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房不认贷”政策刚落地,开发商就变卦,此风必须刹

#时事热点头条说#

财联社9月2日电,“折扣收回,全部调价销售!”9月1日晚,北京官宣全面执行购买首套房贷款“认房不认贷”后,多家开发商销售画风转变,称将取消全部优惠,价格回调,朋友圈也被各种通告和海报刷屏。9月1日晚,越秀·天玥发布消息称,“马上收回折扣”。记者向一名项目方人士了解后证实了这一消息。中海在北京房山区开发的楼盘中海泽西PARK也发海报称,项目价格全面上调1%。亦有项目表示全部销控,价格上调5%。

这是可以想象的结果,是不是应当出现的结果,需要管理层和地方政府来判断。因为,不管地方出台什么样的政策,也不管政策的力度有多大,“房住不炒”定位是不能变的,也是必须坚持的。如果政策调控的结果是让房价出现上涨,让广大居民利益受损,那是绝对不允许的,也是不能容忍的。

必须看到,管理层支持地方出台“认房不认贷”政策的出发点,客观上是为了降低购房门槛、让有改善住房条件意愿的居民,能够符合购房条件,从而激活住房消费,推动房地产市场走出低迷;主观上则是为了帮助开发商“去库存、去风险”,帮助开发商缓解资金链紧绷矛盾,避免开发商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

可是,从开发商在“认房不认贷”政策出台后的行为来看,似乎并不领情,也不认为“认房不认贷”政策是在帮他们化解矛盾、克服困难、解决难题,竟然想趁机获取更大利益,让广大居民利益受损。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认房不认贷”政策出台的初衷,也不符合决策层和管理层的要求。

也许有人会说,这可能是极少部分开发商的行为,多数开发商不太会这样做。显然,这是自我安慰,也是帮开发商开脱。如果容忍这样的行为发生,最终的结果,一定是大多数开发商都选择收回优惠,甚至提价,想利用政策带来的机会,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如此,政策从落地之日起,就成为损害购房者利益的工具,被开发商充分利用了。

我们担心,如果开发商真的用涨价手段、取消售房优惠手段“配合”政策落地,不仅会让政策作用受到很大影响,会让政策在落地的一刻起,就失去应有的效率,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且会让广大居民、特别是有意向改善住房条件的居民伤心,会认为管理层出台“认房不认贷”政策,并不是为他们考虑,而是为开发商着想,从而再度选择沉默、选择放弃购房。到头来,受伤害的还是市场和开发商,是政府的公信力和政策的作用力。

对北京“认房不认贷”政策落地后开发商做出的行为,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与警觉,必须对开发商借政策涨价或取消售房优惠行为进行干预。“认房不认贷”政策决不能成为开发商死杠房价、死保利益的工具,决不能损害购房者利益,决不能损害政府形象。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整与优化,目标只能放在促进市场恢复、激励居民购房、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方面,而不是为开发商牟取不当利益。

眼下,开发商的日子并不好过,10大债务规模最大的开发商,已经有7家出现资金链断裂矛盾,如果不是政策帮扶,这些开发商已经风险爆发了。决策层和管理层顶住压力,出台扶持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帮助开发商化解风险,用鼓励居民购房来推动市场恢复,从而达到帮开发商售房回笼资金的目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发商选择涨价或取消售房优惠,不仅是与政策背道而驰,而且是与政策唱对台戏,此风如果不刹,政策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

透过此次北京几家开发商借“认房不认贷”政策涨价或取消售房优惠的行为,不难看出,开发商真的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帮助。用“农夫与蛇”来形容某些开发商,或许也不为过。因为,借政策涨价或取消售房优惠,且是政策刚刚落地就立即发生这样的行为,与咬农夫的毒蛇有何区别。所以,希望北京市有关方面立即介入,对有此类行为的开发商予以查处。其他地方也要加强市场调查和对开发商行为的关注,切不可让开发商的恶劣行为,损害了政策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房地产市场的恢复,不能只靠政府和政策,而要靠各方共同努力。尤其是开发商,更要认识到政策调整与优化的目的,坚决不做与政策唱反调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开发商   政策   目的   决策层   公信力   房地产市场   北京   住房   矛盾   居民   利益   条件   风险   资金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