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常被叫错的4个名字,没点文化张口就错,你认识几个?

文案|水生烟客

编辑|水生烟客


前言

汉语博大精深,除了日常用语外,我们在书本上也会看到一些生僻字,但极有可能因为不知道其正确读音闹出笑话。

而在三国中,同样有这么几个人的名字,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许一出口就会读错。

接下来将一一介绍这几个人名,看看你是否能够读对呢?

一、荀彧(xún yù)不是苟或(gǒu,huò)

第一个是“荀彧”

如果给三国里的文臣列一张排行榜的话,那么荀彧应该是能和诸葛亮并驾齐驱的人才了,同样的,荀彧的名字也很容易被人念成苟或。

没办法,谁让他的名字那么生僻呢?尤其是那个彧字,一不留神就真当成或来念了。

也不知道将荀彧的名字读错的那些读者们,在读到荀彧时,会不会感慨一句,这爹妈都是干什么的,竟然给儿子起了个这么难听的称呼。

可实际上,如果你了解荀彧的家族背景,就不会有这种肤浅的看法了。

荀彧的家族是东汉末年的四家领袖之一,颍川荀氏,据说是战国时期的百家批判者荀子之后。

而荀彧的祖上除了荀子外,最著名的就是祖父荀淑了,荀淑虽然在现在没什么知名度,但是在当时可是大名鼎鼎,人称神君的存在。

荀淑的8个儿子在当时的名气也相当大,号称荀氏八龙。

不过需要声明,虽然这八龙的名气不小,但是也真没几个有成就的,属于水货名士。

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看到魏晋时期的名士,一定要大大的打个问号,因为那个年代欺世盗名的人实在太多了。

但荀彧不同,这位仁兄,那是真有大才的。

自从董卓强行将天子迁到长安后,地方军阀就开始了群雄逐鹿模式,而作为在世家大族中颇有名气的存在,荀氏最开始也将注下在了身为世家领袖的袁绍身上。

然而,荀彧却认为,袁绍徒有其表,难成大器,于是毅然决然的投靠了事业刚刚起步。

甚至在眼周都还没有扎稳脚跟的的曹操,并且在之后帮助曹操反击吕布控制兖州,并献上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之策。

帮助曹操安抚后方发展生产,笼络士族,为曹操的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被曹操称为“吾之萧何”。

像这样的人物,那名字肯定是大有深意的呀。

“荀”字,在《山海经》中曾有记载:

“服之美人色。”

“彧”字,一指草木茂盛,二者用来形容有文采。

不得不说,荀彧这个名字确实挺好。

另外说一句,在历史上的荀彧还有一个绰号叫做“闻香令君”,令君指的是荀彧的职位,而闻香则是因为据说荀彧身有异香。

当然了,这股子香气也不是所谓的天生异柏,而是因为彼时由于卫生条件较差的缘故,像荀彧这些讲究的贵家公子们,都会在身上放上香囊熏衣罢了。

也不知道今天的男士香水,是不是从那个时候产生的灵感?

二、甄宓(zhēn fú)不是甄宓(zhēn mì)

第二个是“甄宓”

宓字,因为安静的意思,宓字最早在书上出现,应该是伏羲与女娲的女儿,洛水河神宓妃。

对于甄宓,想来只要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那可是能与大小二乔齐名的美人。

不过在这里需要注意,正史对于这位美人的真实名字并没有任何记载,没办法,在那个男尊女卑,即使贵为皇后,也很难留下自己的名字。

甄宓这个名字也是根据曹植的《洛神赋》,由后来的人脑补产生的。

历史上,甄宓并不受曹丕的宠爱,甚至作为曹丕的发妻,甄宓不仅被曹丕赐死,连自己这个皇后的尊号,也是等到自己的儿子魏明帝上时才追封的。

而甄宓生前,虽然也和自己的小叔子曹植传出过些许所谓的绯闻,但究其一生,其实都是一个又一个的悲剧。

甄宓出生于中山甄氏,后来嫁给了袁绍的儿子袁熙为妻,等到袁绍败亡后,甄宓就因为漂亮而沦为了曹丕的战利品,并生下了曹睿。

后来,甄宓又因为色衰爱弛,惹怒了曹丕而被赐死。

没办法,乱世美人就是这么的悲催,也不知道大小二乔在正事上是不是能够稍微好一些?

三、步骘(bù zhì)

第三个是“步骘”

说起来,步骘这个名字想来大家应该是比较陌生的,至于原因嘛也很简单。

一来,由于种种原因,江东政权无论是在正史《三国志》还是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存在感都远低于曹魏和蜀汉,捎带着连东吴里面的大臣也都自降逼格。

除了如周瑜,鲁肃,陆逊,吕蒙这几位确实牛逼的大佬外,其余的人物简直就属于狗不理了。

二来,步骘也确实没有多少能拿的出手的功绩,在前半场中,最高光的表现,也就是诸葛亮来江东时,舌战群儒中被诸葛亮痛骂了。

之后,步骘虽然靠着家族联姻成为了孙权的国丈,但在东吴的影响力实在一般,指导陆逊死后,步骘接任了东吴丞相,才稍微提升了一下家族地位。

然而很可惜的是,步骘只干了一年丞相,就驾鹤西去了,属于妥妥熬上来的老臣。

当然了,这并不意味着步骘就是无能之辈,在正史上记载,步骘虽然不安镇长很少领军打仗。

但是内政做的不错,尤其是在孙权晚年昏溃时,步骘就曾经多次上书劝谏归正了孙权不少错误,也算是在内政上有所建树了。

四、郤正(xì zhèng)

第四个是“郤正”。

郤正,一个大家可能更加陌生的名字,但却是蜀汉灭亡后难得的一抹亮点了。

郤正小的时候家庭条件相当糟糕,父亲郤揖本来是汉将孟达的手下。

然而,后来由于关羽之死,刘封被杀,孟达担心刘备会迁怒于自己,于是一咬牙,一跺脚,就投靠了曹魏。

郤揖也就跟着老板投靠了曹魏。

然后他留在蜀汉的儿子郤正就成为了过街老鼠,好在刘备和诸葛亮做事,寒酸厚道,并没有因此而迁怒于郤正。

郤正本人也是相当争气,不到二十岁的时候就依靠着才学,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才子被征召入仕。

不过可惜的是,在诸葛亮死后,伴随着刘禅的躺平,蜀汉朝政逐渐败坏,宦官黄皓几乎成为了刘禅在朝中的代言人。

而郤正则因为不肯趋炎附势,结果长期被流放在外,在蜀汉灭亡时,已经做了30年官的郤正,还只是一个区区600石的小官。

时间来到了公元263年邓艾从阴平偷袭蜀汉腹地,并在绵竹击溃了诸葛瞻所率领的蜀汉主力,兵临成都,刘禅无奈之下决心投降。

然而,投降的降表却无人敢写,没办法,即使是百般劝说刘禅开城的大儒谯周也不肯被人骂为亡国之臣。

于是推来推去,600石的郤正竟然就起草了这份事关蜀汉社稷安危的投降书,真是令人感慨。

不过虽然写下了蜀汉的投降书,可郤正却是蜀汉的忠臣,当司马昭下令刘禅前去洛阳居住时,之前的旧臣们几乎没有人愿意前往的。

毕竟当时虽然不流行杀亡国之君,但是如果跟旧主表现的太过亲近,那么这些旧臣们的下场自拍也不会太好。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郤正却和张通这两个小官,在一阵唏嘘中,陪伴着刘禅走到了洛阳。

虽然此时蜀汉已经灭亡,刘禅也已经不需要自己效忠,可郤正却尽到了自己臣子的本色,多次出面帮助刘禅挽回尊严,甚至还给刘禅出了不少主意。

比如说在乐不思蜀这个成语中,那个劝刘禅装作思念故土,以此来试图让司马昭放刘禅归属的建议就是郤正提出来的

然而没想到的是,当司马昭询问刘禅这话是谁说的时候,刘禅却毫不犹豫的把郤正给出卖了。

这猪队友也真是服了。

好在司马昭对郤正这位忠臣颇为感佩,不仅没有怪罪他,而且还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先后任命其担任了巴西太守等2000石高官,并且最终郤正靠着出色的政绩获封关内侯。

忠于蜀汉,却始终不得生前。在敌国尽心尽责,反倒是高官显爵,不得不说,还真是挺让人讽刺的。

结语

当我们翻开那些史书时,看到的只是一个人物名字,对于我们来说无足轻重。

可每个名字背后,却都有着一段并不平凡的人生故事。

往往一字不同音之差,就会造成歧义,走了错路。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查询每个生僻字的读音,更好地读懂历史。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蜀汉   荀子   东吴   投降书   司马   生僻字   名字   烟客   洛阳   正史   这个名字   儿子   美人   家族   人物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