般无奈的端纳最后愤然离去。

1940年,端纳由重庆飞抵香港。

1941年2月,端纳从香港抵达南太平洋的塔希堤岛休养,后去新西兰,继而转赴夏威夷游历。

同年底,当他从夏威夷返回香港时,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端纳所乘的轮船改航驶向菲律宾的马尼拉。

很快,日军攻占了菲律宾,端纳和其他白种人统统都被日军逮捕,关进了俘虏集中营。

被监禁期间,端纳面对多年的死对头,沉着机智,成功地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始终没有被日本人发现,侥幸躲过了更大的迫害。

在历经磨难之后,他被菲律宾抗日游击队援救出狱。

1945年,美军将领麦克阿瑟率美国盟军收复菲律宾。

5月,端纳被送往夏威夷美国海军医院,检查治疗多年来备受摧残的身体。

此时的端纳已是70岁高龄的老人。

这年的10月,端纳日渐感到体力不济,再次前往塔希堤岛疗养。

1946年春,端纳转赴檀香山治疗,经当地著名的医生透视诊断,他患了肺癌,一叶肺已开始坏死,癌细胞已向全身扩散。

此刻,端纳念念不忘中国,他的最大愿望就是回到自己日夜思念的第二故乡中国。

同年4月,在宋美龄的亲自安排下,端纳乘坐飞机从檀香山返回中国,住进上海宏恩医院继续治疗。

11月,经多方治救无效,端纳与世长辞,终年71岁,就此走完了传奇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檀香山   西安事变   威尔斯   中国   夏威夷   菲律宾   主笔   洛阳   穷困   西安   电报   南京   香港   蒋介石   北京   老头   外国   顾问   张学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