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院士也来申请国自然面上项目,网友:青年科研人两眼一黑

高校教师想要不断晋升,除了发表高分SCI外,还需要有项目支撑,尤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了,就可以搭上升职加薪的顺风车。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去竞争国自然项目,国自然申请成为学术圈最难打的“战役”之一,谁提起不是一把辛酸泪。


下面一起来看看申请国自然到底有多卷?


01


分析历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统计申请和资助数据,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2021年,审批通过率仅在17.0%左右,这意味着多数人申报项目未果。


更卷的是,有人在小红书上吐槽,现在连院士都来抢面上项目了。


这也引来一众网友的关注。


有人直接躺平:“卷不过,已经看开了”


有人认真提出建议:“限制大佬申请,最多三个面上......”


有人觉得可以理解,“按照发展的角度,国家确实需要大咖做一些事推进发展......每次失败都要反思自己......”


有人觉得内卷的原因是团队太多,应该集中一下团队,跨校组合未必不可。



也有人表示这早不是稀罕事了,院士或者高校校长申请面上,这几年一直都有。



02


比起有院士也来争国自然,更让人悲伤地是,国自然不仅影响科研人的事业,还影响着一些人的爱情和生活......


知乎上有人发帖:

本人今年36了,年初刚跟女朋友订婚,准备年底结婚,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经失败2次了,女朋友说再给我最后一次机会,如果这次再失败就跟我分手,眼看就要放榜了,这两天急得睡不着觉。



网友看到帖子后,纷纷下场发表观点:

➤ 网友1:如题主将来拿了面上结了婚,她跟着你认识了拿了重点、杰青的大佬,会不会改嫁啊?慎重啊朋友。

➤ 网友2:我也两次申请失败啊,幸亏娃都生了俩了。

➤ 网友3:我中了的话,我媳妇答应给我1万零花钱。

➤ 网友4:拿不到基金,非升即走(或者上不了副高),未婚妻认为他要失业(或者没有前途),要求分手,这样不就理顺了么。


其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只是科研的一部分,努力争取,同时保持好的心态。这年头,爱情都没有基金项目可靠,这位女朋友也是有“科研追求”的 。


03


再分享一位科研人申请国自然时被卷的真实历程......很多人可能也经历过。


首先,个人的努力不能少


其次,大佬的支持很重要

再其次,个人自信很重要


有努力有大佬有信心,可惜最后还是没卷成功.....


我打开word,看到了一行文字,心拔凉拔凉的。

看看这些用词吧:

“陈旧”——First blood


“不符合”——Double Kill


“远未”——Triple Kill


“甚至”——Quadra Kill


“重新拟题”——Penta Kill


在五连击之后,我已经毫无力气,心灰意冷,精疲力竭,弹尽粮绝,蔫不拉几,萎靡不振,仿佛霜打的茄子,被抽去了灵魂。

你们知道这种感觉么,就是自己竭尽全力以为就要成功的时候,别人告诉你,

“你的东西就是一坨Shit。”




04


本以为申请国自然的成败只和自己有关,万万没想到,还能延申到孩子身上,曾有高校的附属幼儿园,在幼儿园放榜时,张贴出了幼儿园小朋友的父母获得国自然资助的情况。


名单中列出了近三年该幼儿园家长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信息,不仅包含了家长姓名、获国自然的类型,甚至还有幼儿园小朋友的名字。



卷到高校里都够让人难受的了,现在居然还想从幼儿园就开卷?


同样也引发了网友的讨论,难道国自然已经上升到决定两代人命运的难度.......


05


每年的8月份开始,有很多网友就会经常去国自然系统刷新评审结果,甚至因此失眠。结果公布后必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但是留给学术人感慨的时间并不多,还是要快速整理好心情,收拾行囊继续出发。


如果遗憾被拒,可以思考一下学术编辑资深从业者@AER1898(知乎用户)提供的以下几个问题:

a.是修改完善还是重头再来?

申报失败也不要随便丢弃自己认真准备却没有中标的标书,修改和充实标书后第二年再投的成功经验也并非罕见。


如果没有致命伤,不要轻易更改研究领域,盲目追求热点,因为国自然更鼓励学者在某个方向上长期持续地开展研究,频繁地更换研究领域通常很难得到资助。


b.这份标书易于阅读吗?

标题要做到短小精悍;摘要部分避免说废话套话,最好做到摘要一字不可增减。


避免内容的重复描述;比如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案,前者是标书里明确提出的科学问题,后者则是前者的细化——根据研究内容决定采取的研究方法,选择的研究材料等。二者有不同的侧重点,在描述时要加以区分。


可以让学生、同事查看标书以检验内容的易读性;也可以请其他专家查看标书从而模拟评审专家快速阅读、评价标书的场景,哪怕专家朋友对自己的领域不甚了解,但是提出的建议很可能大大提高文章的可理解程度。


c..是否展示了值得信任的科研能力?


有的科研人员可能会觉得疑惑,明明发过Top期刊,为什么还被质疑课题能否顺利完成。申请人的代表作固然重要,但如果是申请课题关联度不大的文章,即使是高分期刊也未必能给够完全说服评审专家。


此外,虽然青年基金对初级科研工作者更友好,但依然不能忽视基础研究,最好罗列出重要的成果奖励,准备万全让评审专家无可指摘。


d.细节拖后腿了吗?

仔细检查格式和标点符号,也可以打印下来检查段落是否对齐,排版是否美观。成段的句子使用逗号间隔,段尾一个句号结束的情况要加以避免;也要注意检查参考文献的格式错误,例如漏写年份或卷期等问题,这些都会给评审专家留下不严谨不认真的负面印象。


e.情绪稳定了吗?


如若作者仔细检查了标书似乎并没有发现以上问题,而评审意见只有简单一句——没有创新且基础不够,于是不禁怀疑评审专家是否认真研读了申请书,还是对申请者的平台存在偏见。


当作者产生无端猜疑并出现一定情绪时很可能会影响判断,可以等到心情平复后再查看同行评议意见并重新审视标书或者向申请经验丰富的专家请教。


f.你骄傲了吗?

当然已经申请成功的科研人员也不能掉以轻心,这不仅是不骄不躁的老生常谈,更重要的原因是基金委要做绩效评价,虽然目前并未全面开展结题后评估,但是未来会不断完善后评估机制,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后续项目能否获得资助的重要参考依据。


也就是说,“奖优罚劣”的绩效评价机制会使得申请人多次获得国自然资助越来越难,而非越来越容易。如果要想多次获得同等水平(或者更高档次、额度)的国自然资助,那么就要利用之前获得资助的经费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否则难以再次成功申请。


最后以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的一句话作为总结:人世间的一切智慧就包含在这四个字中——等待和希望。祝愿科研学者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

原文:准备好了吗?2023年国自然放榜,一触即发的惊喜与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面上   大佬   科研   自然   网友   项目   标书   院士   幼儿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青年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