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晋观察 - 山西太原:“双碳”引领可持续发展 向“绿色更新”迈进(下)


【“双碳”晋观察】开栏语


推进城市绿色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山西太原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坚持降碳提质并举、节能减污协同推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重化工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驱动经济向“绿”发展。

近年来,太原市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全面提升“锦绣太原城”的生态颜值、历史内涵。2022年6月,太原市成功入选首批23个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利用气候投融资的创新尝试为太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助力。本栏目邀请四位嘉宾从不同角度展示该市近年来在生态环境治理及气候投融资创新方面取得的突破及成果。


程章:要在“双碳”变局中开新局,做好太原“双碳”课题的新拓展


中国经济时报山西记者站:请您谈一下对太原市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的认识及您对该市实现“双碳”目标的意见和建议。

程章:太原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重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高碳特征突出,是典型资源型城市。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太原市面临更大减污降碳压力和产业转型挑战。

当前,太原市有序实施碳达峰太原行动,积极探索太原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太原模式”。全市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持续擦亮生态底色。太原的惊人变化令人欣喜,这几年努力下来,成绩斐然,高质量发展的“锦绣太原城”盛景可期。

据统计,2020年至2022年,太原市围绕林业生态建设,实施各类营造林107.99万亩,森林质量提升42.48万亩,通道绿化533.2公里,村庄绿化491个,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1.13万亩,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40项、共16万亩。此外,继2020年汾河太原段彻底告别劣V类水体后,2022年太原6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优良水体,汾河太原段水质实现根本性改善。2022年,太原市还完成6家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改造、3家铸造企业冲天炉改电炉、迪爱生油墨厂退城搬迁,推进太钢2座烧结、3座焦炉超超低排放改造。

以太原西山地区为例来看,该区处于太原市山、水、城共融地带,自古就有“水上西山如挂屏,郁郁苍苍三十里”的美誉。由于产业偏重、超强度开采等原因,该区域形成了约112平方公里的采煤沉陷区、约10平方公里的山体破坏面,满目疮痍、污染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太原在矿山生态修复方面形成的“西山模式”,曾在波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4次缔约方大会、2021年可持续发展论坛等平台向国际分享,并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两山”理念在太原得到生动实践。

太原应立足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坚持不懈在产业转型、生态环境优化、民生福祉改善等方面下功夫,持续探索具有太原特色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全国、全球资源型地区探索太原经验、山西经验、中国经验。

“气候投融资试点对太原乃至山西都是一项全新课题。”太原要以城市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培育和韧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支持方向,建设标准完善的太原市气候投融资项目库。

此外,还应在低碳发展模式、制度、技术、工程等方面协同创新、大胆探索。要按照全市能源重工业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和实现“双碳”战略目标要求,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制定促进低碳产业发展政策、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探索建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制、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低碳既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政府、企业、公众是低碳城市建设的主体,普及低碳经济理念,强化党政机关示范作用,倡导公众改变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可从衣食住行等一系列的生产生活方式上的改变来积极响应,开展低碳生活。

袁进:太原市要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创新运用气候投融资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中国经济时报山西记者站:太原市应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实现“双碳”目标?气候投融资对于该市实现“双碳”目标有何重要意义?

袁进: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控制煤炭消费是推进低碳发展的主要路径,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转型升级,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十四五”时期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

近年来,太原市基本实现散煤燃烧清零,煤炭利用效率和清洁利用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但火电、钢铁、焦化、化工等产业使用煤炭总量不降反增,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因此,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该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最大障碍,也是其推进“双碳”目标战略落地的最大难题。

为全面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首先建议太原市要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现有基础上不再新上净增煤炭消费量的项目。同时,加强钢铁、焦化行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措施应用,在产业链降碳的同时,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

除此之外,全面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特别是分布式光伏发展;加强煤炭瓦斯治理和甲烷减排;推动零碳技术与产业示范建设,促进全社会节能降碳。

2022年6月,太原市成功入选首批23个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今年3月13日,太原市气候投融资金融服务基地正式揭牌。在重点考虑气候效应、社会影响、投资规模等因素的基础上,太原市初步建立了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筛选出125个气候投融资项目,预计总投资达3980亿元。

气候投融资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基础。目前,全国许多城市在气候投融资发展方面做了新的尝试,可供太原市借鉴:

四川成都印发《成都市气候投融资项目认定规范(试行)》为气候投融资项目入库评定提供技术参考;广东省在气候投融资模式和工具方面进行创新尝试;北京密云区、内蒙古包头、福建省三明市则是引导辖区金融机构为气候投融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当前,太原市正处于产业转型关键期、生态治理攻坚期、韧性城市提升期,对气候投融资的需求更为迫切,该市积极进行产融对接,深化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致力于探索气候投融资“太原模式”。比如太原市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领域创新性地采用“PPP+合同能源管理收益权抵押贷款”模式;创新推出多项绿色金融产品,如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绿创贷”、“碳中和债”等。这些尝试都将成为太原市气候投融资项目探索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推动其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太原市   太原   该市   可持续发展   煤炭   气候   山西太原   生态   能源   目标   项目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