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粟裕调空军入闽,毛主席质问刘亚楼:这是谁做的决定?

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空军入闽?这是谁做的决定?发生这么大的事中央怎么不知道?”

毛主席一脸怒气的质问空军司令刘亚楼,之前脸上的笑意一扫而光。

1955年,粟裕深感东南沿海一带空军力量匮乏,于是传话给空军司令刘亚楼,让他到杭州上海等地先行部署空军入闽的事宜,来到杭州的刘亚楼得知毛主席正在此处视察,于是他满载诚意的前去采访。

毛主席看到老熟人感到十分高兴,神色欢愉的问道:“亚楼,你怎么会来这里?”

“不是准备安排空军入闽嘛,我提前过来准备准备!”

听到这话毛主席当即脸色一变,看来粟裕调动空军入闽这件事并未征得中央的同意,也难怪毛主席这么生气,但作为毛主席的爱将,粟裕为何私自调兵?毛主席又为何如此生气?

调兵的原因

解放战争以后,解放军士气大振,国民党军队却在这场溃败中逃到了宝岛台湾,人们都说“败军之将,不足为患”,国民党虽然已经没有翻身之日了,但他们依然没有认清现实,不但与美国相互勾连,还利用残存的兵力对东南沿海地区进行军事侵扰。

据统计,当时国民党部队对福建境内出动战机600多次,每一次都会给福建造成巨大的伤亡,除了击沉舰艇以外,他们甚至连居民区的民房都不放过。

当时福建地区的民房大多是以木材为建筑的原料,一旦遭遇炮火袭击将会蔓延成无法挽留的灾难。

居住在东南沿海的老百姓们深受其苦,面对严峻的海空局势,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粟裕立即向中央打报告,希望可以派遣兵力驻扎在福建等地,对国民党的狂妄举动进行震慑,为此他还专门制定了一系列作战计划和兵力部署。

很快粟裕的战略部署得到了中央的肯定,上面派遣粟裕全权负责浙东沿海的战斗工作。

战神不愧是战神,在粟裕的指挥下,浙江前线的对敌斗争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极大的鼓舞了我军的士气。

通过长期作战指挥,粟裕发现这里的敌军兵力分散,并没有很大的战斗力,倘若能够让我军占领福建上空的制空权,登陆作战效果一定事半功倍。

于是他向中央军委提出建议,希望在福建军区机场派遣空军部队。

对于粟裕的这项提议,毛主席很是认可,同时彭德怀也十分支持粟裕的提议,虽然这项报告已经通过,但是中央军委并没有对空军入闽这件事展开会议商定具体的执行策略

后来浙江一带的形势更加严峻,粟裕对此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又向中央军委上达了一份报告,上面写着:

为了防止敌军对福建沿海城市的大面积袭击,同时也为解放金门、马祖等地提供先决条件,福建军用机场军工以后,我空军应立即占领闽上空领域。

毛主席看到这份报告以后做了批复:“退贺粟照办。”

得到毛主席的批准以后,解放军空军入闽的计划算是可以着手准备了,但天不遂人愿,原本定在六月底完成的计划却因为连日阴雨不得不向后推迟。

但这件事已经成为粟裕的“心腹大患”,空军一日没有进入福建,这里的局势就有可能再生波澜,为了让计划顺利进行,粟裕派遣刘亚楼同志前往上海杭州等地安排空军入闽的准备工作。

毛主席之所以如此生气是因为华南地区不是简单的派兵驻扎就能解决的,国民党逃窜以后美国日本正虎视眈眈,其中势力盘根错节,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局势动荡。

这不只是我们和国民党之间的事,更是我们与他们背后那些暗中操作的国家之间的较量,在毛主席看来,粟裕调动空军入闽势必会引起这些敌对势力的警觉,如果因此引发他们不必要的反扑,那就得不偿失了。

于是也就有了开头毛主席与刘亚楼的谈话,事后粟裕连忙向中央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检讨,他向毛主席坦诚了自己常年在战场上经历枪林弹雨,对政治局势缺乏深刻的反思,同时还承认自己此举有“官僚作风”之嫌。

对于粟裕的检讨,毛主席很快给出了批示:“你们没有不事先请示的责任,只有后来决定具体部署的时候没有请示的责任。”

第二次失误

虽然粟裕对这次情急之下作出的错误判断进行了深刻的检讨,主席也接受了粟裕的悔改,可没过多久,粟裕又一次做出了错误的指挥,这次不惊是毛主席,就连周总理等人也是又惊又怒。

1955年的9月25日,彭德怀突然接到一份电报,这份电报来自南京军区,上面提到让南京地区的官兵做好打上高登、北竿塘、南竿塘的准备,今年解放祖马列岛势在必得。

这封电报让彭德怀大为震惊,我们何时准备攻打祖马列岛了?

为了核实这一信息,彭德怀叫来陈庚问话,从陈庚那里他才得知是粟裕在离京之前和皮定均针对福建战争形势做了具体商讨。

这话竟然真的是粟裕作出的指示?彭德怀不敢置信,因为毛主席不止一次的强调祖马列岛易守难攻,如果不能保证一击即中,就不能贸然出兵,如果条件允许,尽量选择一些面积小的岛屿逐个击破。”

粟裕下达的命令很明显已经违背了毛主席的指示。这一举措引起了中央的震怒,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对于一军之将,误判形势自作主张将会对我国的统一大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也不是粟裕本人希望看到的。

但是,即便受到了批评,粟裕并没有耿耿于怀,反而痛定思痛。毛主席尽管还在气头上,但并没有因此就否定粟裕的军事指挥才能,对于他们来说,生气归生气,祖国大业才是重中之重,所以粟裕依旧是华东地区作战计划的主要负责人。

主席的爱将

“发电报问一下粟裕的意见。”每逢遇到重大战役,毛主席总会这样说。

面对这两次重大失误,毛主席依旧对其品性深信不疑,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粟裕被毛主席青眼有加?

其实这与粟裕本身的才能有很大的关系,作为一名军事家和战略指挥家,粟裕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战神”,而这样的名号,却是他在战场上真刀真枪的拼回来的,所以即便后来粟裕没有成为元帅,依旧有很多人称他为“无冕元帅”。

毛主席之所以一再高看他,一是因为粟裕本身是一个很有谋略的人,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惺惺相惜”,面对复杂的局势,粟裕具有很强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即便是毛主席亲自提出的战略方针,即便经过了五大书记一致同意,即便已经到了执行阶段,粟裕依旧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且犯颜直谏。

在解放战争初期,他对党中央的战略方针提出异议,请求就在江北打一场大歼灭战,正是因为他的坚持,才有了后来七战七捷的神话。

第二是战绩辉煌,“七战七捷”以后,毛主席将华东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的战役指挥权交给粟裕,在他的指挥下,我军接连取得了宿北、鲁南等大大小小战役的胜利,之后的淮海战役更是将粟裕的将名一举送上神坛。

第三是淡泊名利,粟裕是我们解放军中赫赫有名的“第一大将”,这个名号的由来还得从他两让司令,一辞元帅说起。

粟裕是一个醉心战场却不留恋于名利的人,1945年,他毅然决然的让出了华中军区司令的位置,到了1948年,组织上想让他担任华东野战军的司令员,毫无例外,粟裕再一次谦让了。

1955年,毛主席曾称赞粟裕堪当元帅,于是准备给粟裕授予元帅军衔,可没想到他却已经早早的向中央请辞了元帅的军衔,最后只得了一个“大将”的称号。

毛主席看人向来独具慧眼,他对粟裕的赏识并非毫无根据,也正是因为毛主席对粟裕高度的赞赏和信任让“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写在最后:

粟裕虽然淡泊名利,可他这一生却有一个深深的执念,那就是海峡彼岸,纵观他曾经犯的两次错误,无一不透露出他对战争胜利、祖国统一的殷切期待。1970年粟裕曾经去往法国参观,来到法国以后他并没有像别人一样感叹他国的繁华,反而心心念念诺曼底的登陆地,其实懂他的人都理解,他这是在为登上宝岛做准备啊!

作为“元帅中的元帅”,粟裕一生为祖国军队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虽然粟裕将军已经不在,但他一心为国的爱国之情和每战必捷的英勇睿智不会消失,他那为祖国山河洒下的热血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解放战争   中央军委   空军   野战军   列岛   福建   电报   兵力   元帅   司令   国民党   局势   沿海   生气   中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