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研究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一直怀疑病毒感染会加剧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德国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最新发现,“罪魁祸首”可能是自然存在于人类基因组中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这一发现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数百万年前,远古逆转录病毒通过入侵人体,将自己的遗传信息整合到人类的基因组中,经过突变、缺失等变异,其中大部分片段演变成人类基因组中的“暗物质”潜伏了下来。这些片段被称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元件,大约占人类基因组序列的8%。

这些自然存在的病毒遗传残留物大多数在严格的表观遗传调控下会保持“沉默”。然而,研究人员发现,在某些条件下,内源性逆转录病毒会随着人体自然衰老或被外源性因素影响而“激活”,并加剧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发生和发展。

脑内Tau蛋白的异常聚集是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重要的病理表现。研究人员通过细胞培养模拟了人类细胞从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包膜中产生某些蛋白质的情况。他们发现,这些病毒蛋白可以成为Tau蛋白聚集体的运输介质,加速Tau聚集体在细胞间的运输,从而加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

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可以成为未来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标靶。一方面,可以尝试抑制相关基因表达,即再次灭活这些病毒;另一方面,可以用生物技术方法分离病毒并进行繁殖,研制相关疫苗。此外,研究人员正在考虑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相关疾病。在细胞培养中,他们已经发现抗病毒药物可以阻止Tau蛋白聚集体的扩散。(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聚集体   性疾病   逆转录   神经   抗病毒   研究人员   新思路   基因   蛋白   病毒   自然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