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美不配跟网红风”,00后一脚踩碎这审美偏见

#时事热点头条说##城市观察员##头条创作挑战赛##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娱评大赏#


买了好看的衣服,在家照镜子时觉得美爆了,但临出门还是换上万年不变的普通T恤+短裤;


会为自己“隆重”“高调”的打扮感到害羞,只能不断用假装翻背包、玩手机来掩饰尴尬。


这种困扰很多女生的心态被称作“美丽羞耻症”——而最近,一群年轻人正在向它发起挑战。


也在社交平台上捧红了一个词条:“拒绝美丽羞耻症”



无数曾经不敢打扮的年轻女孩,掏出衣柜中那件看起来最“扎眼”的衣服,勇敢地穿上身、走出家门。


很多发帖人的文字中还透着几丝尴尬,担心自己身材不够棒、品味不够好。


好在她们在评论区收获的都是满满的善意。



毕竟如今最能打动年轻人的态度早已变成:“我管你喜欢什么,自己开心才最重要ok?”


01


“辣妹专属潮流”,

普通人照穿不误


如果五年前的我穿越到现在,多半会被今年各种“恨不得同时穿8个颜色”的流行吓到两眼一黑:


“什么多巴胺、芭比风、厚底鞋,这些风格只有大美女才敢尝试吧!”


但事实是那些花哨的颜色、夸张的款式,早就被普通姑娘们穿在了身上。


就连一向倡导简洁的优衣库都靠着辣妹装大翻身——今年第三季度的营收同比大增23.8%。


@市界


但别以为这轮辣妹装的流行,是又一次对普通人的“身材霸凌”——


就像当年的BM风,让能不能穿进去一件衣服成为给身材打分的标准。


如今大家面对这些看似一个比一个门槛高的穿衣风格,态度却主打一个“是人穿衣服,不是衣服穿人”。


“就算我不瘦不美不洋气,也不耽误我可以打扮得很出挑。”


想象一下,去年网红们争着穿芭比套装的时候,谁能想到最近在公司电梯里,都能碰到穿着艳粉色T恤的打工人?


显黑?太扎眼?被嫌弃幼稚?完全没在怕的。


@不谈风月


红色头发配亮黄色的衣服,再加上花花绿绿的小夹子,搁两年前那是“只能活在精修图里,根本穿不出门”的组合。


如今统统被热情洋溢的年轻人穿去了音乐节、演唱会。


@白昼小熊


至于曾被认为“一点不修饰身材”的吊带、无袖背心,那更是成了最受年轻女孩欢迎的单品。


“胳膊粗不怕,穿!”“后背有痘也不怕,穿!”


或者可以说,这股穿衣张扬的风吹到现在,早就没了什么“辣妹”与“非辣妹”之间的界限。


只要你喜欢、只要你敢,再夸张的流行也可以放心尝试。


记得95后刚刚走上社会的时候,网红们还在扎堆告诉我们“克制才是高级”“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美妆教程第一课,就是分清自己是黄皮白皮还是橄榄皮,然后对号入座地套入各种“显白搭配公式”。



穿搭领域最火的是“不费力的精致”:基本款白T、牛仔裤,鲜亮的颜色只能用来局部点缀。


大面积撞色的设计也不是没有,但一律打为“不顾普通人死活”的行列。



相比于穿出个性,更受欢迎的是如何藏拙。


腿短就把裤腰提到胳肢窝,苹果型身材必入一件挡肚子的茶歇裙。


某种程度上,这些带着条条框框的“变美思路”,跟女孩们美丽羞耻的诱因同出一源。


默认打扮是一种特权——“美女是为了更出众,而我只能让自己丑得不太明显。”


但如今,年轻一代似乎已经放弃了把自己再度塞进所谓标准审美的条条框框。


什么“硬件风格”“打扮场合”,都抵不过一句我喜欢。


五官清秀的可爱甜妹把完全不日常的棕色口红“焊死在脸上”,就要做个脸乖心狠的反差感辣妹;



肌肉线条明显的健身女孩小裙子照穿不误,唯一发愁的是旅游拍写真时摄影师非把自己的三角肌P掉。


哪怕工作要求穿得规规矩矩,只要等到有机会挣脱束缚,势必整出点儿时髦新活。


工位上穿着衬衣西裤的正装小伙,没准一休假就变成了满头脏辫的叛逆boy。


不在乎是否符合外界的标准,只问自己究竟喜欢什么。


哪怕花得让人眼晕、野得让人惊叹,但泯然众人、不够个性——绝对不行。


02

“童年对‘时髦’的第一印象,

都是它给的”


明白了年轻人对审美的态度,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复古风”、Y2K能从去年火到今年,至今还没有显出颓势。


反而越来越成为青年文化、流行趋势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年轻潮人们身上戴着20年前火过的饰品、买花花绿绿的翻盖手机、用模糊偏色的CCD风格滤镜。


吸引他们的不止那股怀旧情调,更是当时在文化、审美、潮流方面百花齐放的氛围。


去年00后们在二手市场淘弄老式CCD相机、古早手机,气得圈内人直拍大腿:“这些电子垃圾早就被淘汰,究竟有什么好抢的。”



但沉浸其中的人,追求的本就不只是一台好用的电子产品。


而是着迷于当年非常前沿的设计创意,它们代表着当时厂商们丰富的脑洞、还没有被统一、规训过的审美。


诺基亚当年一款手机可以把键盘掀起来,底下是小小的“手写屏”。


每次有千禧年间的歌手翻红,引发讨论的也不只是那一个人唱功多好、当年有多红。


怀念的是当初“众神争霸”的时代,哪怕技法还有缺陷、唱功略显稚嫩,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声线。


上个月,有人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张王菲在1999年给百事可乐拍的海报。


海报中的王菲烫着拉美卷、画着雀斑妆、穿着牛仔短靴配渔网袜。


看似每个元素都夸张到极点,但配上背景高饱和度的百事蓝,偏偏张扬又可爱。



评论区里啧啧称赞:“今天看也照样不过时,简直时髦死了。”


有网友顺着回忆,当时这组海报还搭配了一首非常前卫的广告MV。


歌手们穿着未来感十足的反光面料套装打太极拳,简单的画面切割特效,却营造出“平行空间”的前卫效果。



甚至还带火了标志性的“百事风”妆容:眉尾画了两抹蓝,仿佛两只蓝色蝴蝶飞上眉头。


“让还是学生的我,第一次具象地理解了‘时髦’这个词的含义。”


事实上,不只是对千禧年没什么印象的00后,震惊于当年这些海报、造型的前卫;


在亲身经历过那个流行文化蓬勃时代的90后、甚至80后心中,“百事风”也是当时最具未来感的元素之一。


92年出生的网友@辣小帆帆 记得,她学生时代的文具店里还没有那么多明星海报、贴纸卖。


班里同学会收集百事可乐上印着明星的瓶身贴纸,剪下来仔细夹在日记本里。



同时代的电视广告为了增加观众的代入感,大多是洗脑广告词加上生活化场景。


但百事的广告片却经常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情节


让明星们扮成有着特异功能的勇士,张开背后的金属羽翼一飞冲天,跟怪兽搏斗。


当年那批对百事的“时髦”印象尤为深刻的年轻人,很多都出生在县城、小镇。


精神消费的选择极其匮乏,而一个个前卫的造型、一段段想象力丰富的广告,是他们接触流行文化的窗口。


一位95后网友自述自己成长于某个熟人社会的小城,拥有着价值观保守的父母。


但他却硬是没有按照“随大流”的人生路线去,而是追随自己对艺术的热爱,最后成了一名服装设计师。


“在一个饮料瓶上印着蓝头发、电视里播放着科幻广告的环境里,我从来不觉得与众不同是种罪过。”


这么多年来,百事身上一直都牢牢贴着“自在张扬”“不随大流”“敢于创新”的标签。


也因此俘获了一代代年轻人。


2017年百事开始推出线下互动体验空间“百事盖念店”,对于年轻一代的影响力也开始渐渐从电视里、网络上,转移到了线下。


如今在很多00后心中,百事可乐除了卖饮料之外,还是“很会做潮牌的公司”。


百事盖念店每次在线下办活动,都会引来所在城市的大学生、年轻打工人们前来打卡。


展厅里有互动、光影效果十足的装置,也有适合拍照的雕塑。


@舒芙蕾


比如2021年就曾布置了一个巨大的“火锅”,用干冰营造出热气腾腾的效果。


任谁路过看见了,都忍不住要上去拿着“大筷子”合影一张。


除了展览之外,盖念店还曾推出过一系列原创潮酷单品。


做成瓶盖的吊坠、富有设计感的行李箱、印着百事图案的文化衫……品类各不相同,但都带着独特的张扬风格。


@合肥饭饭


这不仅是一个个单品,更是百事用自己的方式对每一代年轻人价值观和想象力的理解和支持——


宁可张扬恣意,也不千篇一律,就要造出自己的另类风采。



03

百事盖念店,

永远和年轻人的热爱同频共振


品牌的“年轻”,指的不是某种风格,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状态。


这么多年以来,百事一直保持着对当代潮流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观察和探索,才会始终与青年的热爱共振,产生1+1>2的效果。


在流行音乐制霸娱乐生活的年代,跟亚洲最顶尖、最有魅力的歌手们深度合作;


并用一张张设计前卫的海报、一首首富有想象力的歌曲,影响了90后、95后的潮流审美甚至是人生选择。


而“百事盖念店”从17年创立至今,同样推出了一系列与年轻潮流文化相关的品牌创新举动。


把线上的影响力铺到线下,从现实世界到虚拟空间,为年轻人张扬个性、探索并创造未来提供实际助力。


00后爱上民族风、新中式风,百事就跟其他媒体、品牌联名制作扎染图案的文化T恤和环保袋;



音乐、极限运动成为Z世代表达态度的方式,盖念店就推出了独家设计的滑板、尤克里里,引领年轻潮流。



年轻人的脚步和眼神永远指向未来,但这条路注定是充满着质疑声的。


而百事始终在用实际行动宣告:无论社会上对于“个性”“出格”这些词有多少排斥的声音,百事永远是年轻人探索路上的支持者。



去年以来,随着身为“移动互联网原住民”的Z世代开始走上主流舞台,元宇宙、AI等原本属于科幻小说的概念,也扎堆爆火。


当大众还处在“很厉害但我看不大懂”的阶段,年轻一代早已嗅到了未来已来的苗头。


创造虚拟歌手、尝试AI绘画、试买数字服装……这些流行对于80后、90后来说,或许个个都是突破性的新鲜事。


但在生于互联网的Z世代们看来,却像呼吸一样自然。


始终与青年文化保持共振的百事盖念店,也几乎在同样的时间节点开始在虚拟现实交互的领域发力。


4月上线了首个元宇宙沉浸式数字体验空间,依托品牌小程序“潮玩百事盖念店”升级百事元宇宙体验,持续以热爱带动创造,号召年轻人共建未来。




而今年百事盖念店的最新联名,也同样基于对当代年轻人爱好和追求的洞察。


跨界科技巨头联想以及LOXEL和蒋宗伯2位青年数字艺术家,打造一系列潮流科技单品和潮酷数字藏品。


消费者通过购买黄盖瓶装的百事可乐无糖,可以扫描瓶盖内二维码,参与兑奖活动。


而在限量潮品列表中,不仅有代表着青年消费趋势的露营车、行李箱、尤克里里等;



更有最前沿的潮流科技单品,鼓励年轻人把对元宇宙的想象跟现实结合,探索不同于以往的生活方式。


如今数码产品已经深入年轻一代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


百事就从实际出发关照年轻人热爱和需求,跟联想联名,推出了笔记本电脑、pad等多款产品。


不仅轻薄便携、性能绝佳,外观上还有独特的百事蓝涂鸦潮流设计。


旨在鼓励年轻一代在生活中也绝不低调,时时刻刻彰显个性的态度。



为了表达对前沿文化的肯定和关注,除了数码类潮品,今年的限量潮品列表中百事跟两位数字艺术家的共创作品,在虚拟和现实中持续放大原创力量,则进一步彰显出当代年轻创造力的蓬勃生机。


跟艺术家蒋宗伯合作了以传统文化、市井文化为创意点的NFT《长沙文和友》和《泰山》。


通过日常场景与未来感特效的交织设计,将年轻人热爱的IP“文和友”与百事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每个作品都有独一无二的编码,也暗合了年轻一代对独特性、个性的追求。



跟艺术家LOXEL则合作了充斥着科技力的数字作品《热爱的种子》;


意在剑指未来,期待青年艺术家能创造出更多前所未有的艺术形式。



以及风格颇具开创性的“狂龙系列头像”,五款头像对应了百事的5种产品。


换上这些个性十足的头像,只要看一眼,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个不愿随波逐流的Z世代。


滑动查看全部“狂龙”头像。


事实上,百事从去年就已经开始跟数字艺术家合作共创NFT作品。


不只是在表达对年轻艺术家们的肯定,也利用自身的影响力,让这些前沿的作品走到更多年轻人的面前。


不同行业、不同身份的年轻一代,在同样喷薄的创造力和热爱中架起桥梁、感受共振。


而百事,也是这种共振的一部分。


每一代年轻人都是社会中最具有创造性的群体,有着连他们自己都会惊讶的潜能和热情。


作为青年流行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份子,百事始终扮演着潮流引导者和创造者的重要角色。


用实际行动驱散年轻人的迷茫和困惑,告诉他们——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很珍贵,你热爱的事物很重要。哪怕外界的质疑声从来不曾停歇,但百事始终跟年轻人站在一起。


而在这样的鼓励和支持下,一代代年轻人也必将用自己蓬勃的创造力,给世界带来更大的热爱奇迹。(高潜潜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百事可乐   百事   前卫   偏见   辣妹   潮流   年轻人   风格   未来   年轻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