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看到满大街打倒美帝标语,毛主席3个字化解

1972年2月21日,这一天对于大部分老百姓来讲,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天,但对于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来讲却非比寻常,因为他在这一天完成了多年的夙愿:访华!

纽约时报随行记者麦克斯,在报道这一事件时的首句是这样写的:“尚在飞行途中的总统一行,兴致比飞行高度还要高。”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随行记者芭芭拉,多年后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尼克松总统说过,中国之旅不亚于登月。”

事实上,美国记者的说法没有丝毫夸张,尼克松一直期待着访华,特别是在1968年成功当选总统后,尼克松更是想方设法与中国接触,因为尼克松意识到,东方大国正在改变世界。

可当时,中美之间已经隔绝了将近20年,如果他能够成为破冰之旅的美国总统必然被载入史册,但这又谈何容易。

1970年,鉴于中美之间没有直接沟通的渠道,尼克松通过巴基斯坦向中国表达了自己的善意:想开辟一条白宫通往北京的直接渠道。

正所谓:“来而不往非君子也”,毛主席接到尼克松释放的善意后,很快做出了回应,当然了这种回应充满着东方大国的智慧。

1970年12月18日,毛主席接见了美国作家斯诺,并在谈到尼克松的善意时这样说道:“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

1970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毛主席与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的合影,以此含蓄地告诉世人,中国对尼克松访华的态度。

但当时,这一切依旧只是双方对彼此的试探和释放的善意信号,并没有实质性的接触,一切仍处于未知之中,必须要有新的突破出现,否则尼克松访华大概率无法实现。

世界各国包括美国本土在内,对此也在议论纷纷,大家都对中美两个大国的接触,持怀疑和保留态度,可很快就出现了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的“乒乓外交”事件。

1971年4月6日,毛主席让外交部告知在日本参加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中国代表团,正式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

一周后,周总理在北京以极高规格接见了访问中国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成员,这次访问极大加速了中美两国接触的进程。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访华,研究尼克松访华事宜,经过反复磋商,最终定下尼克松访华之旅,1971年11月30日,新华社发出公告,尼克松将于1972年2月21日访华。

得知这一消息后,整个世界哗然,西方各国对此持怀疑态度,美国本土官员也反应不一,尼克松到底能否在次年成功访华,仍属未知数,因为他要克服重重困难。

不过,尼克松没有让世人失望,尽管反对声音、质疑声音,一浪比一浪高,但尼克松还是准时访华,尼克松当时的心情是非常兴奋的,因为他创造了历史。

而尼克松的反应,也被随行的记者和官员们看在眼里,大家也都激动地期待着这一刻,可飞机上的尼克松有多兴奋,下飞机后的尼克松就有多郁闷。

尽管当时在机场迎接尼克松的,足足有500人的仪仗队伍和欢迎队伍,但与一年前访华的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30万人的欢迎队伍相比,这实在太过“寒酸”了。

而且,尼克松在从机场前往住处的路上,并没有看到欢迎的人群,这不免让尼克松深感失望,美国媒体对此评价称:“欢迎仪式虽然彬彬有礼,但却明显有节制”。

不过,这并不是让尼克松最扫兴的地方,因为这一切他早有预料,中国的欢迎仪式能做到这般地步,也算仁至义尽了。

真正让尼克松无所适从的,是他在前往住处的路上,看到了满大街都是“打倒美帝国主义及一切走狗”的标语。

当然了尼克松看不懂汉字,并不了解这些标语的真正含义,可陪同他一起访华的基辛格却明白其中的含义。

其实,当初基辛格秘密访华时,就看到了这些标语,当时他参观了很多地方,也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热情和中华文明的魅力。

不过,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基辛格看到了很多宣传画和标语,他虽然看不太懂,但总觉得这些似乎和美国有关,就问身边的翻译,这些宣传画和标语说的是什么意思。

翻译告诉基辛格,这些标语的内容大同小异,基本说的都是“打倒美帝”,基辛格听后脸色变得非常不好,但没有表现得太过明显,毕竟当时中美没有建交,双方一直处于隔绝状态。

可是,基辛格在离开中国时,还是忍不住地跟中方沟通,希望尼克松访华时,把这些标语撤下来,以免尼克松难堪。

基辛格原以为,中方当时对他非常热情,也对尼克松访华表示欢迎,一定会将这些标语撤下,可他没想到的是,这次陪尼克松访华,一下飞机就看到了远处的“打倒美帝”标语。

基辛格见此脸色变得非常难看,不过看到尼克松兴致勃勃,他也就没直接点破这件事情,可等尼克松坐上汽车后,看到满大街都是这种宣传画和标语,就好奇地问基辛格是什么意思。

基辛格当然不敢隐瞒,只能实话实说,尼克松听了基辛格的话后,再也笑不出来了,他的脸色逐渐变得凝重起来,开始思索此次访华是否合适。

随后,基辛格还表示,自己之前已经跟中方说过,要把这些标语撤下来,他也没想到这些标语依然存在,尼克松听后更是恼火,他想不明白中方为什么这么做,难道中方改变主意了?

可紧接着尼克松就陷入到深思之中,因为从他刚才下飞机开始,中方对他的态度似乎非常友好,一点都不像改变主意的样子,那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尼克松带着很多疑问来到了住处,进入房间后已是中午,尼克松打算洗个澡好好休息一下,就在这时,基辛格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说毛主席打算立即与他会见。

由于当时毛主席身体不太好,在之前的沟通过程中,中方一直没确定,毛主席是否能见尼克松,可当天毛主席觉得自己状态很好,就临时决定见尼克松,这才有了突然之举。

但此时,尼克松已经准备洗澡了,却突然接到这个通知,这对于号称世界强国的美国总统来讲实在太过突然了,而且尼克松之前还在路上看到了那么多标语,心情自然十分不快。

于是,尼克松就对基辛格说,想改时间见毛主席,没想到基辛格直接说:“我的总统,如果您此刻不去见他,我不保证您此行能见到他。”

尼克松听后只能简单收拾一番,立即动身赶往中南海,他也想一睹新中国领导人的风采,要知道当时很多外国人访华,如果见不到毛主席就认为是失败和遗憾,尼克松也是这种想法。

见到毛主席后,尼克松非常激动,紧紧握住毛主席的手,久久没有松开,两人寒暄过后,尼克松忍不住问出了一直困惑他的问题,为什么大街小巷都是“打倒美帝”的标语。

尼克松话音刚落,所有人都愣在了当场,这个问题实在太尖锐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霎时间空气仿佛凝结了一般,大家都齐刷刷的望向毛主席。

没想到,毛主席听后坦然自若的回答了三个字:“放空炮”,翻译跟尼克松解释后,尼克松依然十分困惑,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这时候,周总理站出来,详细解释起来,周总理说,“放空炮”三个字其实就是震慑的意思,为了让尼克松能准确理解,周总理还打起了比方。

周总理说,这就好比美国总说要“消灭社会主义”,中国台湾省总说要“反攻大陆”一样,中方也只是喊喊口号,并不是真的要“打倒美帝”。

其实,自基辛格之前提出要撤下这些宣传画和标语后,中方就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我国之前之所以放这些标语,是因为自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就遭到了美国的霸权挑衅。

这些标语表明了中方绝不屈服和抗争到底直至胜利的决心,而当尼克松访华时,中方确实可以撤下这些标语,但如果贸然撤下这些标语,必然会引起各国势力的注意。

当时,尼克松访华一直是秘密进行的,虽然后来公开宣布了尼克松访华的时间,但世界各国包括美国本土官员,都对此持怀疑态度。

如果中方将这些标语撤下,那就是告诉所有人,尼克松必然访华,而这对促成尼克松访华是没有益处的,因为从中阻挠的势力会非常多。

所以,中方经过慎重考虑,才没有撤下这些标语,其实这也是中方的良苦用心,可尼克松并不知道这一点,才忍不住问了出来。

尼克松明白了毛主席所说的“放空炮”意思后,立即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也终于放下了芥蒂,随后两人开始了热烈友好的聊天。

毛主席原定与尼克松只会面15分钟,可毛主席的状态越来越好,足足给尼克松讲授了1个多小时的哲学,多年后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就像小学生一样,聆听他的教诲。”

当然了,在两人谈话期间,尼克松也提出了很多问题,毛主席虽年近八旬,但思维依旧快如闪电,谈笑风生的回答了尼克松的提问,包括台湾方面的问题也被毛主席轻松化解。

毛主席仅用三个字,用看似开玩笑的话,轻松化解了这次“外交危机”,不得不令人敬佩,也向尼克松展现了东方大国风采、东方伟人风采!

文/学史知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尼克松   基辛格   标语   放空炮   中美   宣传画   美国   中方   住处   中国   善意   总统   大街   没想到   对此   态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