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9到1976:尼克松访华到底谈了什么内容,12字墨宝到底说的啥

我是百科阅览,内容原创,敬请阅读

你若抄袭,维权到底

2022年是中美关系正常化50周年。

然而,美国在这一年做了一件令人不齿的事情,而且是极为侮辱50周年纪念的事情——佩洛西窜访台湾。

当年尼克松访华时,与我们签订了一份《联合公报》,其中最核心的内容便是台湾问题,也是老人家在台湾问题上绝不让步的情况下签订的《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正常化来之不易。

五十年前,尼克松从大洋彼岸来到中国,与我们握手言和。

五十年后,佩洛西却从大洋彼岸窜访台湾,践踏我们的尊严。

对于五十年前的历史,我们有必要重新翻看一眼,看看老人家在余生最后五年,为我们做了哪些贡献。

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就任美国第36任总统,在总统就职演说中,他暗示有意改变对华政策。

对于尼克松的就职演说,经老人家提议,《人民日报》破例全文刊登,但在导语中写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评语,这是“美帝国主义走投无路的自供状”。

那时候“珍宝岛战役”都还没发生,两国之间依然处于仇敌的状态。

1969年3月,“珍宝岛战役”爆发,中苏关系到了最紧张的时刻。

按照老人家和周总理的指示,陈毅、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四位元帅研究了国际形势和中、美、苏“大三角”关系。

最终得出美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的结论,这个结论与后来尼克松政府的结论不谋而合。

1969年6月,尼克松在中途岛宣布,将从越南撤军,这意味着美国将不在越南战场上与中国为敌。

1969年8月,“铁列克提”爆发,尼克松政府对中国态度开始转变。

苏联将对中国实行核打击的消息被美国泄露之后,苏联最终选择了将事件降温,于1969年10月与我们进行谈判。

中苏关系缓和就意味着中美关系疏远。

于是在1969年10月,尼克松政府通知中国,美国将停止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的定期巡逻。

为表达善意,我们释放了一艘因误入我国领海而被扣押的美国游艇。

此后,美国稍微放宽对华出口管制,于是我们趁机购买一台美国制造的船用柴油机。

美国政府随后取消了禁止美国公民持美国护照前往中国的规定,中国各驻外使馆也得到向美国公民发放签证的授权。

1970年一到二月,中美在华沙举行两次大使级会谈。

1970年7月,尼克松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赞成在外交上承认中国。

1970年10月1日,国庆节这一天,老人家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美国记者斯诺。

这位中国的老朋友,用一部《红星照耀中国》的书向世界介绍中国革命,他是一位真正的国际友人。

两年后,斯诺在日内瓦病逝,他的后人遵照他的遗愿,将他骨灰的一部分葬在中国。

国庆节这一天接见一位美国人,显然这其中释放出重要的信号。

这一信号被尼克松政府正确解读之后,1970年10月下旬,尼克松先后通过巴基斯坦和罗马尼亚两个秘密渠道向我们传话,希望派特使秘密访华。

1970年11月中旬,周总理作出答复,同意美国特使到北京商谈解决台湾这个关键问题的办法。

后来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中提起这一段时,用了一个很形象的说法,双方跳起了“小步舞”。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而这个东风就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1971年3月末至4月初,日本名古屋举行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当时的中国被世界排斥在外,本来不应该参赛,但是日本乒乓球协会力邀我们参加,因为当时我们已经是世界公认的乒乓球强国,中国不参赛,这场锦标赛就有失水准。

于是日本乒乓球协会主席后藤甲二曾亲自来中国洽谈此事,希望中国派代表团参加。

当时很多人都不同意参赛,最后是周总理打破僵局,认为我们参赛有其有利的条件。

于是在1971年3月14日,周总理给老人家写报告表示,此次出国比赛,已成为一场严峻的国际政治斗争。我方提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即使输了也不要紧,可以在政治上赢得主动。

3月15日,老人家给体委批示两个字:“照办”。

1971年3月28日,中国乒乓球队赴日参赛,期间连获4项冠军,震撼世界乒坛。

当时我们奉行的就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方针,因此才有了美国运动员科恩误上中国队班车时的友好相待。

当时一辆大巴车正准备送中国队队员从训练馆去体育馆,即将开动时,一名美国运动员突然跳了上来。

等众人都看清楚他时,大巴车已经关门发车。

沉默了一阵之后,庄则栋主动上前和他交谈,并赠送他一块中国印有黄山图案的杭州织锦留作纪念。

下车时科恩手持织锦的情景被在场记者抓拍,成为爆炸性新闻,日本三大媒体——《读卖新闻》、《朝日新闻》和《每日新闻》全部头版头条与通栏标题的规格报道。

第二天,科恩准备了一件印有和平标记和“Let It Be”字样的运动衫,专门在中国队的必经之路上等待庄则栋。

记者立刻围过来拍照,报纸头条刊登两人合影,并配大幅标题:中美接近,这个新闻压过了当时的赛事新闻。

由此,对抗了20多年的中美关系开始发生变化。

今天公知们动不动就说老人家那个时代排斥老外,跟老外有交流的人都受到迫害,但事实上庄则栋并未受到什么处分。

几天之后,美国队来到中国队驻地,希望在世乒赛结束后能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友好邀请赛。

收到这个请求时,外交部建议暂不邀请,因为考虑到基辛格将访华,担心节外生枝暴露秘密,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1971年4月4日,周总理将加注了同意外交部意见的报告送老人家审批。老人家接到这份报告后斟酌了两日,才将大致同意周总理意见的批复退给外交部。

4月4日深夜,老人家考虑再三,最终认为应该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让美国乒乓球队打头阵,为尼克松或者他的特使来北京前,先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这是打破中美政治僵局的一个非常好的时机。

于是决定发出邀请,以中美人民之间的交往作为打开两国官方关系的序幕。

这一邀请引起国际舆论轰动,由此实现了“小球”转动推动世界“大球”转动。

1971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周总理和尼克松通过巴基斯坦秘密渠道敲定了基辛格访华事宜。

基辛格于1971年7月1日离开华盛顿,开启了秘密访华的“波罗行动”。

基辛格先在西贡活动了3天,到曼谷停留1天,6日到达新德里,8日到伊斯兰堡。

为了秘密访华,基辛格在8日的晚宴上,假装肚子痛。

叶海亚总统高声宣布,伊斯兰堡天气太热,影响了基辛格的健康,请他去那蒂亚加利的总统别墅休养。

9日凌晨4时,基辛格登上了叶海亚的专机秘密前往北京。

从机场到钓鱼台的路两边都是“打倒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标语,基辛格问写的什么内容,我们的翻译如实解释了标语,然后补充说明了一下,没有拆掉是为了保密。

基辛格在北京逗留仅仅48个小时,其中17个小时与周总理的会谈。

双方商定建立新的直达双方最高层的秘密联系渠道——巴黎渠道,双方同时(北京时间7月16日上午10时30分,华盛顿时间7月15日晚上10时30分)发表尼克松将应邀于1972年访华的《公告》。

公告称:“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老人家为什么同意尼克松访华,在我们看来,存在国际和国内两大因素。

在国际上,我们经历了与苏联的“珍宝岛战役”和“铁列克提事件”,彼此的关系已经到了谷底。

美国虽然一直封锁我们有20年,各种高空侦察机和间谍卫星不停地监控,核弹锁定我们多个城市,但相比苏联,除了朝鲜战争与我们正面交锋之外,还没有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我们在20年里,同时应对两个超级大国,而且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不倒,还向外输出老人家的思想,说明我们进入国际社会已经有了足够的底气,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变被动为主动。

美国是西方世界的老大,西方世界的老大都来向我们握手言和,那就相当于给我们背书,无形之中我们的国际地位会猛然提升。

尼克松访华对我们来说利大于弊,我们应该借此走向国际社会。

对于国内,实际上文化革命运动在1969年就结束了,现在大多数人说是十年,其实不准确,九大召开之后,这场运动实际上就结束了。

当时老人家定义的走资派和当权派的力量被削弱,相关的人也被打倒了,也就没有继续搞下去的必要,近期目标已经达到了,因此实质上这场运动在九大之后就宣告结束,群众的各种组织也相继解散。

既然走资派和当权派已经被打倒了,属于人民的政权基本稳固了,工业化也在逐步形成,我们的国防工业也升级到了核武器水平,保卫这个政权的基本力量也具备了,接下来就可以考虑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这一点,我们在后面的四三方案中详细介绍。

缓和敌对紧张关系,是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前提,否则我们依然需要不断将剩余价值投入到军重装备,民生就难以得到改善。

因此,从国际和国内形势来看,尼克松访华对我们来说都是利大于弊,这也是老人家同意尼克松访华的原因。

不过,对于尼克松访华,老人家并没有抱太多的奢望,因为对方怎么考虑我们不清楚。

用老人家的话来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作旅行者来谈也行,当作总统来谈也行。总而言之,都行。我看我不会跟他吵架,批评是要批评他的。我们也要作自我批评,就是讲我们的错误、缺点了,比如,我们的生产水平比美国低,别的我们不作自我批评。”

1972年2月21日上午11点30分,美国总统尼克松乘坐“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

周总理在机场迎接尼克松及夫人一行,尼克松走下舷梯时,率先伸手与周总理相,他称这是“跨越太平洋的握手”。

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隔绝了二十多年后再次将手握在一起,这意味着中美关系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而尼克松的这次破冰之旅,将改变世界格局。

然而,机场上依然竖立着“打倒美帝国主义及一切反动派!”,“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标语。

对于这些标语是否要摘除,周总理问过老人家,老人家说不用摘,实事求是。

在尼克松访华之前,中美之间就访华谁主动问题、安全问题、电视转播问题进行过交涉,最终尼克松政府不得不接受我们的条件。

尼克松访华期间不能乘坐美国的“空军一号”,只能乘坐我们的民航,在老人家那个时代,这涉及到国格问题。

在我们境内,只能乘坐我们的飞机,我们负责对方的安全,如果怕死,可以不来。

这就是老人家那个时代,虽然比现在穷,但是国魂骨气甚强,哪怕你是超级大国,我们也一样不跪。

尼克松最终同意了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正是因为尼克松的谦和,最终在他下台之后依然受到了老人家的邀请。

此次尼克松访华,被安排在钓鱼台国宾馆下榻。

中午用餐之后,尼克松正要休息,突然接到老人家要会见他的消息。

此时尼克松的心里颇为不悦,因为事先没有通知,但是现在不得不去见老人家。

因为基辛格对尼克松说,如果现在不去,他不能保证这次访华还能不能见到老人家。

尼克松乘坐的车开进中南海时,没有夹道欢迎的群众,也没有红地毯,门口只有几位笔挺站岗的哨兵,神情肃穆,对于这位超级大国总统的到来,没有丝毫兴奋的表情。

当得知老人家在书房会见他时,尼克松再一次显得有些不悦,因为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总统,受到的都是最高规格的礼遇,都是在国家会议室会见,哪有在私人的书房相见的。

但是,自从九一三事件之后,老人家大病一场,他的身体大不如前,此时又已经79岁高龄,能够在书房会见尼克松,其实已经非常难得。

当时老人家住的地方不在中南海丰泽园的菊香书屋,而是搬到了游泳池。

倒不是因为老人家爱游泳,所以搬到这里,实际上,游泳池湿气重,搬到这里并没有什么好处。

之所以搬到这里来住,是因为1966年上半年,中央办公厅趁老人家离京外出巡视考察期间,对菊香书屋紫云轩居宅进行了一次维修。

7月18日,当老人家回到丰泽园后,发现园内所有的房子都修葺一新时,大为不悦,一气之下搬到游泳池。

老百姓修房造屋是好事,但是老人家却不愿这么做,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修房造屋的事情,对于一个领导人来说属于堕落腐化,他如果这么做,那就是在带头腐败,势必会有人上行下效,所以他搬出了菊香书屋,住到了游泳池。

相比今天落马的那些腐败官员,老人家没有一处房产,离世时的那张木板床还比不上现在一张普通的床。

老人家说搬就搬,但是游泳池没有能供人长期居住办公的房间,他就让工作人员将更衣室改成办公室,而将游泳池的小传达室改成卧室,休息大厅则改为老人家的书房兼会客室。

1972年2月21日,下午2点40分,老人家在这里会见了尼克松,原本约定15分钟的会谈,最后谈了75分钟。

这75分钟的会谈,从一句简单的对话开始。

老人家说:“昨天你在飞机上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说是我们几个要吹的问题限于哲学方面。”

尼克松回答说:“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读了主席的诗词和讲话,我知道主席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学家。”

关于这次会谈,可以参考尼克松写的《尼克松回忆录》,基辛格写的《白宫岁月》,1993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刊载《解冻—记新中国接待第一位美国总统》,1994年3月,《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新中国外交风云》第三辑《尼克松访华》,我们节选其中部分内容。

尼克松打算谈论具体问题时说道:

“如果可能,我希望跟总理,以及以后跟主席除了讨论眼前的问题,台湾问题、越南问题、朝鲜问题而外……”

老人家打断他的话说:

“这些问题我不感兴趣,那是他(指周总理)跟你谈的事。”

之后老人家说道:

“我的问题是哲学问题,就是说,你当选,我是投了一票的。”

尼克松回应道:

“我想主席投我一票,是在两个坏东西中间选择好一点的一个。”

老人家说:

“我是喜欢右派的。人家说你们是右派,说你们共和党是才派。

尼克松表示赞成:

“是的。”

老人家说:“

“说英国的希思首相是右派。……说西德的基甘教民主党也是右派。我喜欢右派,比较高兴这些右派当政。”

尼克松回答说:

“我想重要的是,在美国,至少现在,像我这样的右派可以做那些左派只能口头上说说的事情。

此时基辛格说道:

“总统先生,我觉得左边的人是亲苏的,他们不鼓励我们向人民共和国这边移动,而且批评你这样做。”

老人家说道:

“就是啰。我们国内有一派也反对我们跟你们往来,结果坐一架飞机跑到外国去了。全世界的侦察就只有美国的比较准确,其次就是日本。苏联就在那里挖尸。”

从老人家和尼克松及基辛格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什么是辩证思想。

世界上所有的左派未必都是一致的,美国的左派是亲苏的,而当时的苏联是中美两国的敌对势力,因此美国的左派就成了我们对立面,反而是尼克松这样的右派促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这就是其中辩证思想,不是所有左和右都是一致的,有时候左与左,右与右之间依然存在矛盾分歧,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主张,因此朋友和敌人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这次会谈持续到3点45分。

最后尼克松握着老人家的手说:

“我们在一起可以改变世界。“

老人家没有回应这句话,而是说道:

“我就不送你了。”

2月23日,周总理与尼克松在钓鱼台会谈。见面时,尼克松帮周总理脱掉呢子大衣,展现出了他作为一个大国总统的风度。

1972年2月28日,尼克松和周总理一同飞往上海,在这里签署了《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双方郑重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大国相互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

关于台湾问题,中方在《联合公报》中重申: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国政府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

美方则表示: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并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双方将为逐步开展中美贸易以及进一步发展两国在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并将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从《联合公报》内容来看,我们在其中占据主导作用,这就是老人家那个时代特有的尊严,经济上我们虽然穷,但是不代表我们说话不管用。

尼克松这次访华时,给老人家带来了天鹅全家福的瓷器作为国礼。

该作品由美国著名硬瓷烧制大师波姆烧制,他一生只烧制了两件,瓷塑天鹅整体高近1米,长1.75米,由5只天鹅构成。

尼克松对于这次出访可谓是精心准备,选择天鹅陶瓷雕塑也是颇有讲究,因为中国的英文名就来自瓷器China,而以天鹅雕塑作为国礼也是借用我们“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典故。

这件雕塑目前珍藏在中国国际友谊博物馆里,其余三件礼物分别是水晶玻璃花瓶、宴会专用的高脚酒杯、尼克松本人的名片。

对于此次出访,尼克松向老人家索要墨宝,而老人家则赠送了他12个字: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

对于这12个字,老人当时没有做解释,而这12个字如今有很多解释,在这里我们不做赘述。

鉴于尼克松是第一个访问我们的美国总统,并且对我们释放出善意,对老人家和周总理也是尊敬有加。因此,我们认为这12个字是老人家从私人角度对尼克松执政的忠告。

这12个字不是孤立的,而是连成一个逻辑,弄清楚这3个成语之间的关系,要先了解3个成语的典故。

老叟坐凳的意思比较直白,就是一个老者坐在板凳上。

嫦娥奔月出自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讲的是逄蒙杀了后羿,逼迫嫦娥交出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不死仙药,嫦娥无奈之下自己吃了不死药,最终飞到了月宫。

走马观花出自唐朝孟郊的诗《登科后》中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3个成语构成了一个逻辑关系,但是3个成语之前隐去了两个字“防止”,由此变成了一个警示句。

实际上,应该是防止老叟坐凳,防止嫦娥奔月,防止走马观花。

意思是,作为一国领袖,要防止成为一个老头坐冷板凳,被别人边缘化。

防止被别人逼宫,手里要有绝地逢生的不死仙药。

防止自己在总统位置上走马观花,一晃而过,不能留下来。

老人家为什么要写这12个字,因为尼克松是让中美关系正常化的第一人,因此老人家希望尼克松能继续连任,守好自己的总统宝座,成为未来打开中美建交大门的关键人物。

要做到这一点,那就要注意防止出现这三种情况。

对于尼克松,老人家从私人角度把他当友人对待。

22年前,老人家的长子牺牲在朝鲜战场,被美军的汽油弹烧死。

但是老人家在会见尼克松时,没有私人恩怨,而是着眼于整个国家的未来,他真正做到了大公无私。然而,他走了这么多年,依然有人在污蔑诋毁他。

几个月之后,尼克松访华之后的6月17日,水门事件爆发,尼克松于1974年8月8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

鉴于这个原因,所以我们认为老人家给尼克松的题字,实际上就是希望他防止出现倒台的情况。

然而,当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被弹劾卸任时,老人家依然邀请他再次访问中国。

在我们看来,这是老人家对尼克松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做出贡献的一种反馈,因为后来诸多西方国家与我们建交,以及我们制定的改善民生的四三方案,不能不说都与尼克松访华有关。

对于一个卸任的美国前总统,而且还是因为丑闻卸任,很多人唯恐避之不及,但这一次老人家主动发出邀请,这是任何一个美国总统未曾有过的待遇,老人家是一个顾念旧情的人。

由于尼克松当时不便立刻出行,于是便邀请了尼克松的女儿和女婿访问中国,老人家同样接见了他们。

1976年2月21日, 老人家再次邀请尼克松访华,由中国派专机到加利福尼亚接尼克松夫妇到北京。

4年前的这一天,尼克松乘空军一号访华。

到京后,尼克松被安排住在国宾馆18号。

2月22日,我们为他举行了国宴,当时周总理已经去世,接待工作由华国锋主持,接待规格相当于国家元首。

1976年2月23日,老人家再次接见尼克松,并且进行了长达1小时40分钟的交谈。

1976年尼克松的这次访华,时间也是从2月21日至28日,跟4年前一模一样。

这就是念旧情的老人家,因为尼克松在访华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诚意,所以老人家念及这份旧情。

老人家赠与尼克松的12个字,恐怕也是在经历了“九一三事件”之后的心得体会,因此落笔写下了这12个字。

如果你想了解过去那个时代的真相,请关注下一篇《九一三事件:从拥护到背叛》。

我是百科阅览,生活阅览馆,百科杂货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尼克松   珍宝岛   基辛格   苏联   中美   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   墨宝   右派   台湾   美国   北京   中国   老人家   总统   内容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