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葬礼上,周总理向赫鲁晓夫提出一要求:尽快放唐铎回中国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3年,周总理在斯大林的葬礼上,向赫鲁晓夫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要求:请苏联尽快释放一名中国人回国。

此人名叫唐铎。

1933年,莫斯科红场阅兵,苏联空军出场时,领航机驾驶员正是唐铎。

为什么一个中国人能在苏联阅兵式上领航?

唐铎到底是何来头,能让周总理亲自出面,谈他的回国事宜?

求学之路

唐铎,1904年出生于湖南一个农村。

唐铎4岁进入了父亲创办的学馆读书,之后进入湖南一师附小,与未来的政治家任弼时成为同班同学。

唐铎

当时教育家李石曾在北京组建了留法俭学会,组织中国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

其目的是为了增进学生的见识与知识,接受并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人文思想和科学技术,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

唐铎小学毕业后,便北上加入了河北保定的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唐铎和同学们也前往北京参加到其中,从此革命的种子在唐铎的心中生根发芽。

巴黎和会

1920年,唐铎与100多名青少年开启了法国之旅,那年他只有15岁,是留法勤工俭学中年龄最小的学员,但唐铎内心却早已立下鸿鹄之志。

留法期间,唐铎一边学习法语,一边从事革命活动。

但在一次活动斗争中,唐铎被捕,1921年10月,他被强行遣返中国。

回国后,唐铎得到著名政治家谭延闿的赏识与资助,继续读书深造。

后来经谭延闿举荐,他成为广州飞机制造厂的实习生,从此,唐铎的人生与飞行紧密连接在一起。

留法勤工俭学学生

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唐铎成功考入国民革命军军事飞行学校。

在1925年,成绩优异的唐铎接受派遣,前往苏联空军第二飞行学校学习。

1927年,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唐铎也在此时得到召回的命令,但是看到国民党的残忍行径,唐铎深感痛恶,拒绝效命国民政府。

于是唐铎带着满腔热血,先后进入茹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第三飞机学校和空中侦察学校、莫斯科空军通讯学校学习。

这期间他积累了飞行经验,掌握成熟完整的理论体系。

一路不停歇的奋斗,唐铎在苏联得到军方的认可。

1933年,唐铎担任领航机驾驶员,带领百余架飞机飞过莫斯科红场上空。

1933年莫斯科红场阅兵

而这一飞,让唐铎走进了斯大林的视野,苏联如此重要的庆典,空中的中心位居然是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

然而这只是唐铎第一次出色表现,之后的表现更是让苏联人民敬佩唐铎到骨子里。

但荣耀的诞生,却拉远了唐铎与祖国的距离。

回国受阻

1941年7月,德国对苏联发起全面进攻,苏德战争爆发。

德国闪电袭击苏联,对苏联的地面机场和作战飞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得知战争爆发,身处苏联的唐铎和同学申请支援前线。

但由于唐铎外国人的身份,加上尚在学校深造,未能如愿。

1944年,唐铎终于争取到上战场的机会。

他奉命带领四架歼击机,轰炸德国前线机场。

苏德战争

作战非常成功,唐铎带领的飞机不但让机场乱成一团,还将德军进攻的必经桥梁一并炸毁。

唐铎的第一次行动就重了创德国空中力量,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唯一通过空中力量重创德军的中国人。

在后来的明斯克战役中,唐铎指挥战友,突击地面坦克群,配合地面部队作战。

敌人的坦克部队瘫痪后,唐铎返回战场,用机枪扫射东躲西藏的散兵,子弹用完后,甚至降低飞机高度,贴地飞行,用螺旋桨攻击敌人。

唐铎神勇的表现一战成名,先后被授予红旗勋章,列宁勋章,红星勋章以及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的苏联卫国战争勋章。

唐铎获得的勋章

如此多的勋章无一不说明唐铎是一名优秀的飞行员。

但在获得了如此多的荣誉后,唐铎最想要做的事却是回到多年未归的祖国,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出一份力。

而终于,他也等到了这个机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毛主席决定筹备组建空军,当时中国仅有的空中战备力量主要集中在东北,且规模远远达不到保卫领土的程度。

最终中央决定借助苏联的力量,组建一支强大的空军。

于是毛主席派曾经留学苏联的刘亚楼前去访问。

当时身在苏联的唐铎知道这个消息后,想尽办法,终于见到刘亚楼,向他表达自己回国的意愿。

刘亚楼想到新中国筹建空军,迫切需要人才,而唐铎正好符合要求。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向苏联当局申请。

可万万没想到,得到的是拒绝的答复。

为什么苏联方会拒绝他回国?

一战成名

唐铎是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在年轻时苏联求学,习得一身飞行本领。

因为表现突出,获得红旗勋章,列宁勋章,红星勋章,卫国战争勋章等多枚奖章。

唐铎与中苏领导合影

在1949年的时候,唐铎便向苏联当局提出过回国的想法,可是却遭到了苏联当局的拒绝。

因为唐铎在苏联屡得战功,即使明知唐铎有着强烈的回国意愿,苏联政府仍然想方设法留住这个难得的人才。

所以唐铎多次提交申请回国的信件,却始终没有得到苏联明确的答复。

他空有一腔热血报效祖国,无奈归国之路却遥遥无期。

1952年,刘少奇出席苏共十九大,再次提出唐铎回国的事宜,得到的答复依然模棱两可。

于是在1953年的斯大林追悼会上,周总理见到赫鲁晓夫后,提出无论如何都要得到苏联方面关于唐铎问题的确切回答。

一向温和的总理,难得态度如此坚决,赫鲁晓夫便知道事情无法再拖延回避下去,最终松口答应放其回国。

1953年唐铎一家坐上了回国的列车。

当列车行驶到国境线时,唐铎脱下了身上的苏联军装。

在苏联学习生活28年,他人生的一部分永远的留在了这个国家,但从此也开启了另一段旅程。

回国后,空军司令部和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纷纷向唐铎投来橄榄枝。

而他最终选择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成为哈军工空军工程系首任系主任,投身于航空事业的教学与研究中。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他在职期间不断完善学院的建设工作,建立了27个教研室,创建了6个航空相关专业,为中国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飞行人才。

1963年唐铎在笔记中写到“我爱我的祖国,我也爱苏联,它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我把青壮时代美好的时光献给了苏联的革命事业,但我更爱自己的祖国,中国。我要把自己的后半生毫无保留的奉献给祖国的建设事业。”

1983年,已经八十岁的唐铎被病痛折磨得不轻,可凭借着骨子里对祖国的热爱,他仍奋斗在工作岗位上,夜以继日。

可惜唐铎的身体却不再允许他再为祖国奋斗下去了。

在同年的11月20日,他带病参加省委扩大会议会议,而就在他慷慨陈词的时候,他的脑溢血突然发作,最终于沈阳不治身亡,享年80岁。

唐铎

唐铎,他用一生诠释爱国的意义,燃尽自己的所有,为祖国培养更多的雄鹰。他为中国军事现代化做出巨大的贡献。

如今中国空军是世界上最大的空中力量之一,上空飞过的一抹蓝,也正是唐铎多年的期盼。未来的中国力量只会更稳的站在国际舞台之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赫鲁晓夫   斯大林   卫国战争   莫斯科   苏联   红场   勤工俭学   德国   勋章   葬礼   空军   中国   祖国   飞机   力量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