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贵州“消失”了36个县,多数是将名字让给外省,有没有你家乡

据地名方面的资料显示,民国以来,贵州省行政区划调整中,因改名、裁撤、合并等原因而“消失”的县名有36个,分别为:

开县、紫江县、龙泉县、凤泉县、清平县、清江县、开泰县、安化县、安平县、归化县、新城县、新县、永宁县、平远县、邛水县、灵山县、思县、麻哈县、安南县、南笼县、罗斛县、定番县、平舟县、大塘县、长寨县、广顺县、三合县、都江县、永从县、下江县、丹江县、八寨县、台拱县、省溪县、青溪县、后坪县。

有的县是几易其名,如,凤冈县先后叫龙泉县、凤泉县。

这其中,有的是原来的县名具有时代局限性,故而主动改名,如:定番县,有伤民族感情,改为惠水县。

有的是因为县与县合并而消失,如永从县、下江县合并,成为从江县。

有的是因为县名不雅而改名,如麻哈县,改为麻江县。

但贵州更多的县名,是因为与外省的县重复,而被动改名。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贵州宽厚、谦让的性格。

因与外省重复而更名的县如下:

“开县”与“紫江县”:1913年9月,贵州将清代的开州改为开县,由于县名与直隶、四川两省的“开县”重名,因此以当地的紫江河命名,改为“紫江县”。到1930年,又借“开阳明之学”的美意,将紫江县改为“开阳县”,治所即今开阳县城关镇。

  “龙泉县”与“凤泉县”:早在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贵州就改龙泉长官司为龙泉县。到民国初年,因县名与江西、浙江二省的“龙泉县”重名,又因县北的凤凰山下有龙泉潭,于1914年1月改名为“凤泉县”,1930年3月又改凤泉县为凤冈县,治所在今凤冈县城关镇。

贵州省各市州当下的旅游推介简图

  “清平县”:明朝弘治七年(1494)就设置了清平县,隶属于都匀府。1914年,由于县名与山东省“清平县”重名,就以县东的香炉山命名,改名为“炉山县”,治所在今凯里市清平镇。新中国成立后,又于1958年将炉山等4县并为凯里县,此为后话。

  “清江县”:1913年9月,贵州将清代的清江厅改为清江县,因县名与江西省“清江县”重名,于是以县城在剑河(即清水江)南岸,于1914年1月改名为剑河县,治所在今剑河县柳川镇。

   “安化县”:明朝万历三十三年(1605),贵州将水德江长官司改为安化县,为思南府附郭。1914年1月,因县名与甘肃、湖南、广西三省的“安化县”重名,又因县境内有德江河,于是改名为德江县,县治在今德江县城关镇。

  “安平县”:1913年9月,贵州将清代的安平厅改为安平县,后因县名与直隶、云南二省的“安平县”重名,1914年1月又改县名为平坝县,治所在改取前的平坝县城关镇。

  “归化县”:1913年9月,贵州将清代的归化厅改为归化县,后因县名与福建、山西二省的“归化县”重名,不久就改县名为紫云县,治所在今紫云县松山街道。

  “新城县”与“新县”:1912年11月,贵州以清代普安县的新城县丞辖地设立新城县,后因县名与山东、浙江、直隶、吉林、江西五省的“新城县”重名,1913年改为“新县”,县名又与河北、浙江、吉林、江西的“新县”重名,1914年1月又改为兴仁县,县治在今兴仁县城关镇。

  “永宁县”:1913年9月,贵州将清代的永宁州改为永宁县,因县名与河南、山西、广西、江西四省的“永宁县”重名,1914年以县境关索岭命名,改为关岭县,县治在今关岭自治县城关镇。

今贵州省关岭县境内的永宁古镇城门

  “平远县”:1913年9月,贵州将清代的平远州改为平远县,因县名与陕西省“平远县”重名,就以县东的织金河重命名,改为织金县,县治在今织金县驻地。

  “邛水县”与“灵山县”:1913年9月,贵州以清代镇远县属的邛水县丞辖地新设邛水县。当地人认为“邛”与“穷”谐音,不吉利,于是于1926年改名为“灵山县”,县名又与广东省“灵山县”同名,又于1927年改名为三穗县(相传当时出现“一谷三穗”的奇迹,于是以此命名),县治在今三穗县驻地。

  “安南县”:清朝康熙二十六年(1687),贵州改安南卫为安南县,民国时期承袭县名,到1941年,因县名与法国殖民地属安南(今越南)同名,就以县境晴隆山命名,改为晴隆县,治所都在今晴隆县驻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3

标签:安化县   贵州   新县   灵山县   南县   清江   安平县   开县   龙泉   外省   清代   近代   家乡   名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