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保安杀人被判无期:她1年花我20多万仅有4次关系,还替她还贷

【阅读文章之前,请您先点击一下“关注”,方便与您探讨和分析,可以及时观看下一篇精彩文章。十分感谢您的关注!】

【案例摘要】

王某是长春某小区的一名保安,尽管王某兢兢业业,可到手两千的工资让王某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他的妻子嫌弃他不能挣钱,于是两人最终离婚,女儿也被判给了前妻。

王某又回到一个单身汉的生活,可是爱情失意的王某很快在事业上迎来升迁,他被上司赏识,提拔成了保安队长,不仅手中的权利多了,工资也涨了一些。

就在王某当上保安队长不久,业主吕某注意到了他。吕某年过五十,可开朗的性格和时髦的品味让吕某看起来年轻不少。

从此,吕某经常借故到保安亭与王某聊天谈心,时间久了,王某也对热情洋溢的吕某有了好感,甚至觉得自己的第二春就要来了。

两人越聊越投机,王某大着胆子将吕某约到一家宾馆,他想借机看看吕某到底愿不愿意和他更进一步,所以才把约会地点定在宾馆。



成年人的世界总是很直接,吕某欣然赴约,两人在发生性关系后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就在王某乐呵呵的穿衣服时,吕某却皱起眉头说起自己的烦心事。

原来,吕某想用自己多年的积蓄为自己购置一处房产,可眼下还缺4万才能付首付,她希望王某能帮帮她,被爱情冲昏头的王某想都没想就将钱转了过去。

可此时的王某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女友吕某早已有了恋人,而吕某找上他也并不是出自真心的喜欢,她只是将王某当做借钱的工具。

果然,没过几天,吕某再次找到王某,说自己已经付了房款的首付,可接下来每个月的贷款让她难以承担,王某本想拒绝,可吕某软硬兼施,很快王某就在温柔乡里答应了吕某。

见王某同意给自己还每个月的贷款,吕某的态度愈加殷勤,她索性将扣款的银行直接转移到了王某名下的银行。



就这样,王某替吕某承担了房贷的压力。吕某见目的已经达成,竟然一丝温情也没留,转身找到自己的男友快活去了。

吕某原本的男友姓李,虽然他也没有高薪的职业,可他性格开朗,又喜欢到处旅游,这一点上满足了吕某喜欢吃喝玩乐的心理。

在两人旅游途中,吕某看上一家金店的手镯,售价高达三万,她想让同行的李某买单,可李某哪里有那么多钱,两人只能败兴而归。

回来后的吕某不死心,她想着也许王某会有些积蓄,所以她又主动找到王某,在吕某的撩拨下,两人再一次发生关系。

事后,吕某提出自己要买一个手镯的要求,可不巧的是王某的工资全用在吕某的房贷上,积蓄也花的差不多了,根本无力再承担其它。

见王某拒绝自己的请求,吕某嘴里不住地讽刺王某,最后摔门而去,从这以后,吕某就经常和王某玩起失踪游戏。

王某实在受不了,于是在一次替班的时候,主动到了吕某家等她,可谁知他等来的却是吕某和男友李某开心玩乐的画面。

气急败坏的王某上去理论,却被吕某反向攻击王某是在骚扰自己,这句话彻底寒了王某的心,在回到保安亭后,王某越想越气愤,于是他约吕某出来聊一聊。

而王某并不是真的想和吕某聊,他真正想的是要狠狠的报复吕某,于是在赴约前,王某随身准备了一把刀带在身上。

让王某没想到的是,到了约定地点,王某看到吕某还带了两个彪形大汉,吕某的用意就是想借机教训一下王某。

此时的王某再也忍不住了,他掏出准备好的刀,趁吕某没注意,狠狠地刺向吕某的心脏处,最终吕某因失血过多死亡,而王某也被法院翻判处无期徒刑。

【以案释法】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生命是人最基本的权利,我国法律对于故意侵害他人生命的一律严惩不贷,故意杀人罪的前提是主观故意。

也就是说,当事人主观必须有杀人意愿,对于被害者的死亡结果有预期,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对方死亡仍去做,这种就属于故意杀人行为。

与之相反的则是没有预料到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死亡,如果在主观上没有杀人的意识,那么就不属于故意杀人的范畴,而是考虑过失造成他人死亡罪或是故意伤害罪。


故意杀人行为还有一些例外的情况,比如说自卫反击,或者执法人员依法处死罪犯,这些情况里虽然当事人也预料到了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对方死亡,但他们的实施行为的前提是合理合法的,因此,这些情况并不属于故意杀人罪。

本案中吕某带人想要教训王某,而王某也是因为看到这一幕才怒上心头,抢先杀害了吕某,王某的自卫反击也是吕某死亡的一个因素。

但是该因素不能成为主要因素。首先自卫反击是在自己的人生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采取反击,它的侧重点在于保护自己而不是伤害他人。

而王某在刺杀吕某时更多的是考虑到了吕某背叛自己的愤怒,以及要报复吕某的恨意,从行为动机上,王某还是属于故意杀人行为。

另外即使王某证明了自己是因为害怕被剽形大汉殴打而出手伤人,但王某自卫的行为不应该过激,因为吕某找人教训他并没有威胁到他的生命,他不应该直接刺杀吕某。

从这一点上,王某的自卫行为也是说不通、不合理的,防卫过当也是一项罪名,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当防卫手段超出合理的范围时,当事人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但是不管怎么说,本案中王某确实也有防卫的情节,所以在量刑中法院也会酌情考虑,综合各种因素,所以王某最终被判处无期徒刑。

而在真实案件中,只要犯罪嫌疑人故意杀人行为成立,手段残忍恶劣,一般法院都会判处死刑,王某的量刑也是综合各种因素减轻了的。

参考文献:《刑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保安   杀人罪   无期徒刑   首付   无期   积蓄   当事人   主观   教训   法院   男友   工资   因素   情况   生命   关系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