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在世89年,如何度过在位的每一天?3点起,行程满,特别卷

诚邀您点点右上角的关注,便于与您讨论与分享,感谢支持~


引言

乾隆作为我国古代最长寿的皇帝之一,去世时候已有89岁,如此高龄即使放在现代也是不多见的。

也正因如此,乾隆如何度过每一天也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实际上,乾隆如此长寿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他日复一日的规律生活。

皇帝的作息在每个朝代都有相当大的差别,一般来说,明君的生活比较乏味枯燥;昏君的日子则自由自在。

乾隆毫无疑问可以归于明君一类,接手的又是一个已经被祖父康熙、父亲雍正治理得井井有条的帝国,所以他的生活注定是“枯燥”的。

凌晨起床

在很多人眼中,皇帝的生活应该是“每天睡到自然醒”或者“想干啥就干啥”的状态,即使是心系天下的英主也不会被约束太多。

然而实际上,乾隆皇帝的日常生活可与上述两种说法相差甚远。

根据《乾隆帝起居注》记载,乾隆每天起床时间大概在凌晨4点钟,也就是说天还没亮就得从床上爬起来。

“养心殿请驾,更衣。”

每当养心殿的寝宫中传出动静,当班的太监宫女就得打起十二分精神,准备进来服饰乾隆皇帝起床了。

先是由宫女整理好乾隆睡过的床铺,然后端来温水仔细伺候乾隆洗脸,再由太监给皇帝梳头发、编辫子以及剃胡须等,这些例行之事并不需要乾隆亲自动手。

至于乾隆为什么在养心殿起居而不是乾清宫,现今也没找到确切说法。

只知道在明代以后,紫禁城中轴线上的乾清宫就一直是历代皇帝的寝宫。

但雍正皇帝在位时,把寝宫移到了养心殿,自他以后的八代皇帝就都在这里起居了。

到了凌晨5点,乾隆就要完成一系列事项,其中首要任务便是前往坤宁宫进行朝祭。

而朝祭则是封建社会中比较重要的活动,在清朝体制的规定下也是皇帝每日必行的事情之一。

在这场重要的祭祀活动中,乾隆的着装也有很多考究,多为吉服。

等乾隆朝祭结束后,便会返回寝宫休息,此时在养心殿南边的御膳房中的御厨们也已经忙完了,只等传膳。

由于是清朝皇宫中的重要地带,所以御膳房不但拥有巨大规模,同时也秉持着“食品安全至上”的原则。

其中御厨、官员以及杂役共370人,房内锅炉百余口也都有编号,每灶配掌勺、配菜、打杂各一人。

这样精细的编排使每一道菜甚至每个步骤都可以精准定位到负责人,这种确切的责任制在保障了食品质量的同时,也能让皇帝在吃到喜欢的菜肴后轻松地点出想赏赐的庖厨。

早晨6点以后,乾隆就可以享受御膳房的劳动成果了。

一般来说,皇帝每天在哪里用早膳并无明确规定,基本上都是皇帝在哪,传膳就在哪传。

不过根据记载,乾隆皇帝的日常用膳大多是在养心殿或者重华宫等地方进行。

尽管早膳品类丰富,但乾隆用膳的速度很快,大概只有20分钟,就推开餐具准备起身了。

在早膳结束以后,乾隆要到乾清宫西暖阁进行“晨读”,阅览的书目基本是《圣训》和《实录》等。

《圣训》的主要内容是历代皇帝训诫臣子的言辞语录;《实录》的主要内容则是前朝皇帝统治时期治国理政的大事记。

当然阅读并不是乾隆每天必做的事情,有的时候会因为上朝等事搁置。

之所以说有时候会因为上朝搁置了读书的活动,是因为清代皇帝一般是十日一上朝,特殊时期则是五日一上朝,并不是多数电视剧中表现的每天都要上朝。

尽管如此,只要碰到上朝之日,别说阅读了,就是早膳都有可能被耽误。

这时候在京的四品以上大员就都需要进行工作汇报,而这些官员此时并不能进到宫内,要站在宫外进行汇报。

当早朝结束,文武百官就会各自离去,而乾隆则有可能单独点出几位官员留在御书房内,与他们商议些重要的事。

开始工作

我国从古至今都有“一天之计在于晨”的说法,认为每天的清晨就是人精力最充沛的时候,也是一天中最好做事情的时间段。

乾隆也不例外,10点以后就需要进行日常工作的主要部分了,也就是批阅今天的奏折。

所谓奏折,就是一种密奏文书,需要经过专门负责简单审阅后方能呈给皇帝批阅。

乾隆每天审阅奏折的大致流程为:奏事官先根据折上内容的轻重缓急安排启奏顺序,之后送乾清门内的内奏事处,最后经由内奏事处的御前大臣或太监才能转送到乾隆手上。

基本上对于所有的奏折乾隆都会经过深思熟虑后再写出自己的意见和解决方案,加之全国的奏折都需要乾隆审批,所以工作量还是很大的。

一般来说,优先级最高的是关于受灾情况、战事军情的奏折,往后就是地方治安以及降水情况等。

不过臣子们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有要事汇报,这时候就会写点无关痛痒的内容给皇上,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文章灌水”。

所以乾隆的朱批内容除了部分较为严肃的指示外,在面对大多数“灌水”奏折时更多的是简单的“知道了”“欣慰览”“欣悦览”等。

此外,在面对过于离谱的奏折时乾隆也会忍不住用大白话骂两句,所以就出现了“竟不是人类”“放你的屁”等朱批。

尽管乾隆批阅奏折以简短精练著称,但这并不意味着乾隆就是因为奏折太多而选择混工作时长。

实际上,乾隆一直以来都以自己的父亲与祖父为榜样,自然不会出现怠惰的想法。

在面对重要问题时乾隆也会长篇大论,批语达到上百字,甚至出现朱批比奏折内容更多的情况。

乾隆在批阅完奏折后,时间基本也来到了中午13点左右。

此时的乾隆会移步养心殿前殿,召见一些王公大臣,其中最重要的还是领班的军机大臣们。

召见大臣的主要目的在于听取他们对一些重要事务的汇报,并且讨论相关解决方案。

这样的召见会谈往往会持续一个小时左右,结束时间一般为下午两点左右,此时也到了晚膳时间。

和早膳相同,晚膳一般会准备48道菜肴,摆出这么多菜的原因在于皇帝用膳不敢怠慢,更重要的是菜品种类繁多可以有效防止有心之人记下皇帝的饮食偏好。

所以为了保证安全,在吃之前会有太监用银质的牌子插进菜中,根据银遇硫化物会产生黑色硫化银的原理检测是否含有剧毒的砒霜,判断食物是否安全。

同时也正因如此,乾隆用膳也往往是看得多吃得少,即使有喜欢吃的菜也不能取第三次,吃不完的菜都会被赏赐给皇子、妃子或大臣。

清朝皇室实行的是两餐制,即早膳与晚膳,但用膳过早很容易在剩下的时间里感到饥饿。

其实所谓的两餐制说的是正餐,期间还会有加餐,而加餐则被称为“点”,也就是点心小吃的意思。

尽管称为点心,但毕竟是供皇帝享用,菜码并不会平平无奇,一般是主食、甜点、菜品、汤各几种。

当皇上吃着晚饭时,就会有一名太监端着放满了牌子的盘子呈给乾隆,也就是“绿头牌”,乾隆需要通过翻牌子的方式决定晚上由哪位妃子侍寝。

吃完饭后一直到下午3点都是乾隆的休息时间,在这期间乾隆可以选择小憩或者走动放松。

休息完毕后乾隆又会进入工作状态,主要工作内容是批阅上午没处理完的奏折,一般会持续两个小时。

忙碌一天后的放松

乾隆每天5点下班以后,一直到就寝的9点,这段时间乾隆可随意支配。

处理完一天事务的乾隆尤其喜欢进三希堂鉴赏文物,所谓“三希”指的是他最喜爱的三件法书——《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以及《伯远帖》。

除此之外,乾隆的御书房中同样藏有大量书画名家的珍品,而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在这些书画上题字盖章,并且毫无节制。

遭到乾隆“毒手”的除了“三希”外,还有《五牛图》《人骑图卷》及《富春山居图》等名作,尤其是《富春山居图》,乾隆不仅盖了章还在画上面写了首诗。

到了晚上7点,鉴赏完书画的乾隆可自由休息,一般是喝茶、写写诗之类的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乾隆一生写诗四万三千多首,是中国古代作诗最多的帝王。

然而乾隆写的诗大多为即兴所作,并不会字字斟酌,否则也不可能在这种工作强度下完成这么多诗作。

除此之外乾隆还会前往慈宁宫向太后请安,作为十足的“大孝子”,他每天都雷打不动地给太后请安,可谓是古代帝王孝顺的典范了。

晚上8点,乾隆会在养心殿后殿的冬暖阁就寝,太监也会在这个时候把今天被翻到的妃子带到寝宫侍寝。

但侍寝也必须遵守相应的规矩,即妃子不能留宿,必须在一定时间内离开,否则太监就会在窗外高声提醒反复催促。

虽然乾隆时常觉得扫兴,但为了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也始终遵守着这项规定。

妃子被带离养心殿,也象征着乾隆一天的工作生活结束,此时的乾隆就会正式就寝入睡。

而再过几个小时,乾隆又将在夜色中迎来自己“枯燥乏味”的一天。

乾隆能够保持这样的作息规律与他自律的性格是分不开的,这份自律也给乾隆带来了远超历代帝王的寿命。

现代社会的娱乐方式多种多样,想要真正做到乾隆那样的规律生活其实并不容易,因此我们才更应该学习他的自律。

不加约束地纵欲只会把人拖垮,有节制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参考文献:

《乾隆起居注》

《清皇室四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乾隆   朱批   奏折   寝宫   妃子   大臣   太监   行程   皇帝   时间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