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科奇人:人口1万却能打,对战俄罗斯100年,我国古籍记录很骇人

在17世纪的亚欧大陆最东北边缘,生活着大量不知名的小民族,他们往往放牧为生,驯鹿是最主要的牲畜。

在亚欧大陆最角落的地方,有一群叫做“楚科奇”的人,这个“楚科奇”是俄国人给他们的称呼,有“驯鹿牧手”的意思。

楚科奇人养着驯鹿,原本开心地在苔原上放牧。但17世纪,俄国探险家的到来改变了一切。

俄国人相处之后发现,这群楚科奇人非常残忍,他们居然会主动杀死自己的亲人,就像杀死猎物一样。

俄国人对此陋习深恶痛绝,楚科奇人则不以为然,因为所有被杀的人都是自己要求家人赐予他死亡的。这种习俗叫“自愿死亡”,一度是楚科奇人的标志,被文明世界所厌恶。

说起来,楚科奇人曾经是亚欧大陆上最低调的民族,他们安静地在楚科奇半岛生活了6000年以上,忍受着严寒和孤独。

在18世纪后,沙俄帝国逐渐征服这片地区,但楚科奇人宁死不从,居然和沙俄大战百年,打遍欧亚无敌手的哥萨克人也在楚科奇半岛折戟,最终沙皇不得不承认楚科奇人的独立地位。

后世无论沙俄还是苏联,都积极研究这个神秘的民族,他们的古老习俗是古文明的化石。

那么,楚科奇人为什么生活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圈内?这个彪悍的民族有什么残酷的习俗?如今的楚科奇人生存状态如何?

【一】

大陆边缘的楚科奇人,却不是失败者

楚科奇人,在俄罗斯人发现他们之前,全世界对这个民族几乎没有了解。

中国曾在古籍中记录过这个国家,称为“夜叉国”,这也不是中国人直接见过的,而是通过北方的“流鬼国”勘察加人叙述得知的。

据说,这个“夜叉国”人龇牙咧嘴,身着兽皮,常抓人当食物。现代科学家认为,楚科奇人经常狩猎海象,男性把海象牙当做装饰挂在头肩部位,这可能是“夜叉”传说的起源。

但古代的中国人听完叙述,就觉得这跟传说中的“夜叉”一模一样,所以就给这群人起了个“夜叉国”的名字。

然而,中国虽是最早记录楚科奇这个民族的国家,但两国并无交往,楚科奇人真正被世界接触是在18世纪后。

17世纪后俄罗斯人东扩,凭借军工科技降维打击,轻易地把西伯利亚的广大游牧民族征服,这些民族还处在部落社会,茹毛饮血,缺乏铁器,基本在用骨头做的箭头和木弓作为武器。

在俄罗斯哥萨克的铁蹄下,西伯利亚民族一败涂地。

18世纪,俄罗斯人一直走到堪察加半岛,又北上楚科奇地区,终于和孤独的楚科奇人相遇了。

楚科奇人当时只有12000多人,住在楚科奇半岛和周围地区。内陆的楚科奇人养殖驯鹿,沿海的楚科奇人捕鱼,两边互相都有来往,但不同的部落之间偶尔也会爆发矛盾。

18世纪的楚科奇人还处在极为原始的公社型部落时代,连部落首脑,也就是“酋长”都没有,所谓的首领是民主推选出来的代表人物,随时可以被废除,甚至被杀死。

俄罗斯人这边开路的先锋则是哥萨克人,这些吃苦耐劳的战士耐寒、耐饿,但也非常贪财好色,每到一处就强迫当地人交出兽皮和女人,沿海的民族要交出海象牙,否则就杀人。

尽管哥萨克人在北亚地区横行,抢走了巨额的财富,但在楚科奇人面前却吃了瘪。

当地人不跟哥萨克人废话,不愿意臣服,也不上供,要兽皮和象牙可以,必须交换。哥萨克人难以置信,这些蛮族居然敢跟自己讲条件。

于是,哥萨克逮捕了楚科奇人的妇女,和楚科奇人开战,但除了前期偷袭得到一些甜头外,楚科奇人部落不分大小都死战不降。

俄罗斯的文献记载:“我们放起火来,这些野蛮人居然端坐在帐篷里,看着自己烧死。”

楚科奇人的坚韧和勇武让俄罗斯人惊讶,楚科奇人报起仇来也无休无止,一些俄罗斯殖民地被楚科奇人毁掉,探险队被杀死。

面对进攻受阻,俄罗斯人赶紧向南方的勘察加半岛居民打听,这群北方民族究竟是什么人。

结果勘察加的居民告诉俄罗斯人:那边的土著非常厉害,前几百年他们都在打仗,别的民族都不敢接近他们。

最终,俄罗斯人前前后后打了100年,才在付出惨重代价后放弃了征服楚科奇族,并改为互相贸易,而不是殖民或控制。

由此可见,楚科奇人给俄罗斯人留下了怎样的残酷印象。

19世纪初,楚科奇人的地位终于得到莫斯科确认,他们虽然是沙俄帝国版图的居民,但不属于沙皇的臣民,不纳税,不当兵。

后来的沙俄、苏联学者们都着迷于楚科奇人的文化和历史遗迹,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个民族居然在当地活动了起码5000-6000年。

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们不是从南方被其他民族驱赶的,而是一直在当地生存,就在这种酷寒中繁衍生息。

在漫长的历史中,楚科奇人甚至打败了几个从南方来的民族,连跨越白令海峡从美洲来的因纽特人,都被楚科奇人打得落花流水。

这个北亚的小型战斗民族要不是因为环境太差,人口有限,他们完全有可能会发展为一个大型的半游牧部落汗国。

【二】

“吃人夜叉”的传闻:楚科奇人的残酷之道

1822年,俄国的《外国人管理宪章》出台,楚科奇人和俄罗斯人结束了残酷的百年战争,开始和俄国和平相处。

此后,俄罗斯探险家和学者深入楚科奇人之间,研究这个民族的种种细节,其中很多发现都让人类学家惊奇。

首先是楚科奇人的个性,他们虽然赶走了很多竞争民族,还和俄罗斯打了百年战争,看似非常勇武,但其实这个民族并不好战,崇尚和平,其军事水平不高。

因为生产力的限制,楚科奇人的军事水平很低。据哥萨克人记载,楚科奇人的武器只有弓箭和石头,极少数人有金属的长矛,这还是他们和南方的民族交换来的。

楚科奇人的盔甲也都是兽骨或者木头制作的,无法防御火枪。

与此同时,他们的战术也很原始,或者说根本没有战术,正面战只是一哄而上,面对俄军毫无杀伤力。但他们很会隐藏踪迹、跟踪猎物,楚科奇人善于打偷袭,或者抓单。

一旦进入冬天,俄罗斯军队冷得无法活动,楚科奇人就会神出鬼没打冷枪,让俄罗斯苦不堪言。

更让哥萨克人意外的是,俄军士兵以前打仗,火枪射击能吓退很多游牧民族,大部分军队在遭受伤亡后悔溃散,但楚科奇人不会。

楚科奇人对侵入领地的人非常反感,在战争里也决不投降,被包围后甚至会自杀。他们也有极端战况下先杀死亲人,然后自杀的情况,让哥萨克士兵都感叹“刚烈”。

哥萨克人最后放弃楚科奇,一是因为当地没什么油水,除了象牙外没什么珍贵的毛皮。二是当地气候实在太恶劣,几乎没有任何补给来源,除了自带的干粮,就是楚科奇人的驯鹿。

一到冬天,哥萨克不跟楚科奇人抢驯鹿吃,就要饿死。但是一开始抢驯鹿,楚科奇人的报复无休无止,在零下四五十度的寒冬里,哥萨克人完全没有胜算。

所以,俄罗斯的军事征服在楚科奇陷入死循环,起码在17-19世纪这样的时代没什么好办法。

当俄罗斯人放弃楚科奇半岛后,和当地人和平相处,这时候楚科奇人的优点又展现了出来。

楚科奇人勤劳、诚信、而且愿意吸收先进文明,他们对金属武器和生活用品极为喜爱,愿意拿出珍贵的海象牙交换,而且不耍小聪明,保质保量。

这个民族保持着人类原始的平等本性,甚至对落难的外族人也会给与帮助。但他们内部也有些让人胆寒的习俗,比如著名的“自愿死亡”。

唐朝的《通典》记载:“流鬼在北海之北,北至夜叉国......叉人,皆豕牙翘出,噉人。”

元朝周致中的《异域志》还记载:“小野人在女真之北,性狠戾,不畏生死,以杀死为吉祥,病终为不利,父子相杀,以为常焉。种类以黥面为号。”

流鬼、小野人,都是中国对楚科奇的称呼,这里面的描述都很恐怖,第一个“噉人”就是吃人的意思,第二个“父子相杀”,就是家人相残,后面一句“以为常焉”,证明他们经常这么做。

古代人对异族,尤其是远方的落后民族都有歧视色彩,但对楚科奇人的描写其实并不夸张。

楚科奇人一直保留着“自愿死亡”的习俗,人类学家还怀疑这个民族以前有“食葬”习惯,即吃掉死者的尸体。

楚科奇人的老人、病人经常会选择“自杀”,只不过这种自杀不是自己了断,而要让家人动手。

一个老人得了病,被折磨了很久,最后就会选择“自愿死亡”,他们让家人用绳子勒死自己,甚至用刀和长矛杀了自己。

年轻人也有这种“自愿死亡”的情况,比如一些厌世者,还有疾病患者,甚至失去亲人者无法承受痛苦,就会让家人了结自己。

楚科奇人这种残酷的自杀方式让人类学家疑惑又感兴趣,广泛认为,这种“协助自杀”是这个民族在严酷环境里进化出来的自保方式。

楚科奇人在寒带生活了几千年,这里的物资极为匮乏,随着人口增多,食物可能在冬天最严酷的时候发生短缺。这时候为了保存年轻人和孩子,老人就会自杀。

几千年来,这种自杀演变成为楚科奇人的一种习俗,老人一旦生病,成为家庭的拖累,家人就会协助他自杀。在古代,很多生活在极端环境的民族都有类似的行为。

在楚科奇人协助自杀的过程中,自杀者还会说“请像对待驯鹿、海象一样对待我吧”。

这句话背后有多重意思,既有让家人痛下狠手,不要怜悯的意思;也暗含着让家人“像处理猎物一样处理我的尸体”,有可能会吃掉尸体的部分。

吃尸体的习俗在全球都有出现,寒带地区的民族在冬季遇到意外,比如暴雪、工具损坏、生病、遇敌,为了活下去,他们会吃掉死者的尸体。

【三】

他们依附于俄国,却不属于俄国

近几百年,因为生产工具已经很发达,贸易也方便,楚科奇人已经没有发现吃尸体的迹象。

但“协助自杀”仍然存在,该民族是俄罗斯境内自杀率最高的群体,他们蔑视死亡,认为死亡只是另一个开始,失去另一个世界生活。

直到现在,“自愿死亡”都在楚科奇部落里存在,但本族人对此保持沉默,因为现代社会不允许这种行为,协助自杀涉嫌谋杀,要被审判。

所以,只有和楚科奇人相处很久的人类学家才会得知类似的消息,但他们也要保守秘密,否则楚科奇人将永远对他关上大门。

而在楚科奇人被俄罗斯统治的二百年里,楚科奇人经历了由浅极深的过程,他们表面上被俄罗斯统治,但内心深处并不认为自己是俄罗斯人。

楚科奇人归附俄罗斯是在1889年,沙俄建立“阿纳德尔城”,作为这片自治区的首府,有政府官员和驻军。

但沙俄时代的楚科奇人和俄罗斯关系很浅,他们最大的变化出现在20世纪苏联诞生后。

沙俄时代,这个地区基本没有沙俄的基层统治,当地人处在放养状态,只有东正教的教堂深入当地,在当地传教。

直到苏俄建立后,楚科奇地区被列为民族保护区,政府有义务开发当地,让这个原始的民族才一同走入社会主义社会。

楚科奇地区本来形成了一个贸易商为上层,牧民、渔民为下层的简单阶级社会,苏联将这个社会打散,把人民纳入公社,一起组织生产。

之后,苏联还推行免费的教育,给楚科奇儿童教俄语,给成年人教授现代手艺,让他们适应现代生活。

20世纪30年代后,一些楚科奇学生被送到苏联东部去留学,他们接触了现代社会,回去之后成为当地的领导,带动楚科奇自治区的发展。

也正是在30年代,楚科奇半岛发现了大量矿藏,主要是锡矿和金矿,这些矿产让这个荒芜的半岛成为宝地。

苏联政府在这里修建了国营矿场,修了公路,拉了电线,让楚科奇自治区享受现代世界的成果。大量工人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楚科奇半岛的人口不断增长,在上世纪后期超过10万人。

当然,楚科奇人本身依旧较少,一直保持在4万人左右。

苏联解体后,由于俄罗斯对楚科奇人的补助突然减少,当地的经济一度陷入困窘,俄罗斯族人大量流出,楚科奇人则继续捕鱼、养驯鹿生活。

90年代末的楚科奇几乎是个死地,政府付不起工资,当地连个医生都没有。

直到21世纪俄罗斯经济复苏,楚科奇地区才得到了投资。

尤其是超级富豪阿布拉莫维奇担任楚科奇自治区区长时,给当地投入了大量资金,完善基础设施,才让楚科奇人感受了来自莫斯科的温暖。

现在的楚科奇人已经接受了俄罗斯政府和俄罗斯文化的老大地位,楚科奇人基本都会说俄语,年轻人更是离开了土著的地盘,搬到了城市生活。

和寒冷的楚科奇半岛相比,年轻人更喜欢温暖的南方,他们也远离了驯鹿和鱼群,做起了公务员或者教师。

但和大部分土著小民族一样,楚科奇人的文化也受到了威胁,可能后继无人。

俄罗斯和国际上的一些人文组织也关注到了这个问题,他们鼓励年轻人回到家乡,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化。

好在,目前还有一些楚科奇人在捕鲸鱼、海象,也保留着驯鹿群。

那俄罗斯人现在对楚科奇族是什么态度呢?

其实和以前一样,他们认可楚科奇人是楚科奇半岛的土著,是俄罗斯领土上的人民,但楚科奇人对政府的义务几乎等同于没有。

不过,俄罗斯人的心里已经很平衡,因为他们虽然没有真的征服过楚科奇人,但他们已经从这片土地上拿走了很多东西。而现在楚科奇人的生活不错,两边算是扯平了。


文/商学野

编辑 | 虢洛西

参考资料:

1、《楚科奇人民族史志概述》,孙运来

2、《向死而生——楚科齐人"自愿死亡"的人类学考察》,齐山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哥萨克   俄罗斯   沙俄   奇人   哥萨克人   苏联   驯鹿   古籍   骇人   半岛   俄罗斯人   人口   民族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