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自然教育可持续发展 推进人与生物圈和谐共生-2023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自然教育优秀案例研讨会召开

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心站 周海翔摄、

学员在观察植物 周爻摄

8月22日—24日,2023年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自然教育优秀案例研讨会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召开,主题为“加强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人与生物圈和谐共生”。大会由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处、“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秘书处主办,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承办。

研讨会为期3天,以室内授课研讨、室外自然体验的形式设置了“体系建设”“国际趋势”“媒体传播”“课程设计”“活动实施”“智慧解说”“自然写作”7个主题课程,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中国MAB)专家咨询委员会主席许智宏,中国MAB秘书长王丁等有关专家学者,分享各地自然教育经验、研讨自然教育理论、交流自然教育实践、探索自然教育发展模式,助推中国自然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多方齐聚共话自然教育经验

22日的授课环节,来自不同地区的自然教育专家分享了开展自然教育的经验。

北京市园林绿化宣传中心主任马红表示,当前,北京市园林绿化行业正由以提供物质产品和生态保障为主向加大比重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体验转变,大力推行自然教育是全市林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地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社会吸引力、提升自身发展能力的重要选择,是首都市民绿色福祉的重要组成,是现代林业公共服务深化拓展的重要形式,更是推进首都园林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今后,北京将继续发力,以制作自然教育资源地图为主要抓手,系统性研究北京自然教育2023年的执行情况,编制白皮书,并编写北京自然教育指导意见,为今后北京的自然教育工作提供借鉴,为生态文化发展提供助力。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自然教育部部长于现荣表示,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积极承担国内国际生态环境重大宣传活动,与政府、媒体、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合作,推进生态学校、环境教育特色乡镇、生物多样性友好试点示范等工作。自2014年以来,中心支持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了106所自然学校,通过开展自然教育骨干培训、全国青少年自然笔记征集、编撰教材等活动,助力自然教育事业发展,并将与社会各界同行,共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新华网教育事业中心副总经理、科普事业部总监李新表示,发挥自然教育的育人价值,是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中,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要求,基于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将自然教育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结合教育课程改革的诉求,把自然实践体验活动与学科实践相结合。自然教育育人的场所是丰富多元的,通过研学的方式,帮助青少年从亲近自然走向亲近科学,从学习书本知识走向动手实践,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世界与社会生活,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社会责任感,最终实现自然教育的育人作用。

杭州大地之野自然学校创始人徐剑敏表示,自然教育课程研发,首要的事情是需要了解自然教育是什么,自然教育的目标是什么。自然教育是in—about—for的过程,我们需要把人置身于自然中,学习自然,最后保护自然。当然,自然教育对孩子本身的身心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我们也希望通过自然教育,解决孩子“自然缺失症”的现象。在这个大的前提下,我们才能研发出符合当地特色的、对孩子有价值有意义的课程内容。其次研发中需要关注基础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关键要素(主题、表现形式、课程内容、行程表)和保障元素(安全计划、备案方案、出行须知、成本测算、文案展示)。

北京青野生态是一家专门从事自然保护地技术服务的机构,青野生态技术总监刁鲲鹏为学员们介绍了在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哪些手段将当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特色自然教育课程。刁鲲鹏介绍,大部分保护地都开展有系统而多样的科研活动,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科研成果,这是保护地行业最珍贵的自然教育资源之一。通过将科研课题设计、科研落地过程、科研数据分析、科研成果解读等环节进行转化,可以设计出独具特色的自然教育产品。与此同时,他针对自然保护地特殊的场域环境,结合青野生态在自然保护地领域多年开展自然教育工作的经验,分享了诸多工作技巧。

北京新智感科技张鹏分享了关于融合公众参与和移动端的自然解说系统探索与实践,围绕科技保护自然的理念介绍了相关上位政策以及国内外相关案例,着重指出有公众参与的自然教育解说形式更符合当前的时代特征,可以在提供相关保护地知识的前提下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自然解说创作中。

川岳生态创始人李小龙表示,自然教育出版物是自然保护地重要的媒介,是链接自然保护地和公众的桥梁。基于对读者受众的分析,梳理出自然保护地应该打造的四类自然教育出版物:自然图鉴、自然解说手册、自然科普读本和自然科普绘本。并从自然教育资源筛选、知识点筛选、图文内容形式等方面讲授了四类自然教育出版物的创作原则。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分享,以期为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系列出版物的策划和创作提供帮助和借鉴。

深度体验尽展自然原始魅力

从根河市出发,乘车约3小时可到达汗马自然教育基地。一进林区,茂密的兴安落叶松就展示了它在这片森林卓越的地位,没有尽头的兴安落叶松、偃松和相对少量的樟子松、白桦等一起组成了林区的树木系统,树下则是各种苔藓和灌木。

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门在林区内打造了一条3公里的自然教育径,让公众可以窥探到内蒙古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神秘和文化。

“除了我们脚下的木质步道,其他地方都不建议去。”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中心李洋向学员解释道,“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虽然看起来我们眼前的森林好像是生长在厚实的土地上,但实际上灌木下藏着的全部是塔头和湿地。冬季冻住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踩踏,但夏季融化时,有些地方的水有成年人齐腰深。二是在原始森林里很难辨别方向,一旦迷路会有危险。当然,也正是因为野性和神秘才让大兴安岭更有魅力。我们打造自然教育基地,就是让公众可以在安全的情况下了解原始森林、体验原始森林。”

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0万余公顷,森林覆盖率为94.8%。作为我国北方唯一没有受到强烈人为干扰的原始森林,广袤的土地和茂密的植被孕育了汗马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紫貂、原麝、黑嘴松鸡等9种,野生高等植物620余种,大型真菌179种。仅在自然教育径徒步过程中便可以近距离观察、仔细讲解数十种野生植物。

除了充满野性的原始森林魅力,汗马特有的鄂温克族文化也是开展自然教育的优势条件。

“鄂温克族是一个很古老的民族,有饲养驯鹿的传统,虽然现在鄂温克族的年轻人都搬离了森林深处,但那些留下的痕迹和依然生活在这里的驯鹿,都在继续讲着鄂温克族的故事。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全国34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之一,不仅承担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担,同样也肩负着传承文化多样性的使命,自然教育也是传承鄂温克族文化的方式之一。”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部周宏冉介绍。

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杨琨说:“过去,汗马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保护和科研,完成本底调查和科考任务,形成了很多科研成果和论文。现在,保护区开启了自然教育工作,出版了《汗马自然保护区植物图谱》《汗马自然观察手册》《汗马自然保护区驼鹿》等科普读物,还制作了《汗马乌林鸮》等科普宣教片,就是为了让公众可以深度了解到原始森林里的动植物、故事,让公众体验到自然的野性之美。”

发布“汗马共识倡议”

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单位在会议期间充分交流研讨,面向全球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发起关于“加强自然教育可持续发展,推进人与生物圈和谐共生”倡议(初稿),以下为部分内容。

我们回顾《联合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项目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利马行动计划(2016—2025)》《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技术指南》,强调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作为全球性保护地,是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关键区域,通过自然教育的方式引导公众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具有不可比拟的资源优势以及不可推卸的共同责任。

我们关注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是全球面临最紧迫的共性挑战,所有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人类亟需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来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根据国际经验,自然教育方案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各国生物圈保护区应根据资源特色、公众需求、管理要求来制定适应当地的自然教育方案,以达到更有效的教育效果。

我们呼吁开展区域交流和国际合作以实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自然教育经验更丰富、形式更多样、活动更有趣、效果更优质,吸引更多公众投身到生态保护事业,促进人与生物圈和谐共生,推进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我们注意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伙伴在自然教育方面取得的进展,包括中国发布了首个自然教育主题的林业行业标准、肯尼亚建立了绿色大学网络(Kenya Green University Network)等。

我们倡导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聚焦以下合作:

1.推进自然教育交流机制,加大国际合作力度,拓展区域交流方式,包括组织专题研讨会、搭建信息交流平台等,将自然教育纳入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教育方案。

2.总结可推广的自然教育指南,借鉴国际上公认的标准和最佳实践,加强保护地科研成果转化,规范自然教育活动操作流程,鼓励自然教育设施绿色低碳化。

3.加强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培养解说、写作、沟通等综合性能力,提升安全防范意识,提供相互借鉴有益经验的学习培训机会。

4.鼓励开展成效评估工作,采取多元化方式,针对不同受众开展评估工作,为课程优化、设施提升及能力建设提供依据。

5.注重带动周边社区发展,尊重地方性传统知识及可持续生活方式,建立自然学校、编写乡土教材、运用新型媒体传播。

6.探索社会参与合作模式,鼓励与学校、企业、媒体、社会组织等开展合作,分享成功经验和教训。

我们欢迎更多伙伴加入本倡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生物圈   鄂温克族   保护区   大兴安岭   中国   自然   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   北京   可持续发展   研讨会   公众   和谐   案例   优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