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老外终于搞懂中国这块镜子是怎么回事儿了

100年后,外国人终于明白这面镜子在中国发生了什么。西汉准器级镜。



出土于一座西汉古墓中。它由一整块金属磨制而成,一侧有浮雕图案,另一侧有光滑的镜面。




但当光线照射到镜子上时,奇迹发生了。镜子反射的光线打在墙上,呈现出镜子后面的图案。



啊,背面的图案显然不是在直射光下,怎么会反射出阴影呢?而且图案在背面,这个硬质合金块能透光吗?



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让很多第一次看到的外国人惊掉了下巴,问这是什么玄学?中国的一些专家还发现,这种镜子在汉代之后就几乎没有再复制过,在当时看来是一项独特的技术专利。

直到19世纪初期西方人接触魔镜大约100年后,他们才发现我们几千年前的随机小玩意是怎么回事。



YouTube上一个名为SteveMold的频道最近谈到了这面蕴含神秘东方力量的魔镜的原理。



首先,如果我们有一面完美光滑的平面镜,那么光线照射到它上时就会完美地反射。



但如果镜子表面有一个夸张的孔,来自四面八方的光线就会被折射到远处,射到墙壁或屏幕上。



那么如果大的凹凸分布合理,是否可以形成镜背的浮雕图案呢?

答案还没有。



原因有两个,一是如果这样形成图案,那么当镜子本身移动时,图像在一定距离处就消失了,或者反射光开始互相干扰,图像变得混乱。


然而,实际上这并没有发生。



镜子缩小时图像没有变化

其次,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图案,我们会发现这些图案都是由暗面和亮面相邻组成的,但这样的凹凸却很难形成如此规则的排列。


然后史蒂夫稍微改变了主意,将镜子表面夸张的凹痕改为一个难以察觉的小凸起。



光自然不会放过这点小变化。反射光束由于棱角的存在,有一定的“密集”变化。如果对面有一堵墙接收反射光,那么一定有一部分光线比较“密集”。密切”。



右光束浓密稀疏想象一下,如果镜子上有几个微小的凸起,与背面图案的波浪分布相匹配,那么图像的呈现将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但这或许可以解释反射图案中明暗相邻的现象,但却不能解释为什么无论镜子如何移动,图案的外观都没有太大变化。



因为按照这个思路,墙壁与镜子的距离会直接影响成像效果。例如,如果距离太近,光线还没有来得及扩散或聚集,图案显然会很乱。残酷的现实再次严重扭转了这个结论。



但尽管问题很复杂,解决办法还是乖乖蹲在铜镜表面等待我们——凸面镜。



没错,当光线照射到凸面镜表面时,镜子从一开始就很好地反射光线,创造出一种自始至终都有漂亮的暗光面的情况,使图案可见。



当然,它还包含一些相对复杂的数学原理。函数、微积分等等都可以混进去,就不展开让大家头疼了。



所以总结一下,镜面对应背面图案的无数微小凹凸+铜镜一般的凸镜形状,应该能够满足背面图案成像的标准。



至此,图案形成的原因已经找到了。看来需要非常精密的工艺才能达到如此惊人的效果,但是几千年前的汉代工匠是如何做到的呢?

这其实并不需要工匠去挑战什么极限操作。在铸造过程中,镜面后面的图案较薄的部分比较厚的部分冷却得更快,抛光时也冷却得更快,就像煎饼的较薄部分一样。成熟了,成熟后厚实的一个道理。



这样,温差等因素就会在无意识中自动改变镜子的物理形状,与背面的图案相匹配,完全不需要有意识的雕刻。



这种镜子表面的变化可以达到微米级,肉眼很难看到。



史蒂夫还在镜子上轻轻划出一条看不见的伤痕,但当光线投射下来时,伤痕清晰可见,证据确凿。



当你对着光线看时,还可以看到镜面上有波纹,这是小突起共同作用而产生的视觉效果。如果这些波纹是相连的,那就应该是背面图案的样子。



至于为什么汉代以后这种镜子越来越少,可能与镜子逐渐变成平面镜,失去了特有的反射效果有关。

另外,铜镜用久了必须抛光,金属材质肯定会被磨损。或许是一不小心,冷热等环境恶化了,就会导致铜镜形成花纹、变形。


西汉魔镜背后的秘密,已不再是秘密。镜子上可以贴上各种有趣的图案,成为一种玩具。

爱因斯坦、星座、反派等等都可以放进去。





历经2000多年,古老的技术与现代的设计发生碰撞,想想就很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镜子   铜镜   魔镜   西汉   汉代   背面   中国   反射   老外   光线   图案   表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