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女换饷的晚清枭雄苗沛霖,告诫我们不择手段终会害人害己

#古籍里的历史#

晚清军阀苗沛霖能够为人熟知,多因他诱捕英王陈玉成的背信弃义之举。实际上苗沛霖在割据皖北的数年间,狡诈反复所行恶事多如牛毛。据说他盘踞颍州、蒙城一带时,曾掳掠收拢辖区内的良家女子迫其卖身接客,所获钱财尽充军饷。本文笔者就以晚清军阀鼻祖苗沛霖的视角,说说他如何混迹清末乱世命丧枭雄之路。

苗沛霖以女换饷的传闻见于曾氏幕僚赵烈文所著《能静居士日记》,其中也可一窥他不择手段谋求霸业的作为。苗沛霖的夙愿是要做曹操那样的乱世英雄,可惜他处处效仿却只是照猫画虎不得要领。古语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乱世中的墨守成规无异于授人以柄,但不择手段只是一种万不得已的方法,滥用过度必然反受其害。苗沛霖为求割据反复无常左右依附,结仇于各方势力只会落得身败名裂遗臭万年。

晚清枭雄苗沛霖画像

苗沛霖(?—1863年)安徽凤台人,反复横跳的清末皖北军阀。他为人阴鸷狡黠,常自比曹操处处刻意模仿,却终是个翻版吕布。苗沛霖家境穷困世代为农,不甘贫贱的他勤学苦读补为县学生员却难中举人。适逢清末大乱太平军、捻军起义动摇东南半壁,苗沛霖眼见寒窗苦读难以出头当即投笔而起,他坚信乱世乃天降大任自己定能闯出个名堂。

晚清时《三国演义》于民间流传极广,忠王李秀成就靠此书领会兵法谋略的要领。苗沛霖作为资深三国粉常以曹操自比,可他只学魏武皮毛对其韬略器量却视而不见。曹操设立摸金校尉盗掘汉墓以充军饷(存疑),也曾默许程昱用人肉脯冒作军粮。但他明白这些手段见不得光,只能短暂迅捷地使用。后曹操鲸吞河北,焚毁大臣私通袁氏的书信又大力发展屯田水利,其睥睨天下的器量可见一斑。

1853年太平军北伐途经黄、淮流域时,激发了以皖北为中心的捻军起义高潮。苗沛霖辗转各处招募军队,但乡民无人响应、捻军头领张乐行视他为师爷、寿州知州金光筋干脆置之不理。由此可见乱世起步也极需人望、资财等本钱,同时苗沛霖根本不在乎阵营,他要的只是能够割据称雄的兵权。1856年春张乐行在捻军雉河集会盟中被推为盟主,其兵锋直指凤台,打得当地士绅团练屁滚尿流人仰马翻。

防抄袭标识:全网首发百家号“阿木说故事”

身着长袍马褂顶戴朝珠的苗沛霖

大难临头之际乡民又想起三年前那个被冷落的穷书生,遂推举苗沛霖为练长出来顶缸。再度出山的苗与徐立壮、邹兆元纠众为盟筑寨御捻,效仿捻军置五旗明军令,在蒙城用计以五百乡勇击败老熟人张乐行、龚得树的万人捻军。初露锋芒的苗沛霖自此烧杀抢掠积粮练兵,逐成两淮地区的一方豪强,所部唤作苗家军。

次年,太捻联军与清军在正阳关激战,苗沛霖坐地起价,迫使钦差大臣胜保拿出花翎五品官的招抚价码。他一面为胜保选送妓女博取宠信,一面加紧以朝廷的名义剿捻自肥,所过之处皆成赤地,民间盛传“不杀苗贼不罢休”的歌谣。苗沛霖又效法安徽老乡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先灭贼、后称王”的口号,所辖地盘拥众数十万,清廷地方官形同虚设。

1860年英法联军进犯京师咸丰帝逃奔热河,苗沛霖认为时机已到宣称“天下已无主,我等当各求自全”,并自立为“河北天顺王”。当年朱元璋在通过鄱阳湖之战制霸长江中下游后,才在应天自封吴王进取天下,苗氏仅拥皖北一隅便公然自立,以此观之他对洪武旧事也是一知半解。后苗沛霖掀起三次反清高潮,先后进攻寿州、颍州与蒙城,却一遇挫折就背刺太、捻盟友以示好清廷,对陈玉成的诱捕便是他在颍州受挫后的“成名之举”。

综合来看苗沛霖欲求割据至少走错了三步棋:依靠剿捻起家无可厚非,但在各方强弱已分后依然没有坚定反清,弱方既灭他岂能再有良机;为人狡诈反复太过于不择手段,从清廷到太平军、捻军,再到平民百姓,全都视他为仇贼;过早称王暴露出野心与实力,成为清廷必除的大患。

万千枯骨堆起来的封侯拜将之路

搅弄风云称雄两淮的枭雄苗沛霖,最终没能逃脱陈玉成“吾今日死,苗贼明日亡耳”的临终诅咒。就在英王死后未满一年半的1863年10月,僧格林沁率傅振邦、陈国瑞诸军在蒙城围攻苗家军。大势已去的苗沛霖在巡营时被英王小左队旧将袭杀,其头颅被献于清军总兵王万清,而小左队也背上了二叛其主的恶名。

喜欢本文的朋友们,不要忘记一键三连加关注,谢谢您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晚清   太平军   枭雄   凤台   蒙城   捻军   清廷   军阀   清末   乱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