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不了也守不住!中国空军在西藏上空,被印度空军整整欺负了40年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谈及印度和中国的军事实力对比时,不少人或许会微笑一笑,毕竟在许多人眼中,印度的军事实力与中国相比显得微不足道。然而,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在某些军事领域确实曾经长时间处于比印度薄弱的状态,尤其是空军领域。

中国空军的起步要早于印度空军。新中国政府和解放军空军的最初阶段,正是依赖一批日本制造的飞机和日本飞行员的贡献。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共开始从日本手中接收日本制战机和飞行员。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从国军缴获了一批飞机,逐步积累了军事实力。


到了1949年3月,中共在北京成立了“中央军委航空局”,当时只有64名成员。随后,毛主席致信周总理,建议派遣解放军精英前往苏联学习航空知识,并购买约434架飞机,以组建解放军空军。1949年8月13日,中国与苏联正式签署了协议,苏联提供了434架轰炸机和歼击机,派遣了近900名飞行员和专家前往中国协助培训。


这份协议为新中国空军的开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500架飞机使其具备了一定的实力。然而,在新中国成立的盛大典礼上,只有17架飞机飞越天安门,因飞机数量不足,这17架飞机甚至飞了两次。随后到1953年,苏联继续提供援助,共计约974名援华空军专家和飞行员前往中国。到1955年,朝鲜战争结束,苏联共向中国出售约6000架飞机。


在这些援助下,中国组建了12个歼击机师、2个强击机师、1个轰炸机师和1个运输机师,共计17个空军师。虽然在数量上中国空军不弱,但由于缺乏机场基础设施,特别是在中印边境线附近,中国空军并未在印度空军面前占得优势。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中国的机场建设相对较少,而印度则在接近边境的区域拥有多个机场,因此在边界冲突中,中国空军的局限性显露无遗。


中国空军的发展也受到了中苏关系的影响,随着中苏交恶,中国的空军力量逐渐被印度超越。尽管苏联提供了数千架飞机,但其中很多是二战时期的老旧型号。加之喷气式发动机技术的飞速进步,中国的战机性能逐渐落后。更重要的是,中国虽然能够生产战机,却缺乏改进战机的能力。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才开始逐渐拥有自主研发和改进的能力。


相比之下,印度通过引进苏联的米格-21、米格-23和幻影-2000等战机,逐渐实现了对中国空军的超越。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空军的实力在逐渐被印度拉开。直至2010年代,中国以歼-10、歼-16、歼-20等自主研发的战机逐步扭转了局面,重新夺回了在中印边境的主动权。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军工自主性的重要性不可忽视。虽然中国空军曾在上世纪50年代凭借苏联援助暴涨,但由于缺乏军工自主性,在上世纪70年代遭遇了一次颓势。印度虽然获得了苏联和俄罗斯的援助,但面对现今已具备世界一流军工能力的中国,印度已难以赶上。


综上所述,中国和印度空军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军事实力的复杂演变。通过自主研发和改进,中国空军成功逆转颓势,重夺优势地位,而印度则在技术和军工能力方面逐渐落后。这段历史值得我们深思,同时也为未来的军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印度   空军   中国空军   苏联   机师   铁粉   西藏   日本   飞行员   军工   战机   中国   上空   飞机   军事实力   年代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