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葬、火葬一刀切?中央一号文:正确推行农村殡葬改革

土葬、火葬一刀切?中央一号文:正确推行农村殡葬改革

“我们家祖坟在这里,不能迁走啊!”“土埋是我们的传统习俗,怎么能不让我们土埋?”近年来,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关于殡葬改革的争议声不绝于耳。然而,在今年8月份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了一个重要方向:正确推行农村殡葬改革。

那么什么是农村殡葬改革呢?为什么需要进行这样的改革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传统习俗。

在我国久远而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待死亡有着深刻而独特的认知和表达方式。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就是墓葬文化。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型殡葬形式——火化,并由此引发了与传统土埋相对立和冲突的问题。

从技术上来说,火化确实比传统土埋更加环保、节省空间、便于管理等等。但从宗教、民俗、心理等多个维度考虑,则很难忽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在中国人心目中,“死后安息”似乎并非只是个人问题,“合族安眠”、“祖宗庇佑”也极大地牵涉到整个家族甚至社区/村庄上下几代人之间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之处。

因此,在很多地方实施“限制或取消火化”的政策时曾遭到部分民众强烈反对。造成困扰以及不必要纷争甚至暴力事件都不少见。同时也有些地方过度鼓吹 “百姓自愿”,结果导致大量浪费资源或者恶性竞争等情况出现。

那么究竟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正式因为类似以上复杂且敏感得话题层出不穷且无法轻易妥善处理,则既需要政策引导又需要广泛参与群众协商共同解决问题得途径显然是寻找当今中国所需思考和探索得课题之一。

事实上,《意见》所提及得“正确推行农村殡葬改革”,正恰好针对以上所有问题做出全面规范性解释,并尝试给出科学合理且可操作性高得办法。

具体措施包括:

1. 依据自然条件选用合适墓位类型

根据各种自然条件如水源是否充足, 土壤肥沃程度, 坡度高低, 风景优美程度以及交通便利程度进行分类评定, 然后按照各级别要求选择符合标准并容易维护或更新墓址.

2. 制定符合本地风俗习惯和经济承受能力标准

根据当地数组成结构特点(如男女老幼比例), 经济状况(如收入水平), 生活方式(如日常消费偏好) , 宗教信仰等多元素综合评定; 在尊重基本原则下开放必须留存异己观点空间.

3. 推广公益性集体墓穴

通过完善公益性集体墓穴建设机制, 指导实施集体荒山塘山治理计划, 提升公益服务水平, 解除部分贫困户压力; 同时支持相关单位联手打造文物陵园或者其他主题陵园覆盖市场需求.

4. 引导绿色环保新业态发展

积极倡导生态环保概念 , 高效利用再生资源 ;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 发挥科技优势 , 挖掘市场潜力 . 支持企业投资建立涉及智能监管系统 ,信息采集系统 ,二次利用系统 ,配套服务系列项目 .

5. 加强法律法规管理

完善相关领域管理监管责任链条 ; 同步落实社会组织参与机制 ; 设立专门咨询委员会 ; 充分考虑堆积物清运工作;加强舆论引导与预警机制 .

6. 注重普及宣传

通过网络平台,官方媒体报道以及提供线下辅助信息服务;采取专项调查问卷调查方式获取民意反馈;组织开展义务讲解活动;增设志愿者队伍介入帮扶工作; 大力营造全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殡葬   堆积物   正确   农村   中共中央   土葬   墓穴   陵园   公益性   程度   集体   机制   生态   条件   中央   自然   意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