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萧何不置田宅,后代出了21个皇帝、30多个宰相

《资治通鉴·汉纪》(汉惠帝二年,戊申,公元前193年)

【原文摘要】

秋,七月,辛未,何薨。何置田宅,必居穷僻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译文大意】

秋天,七月,辛未,萧何去世。萧何生前购置田地房宅,必定选位于穷乡僻壤的地方。他主持家政,也从不起建高墙大屋。他说:“如果我的后代贤德,就学习我的俭朴;如果后代不贤,这些劣房差地也不会被权势之家抢夺。”

【重点解析】

萧何是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

他早年入仕秦朝,担任沛县主吏掾,辅佐刘邦起义。刘邦攻克咸阳后,别人纷纷抢夺金银珠玉,萧何眼光独到,抓紧收集秦丞相府、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全国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起到重要作用。

楚汉相争时,萧何留守关中,稳固后方,向前线输送士兵、粮饷,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了重要作用。刘邦称赞他:“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西汉建立后,萧何担任相国,史称“萧相国”,册封酂侯,名列功臣第一。

按照一般人的逻辑,当了大官就应当拼命为子孙后代多积累财富。但萧何却对财富非常淡泊,购买田土选择偏僻和贫瘠之地,建造房屋也非常简陋。

他深知“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的道理。

【借鉴启发】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这是老子《道德经》里的话。虽然金玉满堂,财宝堆积如山,如果子孙不贤达,就无法守住。如果子孙借此而骄横放纵,那财宝多了更是只能带来灾祸。

历史证明,萧何是有长远眼光的,对传承着自己基因的子孙也是非常自信的。他的子孙都混得不错。

此后,兰陵萧氏在长达800年的时光中始终屹立不倒,还建立了两个朝代,直接影响中国历史112年的走向。

南齐(479年—502年),是由萧何的第24世孙萧道成篡南朝宋的江山所建立,共历7帝23年。

南梁(502年—557年),也是萧何的25世孙萧道成的族子萧衍所建立。

在晋朝时期,兰陵萧氏也是名门望族。《新唐书》载:过江则为“侨姓”王、谢、袁、萧为大。萧氏一门出了21位天子,在南朝时期更是出了30多位宰相。可以说是文武兼备,人才济济,时人称之为“两朝天子,八朝宰相”

而当今的一些贪官,在位时疯狂攫取巨额财富,一朝被抓,全部缴获归公,仅仅是当了一个”保管员”。不但害了自己,还连累子孙后代。实在不划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宰相   金玉满堂   相国   南朝   资治通鉴   儿孙   刘邦   财宝   子孙后代   西汉   子孙   后代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