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最“怕”的季节来了,「补肾」最重要的是补水

自立秋以来,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仍居高不下,空气中多出的几分“燥意”也愈发明显。暑热加之秋燥的双重攻击,肾脏可能第一个承受不住。


秋季补肾,最重要是“补水”。


受访专家

武汉市中心医院肾病内科主任医师 黄云芳


身体里的水泵,最怕“干烧”


肾脏就像是身体里的水泵,每分钟约有1.2升流经各处的血液来到这里接受“过滤”,将其中的垃圾、毒素等滤出并代谢掉,让干净的血液供养全身。


如果在没水的情况下持续使用,就相当于让肾脏“干烧”,出问题的几率大大增加。


血流减少

夏秋季节,天气燥热,皮肤蒸发水分较多。如果此时饮水量偏少,就容易造成机体缺水。


这时,经过肾脏的血流就会减少,造成灌注不足或缺血。容易导致肾小管坏死,从而引发急性肾衰竭,严重情况下甚至需要透析治疗。



毒素蓄积

此外,如果长时间达不到身体需要的饮水量,尿量会逐渐减少,肾脏内蓄积的毒素浓度就会增加,引发肾结石等。充分喝水能稀释尿液,有助于排出代谢废物。



哪些症状提示肾脏缺水


身体脱水时,血液最先感应到。脱水后血液浓度上升,其含有的电解质浓度也随之增加,刺激血液里的化学感受器,并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进而产生“渴感”。


通常,当水分丢失量占体重的2%~3%时,人就会有口干舌燥等感觉。但早在口干舌燥之前,肾脏就已经缺水了。


重新分配水分

身体在意识到脱水时,会重新分配体内储备的水,以保证重要器官的正常运转。出现皮肤干燥、声音嘶哑、烦躁不安、食欲下降、头晕头痛、注意力下降、全身无力等症状。



重新利用水分

肾脏、肠道开始重新吸收利用代谢废物中的水分,导致尿少、尿色发黄、便秘等情况。


不同人群的补水方法


水喝不足时,身体面临缺水危机;一次喝太多水,又会增加肾脏和心脏的负担。


其实,补水没有所谓的最佳标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



肾病患者喝水不能太多,保持水的摄入量和排尿量平衡即可。为补充每天呼吸、皮肤蒸发的水分,当日的水摄入量应为昨天的排尿量加上500毫升



越口渴越要慢点喝

建议采用匀速小量间断的补水方法,小口小口地喝、缓慢咽下,不要一次喝太多。


每次以100~150毫升为宜,如果觉得不够解渴,过3~5分钟后,可再喝一点。平时可以早晚各喝一杯,其他日常时间里遵循“少量多次”原则,均匀分配。


别喝太凉的水

气温较高时,全身血管均处于扩张状态。身体突然遭遇寒冷刺激,比如喝大量冰水,血管会反射性收缩,令血压骤然升高,心肌耗氧量也会明显增加,有诱发心律失常、心绞痛的危险。



运动后别马上喝水

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即使口渴难耐,也不要马上大口喝水,最好先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后再喝,给身体一个缓冲时间。可以适当补充淡盐水或电解质水。▲


(生命时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肾脏   小口   电解质   口干舌燥   毒素   浓度   水分   饮水   血液   季节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