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问关公姓什么,浙江公安厅长答曰姓关,毛主席:错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50年代,毛主席视察杭州的时候,问当地一位公安厅厅长:“你知道关羽姓什么?”

干部脱口而出:“姓关。”

没想到,毛主席却笑着摇了摇头,说他错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让我们从建国后毛主席的首次杭州之旅说起......

给毛主席当警卫

新中国成立后,除了北京,杭州就是毛主席呆最久的城市。

据统计,他一生来了杭州四十多回。

而基本回回都是王芳接待的。

王芳是浙江公安厅厅长。

他的任务就是负责警卫领导,保护毛主席的安全,照顾其日常起居。

1953年12月27日,这是毛主席建国后首次来到杭州,也是他人生中第二次到杭州。

第一次是在1921年,去嘉兴参加一大前,到杭州歇脚。

巧的是,这次前来,主席刚好60周岁,生日在12月26日。

其实,大家都能猜到,毛主席是特意避开生日当天到,大概率是不希望当地干部为他大肆庆生。

不过,虽说主席不愿人家向他祝寿,但众人内心对主席的钦佩,却不能让他们没有个表示。

于是在1954年元旦前一天晚上,浙江省委以新年名义,邀请主席吃了顿饭。

不过刚到餐厅,主席就明白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因为桌上有花生、有面条,都是祝寿吃的东西。

大家希望主席带领新中国走过一年又一年的繁荣昌盛。

那个晚上,平时鲜少沾酒的毛主席,也来者不拒,心情显然极好。

喝到最后,主席见还有四杯茅台,突然叫住同桌的王芳:“这里还有,别浪费, 我看还是请王厅长喝掉。”

王芳听主席发了话,鼓起勇气一口干掉那四杯酒,只听一旁的主席大声说了句“好” 。

酒是迅速拉近距离的好东西,几轮推杯换盏下来,王芳也跟北京来的同志渐渐熟悉,看毛主席也没那么紧张了。

就这样,桌上气氛热烈而轻松起来。

这时,公安部部长罗瑞卿指着王芳说:“你应该改名字,一个大汉怎么听起来像女人?不认识的还以为是个女同志呢!”

王芳当即爽朗表示:“行啊!把草字头去掉不就成了,只要咱上级批准。”

毛主席、王芳

“我可不准!”喝得红光满面的毛主席突然插话。

接着,众人只听他说:“头上才刚生了棵草就想拔?啥时候等山东的绿化好起来你再拔。”

原来主席知道,王芳是山东人。

可当时的山东可谓处处荒山,不见绿草。

主席这一番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众所周知,毛主席喜欢、也善于解释人名。

今日一见,王芳只觉得果然名不虚传,妙趣横生。

王芳左四

在元旦后的初春,王芳陪毛主席游了一次遍山绿荫的莫干山。

途中,主席又跟他讲起:“等你老家的绿化有一半像莫干山,你就可以改名字了。”

这是主席幽默,何尝不是他对祖国河山的美好期望呢。

毛主席到杭州可不是单纯来游玩的,而且有重大事情要处理。

这一回,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主持起草我国的第一部宪法。

这部宪法,也是中国有史以来首部社会主义宪法,毛主席对此极为重视。

因此,他在杭州整整住了近三月的时间,每天几乎都要伏案忙工作。

当时,主席的办公桌上全是各种书籍、资料文件,常常一思考起来就浑然忘我。

一天下来,他不知要抽多少烟,烟灰缸里总是堆满了烟蒂。

而主席的习惯是,把烟抽到快要烧着指头了,再用烟嘴继续抽,烟蒂短得不能再短。

不只如此,喝茶也是。

他总是连茶叶也要吃干净。

对此,主席告诉王芳说,茶叶有营养,倒了可惜。

在战争年代,毛主席都是白天睡觉,晚上办公等电报。

现在时代不同了,可这习惯不好改。

以至于他白天工作,到了晚上睡不好还是要工作。

看着主席红肿的眼皮以及两鬓的泛白,王芳又是感动又是敬佩。

为了帮毛主席调剂睡眠,放松休息,他不时就请主席去爬山。

有一次爬玉皇山的时候,毛主席兴致来了,就出现了文章开头那一幕问答。

这件事给王芳带来的启发,足以叫人受益一生。

关羽不姓关

杭州玉皇山,耸立于西湖与钱塘江之间。

一风起云涌,便能见到湖山江天壮阔浩瀚之景,雄伟非凡。

毛主席登山途中,对此景是赞不绝口,工作的疲惫瞬间,被涤荡个干净。

别看主席已年过六十,可老当益壮,走路丝毫不比年轻人慢。

当王芳陪他走到山顶庙时,看到里面全是《封神演义》里的人物雕像。

毛主席就问他看过《封神演义》没有。

王芳以前读中学时看过,便如实点头。

接着,他又听主席问道:“你知道殷纣王为什么被周武王打败?”

王芳回答得很肯定:“纣王宠信妲妃,乱了朝政。”

“不对,”主席随即解释道,“纣王分兵把守消极防御,而周武王则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胜败一目了然。”

还没等王芳咀嚼完这番话,就听主席说:“看来蒋介石要么没看过这书,要么是没看懂,他搞分兵防守,我们集中,自然他会败了。”

王芳恍然大悟,对毛主席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老人家博古通今,思维敏捷,随便一开口皆成文章,启人深思。

当时,主席还跟王芳聊起了《三国演义》。

突然,他再次抛出一个问题:“你知道关羽姓什么吗?”

“姓关。”王芳想也不想,脱口而出。

这回,毛主席又摇头了:“不是,关羽不姓关,也不叫羽。”

王芳好奇极了,瞪大眼睛等着毛主席为他解惑。

原来,关羽生性仗义,在家乡杀了人被追捕,一路逃到潼关。

但出关得登记姓名、签字画押。

他思考一瞬,自己深正身处潼关,想要逃离此地,于是便指关为姓,以羽为名。

意思是他像鸟一样飞出潼关。

“……所以后来就叫关羽。”

毛主席的话引起了王芳极大的兴趣。

这天之后,他就开始考证关羽的真实姓名。

其查了鲁迅的《古代小说史考》,也问了历史学家,但都一无所获。

虽然至今,王芳也搞不明白关羽原来到底姓甚名谁。

但他却从中收获了一个习惯:勤学多思。

这也是毛主席指点培养人才的一种独特的方式吧。

自那天起,王芳开始留心主席的读书学习方式,找机会聆听他的教诲。

正所谓,见贤思齐,如有幸能学其一二,那将受益无穷。

学习主席受益无穷

毛主席一生能为国为民建立不朽功勋,这同他勤奋读书、善于学以致用是分不开的。

他不仅自己勤奋学习,还十分重视党内同志的学习。

1953年,他来杭州时,第一个五年计划刚开始实施。

彼时,他就反复教育大家,咱们百废待兴,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只能靠自己寻找。

全党同志知识很不够,必须努力学习本领。

要怎么学呢?

他在解放战争时就说过了:

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向一切内行的人学,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老老实实地学。

这一方面,毛主席已经打了样立了标杆。

他一生酷爱读书,无论到哪儿皆书不离身,战争年代如此,现在依然没改变。

住在杭州期间,王芳看到主席的床一半堆着各种书,只留一半来睡觉。

甚至连洗手间都堆着书。

一开始,他不熟悉主席的习惯,帮给他整理书籍,却不料立马遭到阻拦。

毛主席说的话让他记忆犹新。

书是要读的,不是装潢门面的,我们想抽出专门时间读书是不多的,我到处放书,随手拿来,多方便啊!

一次,毛主席游东湖,路上兴致来了就开始同大家谈《红楼梦》。

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湖两岸的景色没看成,《红楼梦》 倒是聊了尽兴。

王芳发现毛主席读书涉及范围很广,文史哲政经等等。

并且,他看得多,读得也很认真,边看边写评论,是真正的博览群书。

闲暇之余,主席还会举名人的事迹话语教育启迪大家。

他讲了韩愈、柳宗元勤奋治学的精神,非常推崇韩愈的《进学解》。

讲屈原,说屈原如果再做官,就写不出文章了。

只有接近社会生活,才有可能产生优秀的文学作品。

讲孟子“心之官则思”,凡事要用脑筋,多想出智慧,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

毛主席不止在讲,还身体力行地在做。

他勤奋读书却不迷信书,只有把读书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才能学以致用。

他对王芳说:“住在北京出不了好东西,要经常到下面去,到群众中走走看看,调查实际情况,呼吸新鲜空气。”

在浙江,王芳陪着主席视察过许多地方。

一路上,毛主席经常向人作调查,不管对方是知识分子还是农民。

在他看来,只要有实践经验,就是内行人。

与此同时,毛主席还会走进寻常人家,亲切地询问群众生活有无困难,关心街道卫生情况。

来到省农科所,他会参与扶犁耕地,然后听取科研工作的汇报。

在省军区里,会看到毛主席的身影出现在油库和驻军连队。

他关心后勤保障,也关心战士们的成长。

毛主席的足迹还遍布富阳新登、萧山西兴、金华双龙洞。

他关心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察看水电站机组设备,大力赞扬农民工人自力更生的精神。

哪怕是坐个列车,他也要接见县县委书记,向他们调查农村工作的重大政策问题。

回到住处,主席也不休息,他要向亲自邀请来的专家教授共议大政方针。

毛主席不耻下问、虚心求教的精神,带给王芳极大的震撼。

后来由于各种原因,王芳就没机会见毛主席了。

因为,他被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关押了起来。

那是1959年冬,毛主席在杭州组成了一个读书小组, 开展党内读书活动。

大家边读边议,然后听取主席的讲话。

王芳觉得这是自己学习的绝好机会,就主动记录下毛主席的讲话要点。

万万没想到,这却成了他盗窃党和国家机密的重大罪状。

所幸这次劫难,并没有对他造成很大的麻烦。

为毛主席知道他被关押后,说了一句话:“王芳我很熟悉,他的缺点就是喜欢喝酒,叫他以后别喝了。 ”

原来,在浙江干部为毛主席庆祝六十周岁生日那天,王芳喝了将近两瓶茅台。

没想到,这件事给主席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抚今追昔,他真是说不出的感慨。

早在1957年,王芳陪毛主席在杭州接见外宾时,主席曾问他:“你犯过什么错误没有?”

王芳有些懵的:“政治上的错误没有犯过, 工作上的错误恐怕不少。”

毛主席说:“你没有犯政治上的错误,这就是你的缺点,不摔跤就学不会走路,只有接受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才是全面的。”

这段话当时他还不解,经此一遭才终于搞明白其中深意。

对王芳来说毛主席是他的一生贵人。

后来他升任公安部长后,始终把毛主席的每一句铭记在心,时时温习。

结语

不论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毛主席都始终手不释卷,并不断在实践中融会贯通。

伟人能成为伟人无非是多学、善思、投身实践,然后循环这个过程,坚持一生。

看起来坚定,能做到的人却很少,能达到那个高度的更寥寥无几。

我们普通人若能学到一二,就够受用一生了。

参考资料:

王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来杭州[J].湘潮,2007(03):4-6.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厅长   潼关   浙江   屈原   红楼梦   杭州   北京   宪法   勤奋   主席   晚上   习惯   年代   公安   错误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