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彭德怀绝密电报被公开,毛岸英牺牲细节曝光 !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关于毛岸英同志的牺牲,曾经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说他在牺牲前正在大榆洞的志司指挥所里做炒米饭,而美国飞机就是因为发现了从房顶冒出的炊烟,才顺势投下了大量燃烧弹。

结果,毛岸英同志在烈火中牺牲。

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悲剧发生后,彭德怀老总花了足足1个多小时才写出了一封仅有30多个字的电报,向军委和毛主席汇报了毛岸英同志牺牲的情况。

因为毛岸英同志的特殊身份,这份电报直到2020年才被正式公开,他牺牲时的细节也才得以正式曝光。

那么,关于毛岸英同志牺牲的谣言到底是从何而来?

他牺牲时的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而作为父亲,毛主席又是如何面对晚年丧子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呢?

炒米饭?

“炒米饭”这个谣传是源自志司作战处副处长杨某所写的一本回忆录。

在他的记述中,毛岸英同志牺牲的时间是1950年11月24日拂晓前后。

他说毛岸英同志当时因为饿了,就和其他两名同志跑回指挥所里,并在彭德怀老总的行军床下面找出来鸡蛋,然后在炉子上炒米饭。

这个杨某看到后,就问成普:“你怎么敢用彭老总的鸡蛋炒米饭呀?赶快把火灭了。”

而成普答道:“我哪敢!是那位翻译同志在炒米饭呢。”杨某听罢有点不高兴,又说:“你叫他别炒了,灭了火,赶快离开指挥所,进防空洞去!”成普再答:“我们马上就走。”

在书中,杨某还写道:在指挥所里一共有3名参谋。拂晓后,美机编队飞临大榆洞的志司上空,发现了炊烟,然后未经盘旋,便直接投弹,指挥所随即被炸毁。

在杨某的书中,毛岸英同志完全是一副没有军事常识和战场意识,还目无军纪的作派。

很多别有用心的人也借此污蔑他去朝鲜其实纯粹是为了“镀金”,而且还因身份特殊而“享受着特殊待遇”,他的牺牲纯粹是自寻死路。

这些人的险恶用心是昭然若揭。

其实,杨某书中的很多细节是经不起推敲的。

杨某提到的成普当时的职务是志司作战指挥所的主任,是毛岸英同志牺牲时的见证者和当事人。

而且,在1995年时,他还给《彭德怀传》的编写组提供了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在他提供的资料中,明确说明彭德怀老总的床底下根本就没有鸡蛋,只有几个苹果。

而且,指挥室里也没有什么锅碗瓢盆和炒勺,只有一个铁桶火炉,炉子上是一根很长的铁皮烟囱一直伸到铁皮屋顶之外。

这种炉子根本就没法做饭。

所以,何来的“炒米饭”

毛岸英同志的夫人刘思齐也回忆过,说赵南起同志曾经和她讲:“那时哪有什么大米?我们吃的都是高粱米,壳都没去掉,怎么吃进去,怎么拉出来,壳都没法消化。”

高瑞欣同志是和毛岸英同志一起牺牲的,成普同志后来还给他的女儿专门回信,详细说明了高瑞欣同志牺牲时的情况,并画了示意草图。

所以,高瑞欣的女儿后来也曾激动地驳斥过杨某所写的内容,她说:“要是想吃东西,可以直接去炊事班,作战指挥所是指挥打仗的地方,怎么可能会准备炊具?”

除了以上这些对事实的歪曲,杨某的记述还有更大的硬伤。

而这些硬伤,则有更重要的史料可以加以证明。

真相

大榆洞金矿在朝鲜北部平安北道的一道山沟里,志司最开始就设置在这。

矿洞内阴暗潮湿,没法挂地图,彭德怀老总就让工兵在半山坡搭建了一个木板房当指挥所。

毛岸英同志随彭德怀老总入朝的时候,主要工作是俄语翻译。

因为不是很忙,他就自告奋勇,兼起来彭老总的电报收发工作。

如果不是因此,他也不会遭遇不幸。

志司指挥部是全军的大脑,无论出现什么危机情况,收发报和参谋人员都要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必须24小时及时、准确地处理敌我双方一切作战情况。

当时是志愿军准备发动第二次战役前的关键时刻,参谋人员必须随时掌握敌我动态,这是决定战役成败的关键,稍有疏忽,就会贻误战机。

第一次战役后,美机在空中的活动越来越猖獗,经常沿着山沟、公路低空飞行侦查,发现可疑的目标就是一通扫射和轰炸。

因为有指挥部在,大榆洞地区的收发报会异常频繁,美军通过侦测便判断出了这应该是志司的所在地。

所以,经常也会有美机晃来晃去,进行骚扰。

时间久了,指挥部的参谋人员就有了一种矛盾的心态:既警惕,又有点麻痹。

你骚扰你的,我干我的活儿。

11月24日白天,美机在志司上空盘旋了一个多小时,实际上,已经是在做最后的定位和攻击准备。

当天,在第二次战役的所有作战命令下达后,彭德怀老总终于可以稍微放松一下,因为过度劳累,他便和衣在指挥所旁边小屋的行军床上小憩一下。

毛岸英则坚守在指挥所北墙边的火炉前,签收各部队的作战报告。

其他参谋人员也没撤离,该睡觉的睡觉,该发报的发报,都没拿白天美机的盘旋当回事。

11月25日上午11点左右,4架美军的战斗轰炸机略过志司上空,向北边飞去。

大家都以为敌机是去轰炸北部的目标,并没有过多在意。

但是警惕性极高的洪学智副司令员感受到了危险,并立刻从防空洞跑到指挥所,二话不说,摘下作战地图就走。

彭德怀老总一看,也是无可奈何,只能跟着一块去了防空洞。

随后,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

在成普的回忆中,毛岸英同志在当时刚刚发完电报,从箱子里拿起了一个苹果在吃。

而他正在门口瞭望敌情,一脚刚跨出门槛,就看到4架美机从北边又飞了回来,并以水平轰炸的方式,投掷下几十枚银光闪闪的凝固汽油燃烧弹。

成普立刻意识到大事不好,并大吼一声:“轰炸!快撤!”说时迟那时快,敌人的燃烧弹已经击中了指挥所的屋顶,顿时火焰四射,瞬间就蔓延成一片火海。

成普也被爆炸的气浪掀到院子里,半身衣服都被点燃,半张脸也被烧掉了皮肤。

幸亏他没晕过去,并连忙向没有火的地方滚去,然后立刻脱掉外衣,把火熄灭。

与他同时脱险的还有另外一名参谋。

而毛岸英和高瑞欣两位同志因为在指挥所的深处,根本来不及脱身,而不幸葬身火海。

此时,距离28岁的毛岸英同志入朝仅仅过去了37天。

此后,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而获得任何追授的荣誉和奖章。

指挥所的大火被扑灭后,战友们从灰烬中找到两具被烧得完全碳化、面目全非的遗体。

只是因为遗体的手腕有一只手表的残壳,毛岸英同志才被辨认出来。

那块手表,还是他临出征之前,找岳母张文秋借的。

当彭德怀老总听到参谋向自己报告两位同志牺牲后,是两眼发愣,站立不稳,沉默了良久,才喃喃自语道:“唉!主席的儿子和跟了我那么多年的小高怎么突然就这么走了!”

一边说,他一边走出防空洞,奔到事发现场,看着烈士的遗体,彭德怀老总心情沉重,低头不语,一会儿,眼泪从老人家的眼角淌下:“怎么偏偏就把岸英给炸死了,我该怎么对主席交代呢!”

那一整天,彭德怀老总都没怎么说话,不吃不喝,只是一个人蹲在防空洞里。

部下们谁也不敢靠近。

期间,他找参谋要来纸和笔,亲自起草了发给军委和毛主席的电文,汇报毛岸英同志牺牲的情况。

短短的30几个字,他用了足足1个多小时。

夜幕降临后,他才走出防空洞,迎着寒风停停走走。

突然,他对身边的参谋说道:“真没想到今天会发生这种事。岸英是主席心爱的长子,他本来是高高兴兴跟我来的朝鲜。小高在西北战场,跟我转战了好几年,是个聪明能干的参谋。我刚把他调来几天。我最难过的是他们两都刚结婚,岸英才1年,小高的爱人还在怀孕。唉……”说着,眼泪又开始在老英雄的眼眶中打转。

彭德怀老总的电报在2020年正式公开,其中明确说明了两点。

第一,事发时间是1950年11月25日11点左右。

第二,包括毛岸英同志在内,指挥所内当时有4个人。

而在杨某的回忆录中,写的事发时间是11月24日佛晓,时间整整差了1天,而且他说指挥所内只有3个人。

作为参谋人员和当事人,在回忆录中出现这样的漏洞和错误,是完全不可思议的。

因此,杨某关于毛岸英同志牺牲情况的记述完全是一派胡言。

有的人利用这些歪曲史实的只字片语就对毛主席、毛岸英同志,乃至我党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玷污和抹黑,其心着实可诛!

彭老总的电报在毛岸英同志牺牲的当天就发到了军委,但实际上,毛主席是在一个多月之后才看到的。

那么,在这其中,到底有何隐情呢?

丧子

志愿军入朝后,毛主席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开会,一开10几个小时是经常的事。

周总理参会最多,成为最忙的人,不但每天参会,还要负责志愿军的军事日常工作,物资保障也要管。

周总理处理事务向来果断、快捷,尤其是要和毛主席通气的事宜,从来不过夜。

但是,有一件事却让他踌躇起来。

那就是彭德怀老总的电报。

1950年11月25日晚,周总理看到电报时,“呼”地一下站了起来,又重新看了一遍,确定那就是彭德怀老总的手笔,事实绝对不会出错。

随后,周总理呆坐了半天,才拿起笔,写了一封信,向刘少奇同志和朱德老总通报了这个不幸的消息。

但鉴于毛主席当时正在感冒,身体欠佳,周总理建议拖后几天再通知领袖。

这一拖,就拖到了1951年1月2日。

当天,周总理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进行了情况说明,然后随同彭德怀老总的电报一起交给了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叶子龙。

叶子龙其实早就知道了毛岸英同志牺牲的消息,但这要向毛主席汇报,他也是咬着牙去的。

在新6所1号楼,叶子总轻手轻脚地走到毛主席身边,用最简短的语言向毛主席进行了汇报。

毛主席坐在沙发上,听到这个噩耗后,慢慢转过头,一直盯着叶子龙。

叶子龙顿时手足无措,像犯了大错,只能垂手而立,不敢再说第二遍,也知道该说什么安慰的话。

毛主席慢慢地把目光从他的身上挪开,漫无目的地扫视着房间,又看了看茶几上的烟。

他想拿一支,但试了2次,都没抽出。

旁边的卫士长李银桥赶快上前,帮毛主席点燃1支。

随着云雾缭绕,屋子里静得出奇,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到,没人说话,只能听到毛主席吸烟时,发出的“滋滋”声。

毛主席的手在轻轻地抖动,任由长长的烟灰掉落在地毯上。

沉默了良久,毛主席又抽了第二支。当把烟头在烟灰缸捻灭的时候,老人家轻叹了一口气,用沙哑的嗓音,低声说道:“谁让他是我的儿子呢…..”

此刻,这位老来丧子的父亲已经眼含热泪,但没有滴下。

随后,毛主席又吸了好几支烟,询问了一下儿子牺牲的经过。

最后,他还不忘嘱咐工作人员:“先不要告诉思齐,能晚点,就晚点”。

直到一年后,刘思齐才得知了丈夫牺牲的消息。

当时,她趴在毛主席的腿上嚎啕大哭,哭声惊动了整个中南海。

在整理丈夫的遗物时,刘思齐看到了日记本,在其中,毛岸英同志反复地问自己:“作为毛泽东的儿子,我合格吗?”这个问题,刘思齐后来问过毛主席。

毛主席答道:“合格!他是我的骄傲!”

抗美援朝胜利后,曾经有工作人员提议将毛岸英同志移葬回国内。

但毛主席听说此事后,大发雷霆:“他是我的儿子,别人就不是父母的孩子?不要提了!帮倒忙!”所以,毛岸英同志和十几万志愿军烈士一起都安葬在了曾经浴血奋战过的朝鲜大地。

按照毛主席老家韶山的传统,人死之后,衣服等遗物都要烧掉。

但毛主席却把儿子未带走的衣服和战友带回的遗物始终珍藏,每一年,他都会让工作人员拿出来晒一晒。

而每一次,老人家都会一动不动地盯着儿子的遗物好几分钟。

身边的工作人员很默契,从来不和领袖提起儿子。

只是在1960年代,毛主席曾经主动对吴连登主动提起过一次:“岸英是好样!当初在上海流浪,苦呀!他还参加过卫国战争,很了不起!”

在工作人员的记忆中,这是毛主席唯一一次提起儿子。

这就是我们的领袖和他儿子的故事。

他们伟大而平凡,他们为了新中国,不惜牺牲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而这也正是我们的党真正的伟大之处。

毛主席父子虽已远去,但他们那矗立于天地之间的背影将永垂史册,他们的精神将与日月同辉,将与天地同寿!


感谢您阅读到这里,我们将持续更新,点个“关注”既方便您后续的阅读分享,又可以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探讨,再次感谢您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电报   指挥部   牺牲   指挥所   朝鲜   防空洞   志愿军   作战   遗物   绝密   参谋   米饭   老总   细节   儿子   同志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