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遇被捉奸后,凌淑华回归家庭,却用最绝情的报复,折磨丈夫余生

婚外情被抓后,凌淑华回到了家人,却用最无情的报复折磨了丈夫一生。朱砂痣”徐志摩。

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林徽因、徐志摩和泰戈尔留下了众所周知的“冷地图”,但很少有人知道,欢迎泰戈尔的非常规茶会是由凌淑华主持的。

这次百年聚会的地点是在凌淑华家的客厅里。她用一百朵鲜花装饰了客厅。杏仁茶是现磨的,点心是特制的。虽然排场并不奢华,但却极其优雅,充满魅力。

穿梭在名流之间,能言善辩、优雅的凌淑华也成为了晚会的最大亮点。以至于连泰戈尔都认为她的才华比林徽因还要出色。

这个评价绝对不是褒义词。

凌淑华出生于京城的一个官宦家庭。其父凌福彭与康有为同榜进士。曾在清朝担任要职。凌福彭善于辞藻,又爱画画,所以齐白石、姚芒夫、陈寅恪等大家经常在家有说有笑。

在这种热烈的艺术氛围中,凌淑华作为凌福彭的爱女,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她的启蒙绘画老师是宫廷画家苗素云,古典诗词和英语启蒙老师是被誉为“东方国学第一人”的辜鸿铭。此外,她还师从王竹林、郝淑玉等画家,从小就积累了深厚的书画功底。

凌家有一个刚刚成年的女孩,她只想被世人认识一次。

当泰戈尔受邀来华讲学时,凌淑华已经是燕京大学的高材生了。她通晓中西,被推荐作为代表接待泰戈尔。

也正是在那次聚会上,谈笑自如、举止优雅的她吸引了两个男人的注意,一个是疯狂恋爱的天才诗人徐志摩,另一个是北京大学教授陈西滢。性格内敛。

与陈西滢对才华横溢的女性心照不宣的欣赏相反,情感上一向热情奔放的徐志摩却直接追求凌淑华。

徐志摩和林徽因分手后出现了中断。作为一名诗人,他追求激情,总是需要有人倾诉,于是他找到了凌淑华,开始以知己的身份给她写信,信中写满了各种暧昧的话语。

短短半年时间,两人对应的信件就有七十、八十封之多。看得出来,凌淑华也深陷这段“友情大于爱情”的关系之中。

但令人惊奇的是,1926年,凌淑华刚从燕京大学毕业,就很快宣布与陈西滢结婚。

此前,凌淑华虽然也与陈西滢进行过交流,但大多都是以投稿、求教为目的。

作为北京大学的教授,陈西滢非常有才华。16岁赴英国留学,1922年获博士学位回国任教于北京大学时年仅26岁。除了教学之外,陈西滢还创办了杂志《现代评论》。他的文笔犀利,讨论精确。凌淑华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当时她已经在文坛小有名气,经常在《现代评论》上发表小说,因此她经常向前任陈西滢请教。

陈西滢本来就很欣赏凌淑华,所以毫不犹豫地指导他。随着小说《酒后》的出版,凌淑华蜚声文坛。陈西滢被她的才华深深折服,忍不住追求她。

但此时,凌淑华仍在他和徐志摩之间摇摆不定。她更喜欢火热、浪漫、搞笑的徐志摩,但又担心自己驾驭不了这样的浪漫天才;虽然陈西滢对她一心一意的欣赏,但腿上却带着几分传统的大男子主义,这让生性不羁的凌淑华有些犹豫。

但后来发生的事情让她很快就在两种感情之间做出了选择。

1925年,时任《晨报副刊》主编的徐志摩邀请凌叔华抄袭皮亚兹的作品作为该杂志的报头;由于徐志摩的粗心,没有注明原作者,凌淑华被指抄袭。

同年,凌淑华在《现代评论》发表了小说《花之寺》,还有人发文暗示文章抄袭了柴火福的《在消夏别墅》,没有换药。不久之后,刘半农等人也撰文揭露凌叔华抄袭行为。

陈西滢看到自己心爱的女人受到批评,非常生气。再加上他当时正在与鲁迅激烈辩论,所以他下意识地认为煽动者是鲁迅,于是他生气了,当众骂鲁迅。

他激烈地表示,“中国批评家”对“全书抄袭”视而不见,并表示自己不敢举例,以免得罪“思想界权威”,指的是鲁迅的“双重标准”。”。

不仅如此,陈西滢还在《晨报副刊》上公开宣称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抄袭了日本大沼盐也的部分作品,称“以别人的著作为自己的蓝本”。

至此,两人面对面,冲突彻底爆发。这场风波一直持续到徐志摩公开发表道歉文章,称:凌完全是我的疏忽造成的,与她无关。至此,这场闹剧已经平息。

陈西滢与鲁迅的争吵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凌淑华对他的偏见。她以为陈西滢只有严厉、刻板的一面,但凌淑华这次真的被如此激进、负责任的外表所感动。。

另外,风骚的徐志摩后来转身爱上了风华绝代的陆小曼。当两人要结婚的消息传出时,生性高傲的凌淑华表面上祝福他,内心却冷若冰霜。

她想都没想就接受了同样追求她的陈西滢。出于自尊,她故意把陈西滢的婚礼赶在徐志摩和陆小曼之前。

1926年,凌淑华与陈西滢结婚。婚礼当天,凌父直接将凌家的后花园——施家胡同24号送给了女儿作为嫁妆。如此奢华的场面,令人瞠目结舌,以至于鲁迅后来在《新的蔷薇》上讽刺陈西滢:他找了个“富婆”当老婆。

对于这桩婚姻,凌淑华有一个颇为浪漫的想法。在给好友胡适的信中,她这样形容:“带着生活中不同的色彩,或者带着安慰、同情和努力,我在艺术上扎下了拐杖。”

但后来的事实表明,这对于凌淑华这样的文人来说,只是一种对爱情冒险的渴望。

凌淑华虽然外表看上去文静,但内心却充满了浪漫的激情。既然她当年就和徐志摩关系亲密,就说明她并不是一个不甘心、无趣的人。但陈西滢的性格却恰恰相反。作为批评家,他不仅生硬、乏味,而且严肃。

尤其是陈西滢到武大上任后,凌淑华发现自己的丈夫更加严肃、刻板。他严格遵守西方职场规则,拒绝聘用凌淑华到学校工作,这让凌淑华更加不高兴。

这期间,凌淑华继续写作,但武汉的文化氛围比北京冷一些,这让她感到孤独。她不甘心从一个新晋女作家沦落为某人的妻子,所以经常郁郁寡欢,那段时间她瘦了很多。

陈西滢也意识到妻子的不适并感到不安,但他往往过于理性,无法理解妻子内心的敏感。陈西滢在给胡适的信中说:“她不得不一直哭泣,我无法安慰她。”

凌淑华郁闷的婚姻生活一直持续到1935年,被一个名叫朱利安·贝尔的年轻人毁了。那是一位金发、强壮、富有冒险精神的年轻英国人。

朱利安出生于英国的一个文学世家。他的父亲是戏剧评论家,母亲是艺术家,姨妈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

1935年,27岁的他应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陈西滢邀请来华任教。朱利安刚来到武汉大学时,经常去陈西滢家做客,因此结识了凌淑华。

朱利安比凌淑华小八岁,学校里懂英语的人不多,凌淑华就担负起了照顾他的责任。他热情地向凌淑华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见闻以及与各路艺术家的接触。

凌淑华觉得这样的生活就是他所梦想的。与此同时,朱利安也被这位才华横溢、优雅的中国女性深深吸引。在他心目中,凌淑华就是东方美的化身。

相处仅仅一个月,朱利安就觉得自己的心已经完全属于凌淑华了,开始热情地追求她。

这位年轻浪漫的英国诗人也让凌淑华回顾了与徐志摩的暧昧时光。婚姻遭遇多年挫折后,她对婚姻如飞蛾扑火。她几乎忘记了自己还有一个家庭和一个6岁的女儿。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年轻,凌淑华化妆、烫了头发。她摘掉了眼镜,穿上了一件皮草大衣,看起来又漂亮又时尚。那一年,凌淑华的忘年好友柯恩慈因病去世,她义无反顾地带着小爱人回北京祭拜。一路上,他们一路打了两次私人会面,凌淑华还给朱利安介绍了一群京城的名人。两人的关系已经处于半公开状态。

由于凌淑华的高调行为,两人的恋情持续了一年左右,并在学校里传出绯闻。返回武汉后,早已闻讯的陈西滢痛苦万分,不愿相信妻子背叛了他。

然而,事实却让他尴尬不已。十月的一天,陈西滢强行闯入朱利安的卧室,在那里他遇到了他最不想见到的妻子。但陈西滢终究还是保住了自己的尊严。他没有大惊小怪,只是打碎了车窗玻璃,生气地离开了。

冷静下来后,陈西滢与凌淑华摊牌了。要么凌淑华和朱利安分手,要么夫妻分居。

凌淑华表面上同意丈夫的观点,但暗地里却继续与朱利安断绝关系。她以为自己可以嫁给他,但此时朱利安变得顺从,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表达自己的意见。

直到被逼到绝境时,他才透露了自己另有暧昧情人的事实。对于一生骄傲、相信爱情的凌淑华来说,这无疑是当头一击。残酷的现实让她失去了追求爱情的勇气,沮丧地回到了家人。

此后,作为一个“丢了面子的外国教授”,朱利安无奈离开了中国。

回到家人身边后,她的自信驱使她不断犯错,将自己彻底封闭在安全地带。凌淑华和陈西滢的关系一落千丈。他们住在同一屋檐下,看似互相敬如宾,实则过着看似水火不容的艰难生活。

当凌淑华在不幸的婚姻中苦苦挣扎、无人倾诉时,她“警告”女儿陈小莹,“女人千万不要结婚”。“女人绝对不能向男人承认自己的错误,绝对不能。”

后来,凌淑华的母亲去世,凌淑华趁机带着女儿回到北平,开始与丈夫分居。后来,陈西滢被派往英国伦敦工作,凌淑华也不得不随行。令人惊奇的是,即使在异国他乡,夫妻分房睡,她却用最冷酷的方式回应着丈夫的一切关心和爱护。

人到中年的凌淑华对爱情和婚姻不再抱有希望,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个人的文艺事业上。

1953年,凌淑华的英文自传体小说《古韵》出版,成为畅销书。通过这本书,西方人认识了这位书画才女。沉寂多年后,凌淑华终于有了她最渴望的各种文艺交流。

凌淑华义无反顾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却与丈夫越来越疏远。她曾到新加坡南洋大学任教四年,后留在马来西亚任教。20世纪60年代,他前往加拿大任教。同时,她还从事绘画艺术创作,先后在巴黎、伦敦、波士顿等博物馆举办个展,介绍中国风土人情,让世界了解东方文化。她收藏的元、明、清画作轰动巴黎。

夫妻俩已经疏远多年。凌淑华和陈西滢最终没有分手,但也没有办法复合。晚年,女儿陈小英曾问父亲为何不离婚。陈西滢说:“那个年代,女人离婚是可耻的。你妈妈很有才华……”

陈西滢没有说出下面的话,但这表明他始终爱着她,即使他被背叛了。至于丈夫的厚重而放纵的爱,凌淑华直到三十多年后才意识到。

1970年陈西滢在伦敦去世,他与凌淑华之间的爱恨情仇也迎来了生老病死规律的轮回。

丈夫去世后,一生固执的凌淑华蓦然回首,发现在40多年的坎坷婚姻中,付出和牺牲最多的人其实是自己的丈夫,他挡住了婚姻的道路。随时都在外面的世界。因为所有的批评,我选择了宽容和原谅,但我从未对此感到感激或歉意。

陈西滢生前许下最后的愿望,希望死后安葬在祖国。

1989年,89岁的凌淑华用轮椅将骨灰带回家乡,安葬在江苏无锡。

在完成了丈夫的遗愿后,凌淑华也于1990年在北京去世,享年90岁。去世前,她留下了一份遗嘱,将与陈西滢合葬。如果一圈又一圈,终点又回到起点。这位传奇女性一生都在摆脱丈夫,追求世界名声,但当她老了,她却想再次成为陈西滢的妻子。

人生若如初见,秋风何愁扇扇。人性就是这样的矛盾。越是错误的感情,就越会有人跳入火海,铤而走险。相反,积极的情感往往需要在漫长的人生中得到检验和验证。只有当你老了,你才会体会到它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胡适   泰戈尔   丈夫   鲁迅   学时   武汉   余生   绝情   外遇   中国   才华   优雅   妻子   女儿   婚姻   关系   家庭   浪漫   爱情   凌淑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