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封锁?日本1112亿订单取消,4042家企业破产,中国:主动出击

前言:绚烂的烟花在夜空绽放,国际关系中的火花也照亮了历史的长夜,在这个多变的时代,中日关系正处于十字路口。

日本长期利用技术优势,通过控制对中国的机床出口来遏制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日本媒体更是公然宣称:没有日本机床,中国制造业将成笑柄。这种做法无异于在中日关系上点燃了引线。

然而我国并未被日本的所作所为吓倒,我们自主研发机床技术,大幅削减日本机床的订单,这一举动无疑向日本发出了清晰的信号——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道路不容阻挡......

中国站在新起点上,主动取消部分来自日本的机床订单

3月份,中国突然取消了来自日本的机床订单,价值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此举让日本机床行业陷入困境,日经中文报导指出,日本机床产业将蒙受超过1112亿日元的损失。

这一决定来得毫无征兆,仅在一个月前,日本机床企业还沉浸在热火朝天的生产中,积极应对来自中国的大量订单。

他们预计今年对华出口额将再创新高,达到3000亿日元,谁知我国的退单风波让日企如坠冰窟,让他们意识到过分依赖中国市场的风险。

日本机床业向来倚重中国这一“超级大国”市场,我国每年的机床进口总额高达数千亿日元,其中四成来自日本,在日机床业眼中,中国就是一个遍地黄金的宝地。

作为“制造业之母”,机床对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发展至关重要,从航母、飞机到手机芯片,几乎所有工业产品都需要依靠机床完成生产加工。

日本拥有数控机床等高端技术,长期以来中国对日机床供应高度依赖,仅去年,中国就从日本进口了价值超过800亿元的机床产品。

并且,日本的企业一直试图通过技术手段垄断中国机床市场,他们不仅限制高端机床对华出口,还在中国客户实地考察时设置各种障碍,妄图维持技术垄断地位。

日本媒体甚至公开宣称,中国企业即便考察也无法追赶上日本的技术优势,这种傲慢宣言无异于公开挑衅。

这种技术壁垒使中国长期受制于人,机床产业难以获得关键核心技术,中国被迫接受日本企业的苛刻条件,例如只能用于约定产品的加工,不能改变机床位置等,这些不合理要求严重制约了中国机床企业的发展。

事实上,在20世纪初期,中国机床业曾经一度领先亚洲,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中国成功打造出第一台国产机床。

那时的机床技术甚至出现在人民币上的图案上,象征着国家工业化的骄傲,但是,改革开放后,先进的德日机床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打击了国产机床企业。

日本企业抓住时机,用低价倾销的手段抢占了中国机床市场,国内中低端机床也难以为继。

近年来,随着中国科技研发实力的提升,国产机床开始在多个领域实现突破,技术禁运的局面已被打破,中国机床企业也打开了国际市场,并获得了一定竞争力。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决定采取主动作为,大量取消日本机床订单,并转向国内供应商,这一举动既维护了国内产业发展,也给予了日本一次警示。

日本机床产业迅速出现停滞,订单骤减对日本企业打击巨大,但我国的选择也未尝不是一次督促,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言,中日经贸合作应该互利双赢而不是你输我赢。

这一退单风波给日本敲响了警钟,在我国市场日益萎缩的背景下,日本机床业需要反思自己的对华依赖和政治挑衅,转而通过公平交易和技术创新来赢得中国客户。

而事实上,中国取消日本机床订单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我国还将逐步减少对日本汽车零部件、工业机器人、半导体制造设备等高端制造业产品的进口。

这些领域长期以来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即日本利用技术优势对中国进行不合理要求,严重制约中国相关产业发展。

我国这次采取果断措施,旨在告诫日方不要再玩弄这些政治把戏,过去30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制造业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但在许多高端制造领域,中国企业仍面临技术依赖困境。

日本等国家借机提出各种苛刻条件,限制技术转移,导致我国支付大量专利费用,无法真正掌握核心技术。

在汽车行业,日本镁光灯供应商曾突然停止对中国厂商的芯片供应,造成中国整车生产中断。

在机器人领域,日企对中国也设置了“技术天花板”,禁止销售全功能机器人产品,迫使中国只能购买简易型号,这些不公平做法已经让我国深感痛苦。

面对日方的死灰复燃,我国必须采取果断措施,才能破除技术壁垒,保障产业链安全,我国将继续扩大自主创新投入,同时与欧美等国加强合作,打破对日单一依赖的困局。

在市场开放的同时,我国也将严格监管外资行为,杜绝其利用技术垄断谋取不正当利益。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将继续加大创新力度,使机床等重要产业实现自主可控,真正站稳国际舞台中央。

我国绝不会因为别国的阻挠而放弃科技进步,相反,外界的压力只会激发中国人民的斗志,以创新迎难而上。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国企业将继续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在机床等高端制造业领域谱写新的辉煌篇章。

我国机床业之崛起:从进口依赖到自主创新

而机床作为制造业的“母机”,对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机床业经历了从萌芽到衰退,再到复兴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我国迅速掌握了机床制造技术,1955年,我国第一台国产平板车床在沈阳机床厂成功试制,这标志着我国机床工业诞生。

当时的主要生产厂家有沈阳机床厂、天津机床厂、上海机床厂等,第一台国产机床问世仅差几年,就缩小了我国与英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这充分展现了新生国企的巨大潜力和中国工人的创新精神。

随着苏联专家的撤离,我国机床业遭遇短暂发展瓶颈,但我国企业没有放弃,通过自身努力逐渐走上正轨。

东北地区的沈阳机床厂等企业,通过并购和吸收东德企业,获得了机床设计和制造方面的宝贵经验。

到上世纪60年代,我国机床产量从14亿元增长到180亿元,增长速度令人瞩目,但由于生产效率不高,利润率很低,只有1亿元,难以为后续研发积累资金。

为在市场上立足生存,国企通过出租机床的创新模式抢占市场份额,这也作为一种服务促进了用户企业的发展,但长期亏损导致国企产能下降,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

与此同时,日本通过引进美国技术,德国依靠自主研发,机床制造技术取得长足进步。

相比之下,我国技术开始落后,不得不从80年代开始大量从日本进口机床,尤其是先进的数控机床。

不过,过分依赖进口也暴露出问题,我国研究人员在使用中发现,日机床功能单一、局限性大,制造关键工业零部件还需多台机床联合完成。

这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为实现生产流程优化,我国自主研发出了锻铸铣一体化的复合机床,实现一台机床完成所有工序,大幅提升产能,这也是日本没能达到的高端技术。

现在情况反转,日本渴望从中国引进这些先进机床来改善自己的制造业落后状态,但遭到我国明确拒绝。

在芯片领域,日本曾刻意限制向中国出口芯片和制造设备,意图遏制我国发展,但这一“压制潮流”最终是徒劳的。

今年初,美日荷三国在白宫会晤,一起探讨如何制裁我国的芯片技术,这无疑是在挑衅我国企业正常发展。

在国家强力支持下,我国企业加快自主研发,如今绝大部分普通芯片已经实现量产并占据国内市场,对外依存度大幅下降。

而作为“施压”方,日本失去我国这一大市场后,至今无力补齐空缺,其芯片业竞争力反过来受到负面影响。

机床和芯片两个案例充分说明,任何贸易保护和技术封锁最终都会适得其反,不仅伤敌八百,还将自损一千。

在各领域开放合作的大趋势下,这类做法注定是历史的逆流,值得肯定的是,在各种“压力”面前,中国企业没有气馁,而是自强不息,付出巨大努力,最终在机床等重要制造业领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和突破。

短期内,依靠封锁和限制也许可以遏制中国科技进步,但从长远来看,这只会进一步激发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精神,最终令中国以更大决心走出一条自主创新之路,实现关键领域的技术自立。

当前,我国机床业正处在一个历史机遇期,国家战略的大力支持,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我们完全有信心,通过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我国机床企业必将完成从追赶赶超到领先的历史飞跃,成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力量中心。

笔者认为

我国机床业的发展与中美关系的变化对全球格局都会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机床业进步迅速,但核心技术仍有短板,能否实现关键突破还需拭目以待。

新的世界秩序正在重塑,我国应顺应大势,谨慎应对,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国的未来充满希望与可能,也面临诸多挑战,让我们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继续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日本   中国   订单   苏联   中国企业   机床   制造业   芯片   主动   自主   机床厂   领域   企业破产   我国   市场   技术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