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钉子户,补贴88亿都拆不得,专家进屋勘察后表示:不能拆

普通人穷极一生可能都赚不到一个亿,而一个古建筑却能将88个亿决绝地挡在门外。河南就有一个钉子户,给补贴88亿都不同意拆,被称为河南的最强钉子户。到底是因为老宅很高的文物价值,还是房主的“坐地起价”?各路专家在实地考察后连连表示“拆不得”。88亿的天价古宅最终归宿是什么?

补贴88亿:诚意的试探

关于拆迁,有多少都抵御不了拆迁款的诱惑,甚至期盼着哪一天会轮到自己家,获得一大笔拆迁款,那时就“一劳永逸”了。

然而,河南这一钉子户对这些补贴似乎充耳不闻,宛如鳄鱼的皮糙肉厚,无动于衷。这背后的原因不仅仅是经济利益,更涉及文化、情感和社会联系的复杂因素。

“任老,我们很有诚意的,赔偿方面都好商量的,您不妨再考虑考虑?”上门动员拆迁的调解员满脸堆笑。

“说了补贴多少钱都不拆,你们听不懂吗?别说1亿,哪怕是88个亿也不同意拆。”房主任金岭语气决绝的说。

这栋建筑位于郑州市高新区东史马村,在项目改造工程刚开始就有人意识到这栋老宅很可能会成为钉子户。

与周围的建筑不同,这是一栋老宅,为了能够顺利地推进拆迁项目改造工作,开发商决定开“重金”给这户人家1亿元的经济补偿。但却遭到任老直白拒绝,而且直言哪怕是赔偿88个亿,100个亿,也不会拆除老宅。

放眼望去,当周围都是道路,只有一个钉子户显眼地矗立在那里,它的“破破烂烂”跟周遭崭新的柏油路和充满现代气息的高楼大厦格格不入。

即便是88个亿,100个亿都不能撼动户主任老的心,看来这样的老宅在任老心中有着极深的感情。

对任老而言,这栋老宅承载了他无数的回忆与情感。

然而,故事的背景远没有这么简单。

高达88亿的经济赔偿尽管可以弥补物质上的损失,但却无法填补古建筑文物文化和情感价值上的空白。

东史马村的村民,家家户户在得知拆迁的消息,无一不喜气洋洋、奔走相告,同样被划入开发商开发地段的“钉子户”无论如何也不同意拆除,因而成了“显眼包”。

跟任老贪得无厌毫无关联,跟任老淡泊名利也关系不大,坚决不肯拆除老宅,多名历史专家在实地考察后给出了答案:确实是不能拆!

专家为何站队钉子户?

面对坚守的“钉子户”,不少专家曾表示这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难题。

对同村的其他户主来说,这实在是难得的大喜事,但对任老来说,“拆迁”“拆除”却是个不好的消息。

我们透过历史专家的眼中可以看到,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住宅,木质气息很浓厚,跟外面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显得格格不入。

瓦片和房屋本身的结构嵌入得尤为和谐,门檐下雕刻着的镂空花纹又为这栋古建筑增添了几分历史文化气息。

刚一进门,专家们首先被老宅正门上挂着的一幅牌匾所吸引了。

据说,“辅翼国政”这四个大字是任老祖上得到的御赐牌匾,如同文物一般珍贵。

不只这栋老宅由来已久,就连任老祖上也是代代为官。

想当年,初代家主花了67年的时间,在第二任家主为官时才建成。

而当时正好是清朝道光皇帝1775年在任的时候,祖宅一经建成,便有道光皇帝赐字“辅翼国政”,这是对任家功绩的重要认可。

祖宅在一代又一代人手中得到持续扩建和维护,耗费了大量精力和心血,就连门口的石雕狮子也有着上百年的历史。

谁曾料想到在21世纪的今天,这栋老宅居然会面临即将被拆除的风险。

既然是祖宅,世世代代子子孙孙居住的地方,年年供奉着祖辈族谱和先祖灵位。

这对于很多历史专家而言是个微妙的现实难题,不是固执的抵触就可以化解的。

且不说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祖宅,区区88亿根本不算个什么,这背后为修缮维护祖宅和保护文物历史文化价值而做出的努力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外人能够感同身受。

简单来说,祖宅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精神情感要远远盖过现代社会背景下它被赋予的经济价值。

所以,对任老来说,祖宅和巨款不可能画等号,用拆除祖宅来换巨款不是一件好事。

因而在开放商、协商人员上门调解的时候,一开始任老的反应会那么强烈。

一开始给出8000万,任老没有丝毫心动。

要知道,那时的开发商早已设计好了草稿,拿着项目设计开始“买推广买预算”了。如果任老持续不松口,老宅不能照原计划拆除,开发商的损失将有多大。

不得已,开发商多次找到任老进行协商,并再次开出88亿的高价。亿万富翁那时就在任老的一念之间。

然而,这样大的诱惑丝毫撼动不了任老的决心,而这并非是简单的任老“视金钱如粪土”。

拆与不拆之间的权衡

钉子户的建筑原则上来说只要它不属于违法建筑,是不可以强拆的。

能强拆,除了说它属于违法建筑之外,关于拆迁款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任老的这户祖宅既不属于违法建筑,又无法用“重金收买”任老,开发商们在拆与不拆之间反复权衡利弊。

直到有专家上门,这栋古建筑的真正价值才真正开始“浮出水面”。

当人们开始了解到祖宅背后的故事背景和历史文化价值后,才能理解世世代代户主的不易。

换做是你,难道也会为了所谓的“重金”而亲眼看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祖宅被毁吗?

权衡过后,这栋古建筑迎来它最终的归宿。那就是被当地以保护文物为由,将其作为重点文物保护起来。

此后,它有了新的名字——天祥博物馆。

很多河南本地人或到郑州旅游的人,如果去参观天香博物馆,应该要知道曾经有这样的一个“钉子户”的存在。

上百上千个钉子户的背后,既有地方的诚意补贴,也有专家的调查研究。

然而,城市规划建设发展并非是权衡钉子户要不要拆除的唯一标准,地方、专家、村民们都有各自的立场和考量。

如果没有任老的坚持和决绝,或许我们就这么错过了这样一个传承百年遗留下来的古建筑故事。

然而,城市更新并非是单一的权衡,而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过程。地方、专家、居民,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考量。

要兼顾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在补贴时应更加细致入微,不能强制拆迁,要尊重和理解钉子户们的需求。

比如,比河南这个钉子户还要早几年的钉子户张新国,曾拒绝拆迁,并且坚守了十四年之久,最终还是因为经济利益而妥协。

同样的270万,20年前和20年后的货币价值根本不能等同。

现如今的拆迁户们遇上这种“中彩票”“天上掉馅饼”的事情能否抵御的了诱惑?有时也不是诱惑,而是必须要为城市规划发展做出的让步。

然而又有多少拆迁户们能守得住这些财富?“一夜暴富”过后,拆迁户们的心态会发生巨大变化,“重金”带来的反噬力或许更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河南   钉子户   国政   专家   拆迁户   祖祖辈辈   户主   权衡   重金   历史文化   文物   古建筑   开发商   价值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