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对9票!联合国通过美国提议禁止动能反卫星试验,中国反对无效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说一件史

编辑|说一件史


前言

近期,联合国针对反卫星武器技术进行禁令投票的事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这一举动充满了地缘政治考量,凸显了大国在国际舞台上博弈的复杂性。

美国在联合国争取通过禁止反卫星武器技术的提案,这一方面反映了美国追求建立战略优势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其通过国际组织来限制其他大国发展的政治施压。中国对此表示坚决反对,但并没有什么用。

如何在国际框架下达成共识,使各国的正当安全关切都能得到尊重?这是我们面临的共同课题。

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的两面皮脏

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了最强大的导弹防御体系,其中包括爱国者3导弹、萨德系统、GBI反导系统、陆基和海基宙斯盾系统等。这套防御体系为美国提供了强大的战略优势,使其可以在必要时对其他国家施加军事威慑。

然而,美国构建这一防御体系的背后,并不仅仅是出于防御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美国意图通过这一防御体系获得战略上的主动,打破与其他大国之间的战略平衡,重塑有利于美国的国际秩序。

为了维持这一战略优势,美国在联合国提出了禁止反卫星动能试验的决议草案。表面上是为了维护太空安全,但实际上是在设下门槛,限制其他国家发展类似的反导技术。这一草案最终以155票对9票获得通过。

中国等9个国家投下了反对票。中国反对的理由很明确——美国这是在制定双重标准,自身的防御系统中就包含了动能拦截弹,现在却要禁止其他国家进行类似的反卫星试验,其目的很明显是要保持自身的战略优势。

事实上,美国在反导技术领域长期实现对全球的垄断,其他国家难以跟上美国的步伐。但随着中国等国家在该领域的迅速发展,美国的优势正在被逐步打破。

最近几年,中国多次成功进行了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打破了美国在反导技术上的长期垄断,这使得美国感到战略压力。为此,美国开始在国际舞台上施压,试图限制其他大国发展自身的防御系统。

美国反卫星动能武器之我行我素

美国一直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对人造卫星使用动能武器进行攻击的国家。2008年,美国就曾以反卫星武器摧毁自己的一个退役间谍卫星,产生的碎片高达三千多块之多,严重污染了近地轨道环境。

然而此后,美国却先后多次提议禁止反卫星武器动能试验,理由就是所谓的“太空安全”。这种惯用手段,充分暴露了美国在维护自身霸权方面的强势与无耻。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就研制出了系列反卫星导弹,其中ASM-135反卫星导弹可以直接攻击低轨道卫星。

进入21世纪后,美国的SM-3型舰载反导系统和部分陆基反导拦截系统都可用于反卫星攻击。美国在2008年实际使用反卫星导弹成功摧毁自己的一个间谍卫星,产生了大量太空垃圾,也验证了美国强大的反卫星实力。

美国拥有如此强大的反卫星实力,自然不希望其他国家也掌握这样的技术,因为这将直接威胁美国在太空的霸权地位。

特别是近些年,随着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反卫星技术的进步,美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遏制其他国家的发展,美国迫不及待地在国际上提出了所谓“禁止反卫星武器动能试验”的倡议。

美国提出的所谓“禁止反卫星武器动能试验”的倡议充满了欺骗性。该倡议仅仅禁止新型反卫星武器的“试验”,而不禁止已经部署使用的反卫星武器。这等于默认美国可以继续大量部署和使用现有的各类反卫星武器。

事实上,在国际舞台上高举“禁止试验”大旗的同时,美国国内不但在持续开发激光等新型反卫星武器,还公开宣称要在2023年进行反卫星导弹的飞行试验。2022年,美空军更是提出要在2025年前试射反卫星导弹,以验证其反卫星作战能力。

可以说,美国的所谓“禁止试验”不过是国际政治的姿态和伎俩,目的就在于限制其他国家的发展,而美国自己可以名正言顺地继续强化自身的反卫星实力。这种公开的双重标准同样也充分暴露了美国霸权主义的本质。

除了武器研发之外,美国还在联合国大会上故意混淆视听,将禁止反卫星武器动能试验的决议包装成类似《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法律条文。但事实上,联合国大会的决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美国此举无非是想利用联合国为其反卫星计划揽栽。

为了维护太空领域的霸权地位,美国一方面限制其他国家发展反卫星技术,另一方面又在国内积极研制各类反卫星武器装备。这种“规则都是给别人定的,我们可以例外”的双重标准,充分暴露了美国霸权主义的本质,也对人类太空安全构成了重大隐患。

我国反对美国决议的理由

美国在联合国提出了禁止反卫星武器试验的提案,在联合国进行了表决,结果以155票赞成,9票反对的结果通过。我国与俄罗斯都是少数投下反对票的国家。

中国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捍卫国家安全利益

相较于美国,中国在卫星导航和反卫星武器技术上起步较晚,目前仍在发展之中。如果实施全球性的禁止试验的禁令,将直接损害中国继续完善自身这些领域技术的能力。这不仅关系到中国的国防安全,也会对中国民用领域的卫星导航应用形成冲击。

2. 反对美国的技术垄断

这次美国主导的禁令,明显是为了进一步巩固自身在反卫星武器和导弹防御技术方面的优势地位,限制其他追赶国的发展。这种做法是不公平的。我国坚决反对美国这种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压制其他国家科技发展的做法。

3. 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军控体系

我国一贯主张,国际军控体系应该建立在各国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不能接受一个国家的单方面规定。这次美国的做法破坏了这一原则,也不利于各国之间建立互信。中国希望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推动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国际军控体系。

尽管在此次联合国表决中,中国的反对未能改变结果,但中国的坚决立场向国际社会明确传达出一个信号:中国将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在涉及核心利益问题上决不会妥协。

近年来,在美国的打压下,中国依然成功掌握了卫星导航、反导弹、反卫星武器等多项关键技术。这充分说明,不断发展必要的国防力量是中国维护自身安全的必要选择。

我国的反对代表了更多发展中国家的实际诉求。这些国家也需要独立发展自身的军事能力,维护国家安全。发展中国家也有权利在不损害别国利益的前提下,自主选择发展道路,控制自己的命运。

反卫星武器与大国博弈

2007年,中国成功试验动能2反卫星导弹,击毁了一颗自身的老旧气象卫星,证明了中国具备了毁伤700公里近地轨道目标的能力。此举立即引发美国的强烈不满,美国批评中国的反卫星试验将会产生大量太空垃圾,危及其他国家的卫星。

2015年,中国又试射动能3反卫星导弹,测试结果显示其能覆盖击落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大提升了反卫星作战能力。与此同时,俄罗斯也正在积极开发反卫星武器,2021年其成功用反弹道导弹系统击落了一颗废弃侦察卫星。

面对中俄反卫星能力的提升,美国表达了强烈不满。美国试图通过外交手段施压中俄,限制其反卫星武器试验的继续进行。但中俄仍在按计划稳步发展本国的反卫星系统,以对冲美军在太空领域的压倒优势。

专家指出,反卫星武器的出现改变了大国间的力量对比,使美国在太空武器领域的长期垄断地位受到明确挑战。如果未来爆发全面战争,双方都可能出于战略需要对对方的卫星发动攻击,这将严重影响战争的进程和结果。反卫星武器使战争形态发生深刻变化,太空安全也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有观点认为,应该通过多边外交途径达成限制反卫星武器的国际公约,避免太空军备竞赛继续升级。但各大国的战略博弈仍在继续,反卫星武器的发展势头难以逆转。保障太空的长期和平与安全,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笔者认为

全球军控和战略稳定面临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大国博弈又加剧了这种不确定性。未来全球格局演变将决定多边军控前景。我们应保持开放和理性,继续探索减少战略误判风险的途径。

各国应放眼人类共同利益,以对话解决分歧,维护世界和平。军备竞赛终将导向何方?大国领导人应展现远见和智慧,防止世界陷入新的冷战与分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联合国   动能   美国   中国   其他国家   导弹   大国   太空   武器   优势   体系   战略   国际   系统   技术   卫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