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竞争的三个“三十年”:往事不忍成历史,前路漫漫亦灿然!

记得一本书总结中国的发展,很通俗地说:毛主席解决了中国人“不挨打”的问题;改革开放解决了中国人“不挨饿”的问题;现在,我们要解决“不挨骂”的问题。

其实,这就是“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问题。而这三个问题,到现在为止,可以归结到中国建国至今这不到百年的时间。


第一个阶段,从1949年到1979年,三十年的时间,中国伤痕累累地从血泊中站了起来,还打了三场战争,真正解决了“站起来、不挨打”的问题。

第二个阶段,从1979年到2009年,中国这三十年“韬光养晦、忍辱负重”,用一代人的牺牲奉献,把国家建设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解决了“富起来、不挨饿”的问题。

现在,我们正在解决“强起来、不挨骂”的问题。什么叫“强起来”?为什么我们总挨骂?下面就详细分析一下有史以来,我们国家是怎么筚路蓝缕走过来的。

搞清了以前我们是什么样;我们的前辈是怎么干的,我们才能对将来充满信心,对自己充满自信。


中国人正过着“男耕女织唱着歌”的幸福生活,洋人来了,一切都变了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但中国真正的落后,其实在中世纪之后就开始了。

“中世纪”在欧洲历史中,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因为那时候的欧洲瘟疫横行、宗教禁锢、战乱频仍、盗贼四起;那日子过得,简直是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在这段时间里,欧洲瘟疫横行,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说死就死;所以,那时的欧洲人也看开了,既然明天都不知道能不能活着,那么现在干脆破罐子破摔。


而整个中世纪,中国历经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元朝、明朝前半段。这些王朝文化鼎盛、国力强悍,特别是唐朝、宋朝,简直是当时世界上的“人类之光”。

中国的王朝过着很稳定的“自给自足”的日子,同时,把自己的瓷器、茶叶卖到欧洲,进行这种贸易的商人都发了大财;因为不起眼的中国商品到了欧洲都能卖出天价,想不发财都难。

比如中世纪欧洲最富有的国家是“拜占庭”帝国,其实它之所以富裕,一方面因为他们是东罗马帝国的延续,有底蕴;

另一方面,他们是连接中国和欧洲的桥梁,在东西方贸易中赚了大量财富。


当时,中国和欧洲的贸易实际上是单方面的,欧洲需要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在欧洲能享受这些东西,都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欧洲没什么东西能卖到中国,一样也没有。

由于交易是单方面的,还是以白银为货币进行结算,所以,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搞得中国每个王朝都很头痛:这种贸易让国内白银太多,搞得国内通货膨胀。

1453年5月29日,按照中国的纪年,是“明朝景泰四年”,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今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廷帝国正式灭亡。


随着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大量拜占庭帝国的人才、典籍回流欧洲,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中世纪结束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据了东西方贸易的唯一通道。

以前,拜占庭帝国不参与具体贸易,他们发展具体货物贸易之外的行业就赚的盆满钵满;自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据了东西方贸易咽喉以后,以前比较公平的交易模式改变了。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倒好,他们买断东方来的货源,然后变着法的加价卖给欧洲,一下子把东方货物的价格提高到连欧洲贵族都买不起的地步。

为了寻找绕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东方进行贸易的新通道,也为了寻找更多的银子,欧洲探险家开始从海上出击,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航海”运动。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这时的中国还是明朝中后期,国内还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直到清朝乾隆时期,国家还是那个样子;即使有科技发展的苗头,当权者也不在乎,他们在乎的是自家的“江山”。

被逼急了的欧洲随着“文艺复兴”带来的新气象,他们从海上向外发展,进入“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时代;到十八世纪,有迎来工业革命,欧洲国家军事力量发生质的变化。

有了热兵器、有了航海技术和军舰,欧洲人的军舰开到了中国沿海;他们还是和中国进行贸易,但他们苦恼的是:只能用银子买中国东西,他们的东西在中国换不来银子。

英国人想了一个恶毒的招数:既然其他商品中国人不要,那么让中国人吸食鸦片,把鸦片卖给中国人。这样,就可以保持贸易平衡。


中国当时的当权者再蠢,也不会任由鸦片泛滥,祸国殃民。所以,一切如期发生,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

有热兵器的英国舰队,毫无意外地打败了还是冷兵器时代的大清帝国。过了几千年“男耕女织唱着歌”的幸福生活的中国人失去了往日的平静与安宁,中国也进入到黑暗时期。

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就像一块肥肉,任人宰割。在这109年里,中国几乎打败了所有的对外战争;就连日本都差点灭掉中国。


要想不挨打,就要证明为什么“你不能打我”。

经过了百年耻辱,遭受了万般欺凌,不屈的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几代人用生命和鲜血,争取到新中国的建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但是,“站起来”不是自己说说就行的,当时的中国周边,仍是群狼环伺:美国不承认这个新政权;老蒋在岛上想打回去;苏联惦记着东三省和旅讯大连的港口···

也就是说,这时候有很多力量想“打中国”,中国有随时“挨打”的可能;中国要证明自己“站了起来”,首要问题是浇灭那些想“打中国”的国家心头的野火。


同时,新中国刚成立,国内一穷二白,各种势力都在伺机反扑,它们不甘心失败,更不甘心失去自己的利益。

所以,这时候的中国,要做的只有一件事:证明自己“站起来了”。

证明证明呢?这就要:让这个政权生存稳定下来;让国家在东方站立起来;让国内意志统一起来;让周边环境变得友好起来。

所以,这三十年,为了“保家卫国”,我们一建国就不得不和美国在朝鲜打了一仗。战争打完,美国傻眼了,那些想“打中国”的势力也傻眼了。


1962年,我们又和印度打了一仗,这一仗,西部边陲稳定了,国内分裂势力死心了;

1979年,“中越边境反击战”爆发,这场战争前后打了很长时间。战后,越南想一统南亚的野心被打掉了,所谓的“印支联邦”胎死腹中。

这三场战争,第一仗让那些还想依仗武力欺负中国的国家清醒了;第二仗和第三仗,让中国周边稳定了下来。

在这三十年里,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我们又和苏联针锋相对,一点没给苏联机会;即使苏联用技术援助做条件,我们也断然拒绝。


因为中国的“独立自主”来得太不容易了,这是任何利益都没办法交换的。从1949年,到1979年,中国解决了“站起来”的问题,也向世界证明“我们真正站了起来”。

通过三十年奋斗,再也没人敢“打中国”了;中国一建国就干翻美国,这时候,即使国内“一穷二白”,是不是可以轻轻说一声:还有谁?

在这三十年里,中国的经济非常不好,人民饿肚子是经常的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有了自己的“核武器”。这时候,其实也可以轻轻说:谁敢打?


让你剥两层皮,我认了!这三十年过得,简直就是“窝心”

1979年,世界上有很多大事发生,并且,这些大事还都围绕着中国展开:中美在这一年建交;中国在这一年开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

很明显,我们要建设了,因为我们“站起来”已经是个毫无疑问的问题,是经过证明了的问题;不但不挨打,我们还可以打一下那些想侵害我们利益的国家。

搞建设要有资本才行,我们是一分钱没有,一个核大国,家底连欧洲小国都不如,怎么建设?

我们唯一的资本就是“人多、劳动力便宜、市场的未来预期好”。这个“唯一的资本”,让中国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吸引外来资金搞建设。


怎么理解呢?相当于:你来我们这里建工厂,我给你打工;我工资便宜,所以生产成本很低,你投资我这里可以赚钱。

大量外资蜂拥而入,它们在这里赚钱了;发达国家也赚了,它们淘汰了落后产能,民生产品保持低价,国家经济更加稳定;中国也从中获利,建立了自己完备的工业体系。

但是,中国的付出也非常大,大量国有企业倒闭,大部分工人下岗;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他们抛妻别子,在城市里干最苦的活,赚最少的钱。

中国就是这么苦斗苦熬地建设着,汗珠子摔八瓣地干着;中国的制造业也在这三十年里得到巨大进步,科技得到进步,国家变得富强。


到2009年,中国的GDP已经无限接近日本,据IMF数据显示:2009年,世界前五名经济体GDP总量是:美国14.1万亿美元;日本5万亿美元;中国4.9万亿美元;德国3.3万亿美元;法国2.6万亿美元。

实际上,到这时候,中国已经可以说解决了“不挨饿”的问题;不管吃的好不好吧,但吃饱是可以做到的。这对一个十三亿的人口大国来说,是个了不起的成就。

我们之所以能这么快速发展,还有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新中国建立后,在前三十年里,我们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到1979年我们进行经济建设时,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国家。这个优势是多么难能可贵,这让我们有底气和信心,不受人制约。

而在这三十年里,随着中国经济逐步变好,美国对中国的提防、限制也在逐步加深;中美之间的关系,也从“战略协作伙伴”,变成“战略竞争对手”。

美国对中国是严防死守的。很多人说:要不是美国,中国怎么能发展这么快?要不是美国,中国不可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实际上,中国的发展有和美国搞好关系的因素,但最根本的还是中国按照自己的方法、公平合理的处理问题。


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让在冷战中都快活不下去的美西方很多企业,在中国获得新生;欧洲、日本经济总量快速发展;美国通货膨胀一直很低等等,这些都是中国的贡献。

中国能加入“WTO”,是美国最终松了口才加入的,但这不是美国的恩赐,而是美国要解决一个大的危机,不得不接受中国的“加入WTO”的要求。

2001年,因为911事件突然爆发,美国金融业遭到巨大打击,股市泡沫破裂,国内商品价格飙升,再不想办法,美国经济就完蛋了。

同时,美国还要打一场“反恐战争”,战争要花钱的,而美国经济已经摇摇欲坠,眼看着通货膨胀就要冲到最高。


于是,美国加快了和中国的谈判,在2001年2月,紧急签署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的协定。

中国融入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大量中国制造的价廉物美的商品进入美国。这是立竿见影的效果:美国通货膨胀马上得到抑制;而美国也可以开始打“反恐战争”。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美国人不傻,他们怎么可能在自己得不到巨大利益的情况下,让他们一直看不惯的中国安静、快速发展呢。

2009年,奥巴马成为美国总统,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打压正式开始,这距离中国加入“WTO”才不到十年的时间。


解决“不挨骂”的问题,本质上是要自己“强起来”

其实,中国从成立那一日起,就伴随着美西方国家的“骂声”。他们怎么能不骂呢?他们一开始还想打呢。

最初,是因为中国的成立,让美西方在中国近百年的势力范围化为泡影;美国和蒋介石签订的“从天上到地下全部卖光”的协议作废了。

其次,新中国是和美西方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这让美西方恼火,他们要骂;但这个意识形态不一样的家伙发展得比他们还快、还好,他们骂得就更加激烈。



第三,冷战结束,苏联解体,美西方想乘着世界巨变的势头,一鼓作气把中国拿下;但他们失败了,1989年的风波很快平息。

它们这个气呀,虽然“恐吓与谩骂并不是战斗”,但战斗明显不可行,因为中国也有保底的核武器;那就骂吧,骂声越大越好,还一定伴随着“威胁”。

第四,美国实际上还有点怕的,它们已经不是怕与中国的竞争失败,它们是怕在与中国的竞争中的失败快速到来。

不管将来的世界怎么变化,一个国家发展的根基永远在“制造业”。所谓的“轻资产”、所谓的“虚拟经济”,都要靠制造业保护,才能实现财富“由虚向实”。


美国在苏联解体后,大量的制造业转移了,仅仅保留了附加值高的高科技企业。“制造业空心化”在美国是很明显的。

虽然从奥巴马时代开始,美国一直在运作制造业回流美国,但收效并不理想,因为这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很难办的。

所以,看着制造业蒸蒸日上的中国,美国能不“骂”吗?他们不但骂,还想尽办法遏制中国的制造业;特别是先进的高科技制造业。

在很多方面,美国都以“国家安全”为借口。


其实,美国从根本上计算过:哪些科技能带来军事进步、哪些工业可以提高军事能力。

凡是与此有关的,美国统统划归为“妨害美国国家安全”。

因为你变强了,就让美国不好“威胁和谩骂”了。

有1949年到1979年三十年艰苦奋斗的精神打底,有1979年到2009年三十年筚路蓝缕的经历伴随,我们一定能如期做到:强起来!

如果要有个时间限制的话,也以三十年为期吧,从2009年开始计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拜占庭   奥斯曼   土耳其   苏联   中美   灿然   帝国   欧洲   通货膨胀   美国   前路   中世纪   中国   不忍   制造业   往事   中国人   竞争   国家   国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