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60岁“无儿无女”的“国脸”李修平,让人们刮目相看

文|面包飞满天

编辑|面包飞满天

李修平这个名字,相信对于大多数中国观众来说并不陌生。

26年如一日主持着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李修平以其标准的普通话和从容稳重的主持风格,深深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多年来,李修平默默承受着事业与家庭的双重压力,但从未在镜头前流露哪怕一丝一毫的心烦意乱。

观众只看到她淡定从容的模样,体会不到她在舞台光芒背后付出的艰辛。

李修平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个角色的庄严与威严。

那么,李修平光鲜亮丽的外表下,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和心路历程呢?

«——【·一波三折的大学路·】——»

事实上,李修平的求学之路并不顺利,她曾经连续三次高考都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

18岁参加第一次高考时,成绩优异的李修平本以为可以顺利考上心仪的大学,却意外落榜。父母安慰她,可以再考一年。

于是她复读一年,却在高考前一天突然发高烧。父母劝她放弃考试,但她坚持参加。

由于身体抱恙,她甚至没有完成所有题目,第二次高考再次失败,李修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有上大学的命。

高考失败后,她时常反思,最终重新燃起信心,再次准备高考。然而第三次高考,她再次落榜。

李修平彻底失望,开始自我否定和封闭自己。她经常一个人躲在屋里,甚至不吃饭,让父母担心她抑郁了,在父母的鼓励下,李修平终于走出负面情绪,重新面对人生。

就在这个时刻,机会来了。

一天,李修平母亲在外面看到北京广播学院招生的海报,立刻告诉愁眉不展的女儿这个消息,希望她可以试一试,起初李修平不感兴趣,但看在母亲一片期盼的份上,还是报了名。

令所有人惊讶的是,在众多选手中,李修平的出众条件打动了评委,成功入选了广播系。

进入北广后,李修平敬业乐业,刻苦学习,在名师指导下,从一个新手成长为备受期待的播音人才。

这为她后来顺利当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奠定了基础。

«——【·一路顺风的事业·】——»

1985年,还是大学生的李修平来到青岛电视台实习。

刚进入电视台,同事们就误认为她是当红电影明星李秀明,因为两人的长相和名字实在太相似了。大家还以为电视台请来了大明星做访问,一时间小小的实习生李修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李修平没有被关注冲昏头脑,而是抓住机会向前辈学习播音知识。三个月的实习时间里,她勤奋好学,主动承担各种准备工作,得到老师们的喜爱。

两年后,李修平被央视强行从甘肃电视台调回北京。

原本她计划在家乡电视台工作到退休,没想到人生的机遇来得这么快。

1987年,央视新闻部从全国高校选拔实习生,李修平脱颖而出,成为4名幸运儿之一,她的出色表现打动了领导,毕业后也留下了留央视的机会。

来到央视第一天,李修平就见识到了这里的高强度工作,文件堆积如山需要配音,同事们一边过,直接开始工作,不给她时间熟悉,初来乍到的她不太适应,但决心咬牙跟上大家的节奏。

当她拿到自己的第一份稿子时,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份稿子里满是繁体字和特殊符号,和她在甘肃的稿子大不相同。

作为一个刚步入职场的新人,李修平陷入了无比的慌张和着急。她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坐立不安,完全不知所措。

好在一旁的同事看出了她的窘境,主动过来给她讲解符号含义,并陪她一起完成了第一次播报。

即便有同事的帮助,李修平还是不愿每次都麻烦别人。于是她开始每天把稿子带回家,反复练习、推敲,直到能够流利地将稿子全部朗读出来。

对我们来说,这可能只需要十几分钟的时间,但李修平却会花上整整一天。

这和她以前在甘肃的录播工作大不相同,录播过程中出了错可以重新来过,但在直播中哪怕是一个字错漏,都可能影响观众的收听体验,甚至被听众捉住小错大做,导致整场直播失败。

这份敏感和艰巨的工作压力,让刚上岗的李修平无比紧张。

为了应对直播的高压,李修平每天早出晚归,重复练习。同事们都很佩服她的勤奋和专注,纷纷给予鼓励和支持。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李修平逐渐适应了央视的工作强度,对稿件中的符号也熟悉了许多。

直播时她已能流畅地完成稿件朗读,稳定地胜任起了新工作。

1989年10月13日,李修平第一次在《新闻联播》亮相,本来紧张至极,搭档的一句玩笑话反而让她放松下来,完成了首秀。

这就是李修平主持生涯的开始。

在20多年里,她从未犯过一次失误,成为行业的典范,2005年和2007年,她两次获得央视年度最佳主持人,2009年,她荣获主持界最高荣誉——金话筒奖。

然而,事业之路她一路顺风,可感情上却一波三折。

«——【·不太顺利的婚姻·】——»

李修平在甘肃电视台工作期间,经人介绍认识了第一任丈夫范宇。

范宇是一名兰州的工程师,但两人的婚姻只持续了2年,李修平就被调往央视工作了,地处异地的夫妻面临聚少离多的困境,不得不选择分手。

离婚后,李修平专注投入到事业中,她说这个工作的压力之大,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专注事业的李修平在收获观众喜爱的同时,也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

直到42岁,李修平才再次结婚,丈夫比她小10岁,两人是在活动中相识的,虽有10岁的年龄差,但他们的步调十分合拍,找到了灵魂伴侣,堪称难得。

他们曾考虑要一个孩子,因为感情融洽,养育条件充足,但李修平年龄大,作为高龄产妇风险太高,所以放弃了生育的想法,李修平对此秉持顺其自然的态度,不强求也不拒绝。

即使没有孩子,李修平和丈夫过着琴瑟和鸣的生活,也足够幸福,李修平的感情观在当今看来颇为超前。

«——【·退休后投身慈善·】——»

经过25年兢兢业业的工作,李修平在2015年光荣退休,开始了她崭新的人生。

李修平在央视工作期间,为了不扣工资,必须时刻保持高度集中,反复背诵稿子。这使她基本没有自己的时间。

退休后,李修平终于可以轻松地享受生活了。

她最大的兴趣就是阅读,尤其喜欢探索不同作者的思想。

“书荒”时,李修平也会出去游山玩水,参加活动,丰富生活,从合影来看,虽已是花甲之年,但李修平的精神面貌非常年轻。

这与李修平一贯的乐观态度有关,对灰暗的世界,她总是保持积极的心情,为了让世界更美好,李修平退休后还积极参与公益,她加入了“爱的分贝”组织,专门帮助聋哑儿童,后来甚至当上了副理事长。

李修平十分爱护这些孩子,每次收到需要帮助的名单,哪怕真假难辨,她也会第一时间通过,宁可错付一万,也不愿错过一个,这种博爱精神让同事们都很敬佩。

有次李修平在六一儿童节参加了公益机构“爱的分贝”的活动,为355名听障儿童资助助听设备。虽无血缘关系,但她用自己的方式给予孩子们更多爱。

她不以生育孩子为人生意义,而是活出自我,投身公益,这正显示出她独立思考、勇于实践的品格。

可以说,李修平一生的奉献,都源自她那颗充满爱的心,即使在央视工作时,她也经常主动参与一些公益活动,现在退休了,李修平终于可以全身心投入进她热爱的公益事业。

我们都深深地被李修平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她用自己的人生践行着“只有付出,才能获得”的信条。

对此网友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无后是大不孝,她晚年必定凄凉,但也有许多网友支持她的选择,认为女性不是生育机器,不生育也可幸福。

其实,我们不应用传统观念界定一个人的价值,李修平和丈夫相濡以沫,恩爱一生,这也是幸福的样子,即使无子,夫妻二人相依相伴也是一种福气。

«——【·笔者认为·】——»

李修平的人生道路充满探索,她不甘平庸,勇于追求梦想,又乐于回馈社会,这正显示出她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作为独立女性的她,有权选择自己的人生。

我们不应仅以生育孩子来评判一个女性的一生,李修平用她的方式书写人生,我们理应尊重她的选择,她的精神可嘉,值得我们学习,无论老年是否孤独,她那份无畏和勇气,已经点亮了许多人的内心。

如今,李修平已步入60岁,转眼之间,她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了26个年头。

26年里,李修平以自己的专业和敬业精神,书写了一段又一段播音生涯传奇。

她的故事,值得每一位奋斗者学习和敬佩,李修平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只要坚持不懈、专注目标,梦想就一定能实现,成功也终会来敲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甘肃   新闻联播   刮目相看   稿子   专注   央视   观众   事实   丈夫   顺利   父母   电视台   事业   孩子   时间   人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