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茶,不该只是附庸风雅




客来敬茶,始终是中国人的社交首选。饮茶之风,肇始于汉,经历唐煮宋点明清散叶,升格为“君子小人靡不嗜也,富贵贫贱靡不用也”的普世国饮,“或十日一会,或月一寻盟”,茶席雅集往来不绝。


即便在动荡困难的年代,“宾主设礼,非茶不交”的坚持依然未曾断过。而今,茶又一次迎来了黄金时代,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饮茶、习茶,茶文化的外延与内涵也在不断拓展深化,一切似乎都是最好的状态。

不可否认,茶是风雅的。但这份风雅,是时间的积淀、学识的涵养,是那些化归尘土的古人,融毕生才学,以茶入诗、入画而升格成的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化精粹。整个行茶的仪轨,表面是审美仪式,内里则源远流长,钩沉于道家和禅宗的诸多思想。凡茶事,亦是与茶、与物、与人的一场因缘契合。


当茶站在潮流当口的同时,各种浮躁、虚无也开始悄无声息地漫延,让这清逸翛然的传统志趣本身开始躁动、喧嚣。苍白空洞的表演之下,茶之雅事似乎已被演绎成愈加玄奥的社交辞令。

在如今这个大众习茶的时代,习茶固然重要,但如何习茶更加重要。




相对于表面的风光无限,内里的博大深厚才是茶之风雅的真源,那一遍遍的提起与放下,并不是机械重复,而是在这样看似枯燥的过程中,不断感知水与茶、与器、与空间、与自己的关联;那一次次的浅啜慢品,也并非无聊的消遣游戏,而是在每一次入口的茶汤里感受不同的内在,探知更多的惊喜。

茶,本身清浅淡泊、隽永绵长,不必趋于流行,无需媚于世俗,更不应成为附庸与标榜的工具,她的风雅不应该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应是在一颗如茶沉静的心境下不断学习、修正、精进后,由内向外自然透露出的睿智、包容、优雅。



作者:钱奕飞



文/钱奕飞
编辑/王哲君 於立英
责编/李慧强 胡吉楠
审核/刘斌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富贵   肇始   玄奥   当口   辞令   清逸   茶汤   附庸风雅   风雅   社交   表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