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现在有多少中国人?终于统计出来了,数字让很多人难以置信

前言:我国拥有着十四亿的人口,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称号已经摘得多年,但没想到,最近美国人口普查显示,仅美国境内华人就高达数百万。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预计2023年底将达到新高峰,为何美国对中国人有如此巨大吸引力?他们在美国的生活状况又如何?

我心依旧向往祖国

改革开放之初,国人第一次近距离看到了发达国家的繁华景象,无数人梦想着能到国外闯出一片新天地,20世纪80年代,一股移民热潮席卷全国,但真正踏上异乡之路的人寥寥无几。

小芳就是当年移民美国的女性之一,为了更快拿到绿卡,她选择和一位在硅谷工作的华人程序员结婚。

婚后,小芳平日除了照顾家庭,就是孤独地练习英语,她渴望尽快适应美国生活,但语言障碍让她参与不了太多社交活动,丈夫工作繁忙,小芳只能在家中出神,想念着中国的家人朋友。

欢欢也曾在美国苦苦等待,为了生下拥有美国国籍的孩子,她嫁给了一位在纽约工作的华人基金经理宋先生。

宋先生忙于事业,欢欢独自在家抚养两个孩子,好不容易盼来周末,宋先生也更愿意与朋友打高尔夫球,而非陪伴家人。

欢欢常常感叹,她原以为美国生活会更幸福自在。

当年嫁到国外的女性,许多不得不背井离乡,过着与想象中大不相同的生活,她们用青春与美好守候在异国他乡,换来的不仅是语言障碍和孤独,还有丈夫的漠视。

如今,她们或许已经习惯了那片天地,但心中依然对故土充满眷恋。

与女性相比,80年代移民美国的男性似乎过得更为顺遂,小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20世纪80年代末,小王赴美读计算机硕士,后留在硅谷工作,他和一位在EBay公司工作的程序员李女士结婚,两人育有一子。

小王一家现在住在洛杉矶郊区的大房子里,儿子上私立中学,他自己在一家互联网公司担任技术总监。

小王时常开玩笑说,要不是当年移民美国,恐怕一辈子都坐不上宝马,尽管生活富裕,小王还是对祖国情有独钟。

他一有空就回国看望父母,每年都要带着一家人回一次老家,小王说,外国能给他物质上的满足,但精神上的归属感只能从中国文化中获得,他时刻提醒孩子不要忘本,要传承中华美德。

当年移民美国的热潮已经平息,但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依然源源不断,他们中也有人选择留在美国发展,但更多人似乎已经看清了国内外的差异。

小磊就读于美国一所顶尖大学,毕业后果断回国就职,小磊说,他更希望为中国创新创业贡献一份力量。

当今我国日新月异,国力提升速度之快令世人刮目相看,我们有理由充满信心,共同开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明天。

与此同时,身在异乡的华人也许会越来越思念家乡这片热土,希望他们记取历史教训,不要盲目移民,而是理智看待回国发展。

广州老城一带有很多书店和诗社,一些从美国回来的华人就喜欢在此销售古籍画册,或是饮茶作诗。

这些人大都在美国生活多年,对西方文化了如指掌,却也一直惦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回到广州故里,他们常常会自发聚会讨论诗歌文学,以此弥补在美国的思乡之情。

阿强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回国华人,他在美国生活了30多年,拥有房产车辆,儿女也在当地读书工作。

5年前,阿强父亲突然决定带着妻子回国定居,阿强劝他考虑清楚,但阿强父亲说,他越来越想念中国的语言文化,想要在生命最后阶段感受故乡的气息。

如今,阿强父亲已在广州老城安家,加入了本地的诗社,过着自己梦寐以求的生活。

绚丽的美国梦或许只是一场烟花

曾几何时,美国是中国家长心中的留学圣地,如今,随着中美关系的日益紧张,这片远在彼岸的梦之国,在中国家长心目中已不再那么梦幻。

据统计,2021-2022学年,赴美中国留学生人数已降至30万人以下,这是自2014年以来的首次大幅下滑,连续两年走低的背后,有着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担忧。

美国政府频繁收紧留学生签证政策,2018年,美国就缩减了中国学生攻读航空、机器人等理工科专业的签证数量。

2020年,美国议员还提出了一项“安全校园法案”,企图完全禁止中国公民获得STEM专业的学生签证。

同年,特朗普政府还发布总统令,禁止与中国军方有关的中国学生持签证赴美,拜登政府上台后,这些政策也没有得到改善。

仅2022年上半年,就有500多名中国学生因此遭到拒签,这些严苛的签证政策无疑使不少中国家长望而却步,生怕自己辛辛苦苦攒下来的留学基金就这样付之一炬。

还有就是美国的暴力执法,在美国,边检人员对我国留学生的粗暴执法事件时有发生。

就拿2021年来说,3名中国学生在休斯敦机场持合法签证入境时,竟仅因手机里有军训照片而被盘问并遣返。

还有学生在入境时被限制人身自由长达50多个小时后,也被无理遣反,这些事件让中国学生和家长对美国留学的安全状况愈发担忧。

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作为一个开放包容的国家,仍在吸引全球各国人才。

2022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上显示,我国的排名已升至历史新高的第36位,可以看出,未来我国必将成为越来越多国际学生梦寐以求的学习发展首选之地。

正是在此背景下,许多中国家长开始重新审视国内的教育资源,发现祖国正以日新月异之势提供更多升学和发展机会,努力打造教育强国。

曾几何时,美国或许是中国家长们心目中最闪亮的星辰,而如今,这颗星星的光华渐暗,中国家长们也许终将放下过往的美国梦,在祖国的怀抱里重新寻找希望的曙光。

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否定美国的教育资源,毕竟仍有许多一流大学与学科位于美国,只是相较过去,美国的吸引力在降低,中国的机会在增多。

如何在两个国家之间找到最合适的教育之路,这需要每一位家长深思熟虑,因才施教。

华盛顿热闹非凡的唐人街

华盛顿的唐人街依稀传来撞球与麻将碰撞的声音,空气中弥漫着刚出锅的饺子和炒面香味。

行人来来往往,各种语言交织在一起,一个刚来美国不久的留学生,提着几个装满中国特产的袋子,一脸茫然地站在人行道上。

“先生,您看起来有点迷路的样子,需要帮忙吗?”一个好心的路人主动询问道。

“啊,我刚来美国,想在这附近买些中国食品,但不太清楚在哪里。”留学生腼腆地笑了笑。

“您找对地方了!这就是华盛顿著名的唐人街,有很多中国超市和餐馆,一定能买到您想要的,我带您转转吧!”

当地人热情地带着留学生逛起了唐人街,一会儿功夫,他就看到了许多北京烤鸭、冰糖莲子、臭豆腐以及各种中国调料。

“谢谢您!我刚来美国时感觉有点不适应,没想到华盛顿也有这么大的唐人街,瞬间有了家的感觉。”留学生由衷地道谢。

“你太客气了,欢迎来美国生活。像您这样的中国朋友在美国已经有很多了,大概有550万呢,是美国排名前几位的移民群体。”

“没想到华人数量这么多,真让我惊讶。”

“是啊,美国移民局的统计数字显示,华人已经超过550万,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中国城市了。这也导致唐人街遍布美国各地,中国元素无处不在,您瞧,光是华盛顿周边的中国人,就高达20多万。这里的中国餐馆和超市都十分繁荣。”

“原来如此,这也和美国强大的科研实力、优越的生活环境有关吧。”

“您说得对,美国顶尖的高等教育资源,世界一流的科研条件,都吸引了大量中国人来这里学习、工作和生活,尽管当初选择出国时也面临种种困难,但实现梦想的美国仍是海外华人的首选。”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原来华人能在美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这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谢谢您今天的帮助,我对美国的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不客气,祝您在美国生活愉快!”

两人热情地握手告别,留学生抱着大包小包的中国食品,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唐人街,这座小小的街区,承载了太多中华儿女的故事和情怀,在异国他乡,与同胞相遇的感动,无以言表。

当留学生回到租住的公寓,将购买的中国食材一样样放进冰箱时,他不禁想起自己来美国的原因。

他名叫王小明,来自江苏,小明从小成绩优异,高中三年保持班里第一名的成绩,升入大学后,他选择了计算机专业,并在大二的时候申请了哈佛的研究生项目。

经过层层筛选,小明成功获得了哈佛计算机专业全额奖学金,对一个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抱着对美国学术殿堂的无限向往和期待,小明来到了波士顿,刚到异国他乡的那段日子,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过得很辛苦。

不同的生活方式、学习方法都需要时间去适应,英语交流还不够流利,与同学交流存在障碍,思念家人的情绪也时常萦绕心头。

但是小明没有放弃,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学习,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建立友谊,努力融入新的环境。

两年后,小明已然成长为一位开朗活泼的研究生,并与导师一起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

如今的小明已然不再是当初那个背井离乡的留学生,他在美国找到了认同感,并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时常带着他们一起探索波士顿的各个角落,感受这座城市的多元魅力,有时候,他也会带着他们来到华盛顿的唐人街,寻找一丝家乡的味道,增添异乡生活的情趣。

笔者认为

当前一些人才外流海外,原因可能较为复杂,我们需要反思国内环境与政策是否存在不足,以留住人才。

也应该重视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而不仅仅是分数,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我们还应培养他们辨别是非和抵制外来偏见的能力。

如何留住人才,如何营造优越环境,国家还需做出努力,我们应该继续发展,为我国的未来添砖加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美国   唐人街   波士顿   小王   华盛顿   难以置信   中国   留学生   中国学生   签证   移民   祖国   家长   中国人   我国   数字   华人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