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号补给舰,3.7万吨巨舰航速16节,帮助我国海军走向远洋

在辽宁号服役前,它曾是我国海军吨位最大的舰艇。2021年5月,它迎来了25岁“生日”,当时南海舰队的官方账号还曾发文,“虽青春不再,却依旧挥斥方遒”,说得就是我国曾经最先进的远洋补给舰,青海湖号。

在大家的关注点都落在航母以及各类作战舰艇的身上时,很少有人能关注到承担后勤保障任务的舰艇,虽然没有参与正面作战,但他们仍然十分重要,比如说远洋补给舰。一提到这类舰艇,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901型或者903型,前者是中国航母的“超级奶妈”,后者则是中国海军现役规模最大的远洋补给舰型号,其中903A型有7艘、903型则有2艘。

补给舰在远洋编队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我们不像美国拥有那么多的海外军事基地,那么编队在进行远洋航行时的补给需求,就要由补给舰来满足,比如燃油、弹药、备件,以及舰员的食物和淡水,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没有哪个远洋编队能离得开包括补给舰在内的后勤保障舰艇。

相对于如今有所耳闻的901型或903型来说,很少有人知道,此前我国海军还曾装备过1艘排水量达到3.7万吨的远洋综合补给舰,“南仓号”,后来改名为“青海湖号”。根据公开资料,它的舰体长度是188.9米、宽度25.3米,全舰人员编制125人,如此大的吨位和体型,自然就代表着它的综合补给能力不会太弱。据说青海湖号的总装载量在2.3万吨左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燃料和水,大概在2万吨左右,剩下的则是2000吨弹药和1000吨其他生活物资。

青海湖号的舱室有将近800个,可以配备2台直升机,并且有直升机垂直补给装置,如果只搭载1架直升机的话,机库可以往回收缩,让平台更加宽敞。补给装置有横向和纵向两种,横向包括液货和干货两种,纵向则只有液货补给。除此以外,舰上还有污水污物处理系统、摄像监控系统等。在动力方面依靠的就是柴油引擎,虽然使用柴油机的问题很明显,但毕竟采购和使用的成本都比较低,所以是大多数补给舰的选择。

青海湖号是我们从乌克兰手中买的半成品,经过后续加工才有的,值得一提的是,一开始它并不是按照综合补给舰来设计的,而是单纯的油料补给舰,等改了设计方案以后,更是直接造出个躯壳就停工了,是我们的大连造船厂后续改建才得来的。青海湖号的服役,在当时填补了我国海军在远洋补给方面的短板。

自从我国海军成立以来,因为军工技术和造船水平有限,奉行的政策基本就是“近海防御”,也因为没有远洋作战的需求,所以对综合补给舰的装备需求就很低,一直到东风5洲际导弹的研发成功。

研制出来了自然就要进行发射试验,一同出发的包括驱逐舰和测量船等,由此也就产生了对远洋补给舰的需求。主管部门当即就决定开展研究,为东风5的飞行试验提供各项保障,也就是大名鼎鼎的“718工程”,其中就包括我国第一款大型补给舰太仓级远洋油水干货补给船。

当时一共建造出了4艘,3艘自用、1艘出口给了巴基斯坦。太仓级满载排水量为21740吨,能够一次携带1万吨左右的燃料,以及其他的物资。1980年5月,太仓级的1号、3号舰出海,跟随队伍带回了东风5洲际导弹的“数据舱”

虽然满足了发射试验的需求,但太仓级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导致它并不算是真正的综合补给舰,那就是它不能给水面舰艇提供弹药补给。这么一来,我们就需要建造单独的弹药补给船,不然无法满足作战需求。可这么做的话,不仅浪费时间和资金,执行任务时还非常麻烦。所以拥有1艘真正的综合补给舰,成了我国海军走向远洋的关键一步。

恰逢前苏联解体,有很多遗留的武器装备正在等待出售,其中一条消息,引起了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将军的注意:乌克兰赫尔松船厂正准备出售一艘将近完工的大型综合补给舰。而黑龙江因为地理优势,边贸发展得非常好,所以有家公司已经跟该船厂接触过了,对方也很愿意把这艘舰艇卖到中国来。

乌克兰在当时继承了大量的前苏联“遗产”,但以他们的国力又无法承担使用和维护成本,所以就在国际上大量出售,我们跟乌克兰除了在燃气轮机、舰载机技术等方面有合作以外,在舰艇上也有合作。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知道,当时的中国海军急需这类舰艇,所以在价格上会更“慷慨”一些。

基于种种背景,刘华清将军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只说了一句话,“贵不贵?能办吗?”对于刘华清将军来说,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他曾说过,所谓的“近海”,不应该局限于“距海岸200海里以内的海域”这一概念,而是应该包括更大的范围,也就是第一岛链以及该岛链的外沿海区。在这样的理念下,也就不难理解刘华清将军为什么会格外重视综合补给舰了。

1艘排水量3.7万吨的大型舰艇,价格只有1000万美元左右,仅相当于一架苏27的三分之一。所以采购乌克兰赫尔松船厂这艘大型综合补给舰的事,被迅速提上了日程。

这艘舰艇在当时虽然还未完工,但是整体的建造工程已经进行到了80%,主机、发动机这种核心部件已经全部安装完毕了,剩下的也就是管路、电缆这类的连接和铺设工作。我国的造船专家在实地考察后,认为该舰完全满足继续建造的要求。于是,双方就紧锣密鼓的开始商讨采购事宜了。

一开始通过黑龙江的边贸公司,我们已经了解到了该舰的价格在1000万美元左右,于是我们的预算就定成了1000万美元,谁知乌克兰却把价格上调到了1100万美元,经过几轮谈判,最终以1006万美元的价格成交了。而中远公司军品运输处的处长李军民,是该舰顺利回国的“功臣”,在他的出面协调下,我们跟乌克兰港务局签订了拖轮的租用协议,把这艘没有动力的大船给拖拽回国了。

1993年5月,该舰终于顺利抵达大连,由大连造船厂承担了后续的建造任务。在经历了3年时间、花费4亿多人民币以后,1996年6月,修建完成的综合补给舰正式加入了南海舰队,被命名为“南仓号”,又在2002年,改名为“青海湖号”。因为使用的是前苏联在上世纪80年代最先进的补给舰技术,青海湖号不仅自动化程度高,还能给航母、两栖攻击舰这列的舰艇进行补给。这也是我们当时确定采购的另一个原因,尽管我们那个时候还没有航母,但“未雨绸缪”总归是不会错的。

被寄予厚望的青海湖号,在入列2个月后,就参与了出访美国的任务。在此后的15年间,出访过12个国家,总航程超过了13万海里,更是多次执行过重大的军事演习以及武器试验任务,对我国海军远洋能力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不过,它也有着一个为人诟病的缺陷,那就是最大航速只有16节,这是因为前苏联在设计时参照的是商业标准,所以它常常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跟不上编队的速度。但我们也不能因为这一个缺点,就否定它曾为我国海军走向远洋所做过的贡献。

在2015年的时候,曾有这样一条消息,中国首次向俄罗斯出售了5套海上补给系统,该系统中包括我们自主研发的补给设备和自动张紧系统。这意味着,我们从当年全套引进前苏联的海上补给装置和技术,变成了反向出口给俄罗斯。而这一切,都源于刘华清将军当年坚持要引进的“青海湖号”。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青海湖   赫尔   远洋   海军   太仓   乌克兰   航速   我国   船厂   舰艇   作战   弹药   前苏联   航母   将军   走向   需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