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四年,中国芯片顶住压力,反而让美国芯片企业“信心崩盘”

引言

近年来,中美芯片战愈演愈烈,这场超级大国间的芯片博弈,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面对美国的重重封锁中国芯片顶住压力,突出重围,完成了华丽的转身。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身为制裁发起者的美国,却扛不住了。美国芯片企业连连叫苦,信心崩盘。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让我们一探究竟!

漫长制裁

全球科技高速发展,芯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了大国竞相争抢的“战略要地”。谁能在芯片领域拔得头筹,便能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导权。

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中国芯片以非凡的速度崛起,引起了美国的忌惮。

为了阻挡中国芯片发展的脚步,自2018年开始,美国吹响了芯片战的号角,动用全部力量,扼杀中国芯片。

美国的制裁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从设计到生产,就连销售也不放过。美国试图构筑起一道密不透风的高墙,将中国芯片封锁在内,不留半点活路。

就芯片的设计而言,美国直接切断了EDA的供应。

EDA是专门性的工业软件,在芯片设计环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9年8月,美国正式出台规定,全面禁止EDA软件在中国地区的销售。

美国声称,EDA软件具备军事潜力,应当被纳入管制范围。除非得到美国的允许,否则中国芯片企业不能使用该软件。

这是一次冠冕堂皇的恶意打压,给中国的芯片制造业造成了沉重打击。

而在芯片生产方面,美国变本加厉,多次对中国芯片实施封杀。

2018年,美国捏造事实,以中兴违反商务部合同为由,严令禁止美国企业与中兴展开芯片买卖。

随后,美国又盯上了蒸蒸日上的华为,以同样的手段切断华为的芯片供应,并扩大制裁范围,规定只要是使用了美国设备的企业,都不允许向华为出售芯片,就连代工厂也不例外。

在这些荒谬政策的影响下,中国企业的芯片生产蒙上了巨大阴影。

为了不让中国触碰高端芯片领域,美国可谓是阴招百出。

2022年,美国又一次扩大了出口管制范围,不允许用于生产14nm及以下的芯片设备进入中国。同时,所有在美国获得补助的企业,都只能在中国工厂制造最基础的芯片。美国想利用这一办法,彻底切断中国制造高端芯片的途径。

目前,全球高端芯片制造业都离不开阿斯麦尔公司的光刻机。为了加大制裁,美国多次向荷兰政府施压,从技术与政治两个层面让阿斯麦尔公司妥协,迫使该公司暂停对华贸易。

而在销售方面,美国更是无所不用其极,想尽办法破坏中国正常的芯片贸易。

美国商务部列出了一份所谓的黑名单,将中国芯片企业全部罗列其中,强行加设贸易门槛。美国将中国彻底放在了自己的对立面,要求全球的芯片企业二选一,想要和美国做芯片生意,势必就要放弃中国市场。

美国此举,实际上是希望在世界范围内孤立中国芯片,让中国芯片陷入“买不到,卖不出”的尴尬境地,用心险恶。

然而,在这样的绝境中,中国芯片却硬生生杀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突破重围

美国围追堵截,中国突破重围,打破封锁防线,粉碎了美国试图扼杀中国芯片的阴谋。

为了促进半导体行业发展,中国政策在宏观层面加大了投入。一方面,政府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将提升芯片的核心竞争力放在首位,让芯片成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另一方面,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无论是资金扶持,还是减免税收,都为中国芯片的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中国人的不懈努力下,中国芯片顶住了重压,在三个方面取得了突破。

第一,中国芯片的自主设计能力显著提升。

一直以来,芯片设计都是中国的短板,美国的制裁甚至一度令中国芯片设计陷入低谷。但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置之死地而后生,压力越大,爆发的能量也就越强。

黑暗过后,中国芯片设计迎来了崭新的黎明,涌现出一大批设计企业,如华为海思、上海贝岭、紫光展锐等。这些企业成为了中国芯片设计领域的有生力量,令产业规模高速增长。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三个颇具规模的设计聚集区,分别以上海、深圳与北京为中心,持续发力。

第二,芯片生产迈向成熟,产业链逐步完善。

生产领域向来是中国芯片的强项,如今,这种优势被进一步放大,酝酿出了独特的中国芯片力量。

众所周知,芯片尺寸是衡量芯片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准,尺寸越小,水平越高。中芯国际是我国芯片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现在已经拥有了制造14nm芯片的能力,并且能实现量产,确保优良率超过95%。

而在众多芯片尺寸中,28nm的芯片最为常用,是芯片贸易中的“抢手货”。历经数年发展,中芯国际搭建出了属于中国的28nm芯片生产线,从源头提升产能,产品远销海外,供不应求。

凭借着这一款明星产品,中国在国际芯片贸易中的话语权也有所提升。

第三,高端芯片领域发展迅猛,科研成果尤为亮眼。

沉淀数年后,华为高调宣布,麒麟系列芯片强势回归,直接打了美国的脸。以麒麟9000为例,这是一款5nm级别的5G芯片,性能卓越,领跑全球。华为用实力说话,证明即便没有美国,中国也依旧能发展高端芯片。

与此同时,中国芯片在存储领域也有着不俗表现。国产企业长江存储一马当先,突破技术限制,将64层闪存产品变为现实。明年年初,中国首台28nm光刻机也即将问世,在上海微电子的引领下,国产光刻机进入大众视野,实现历史性突破。

一旦中国具备了自主生产光刻机的能力,那么中国的高端芯片制造势必更上一层楼。美国根本无法在技术上封锁中国,反而为中国芯片企业提供了发展动力。

更不可思议的是,制裁没能打垮中国芯片,反而快拖垮了美国芯片企业,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美国的崩溃

今年7月,美国白宫出现了极为戏剧性的一幕:美国芯片三巨头联手逼宫,要求拜登政府重新考量对华政策,放宽出口。

英特尔、英伟达与高通都是大名鼎鼎的芯片企业,在美国芯片战略中的地位不言而喻。而这三家企业之所以一致“倒戈”,为中国说话,原因非常简单:实在是亏钱亏怕了。

再厉害的芯片企业,也离不开市场。没有买家,所有产品都是白搭。在美国政府强硬政策的影响下,三家芯片企业利润暴跌,损失了超过1800亿美元。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买家,据统计,去年全球芯片约有三分之一的销售额由中国贡献。原本,这三家企业可以在对华贸易中大赚一笔,没想到美国政府偏偏断了企业的财路,加强出口限制,令企业错失良机。

2023年第一季度的财报直观的说明了问题,英伟达亏损16亿美元,高通亏损22亿美元,英特尔的情况最为糟糕,毛利润锐减30%以上,亏损金额超过28亿美元。无奈,这些企业只能纷纷裁员自保,大企业尚且如此,那么,美国中小芯片企业的境况可想而知。

倘若继续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就在三巨头逼宫当日,美国半导体工业协会也厉声疾呼,要求美国政府停手,不要再扰乱全球芯片供应链,应尽快解除对华芯片限制。

与此同时,美国另一家著名芯片企业美光也麻烦不断。

美光是芯片储存巨头,DRAM与NAND存储器是美光的当家产品。曾经,中国为美光贡献了过亿的销售额,但受到中美芯片战的影响,中国启动了对美光的制裁,令美光陷入了史无前例的销售危机。

在2023年第一季度里,美光亏损了23亿美元,盈利同比下降50%以上,堪称惨淡。为了尽可能挽回损失,美光不惜自降身价,打折促销,但效果仍不理想。

这些美国芯片企业的窘境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问题:中国市场,远比美国政府所想象的重要许多。市场意味着主动权,就算美国对中国紧闭大门,中国也不愁买不到芯片,反之,如果中国市场拒绝美国入内,那么美国的芯片贸易必将一蹶不振。

另一边,美国的芯片制造振兴计划也遭遇了瓶颈。

此前,拜登政府宣布,美国将投资500亿美元,用于振兴芯片制造,甚至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这一计划。但是,一年时间过去,该计划却遇到了重重阻碍。

台积电与三星建厂亏损严重,未来投资成谜。纵然工厂建好,美国本土也缺乏相应的芯片领域人才,工厂运转成为难题。

结语

由此可见,打压中国并不能促使美国芯片发展,反而会害了自己。全球经济已是牢不可分的整体,唯有良性的芯片竞争,才能推动本国半导体行业的进步。倘若美国仍然想不明白这一点,最终必将滑向深渊。


参考文献:
1、傅蓓芬1,曹韵2,徐宏宇3.被制裁的半导体产业:大国底牌之争[J].竞争情报,2023,(第2期).
2、冯昭奎.中美芯片之争:现实、逻辑与思考[J].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3,(第2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三星   美国   中国   美国政府   芯片   华为   光刻   中美   企业   中国市场   信心   压力   领域   美元   政府   贸易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