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五尺道能证明秦朝管辖云南了吗?谭其骧的地图又出现了错误

谭其骧绘制的秦朝版图是《中国历史地图集》“地图开疆”的第一幅,其中的云南和贵州都被画到秦朝的版图中,但谭其骧却不能在此标记出任何郡县。有人为了给谭其骧打圆场,就说《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认为秦朝修建了五尺道能够证明秦朝管辖了云南。那么真实情况如何呢?

首先,我们必须要搞清楚,秦朝是开打通了五尺道,还是修建了五尺道。打通五尺道,说明五尺道原本就存在,秦朝只是打通连接五尺道的交通。如果说是秦朝修建了五尺道,那的确可以说明秦朝已经控制了云南一带。

原文记载“秦时常頞略通五尺道”,大概意思就是秦朝的常頞初步打通五尺道的交通,很明显不是修建的意思。“略通”一词在《史记》中出现了多次,例“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中”,“唐蒙已略通夜郎”,当时西汉和夜郎刚刚取得了联系,于是司马迁说唐蒙略通夜郎,很显然,这里的略通只是初步取得联系的意思,并没有统治和管辖的意思。

葛剑雄在《关于古代西南交通的几个问题》中也认为五尺道并非秦朝修建,因为秦朝“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乖六马。”而五尺道显然不符合以六为纪的标准。

“诸此国颇置吏焉”一句,有人分析认为是秦朝在西南夷地区设置了官吏,因此西南夷地区都隶属于秦朝。但是司马迁写这一句话并没有说“诸此国”到底是哪些国家,是包括西南夷所有的国家呢还是仅仅是四川盆地边缘的小国呢?我认为,这些只是四川盆地边缘的小国,因为司马迁写下了滇王自大、夜郎自大的事迹,并解释道“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因为滇王、夜郎国等基本没有对外联系,因此对中原根本不了解,所以也就不知道汉朝多大了。既然能够闹出滇王自大、夜郎自大的笑话,就能够说明滇国对秦国也不了解,更别说秦朝管辖滇国了。

“诸此国”实际上就是四川盆地边缘的邛、笮、冉、駹、丹、犁等古国,这些古国原本隶属于蜀国。316年,秦灭蜀,于是这些小国纷纷臣服于秦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邛、笮、冉、駹者近蜀,道亦易通,秦时尝通为郡县,至汉兴而罢。”这里的记载和《西南夷列传》记载的“十余岁,秦灭。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开(关的误写)蜀故徼。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筰马、僰僮、髦牛,以此巴蜀殷富。”的记载是一致的。

西南夷

也就说,秦灭大乱,中原就放弃了邛、笮、冉、駹等国,关闭了关隘。而巴蜀的老百姓就悄悄和这些地区进行贸易,取得了筰马、僰僮、髦牛等资源,由此发展起来。到了汉武帝时期,“今诚复通,为置郡县,愈于南夷。”也就是重新打通,在这些设置郡县,并到达了南夷一带。

那么邛、笮、冉、駹等国和五尺道的打通又有什么关系呢?邛、笮、冉、駹等国大体上位于现在的凉山州一带,是四川通往云南的必经之地。秦朝要控制了凉山一带,才算到达了五尺道的起点,因此才算“略通五尺道”。五尺道的起点是北到金沙江,南到滇中。

既然秦朝没有开通五尺道,那么五尺道是什么时候开通的呢?根据实地考察,所谓的五尺道,并非是能够通行车辆的道路,而是石阶道路,这种道路在西南地区司空见惯,是平时人们出行的。根据考证,这种道路早在古蜀文明时代就出现了,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挖掘出了许多印度洋沿岸的象牙和贝壳,说明四川盆地和印度洋沿岸早就有商业往来,而五尺道是古蜀对外交流的必经之地。

五尺道

四川大学巴蜀研究中心的段渝认为古蜀国以五为纪,《蜀王本纪》和《华阳国志》记载古蜀“五丁力士”的主要指责是修建公共工程,因此他们开凿的道路就是“五尺道”。

考古学家也在五尺道周边发现了许多的古文明遗址,云贵高原最早的一批文明遗址基本上都集中在五尺道一线,例如贵州的赫章可乐遗址、威宁中水遗址、普安铜鼓山遗址等,这些遗址出现的时间都早于秦朝,而且是远远早于。这些遗址的出现,正和五尺道的交通因素相关。

贵州赫章可乐遗址

综上所述,秦朝只是打通了五尺道的交通,并没有修建五尺道。秦朝在西南夷地区设置的官吏也分布在凉山一带,并没有到达云贵高原。因此,将云南、贵州画入秦朝版图的做法是典型的“地图开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秦朝   云南   云贵高原   郡县   秦国   印度洋   史记   贵州   盆地   遗址   错误   地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