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出一位“钱学森”,拒绝美国百万年薪,带30多个专利回国!

文|煮酒

编辑|煮酒

阅读文章前,可以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分享,也能及时看到更多新鲜内容!

前言

早在上个世纪中期,堪称能顶十个师的钱学森越过美国的重重阻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推动了中国科技的发展,他的这一贡献也被后人一直铭记着。

又过了半个世纪,当代又出现了一位“钱学森“,顶住了美国的糖衣炮弹,决心回到祖国做贡献。

而这位当代“钱学森“就是潘锦功,他在美国研究出了许多科研项目,当他准备回国时,美国却不愿意放走这样的人才,直言要开为其开百万年薪。

然而潘锦功面对金钱的诱惑始终坚持自我,最终历经艰难险阻回到了国家。

他是历经多少曲折才回到国家?又是为什么而被美国如此重视呢?

求学之路

潘锦功是一名地道的杭州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当年家里的条件不算好但也能称得上富足,再加上是家中独子,因此父母将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他身上。

父母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于是便尽力为他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和学校,除此之外父母还教导他要时时刻刻不忘家国,长大以后学有所成了一定要回报祖国。

小小年纪的潘锦功就将这些教诲熟记于心,在他之后的生活学习中,他不仅是这样想的还是这样做的。

潘锦功从小学习成绩就优异,智商也非常的高,在小学时期老师们就特别喜欢他,后来由于超高的智商和领悟力,在小学里就开始跳级,到了初高中他的天赋更是展现的一览无遗,在他刚满十四岁那年,就已经被电子科技大学所录取。

不得不说,有些人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同龄人还在上初中他就已经踏入了大学的门槛,实在是令人望尘莫及。

进入大学,潘锦功选择了电气专业,在这四年里他苦心钻研电力器械,后来毕业之后就进入社会打拼,曾经在成都中建材的一家公司里担任总经理,也曾经担任过计算机的工程师,可谓是经验丰富。

但是工作几年后,潘锦功却还是对电气专业放不下心,决定继续深造。他认为即使现在在公司里边工作,但是做出的贡献是有限的,所以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才决定出国深造。

因此潘锦功毅然辞去了现在的工作,并踏上了前往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的征程。

刚到美国的时候,潘锦功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感觉到了新鲜,也发现了这里与国家的不同。

美国的各项设施都是非常的先进,对于潘锦功这样的电气学子来说,实在是不可避免的诱惑。

后来经历了第一堂课后,潘锦功也是深深受到了震惊。

美国能够常年在科技强国的前列,和他们的丰厚的资金离不开,在这堂课上,他们的导师说出了一句话令潘锦功至今都还记忆犹新:“只要你们能为美国做出贡献,我们国家随时可以拿出充足的资金来支持你们。“

此话一出,底下的同学们就已经开始骚动了起来,大多数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这简直是太好了!甚至有的印度学生直呼:“我毕业了之后一定要留在美国。”

这样的现象或许出现过不止一两次,可能来到美国求学的各国学生们的第一堂课就是“抛弃祖国”,潘锦功看到这样的现象保持了沉默。

诚然美国的科研实力和资金状况都是全球顶尖的存在,而其他的许多国家都会因为资金和人才问题被迫终止研究,因此美国开出的条件无疑是令人心动的。

在最初的时候,潘锦功为此陷入了深深的思虑之中,他想自己所在的领域都会被如此对待,那么其它学科的学子来到这是不是也会受到美国资本主义意识的影响呢?

早在上个世纪中期,美国就称霸世界一方了,看上去是因为他的工业、金融业,其实最根本的还是因为他背后有着巨大的科研人才。

在两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美国从始至终一直保持着中立的态度,但是一到战争将要结束时,他们就开始往战胜方倒,这种行为真可谓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也正因为此,美国在战争爆发时算是一个“和平之地”,许多国家的高学历人才就会跑到美国进行避难,也为美国的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

就说在二战后,美国就收揽了1600余名科技人才,并开出高薪让他们留在美国发展。

因此美国能有如今的成就,都是在那时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如同它发展成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手段一样。

进入现代后,我国的一些高素质高学历人才同样受到美方的诱惑跑到了西方进行科研建设,特别是在美国的硅谷地区,世界顶尖人才的聚集地。

看到许多人才前往美国后就不再回到祖国,潘锦功觉得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假如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下去,那么中国各行各业将会出现人才缺失的现象,我国的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阻碍。

因此潘锦功暗暗下决心,在美国深造完成后就立马赶回祖国为国效力。

在选择研究课题时,潘锦功选择了在中国是短板的一个专业——发电玻璃,可能在很多人眼里这就是一个理论命题,根本不可能实现,但是在潘锦功看来,这是一个巨大的风口。

根据他们的研究团队所说,这个发电玻璃的技术能够成熟并且得到推广,那么中国的汽车行业、航空领域等其他方向都能够受益匪浅,再往高了说,这或许对我国的产业调整和升级有着想象不到意义,中国的发展也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于是他便和团队成员一起投身到这项研究中,每天都在实验室,就连吃饭睡觉也呆在了此处。

最终经过不懈的努力,潘锦功最终成功创造出了发电玻璃这项技术,也让那些对此项研究嗤之以鼻的人大跌眼镜。

毅然回国

研究成果出来之后,潘锦功就听到了许多类似这样的话:“只要你在美国发展,前途肯定要比你在自己的国家好多了。”这是他在团队里听到的最多的话。

但是潘锦功并没有被影响到,他用一口流利的英语回道:“我觉得回到祖国发展才是我唯一的归宿。”

此话一出,团队里的其他成员纷纷露出不解的表情,可能他们觉得个人荣辱比家国更重要。

后来研究院里的领导也得知了潘锦功想回国的想法,于是便找他专门进行了对话:“潘,你将研究成果卖给我们,价钱你随便要,然后你就可以回到你的国家,这样可以吧。”

听到此话的潘锦功先是笑了一下,然后说道:“假如我把成果卖给你们,那我回家之后不还要从头开始么?那我这几年的努力又是什么呢?“

但是这在领导看来,潘锦功就是在无理取闹,但是他也无法阻止潘想回国的决心。

于是在同僚的震惊目光下,潘锦功开始收拾自己的行李打道回府,这边我们国家的相关人士也在负责对接,毕竟有了之前钱学森等人回国的例子,国家在这方面也是十分重视。

和之前的老前辈一样,潘锦功回国的路上遇到了层层阻碍。

美国的做法这么多年了还是没有变一点,首先就是污蔑潘锦功带走的文件中有一部分涉及到了美国的机密,必须依法对其进行检查。

于是接下来潘锦功所在的地方就被美国警方搜查了一遍又一遍,潘也很自信地拿出自己的文件任他们查看,结果当然是美警无功而返,当然这也是双方都知晓的结果。

后来美国仍旧不依不饶,他们再次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安到潘锦功的身上,以此来达到他们的目的。后来潘锦功的导师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对他说你大胆地往前走,不用在乎这些人。

导师的态度给潘锦功莫大的帮助,在潘回国的时刻他不顾风险地为其出头,毫不在乎以后的生活。

最终在多方的努力下,潘锦功终于踏上了回国的道路。

但是没想到在回国途中还能遇到美方派来的人。

2011年,潘锦功坐上了返乡的飞机,但是在机场候机时,却遇到几个不怀好意的陌生人。

这些人上来就是推潘锦功,还专门去抢夺他手中的行李箱,要知道潘的研究成果都在这个箱子里了,这些人的心思再明显不过了。

就在情形越来越危机时,潘锦功大声呼救,引来了机场的安保人员,而那些人看到警察朝这边走来时,也不顾潘锦功了马上就逃走了。

好在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就这样潘锦功历经重重阻碍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回国后,潘锦功也将自己的科研成果投入到了市场中,当年他就投下了一个大项目——三峡电站。另外他还将成果投进玻璃和发电的相关行业中,获得了不错的反响,这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结语

潘锦功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任何人学习,像他这样的人才,放在每一个国家里都是响当当的存在,随便在哪个国家都能够获得不菲的待遇。

但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到祖国建设,也正是这份爱国情怀才令他在一次次的苦难中爬起来,让他在嘲笑声中研究出了属于自己的成果。

只要心中永存爱国之心,祖国的大门就永远会为那些学者们敞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美国   中国   上个世纪   都会   此话   研究成果   年薪   祖国   贡献   团队   现象   资金   专利   玻璃   我国   国家   人才   钱学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